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A.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B.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C.轮回选择D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遗传特性的不同,植物雄性不育性可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和()三种类型;在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F1种子的生产时,雄性不育系亲本一般通过与()系杂交的方法进行繁殖。


    正确答案:细胞质雄性不育;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恢复系

  • 第2题:

    群体间遗传改良的方法有()。

    • A、混合选择
    • B、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优势
    • C、半同胞轮回选择
    • D、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 E、全同胞轮回选择

    正确答案:B,D

  • 第3题:

    常用的异花授粉作物群体改良主要有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1)S1选择法;
    (2)混合集团选择法。

  • 第4题:

    半同胞轮回选择和全同胞轮回选择之间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 (1)在被改良的基础群体中,半同胞轮回选择法要选择100株以上的优株自交同时每个自交株又分别与测交种进行测交:而在全同胞轮回选择法中,在被改良的基础群体中选择200株以上的优株,并进行成对杂交。(2)第二年,半同胞轮回选择法要进行测交种比较实验,而在全同胞轮回选择法中进行成对杂交组合的比较实验。
    (3)全同胞轮回选择是对双亲进行改良的轮回选择。

  • 第5题:

    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


    正确答案:地方品种;各种类型的杂交种;综合品种

  • 第6题:

    不同的评价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的功能不同,不属于评价任务类型的是()。

    • A、诊断性
    • B、主观性
    • C、终结性
    • D、形成性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填空题
    根据遗传特性的不同,植物雄性不育性可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和()三种类型;在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F1种子的生产时,雄性不育系亲本一般通过与()系杂交的方法进行繁殖。

    正确答案: 细胞质雄性不育,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恢复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半同胞轮回选择和全同胞轮回选择之间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 (1)在被改良的基础群体中,半同胞轮回选择法要选择100株以上的优株自交同时每个自交株又分别与测交种进行测交:而在全同胞轮回选择法中,在被改良的基础群体中选择200株以上的优株,并进行成对杂交。(2)第二年,半同胞轮回选择法要进行测交种比较实验,而在全同胞轮回选择法中进行成对杂交组合的比较实验。
    (3)全同胞轮回选择是对双亲进行改良的轮回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A

    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

    B

    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C

    轮回选择

    D

    回交育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群体间改良的轮回选择法中同时改进两个群体的方法为()。

    正确答案: 相互半同胞选择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不同的评价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的功能不同,不属于评价任务类型的是()。
    A

    诊断性

    B

    主观性

    C

    终结性

    D

    形成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包括两种方法()和()。

    正确答案: 半同胞轮回选择、全同胞轮回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优树选择利用的林木种内变异层次是()。

    • A、地理种源变异
    • B、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
    • C、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
    • D、个体内不同部位变异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纯系学说的要点是()。

    • A、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品种群体内,个体选择是有效的
    • B、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品种群体内,个体选择是无效的
    • C、同一纯系内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是相同的,继续选择无效
    • D、同一纯系内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是相同的,继续选择有效
    • E、同一纯系内不同个体的基因型不同的,继续选择无效

    正确答案:A,C

  • 第15题:

    群体内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 A、混合选择法
    • B、改良穗行选择法
    • C、自交后代选择法
    • D、半同胞轮回选择
    • E、全同胞轮回选择

    正确答案:A,B,C,D,E

  • 第16题:

    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包括()、()。利用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特性进行轮回选择的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有:()、()、()。


    正确答案:半同胞轮回选择;全同胞轮回选择;混合集团选系法;S1选择;自交半同胞家系轮回选择

  • 第17题:

    一次单株选择法适用于()。

    • A、异花授粉作物有自然变异的群体
    • B、异花授粉作物人工变异的群体
    • C、自花授粉作物有自然变异的群体
    • D、自花授粉作物人工变异的群体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问答题
    常用的异花授粉作物群体改良主要有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1)S1选择法;
    (2)混合集团选择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自花授粉作物的群体改良的方法有()。
    A

    自交半同胞轮回选择

    B

    双列选择交配

    C

    进化育种法

    D

    歧式杂交法

    E

    S1选择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包括()、()。利用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特性进行轮回选择的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有:()、()、()。

    正确答案: 半同胞轮回选择,全同胞轮回选择,混合集团选系法,S1选择,自交半同胞家系轮回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轮回选择中群体内改良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半同胞轮回选择(SRS或HS):应用群体的半同胞后代,对个体进行测交鉴定。
    第一年根据预定的遗传改良目标,在被改良的基础群体中,选择100株以上的优株自交,同时每个自交株又分别与测交种(可为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的品种、双交种、综合品种、复合品种,也可为遗传基础比较简单的单交种和自交系或纯合品系)进行测交。
    第二年测交种比较试验,经产量及其他性状鉴定后,选出10%左右表现最优良的测交组合。
    第三年将入选最优测交组合的相对应自交株的种子(室内保存)各取等量混合均匀后,播种与隔离区中,任其自由授粉和基因重组,形成第一轮回的改良群体。
    2、全同胞轮回选择:成对植株杂交进行试验的群体内改良的方法。
    第一年基础群体(C0周期)中当选的植株成对的进行杂交,培育全同胞株系。全同胞株系的种子部分贮藏以供第三年当选的全同胞株系间互交之用。种子的另一部分用于第二年进行设置重复的比较试验用。
    第二年全同胞株系按设置重复的试验进行鉴定,选择比较好的全同胞株系。
    第三年其余种子用于当选的全同胞株系间的互交。收获互交的种子(群体1),用以开始第二年周期的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群体间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正确答案: 相互半同胞选择法:同时改进两个群体的方法。
    杂合群体:A和B;以群体A为测验种来鉴定B群体的个体
    以群体B为测验种来鉴定A群体的个体
    第一年从A基础群体(0周期群体)中选择约100株,各自进行自交,同时又分别与B群体群体中随机选的5株左右作为测验种进行测交。与此同时,B基础群体(0周期群体)中选择约100株,各自进行自交,同时又分别与A群体群体中随机选的5株左右作为测验种进行测交。每一株的自交种子保存起来供第三年用。每一株的半同胞种子于第二年进行测交种比较试验。
    第二年设置重复试验,鉴定A群体和B群体中各100个半同胞株系。根据试验结果,在每一群体中选择最好的10个半同胞株系。
    第三年应用第一年所生产的自交种子,A群体中半同胞后代表现较好的10个植株,彼此进行互交,以便形成周期1群体AC1。同样,B群体中半同胞后代表现较好的10个植株,同样方式进行互交,以便形成周期1群体BC1。
    第四年应用A群体和B群体第一周期的种子,按照和第一到第三年相同的方式进行第二或第三周期的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群体内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A

    混合选择法

    B

    改良穗行选择法

    C

    自交后代选择法

    D

    半同胞轮回选择

    E

    全同胞轮回选择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