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工会根据人民政府的(),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以及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 ”相关问题
  • 第1题:

    A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2013年度 A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 范集体的决定 A府发字[2013]第21号 各市(地)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委、办、厅,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了表彰在A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经单位推荐,民主评选,省政府决定,授予李某等541名同志2011一201 3年度A省劳动模范称号,授予陆某等307名同志2011—2013年度A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A省某厅工程等三百五十个集体2011一2013年度A省模范集体称号(具体名单附后)。 (以下文字略) A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章) 201 3年8月25日


    正确答案:(1)标题断行不当。公文标题断行应不破词。应将“范集体的决定”上移至第二行。 (2)发文字号书写不规范。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人;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故应改为“A府发[2013]21号”。 (3)主送机关错误。应去掉“部、”省政府部门中无“部”。 (4)正文中数字书写不规范。“三百五十个集体”正确的写法是“350个集体”。 (5)落款书写不当。应为“A省人民政府(印章)”。
    (1)标题断行不当。公文标题断行应不破词。应将“范集体的决定”上移至第二行。 (2)发文字号书写不规范。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人;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故应改为“A府发[2013]21号”。 (3)主送机关错误。应去掉“部、”,省政府部门中无“部”。 (4)正文中数字书写不规范。“三百五十个集体”正确的写法是“350个集体”。 (5)落款书写不当。应为“A省人民政府(印章)”。

  • 第2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A省人民政府表彰2007—2009年度 A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和模范集体的通报
    A府发字〔2010〕第21号 各市(地)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委、办、厅,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了表彰在A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经过民主 评选、单位推荐,省政府决定,授予李某等541名同志2007—2009年度A省劳动模范称号,授 予陆某等307名同志A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A省某厅工程部等三百五十个集体2007— 2009年度A省模范集体称号(具体名单附后)。 (以下文字略)
    A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章)
    二〇一〇年4月25日
    关于公文正文首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一词改为“经”
    B.模范、先进产生程序有误,正确的程序是“单位推荐,民主评选”
    C. “陆某等307名同志”后加“2007—2009年度”
    D. “三百五十个集体”正确的写法是“350个集体”

    答案:A,B,C,D
    解析:
    公文写作要求严谨规范,A、B、C、D四项均正确。

  • 第3题:

    受县级(含)以上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文件材料保管期限是()。

    A永久

    B30年

    C10年


    A

  • 第4题:

    A省人民政府表彰2009—2011年度 A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的通报 A府发字〔2012〕第21号
    各市(地)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委办、厅、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了表彰在A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经过民主 评选、单位推荐,省政府决定,授予李某等541名同志2009—2011年度A省劳动模范称号,授 予陆某等307名同志A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A省某厅工程等三百五十个集体2009—2011 年度A省模范集体称号(具体名单附后)。 (以下文字略)
    二〇一二年7月25日
    关于公文正文首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一词改为“经"
    B.模范、先进产生程序有误,正确的程序是“单位推荐,民主评选"
    C.“陆某等307名同志”后加“2009—2011年度”
    D.此处“三百五十个集体”为正确的写法


    答案:A,B,C
    解析:

  • 第5题:

    企业通过晋级提薪,评选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授予劳动者荣誉称号等方式对员工加以激励,属于( )激励。

    A:目标
    B:制度
    C:理想
    D:物质

    答案:C
    解析:
    理想可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前者如为国家多做贡献,为企业多做贡献;后者如争取晋级提薪,评上先进、模范等。企业应利用机会向员工进行形势、理想教育,鼓励员工把个人理想与社会、企业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能长久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