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女)因参加盗窃集团,盗窃国家珍贵文物,被判死刑缓期2年执行。但在交付执行前,发现其已经怀孕4个月,即在审判时,甲已经怀孕。 问: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题目
甲(女)因参加盗窃集团,盗窃国家珍贵文物,被判死刑缓期2年执行。但在交付执行前,发现其已经怀孕4个月,即在审判时,甲已经怀孕。
问: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考题
更多“甲(女)因参加盗窃集团,盗窃国家珍贵文物,被判死刑缓期2年执行。但在交付执行前,发现其已经怀孕4个月,即在审判时,甲已经怀孕。 ”相关问题
  • 第1题:

    陶某(女)与陈某同居,因为陈某暗中还与另一女子李某有两性关系,陶某很生气,要陈某与李某断绝关系,没料到陈某根本不听劝告,于是陶某在陈某熟睡时用尖刀捅死了陈某。在被捕时,陶某已经怀孕4个月,在起诉前给她做了人工流产手术,则()。

    A.对于陶某可以适用死刑,因为陶某在审判时没有怀孕

    B.对于陶某不能适用死刑,但是可以适用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C.对于陶某的行为在量刑时不适用死刑,也不能适用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D.对于陶某的行为在量刑时可以从轻处罚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但是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 )


    正确答案:B
    死缓是死刑的一种形式。刑法明确规定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那么也当然不能适用死缓。

  • 第3题:

    甲乙丙因共同故意杀害丁被追诉,丙在逃,甲乙依法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执行法院在执行前发现乙还涉嫌另外一起诈骗犯罪,应当暂停对甲和乙的执行
    B.执行法院在执行前得知丙已归案,应当暂停对甲和乙的执行
    C.甲在被执行前揭发了好朋友戊盗窃共享单车的犯罪事实,应当暂停对甲的执行
    D.执行法院在执行前发现在另一起王某抢劫案中,甲曾经为王某提供隐藏住处,应当暂停对甲的执行

    答案:D
    解析:
    《高法解释》第418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在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执行前,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暂停执行,并立即将请求停止执行死刑的报告和相关材料层报最高人民法院:(一)罪犯可能有其他犯罪的;(二)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三)共同犯罪的其他罪犯被暂停或者停止执行死刑,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四)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五)罪犯怀孕的;(六)判决、裁定可能有影响定罪量刑的其他错误的。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可能影响罪犯定罪量刑的,应当裁定停止执行死刑;认为不影响的,应当决定继续执行死刑。”在A项中,乙应当被暂停执行,但如果乙的罪行不会影响甲的量刑的,对甲不应当暂停执行,A错误。在B项中,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还需“可能影响罪犯量刑”,才应当暂停执行,B错误。在C项中,罪犯揭发犯罪事实需要“重大”且“可能需要改判”才应当暂停执行,C错误。D符合“罪犯可能有其他犯罪”条件,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当选D。

  • 第4题: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但是,审判前人工流产或者自然流产的妇女则可以适用死刑缓期执行。


    答案:
    解析:
    这种说法不正确。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被告人是怀孕的妇女,也包括审判前被羁押时已是怀孕的妇女。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暂不执行死刑,待分娩后再执行。应当注意的是,对于怀孕的妇女无论是在羁押还是在受审期间,都不应当为了要判处死刑而给她进行人工流产;已经人工流产的,仍应视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8月4日作出的《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的规定,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同样也包括不能适用死缓。

  • 第5题:

    李女犯故意杀死两人,审判时怀孕,其最高可判()

    • A、死刑立即执行
    • B、死刑缓期2年执行
    • C、无期徒刑
    • D、20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关于死刑的适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犯罪时已满75周岁,一律不适用死刑
    • B、妇女乙审判时怀孕,不适用死刑
    • C、丙在犯罪时不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 D、丁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若无故意犯罪且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B,C

  • 第7题:

    甲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因怀孕被法院判处适用缓刑,其缓刑考验期最少是()。

    • A、6个月
    • B、1年
    • C、2年
    • D、2个月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关于主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管制、拘役的执行机关都是公安机关;其刑期都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起算。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次日起计算
    • B、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被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 C、甲(生于1936年4月5日)在2010年11月11日毒杀被害人张某,次年案发,于2011年5月6日进入审判程序的,对甲不能判处死刑
    • D、甲(女,19岁)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逮捕,并在羁押期间流产,由于证据不足予以释放。后来发现新的证据再起诉的,根据案件情节,可以判处其死刑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国家赔偿范围的是:()

    • A、某工作不久的警校毕业生在抓捕过程中违法使用手枪将张某打伤,后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交付执行
    • B、某法院对正在怀孕、涉嫌毒品犯罪的妇女判处死刑并已执行
    • C、李某因猥亵妇女被刑事羁押,后被法院二审判决有期徒刑3年,交付执行2年后,再审改判1年
    • D、方某因盗窃财物被逮捕,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判决交付执行。刑期执行满3年后再审发现方某犯罪时未满16周岁,撤销生效判决,改判其无罪并当庭释放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甲因为抢劫罪被判刑4年,判决执行前其已经被羁押了4个月,则对甲还应执行()。
    A

    4年

    B

    3年6个月

    C

    3年8个月

    D

    3年10个月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1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

    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

    C

    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

    D

    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


    正确答案: B
    解析: 对于死刑禁止适用的对象之一-“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应作出适度的扩张解释:
    (1)“审判的时候”扩大解释为“羁押期间”-即扩大到侦查阶段。
    (2)“怀孕的妇女”扩大解释为“流产的妇女”。
    当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或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当然根据前述司法解释,若因另一事实(比如又故意伤害他人)被起诉或交付审判的,则不能按“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对待。故首先排除C、D。

  • 第12题:

    单选题
    李女犯故意杀死两人,审判时怀孕,其最高可判()
    A

    死刑立即执行

    B

    死刑缓期2年执行

    C

    无期徒刑

    D

    20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死刑的限制
    刑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故答案为C。

  • 第13题: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

    A.死刑立即执行

    B.无期徒刑

    C.有期徒刑15年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理,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 )


    答案:对
    解析:
    《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规定: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 第15题:

    甲女将乙男杀死并分尸,一审被判处死刑。一个半月后,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准备押赴刑场时甲女声称自己怀孕,经查发现甲女已怀孕3个月。关于本案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死刑已经核准,继续对甲女执行死刑
    B.应当中止执行死刑,待甲女分娩后再执行死刑
    C.应当中止执行死刑,先对甲女实行人工流产后执行死刑
    D.停止对甲女执行死刑,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答案:D
    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立即报告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由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三)罪犯正在怀孕的。……由于前款第(三)项规定的原因停止执行的,应当报请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依法改判。”因此选择D项。

  • 第16题:

    关于死刑缓期执行的正确说法包括(  )。
    A.对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判处死刑,但是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B.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条件之一是罪行不是极其严重
    C.只要犯罪分子死刑缓期执行期闻故意犯罪,无论何时都可以核准死刑
    D.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2年执行期限,应当计算在减刑后的有期徒刑期限内


    答案:C
    解析:
    【精解】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判处死刑,既包括不得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得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条件之一是该犯罪必须达到罪行极其严重的程要: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2年执行期限,不得计算在减刑后的有期徒刑期限内,减刑后有期徒刑的刑期应当另外计算。

  • 第17题:

    甲因为抢劫罪被判刑4年,判决执行前其已经被羁押了4个月,则对甲还应执行()。

    • A、4年
    • B、3年6个月
    • C、3年8个月
    • D、3年10个月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古某,女,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但死刑执行书因故迟迟未下达。待到死刑执行之时,法医发现其于等候执行期间与看守她的狱警夏某通奸,现已有身孕。该案如何处理()

    • A、不能执行死刑,因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已怀孕的妇女。应立即停止执行并将情况上报
    • B、可以执行死刑,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古某怀孕是在审判之后
    • C、可以执行死刑,只是要等到古某生产之后一定时间
    • D、可以执行死刑,因其是与狱警通奸而怀孕,其行为带在规避刑法的性质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被告人叶某,男,26岁,农民,因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叶某被交付执行后,以其妻已怀孕9个月,父母年老多病,无人耕种田地等为由,申请暂予监外执行。对叶某的申请能否同意?


    正确答案:监狱管理机关应驳回了叶某的请求。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4条的规定,适用监外执行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适用监外执行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
    第二,上述罪犯必须具备下列情形之一: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除外);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本案中,叶某被判处无期徒刑,不属于可适用监外执行的对象;再者,叶某也不具备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因此,对于叶某的申请,应当予以驳回。

  • 第20题:

    关于在死刑执行前发现罪犯正在怀孕的处理,正确的表达是( )。

    • A、审判时怀孕的妇女自然流产的可以执行死刑
    • B、执行死刑时、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以等到分娩后再执行
    • C、执行死刑时发现罪犯正在怀孕,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死刑缓期执行
    • D、执行死刑时发现罪犯正在怀孕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死刑、死缓以外的刑罚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多选题
    关于死刑缓期执行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

    甲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甲在考验期内有重大立功,可酌情缩短死刑缓期考验期限,并减为25年有期徒刑

    B

    乙因爆炸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在考验期内又犯重大责任事故罪,经查证属实,对乙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C

    丙因强奸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被限制减刑。丙在考验期满后被减为无期徒刑,如丙之后又减刑,则其被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25年

    D

    丁因走私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决定对丁改判死刑缓期执行,则可以同时决定对丁限制减刑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项,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的,2年考验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对于2年的考验期限,是一个固定期限,不会因有重大立功而有所缩短。
    B项,根据《刑法》第50条第1款,在死刑考验期限内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院核准后执行死刑。乙在考验期限内又犯重大责任事故罪,但重大责任事故罪是过失犯罪而非故意犯罪,因此不符合立即执行死刑的规定。
    C项,根据《刑法》第78条,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25年。
    D项,被判处死缓并限制减刑的对象是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对于走私毒品罪并不属于此两类。

  • 第22题:

    问答题
    被告人叶某,男,26岁,农民,因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叶某被交付执行后,以其妻已怀孕9个月,父母年老多病,无人耕种田地等为由,申请暂予监外执行。对叶某的申请能否同意?

    正确答案: 监狱管理机关应驳回了叶某的请求。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4条的规定,适用监外执行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适用监外执行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
    第二,上述罪犯必须具备下列情形之一: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除外);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本案中,叶某被判处无期徒刑,不属于可适用监外执行的对象;再者,叶某也不具备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因此,对于叶某的申请,应当予以驳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古某,女,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但死刑执行书因故迟迟未下达。待到死刑执行之时,法医发现其于等候执行期间与看守她的狱警夏某通奸,现已有身孕。该案如何处理?()
    A

    不能执行死刑,因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已怀孕的妇女。应立即停止执行并将情况上报。

    B

    可以执行死刑,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古某怀孕是在审判之后。

    C

    可以执行死刑,只是要等到古某生产之后一定时间。

    D

    可以执行死刑,因其是与狱警通奸而怀孕,其行为带在规避刑法的性质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只要是怀孕,就不判死刑,不论怀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