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战时须作平时看
更多“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以“()”为核心的抗战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 ”相关问题
  • 第1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出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错
    解析:
    这一表述是片面的。 (1)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产生。 1929年4月26日由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以 〈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通令颁行,其 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 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 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 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同时配套公布的还有 <三民主义教育实施方针》,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 中如何落实“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作出了具体规 定。至此,"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终告形成。 该宗旨就其实质而言,是国民党反共、反对 民族民主革命和为建立独裁统治服务的手段,完 全背离了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目标。 (2) “三民主义”教育的实施原则。 为了落实和强化“三民主义”教育,1931年6 月,在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 约法》中,以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民国教育宗旨 及其方针政策。同年9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会第157次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实 施原则》,分别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社会教育、蒙藏教育、华侨教育、派遣 留学生等八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和"纲要”(包括课程、训育、设备三个细目)。

  • 第2题:

    下列有关国民政府对各级教育的措施描述错误的是(  )

    A.初等教育实行普及国民教育
    B.抗战时期,中等教育增长最快
    C.高等教育抗战胜利后学校和学生数量达到最高
    D.抗战时对教育缺乏控制

    答案:D
    解析:
    并非缺乏控制,而是控制很严,如儿童实行童子军训。

  • 第3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了的教育方针是()

    • A、抗战建国
    • B、教育服务抗战
    • C、教育第一
    • D、“战时须作平时看”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抗战爆发后,中共提出的教育政策突出强调改革旧教育,以适应抗战需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以“()”为核心的抗战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


    正确答案:战时须作平时看

  • 第6题:

    简述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由此对中国抗战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政策?


    正确答案: 原因:
    (1)日本帝国主义政策的改变,对蒋介石集团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并挑拨国共关系,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3)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变,蒋介石集团又采取了反共但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的政策。
    影响:
    (1)导致了国民党内部投降因素增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威胁,国民党正面战场不断恶化,中国的抗战进入一个严峻、艰苦的阶段。
    (2)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高潮,破坏抗日大局。
    (3)增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压力,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峻的困难。

  • 第7题: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推行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政府却推行片面抗战路线,这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是()

    • A、阶级本质的不同
    • B、战略战术的不同
    • C、作战方针的不同
    • D、依靠对象的不同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内容包括:教育为抗战服务、建立抗日文化教育、统一战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坚持“()”。


    正确答案:干部教育第一

  • 第9题:

    “一·二八”上海抗战与“八·一三”上海抗战()

    • A、都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抗战
    • B、都使日军遭到重大伤亡
    • C、都因战败与日本签订屈辱协定
    • D、都打乱了日军全面侵华的部署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优先考虑的是()。
    A

    干部教育

    B

    成人教育

    C

    军事教育

    D

    普通教育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积极抗战,决定国民政府这一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

    日本侵略危及其根本利益

    C

    国民政府放弃反共政策

    D

    英美积极支持中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抗战爆发后,中共提出的教育政策突出强调改革旧教育,以适应抗战需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是:国民教育第 一,干部教育第二。


    答案:错
    解析: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 中全会上所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将抗战时 期的教育政策论述得更为具体。他指出:“在一 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 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 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 改订学制,废除不需要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 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须之课程及发扬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设并扩大增强 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第三,广 泛发展民众教育。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 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在这一原则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需要,确立了“干部教育第 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教育政策。实践证明:这 一政策是有利于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的。

  • 第14题:

    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系?


    正确答案:(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决策发源机关是国民党中政会。抗战期间,决策发源机关则是国防最高委员会,一切重大决策均由它发出。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表面上采取委员合议制,决策源于集体,实际上更多是委员长个人决断。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决议直接交有关部、会执行。但由于国防最高委员长握有“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的权力,因而,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权力中心事实上不在常委会议或全体会议,而在委员长个人。
    (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国防最高委员会为了有效地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了中央设计局。中央设计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并由总裁遴聘党政高级官员及著名专家组成审议会、预算委员会,设计委员会、政治计划委员会、经济计划委员会和调查统计处等机构。中央设计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该会由总裁特派7至9人组成,以总裁为主席。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从室建立之初,工作范围基本上限于军事方面。1936年改组后,随着蒋介石个人权力的膨胀,侍从室的权力逐渐扩大到党、政、军、财、文各方面。它的职权不再只是“办事”,而是协助蒋介石将各院、部、会权力中最重要的部分集中上来,参与策划机密要事,掌握高级官员考核任免,办理蒋介石发号施令的文电,实际权力已在各院、部、会之上。

  • 第15题: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发表,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它的发表,标志()

    • A、全国抗战终于实现
    • B、中国开始进行抗战
    • C、国民政府放弃战略进攻
    • D、正面战场正式开辟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优先考虑的是()。

    • A、干部教育
    • B、成人教育
    • C、军事教育
    • D、普通教育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评价是()

    • A、消极抗日
    • B、积极反共
    • C、积极抗战
    • D、取得重大胜利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积极抗战,决定国民政府这一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B、日本侵略危及其根本利益
    • C、国民政府放弃反共政策
    • D、英美积极支持中国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豫湘桂战役的结局表明()

    • A、正面战场仍是抗战的主要战场
    • B、正面战场的抗战形势严重恶化
    • C、英美在华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 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导致对日作战不力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内容包括:教育为抗战服务、建立()统一战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坚持“干部教育第一”。


    正确答案:抗日文化教育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系?

    正确答案: (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决策发源机关是国民党中政会。抗战期间,决策发源机关则是国防最高委员会,一切重大决策均由它发出。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表面上采取委员合议制,决策源于集体,实际上更多是委员长个人决断。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决议直接交有关部、会执行。但由于国防最高委员长握有“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的权力,因而,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权力中心事实上不在常委会议或全体会议,而在委员长个人。
    (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国防最高委员会为了有效地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了中央设计局。中央设计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并由总裁遴聘党政高级官员及著名专家组成审议会、预算委员会,设计委员会、政治计划委员会、经济计划委员会和调查统计处等机构。中央设计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该会由总裁特派7至9人组成,以总裁为主席。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从室建立之初,工作范围基本上限于军事方面。1936年改组后,随着蒋介石个人权力的膨胀,侍从室的权力逐渐扩大到党、政、军、财、文各方面。它的职权不再只是“办事”,而是协助蒋介石将各院、部、会权力中最重要的部分集中上来,参与策划机密要事,掌握高级官员考核任免,办理蒋介石发号施令的文电,实际权力已在各院、部、会之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了的教育方针是()
    A

    抗战建国

    B

    教育服务抗战

    C

    教育第一

    D

    “战时须作平时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推行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政府却推行片面抗战路线,这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是()
    A

    阶级本质的不同

    B

    战略战术的不同

    C

    作战方针的不同

    D

    依靠对象的不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内容包括:教育为抗战服务、建立()统一战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坚持“干部教育第一”。

    正确答案: 抗日文化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