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女性患者,31岁,头晕、乏力、发热皮肤出血点半月。查体:全身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脾肋下5cm。血常规:血红蛋白68 g/L,白细胞2×10 9/ L,血小板20×10 9/L。诊断考虑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急性白血病

题目

某女性患者,31岁,头晕、乏力、发热皮肤出血点半月。查体:全身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脾肋下5cm。血常规:血红蛋白68 g/L,白细胞2×10 9/ L,血小板20×10 9/L。诊断考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急性白血病


相似考题
更多“某女性患者,31岁,头晕、乏力、发热皮肤出血点半月。查体:全身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主诉:男性,35岁,头晕、乏力伴出血倾向半年,加重1周。
    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间断下肢皮肤出血点,刷牙出血,服用中药不见好转,1周来上述症状加重。病后无鼻出血和黑便,二便正常,进食好,无挑食和偏食,睡眠可,体重无变化。既往体健,无放射线和毒物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水肿。
    化验:Hb45g/L,RBC1.5×10/L,网织红细胞0.1%,WBC3.0×10/L,N<0.5×10/L,PLT<20×10/L;血清铁蛋白210μg/L,血清铁170μg/dl,总铁结合力280μg/dl;尿常规(-),尿Rous试验阴性。


    答案:
    解析:
    分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性大。
    (2)诊断依据
    ①病史有头晕、乏力贫血症状和皮肤、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
    ②体征贫血貌,双下肢皮肤出血点,肝脾不大。
    ③血象Hb明显低于正常,RNC、WBC、PLT明显降低。网织红细胞减低。
    ④实验室检查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降低,尿Rous试验阴性。
    2.鉴别诊断(5分)
    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③急性白血病。
    ④巨幼细胞贫血。
    3.进一步检查(4分)
    ①骨髓穿刺或活检。
    ②骨髓干细胞培养。
    ③糖水试验和Ham试验以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④肝肾功能检查以指导治疗。
    4.治疗原则(3分)
    ①对症治疗,如输血、止血、控制感染等。
    ②针对发病机制用药。
    a.免疫抑制剂治疗(环孢菌素A、左旋咪唑)。
    b.刺激骨髓造血(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
    c.莨菪类药物。
    d.造血干细胞移植:合适的病人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③中医中药辨证施治。

  • 第2题:

    女性,15岁,发热伴血尿两天来诊,查体:面色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皮肤有散在出血点,未见齿龈增生,左腋下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轻度肿大。血常规示:Hb 70g/L,WBC 19.2×109/L,PLT 60×109/L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男性,15岁,头晕、乏力、全身疼痛,伴发热、皮肤紫癜半月余。查体:贫血貌,体温38.5℃,心肺(一),胸骨压痛(+),肝肋下0.5cm,脾肋下0.5cm。该患者发热的原因可能是()。

    A全身感染

    B风湿性关节炎

    C慢性肝炎

    D血液系统疾病

    E脑膜炎


    D

  • 第4题:

    患者,女性,35岁,主因头晕、乏力伴出血倾向半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半年前无诱因开始头晕、乏力间断下肢皮肤出血点,刷牙出血,自服中药治疗不见好转,近一周来上述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既往体健,病后无鼻出血和黑便,二便正常。入院查体:T36.0℃.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有关检查:RBC1.5x1012/L,WBC3.0x109/L,PLT35*109/L,Hb45g/L。入院初步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医嘱子丙酸察丸酮100mg,Qd,肌肉注射。请写出:(1)该患者诊断为“慢性再障”的主要依据:(2)医嘱给予丙酸攀丸酮治疗再障的作用机理:(3)患者目前主要的护理措施。


    答案:
    解析:
    (1)诊断依据:①病史:半年多贫血症状和出血表现:②体征:贫血貌,双下肢出血点,无肝、脾淋巴结肿大;③血象:全血细胞减少。(2)丙酸睾丸酮治疗再障的作用机理:①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②直接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3)主要护理措施:@病情观察:询问有无头痛,恶心、观察口感、甲床苍白程度,听诊心串及肺部有无湿啰音,了解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数;②休息与活动:患者重度贫血且血小板效35x109/L,需要卧床休息为主,间断床上及床边活动;③口腔、牙龈出血护理:属患者不要用牙所或牙签清理牙齿,可用棉签漱口液擦洗牙齿并定期用洗必泰等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沽④药物护理:经常检查注射部位,发现硬结及时理疗,促进吸收,预防感染;告知患者药物有致男性化作用,停药后短期会全部消失;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查肝功能。

  • 第5题:

    患者男,53岁,消瘦、乏力5个月。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自觉体重减轻,后出现低热,体温在37.2℃左右,自诉有盗汗。3天前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行骨穿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并无头晕头疼,无口腔或鼻出血,无腹痛腹胀腹泻症状,精神饮食睡眠可,体重下降约10kg。查体:T36.3℃,P84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神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周身皮肤及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胸骨无压痛,心肺未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大,平脐,质硬,无触痛,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该病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A.脾大可能的原发病
    B.类白血病反应
    C.自身免疫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MDS
    F.骨髓纤维化
    G.ITP

    答案:A,B,F
    解析:
    1.引起脾大的病因包括:①感染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性肺结核、布鲁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②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的Felty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结节病等。③淤血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Budd-Chiari综合征、肝硬化、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等。④血液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及镰形细胞贫血等。浸润性脾大:各类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脂质贮积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淀粉样变性等。⑤脾的疾病:脾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血管瘤等。⑥原发性脾大:发病原因不明。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示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多在正常水平,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治疗有效时NAP活性可以恢复,疾病复发时又下降,合并细菌性感染时可略升高。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细胞<10%,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偶见Gaucher样细胞。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改变95%以上的CMI,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
    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用药:①羟基脲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抑制DNA合成的药物,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②白消安是一种烷化剂,作用于早期祖细胞,起效慢且后作用长。③α-干扰素起效较慢。常见毒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④甲磺酸伊马替尼能特异性阻断ATP在ABL激酶上的结合位置,使酪氨酸残基不能磷酸化,从而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的增殖。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目前认为根治CML的标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