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箱涵顶进的方法施工,在该城市排水工程某混凝土 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 土构筑物裂缝扩大,对后期的施工提出了控制措施。 混凝土构筑物水池做满水试验时,蒸发量的测定方式正确的是( )。 A.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蒸发量可忽略不计 B.无盖水池的满水试验的蒸发量,可设现场蒸发水箱 C.蒸发水箱可采用直径约为500mm,高约400mm的封闭钢板水箱 D.水箱固定在水池中,充水深度可在200mm左右,并在水箱内设水位测针进行 测定

题目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箱涵顶进的方法施工,在该城市排水工程某混凝土 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 土构筑物裂缝扩大,对后期的施工提出了控制措施。
混凝土构筑物水池做满水试验时,蒸发量的测定方式正确的是( )。
A.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蒸发量可忽略不计
B.无盖水池的满水试验的蒸发量,可设现场蒸发水箱
C.蒸发水箱可采用直径约为500mm,高约400mm的封闭钢板水箱
D.水箱固定在水池中,充水深度可在200mm左右,并在水箱内设水位测针进行 测定
E.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相似考题
更多“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箱涵顶进的方法施工,在该城市排水工程某混凝土 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 土构筑物裂缝扩大,对后期的施工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关问题
  • 第1题:

    排水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为了将裂缝对排水构筑物的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 内,在工程中应从( )两个方面着手。
    A.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方法 B.设计和施工
    C.混凝土技术及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D.设计时混凝土和钢筋强度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关于箱涵顶进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箱涵顶进施工适用于带水作业,可在汛期施工
    B. 实施前应按施工方案要求完成后背施工和线路加固
    C. 在铁路路基下吃土顶进,不宜对箱涵做较大的轴线、高程调整动作
    D. 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同时进行
    E. 顶进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底板、顶板、中边墙、中继间牛腿或剪力饺和顶板前、后悬臂板

    答案:B,C,E
    解析:
    选项A 箱涵顶进应尽可能避开雨期。需在雨期施工时,应在汛期之前对拟穿越的路基、工作坑边坡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选项D 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循环交替进行。P94。

  • 第3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l2mm,而另一侧多挖土l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改正。


    正确答案: 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的不妥之处:
    (1)不妥之处: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正确做法: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处。
    (2)不妥之处: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正确做法: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超挖量不得大于l5mm。
    (3)不妥之处: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正确做法: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下,铸铁管在上。
    (4)不妥之处: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12mm,而另一侧多挖土l2mm时,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正确做法:偏差在10~20mm时应采用挖土校正法。

  • 第4题:

    某施工企业中标承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能为15万t污水处理厂工程,为防止初沉池、二沉池、曝气池等薄壁钢筋混凝土排水构筑物产生裂缝,施工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大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2.增加坍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扩散度。 3.选择在低温时浇筑。 4.为了能尽早拆除模板,加快模板周转,采用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的办法,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结果事与愿违,混凝土仍出现了裂缝。 试述水池满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水池满水试验的技术要求是:
    (1)构筑物水池满水试验的程序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有关资料整理。
    (2)构筑物满水试验要点
    ①注水: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每次注水后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
    ②外观观测:对大中型水池,可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在充水过程中,对池外观进行检查,渗水量过大时停止充水,进行处理。
    ③水位观测: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读水位的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24h。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到0.1mm。
    ④蒸发量的测定: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蒸发量可忽略不计。无盖水池的满水试验的蒸发量,可设现场蒸发水箱,并在水箱内设水位测针进行测定。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 第5题:

    问答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l2mm,而另一侧多挖土l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混凝土构筑物满水试验应依据怎样的程序进行?

    正确答案: 混凝土构筑物满水试验的程序: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有关资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12mm,而另一侧多挖土1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改正。

    正确答案: (2)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顶管不妥;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5m。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不妥;应为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管下部135゜范围。
    (4)管道交叉,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不妥;应加上对铸铁管采用套管或管廊保护。
    (5)采用木杠支撑法纠偏不妥;应用挖土校正法纠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关于箱涵顶进施工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有(    )。
    A

    箱涵顶进启动时,现场必须有主管施工技术人员专人统一指挥

    B

    箱涵顶进时不得欠挖

    C

    列车通过时可继续挖土,但应作出有效防护

    D

    顶进过程中要定期观测箱涵裂缝及开展情况

    E

    箱涵顶进应尽可能避开雨期


    正确答案: D,C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l2mm,而另一侧多挖土l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排水管道交叉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排水管道交叉处理的原则排水管道施工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按设计规定进行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征得有关单位的同意,可参照下面的参考方法处理:管道交叉处理中应当尽量保证满足其最小净距,且有压管道让无压管、支管避让干线管、小E1径管避让大E1径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l2mm,而另一侧多挖土l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混凝土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要点有哪几项?

    正确答案: 混凝土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要点主要有注水、外观观测、水位观测和蒸发量的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l2mm,而另一侧多挖土l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根据哪些因素来选择管道的顶进方法?

    正确答案: 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箱涵顶进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箱涵顶进施工适用于带水作业,可在汛期施工

    B

    实施前应按施工方案要求完成后对施工和线路加固

    C

    在铁路路基下吃土顶进,不宜对箱涵做较大的轴线、高程调整动作

    D

    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同时进行

    E

    顶进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底板、顶板、中边墙、中继间牛腿和顶板前、后悬臂板


    正确答案: C,B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控制时给水排水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过程中防止构筑物裂缝的方法有(   )。
    A

    掺家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峰值

    B

    增加水泥用量或水用量,提高水胶比

    C

    合理设置后浇带

    D

    要尽可能增加入模坍落度

    E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正确答案: A,E
    解析:

  • 第13题:

    关于箱涵顶进施工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有( )。

    A.箱涵顶进启动时,现场必须有主管施工技术人员专人统一指挥
    B.顶进时不得欠挖
    C.列车通过时可继续挖土,但应做出有效防护
    D.顶进过程中要定期观测箱涵裂缝及开展情况
    E.箱涵顶进应尽可能避开雨期

    答案:B,C
    解析:
    箱涵两侧应欠挖到50mm,钢刃脚切土顶进,所以B 选项不得欠挖的说法错误。列车通过时严禁继续挖土,人员应撤离开挖面。所以C 选项说法错误。

  • 第14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企业中标承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为20000t污水处理厂工程,为防止初沉池、二沉池、曝气池等薄壁钢筋混凝土排水构筑物产生裂缝,施工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大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2.增加坍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扩散度。
    3.选择低温时浇筑。
    4.为了能尽早拆除模板,加快模板周转。采用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的办法,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结果事与愿违,混凝土仍出现了裂缝。
    问题:
    1.分析上述四条措施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叙述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3.试述水池满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答案:
    解析:
    1.第1条不正确。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混凝土浇筑,但加大水泥用量会增加水化热,混凝土体内外温差大,易产生裂缝。 第2条不正确。加大坍落度既增加了水泥用量,增加了用水量,也增加了水化热,会加剧混凝土的干缩,导致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
    第3条正确。混凝土在气温较低时浇筑会降低浇筑温度。
    第4条不正确。为避免混凝土结构物内外温差过大.应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以减少温度裂缝。
    混凝土的裂缝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水泥水化热影响、内外约束条件影响、外界气温变化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沉陷裂缝。
    2.防止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控制措施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取分层浇筑与振捣、加强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控制措施分三部分,材料、施工和养护。材料中有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降低水泥用量、控制集料的含泥量、选用合适的外加剂、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分层浇筑有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三种方法。养护要知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此题也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的内容。
    3.水池满水试验的试验要求一共有三条:池内注水、水位观测与蒸发量的测定。
    问题是哪几条,不是具体怎么做,可以简答。注水要求有: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每次注水后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水位观测包括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读水位的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问间隔应不小于24h。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到0.1mm。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蒸发量可忽略不计。无盖水池满水试验的蒸发量需作测定。还应该记住渗水量的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m2?d);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m2?d)。

  • 第15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12mm,而另一侧多挖土1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混凝士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要点有哪几项?


    正确答案:注水时分三次,每次注水高度为1/3,第一次先注到底部施工缝以上观察底板渗水情况,水位上升速度不大于2m/d,两次注水间隔时间不小于24h,检查24h的水位下降;注水至设计水深后24h测记初读数,间隔不小于24h测记末读数;对于无盖水池利用蒸发水箱测记蒸发水量。

  • 第16题:

    问答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12mm,而另一侧多挖土1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问题】1.根据哪些因素来选择管道的顶进方法? 2.普通顶管法宜在哪类土层中采用? 3.施工过程中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改正。 4.排水管道交叉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5.混凝土构筑物满水试验应依据怎样的程序进行? 6.混凝士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要点有哪几项? 7.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根据土层、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地下构筑物与建筑物和设施等因素选择顶进方法。
    2、宜在粘性、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下采用。
    3、(2)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顶管不妥;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5m。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不妥;应为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管下部135゜范围。
    (4)管道交叉,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不妥;应加上对铸铁管采用套管或管廊保护。
    (5)采用木杠支撑法纠偏不妥;应用挖土校正法纠偏。
    4、应征得权属单位的同意;保证满足最小净距要求;并有压管让无压管、支管让干管、小口径管让大口径管。
    5、依据程序为:准备-注水-水文观测-蒸发量测定-结果计算
    6、注水时分三次,每次注水高度为1/3,第一次先注到底部施工缝以上观察底板渗水情况,水位上升速度不大于2m/d,两次注水间隔时间不小于24h,检查24h的水位下降;注水至设计水深后24h测记初读数,间隔不小于24h测记末读数;对于无盖水池利用蒸发水箱测记蒸发水量。
    7、(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优化级配减少含泥量;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采用缓凝剂与减水剂;控制坍落度不过大。
    (2)分层浇注与振捣
    (3)合理设置后浇带
    (4)养生时控制温度:采用预埋水管和投毛石法内部降温;进行外部覆盖保温。
    (5)必要时设防裂钢筋网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多选题
    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控制是给排水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过程中防止构筑物裂缝的方法有( )。
    A

    掺加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峰值

    B

    增加水泥用量或水用量,提高水灰

    C

    合理设置后浇带

    D

    要尽可能增加入模坍落度

    E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12mm,而另一侧多挖土1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普通顶管法宜在哪类土层中采用?

    正确答案: 宜在粘性、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下采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叙述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箱涵顶进前应检查(   ),并进行预顶进试验。
    A

    测量器械

    B

    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

    C

    后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D

    顶进设备

    E

    施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正确答案: E,A
    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l2mm,而另一侧多挖土l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改正。

    正确答案: 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的不妥之处:
    (1)不妥之处: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正确做法: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处。
    (2)不妥之处: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正确做法: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超挖量不得大于l5mm。
    (3)不妥之处: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正确做法: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下,铸铁管在上。
    (4)不妥之处: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12mm,而另一侧多挖土l2mm时,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正确做法:偏差在10~20mm时应采用挖土校正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施工企业中标承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能为15万t污水处理厂工程,为防止初沉池、二沉池、曝气池等薄壁钢筋混凝土排水构筑物产生裂缝,施工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大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2.增加坍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扩散度。 3.选择在低温时浇筑。 4.为了能尽早拆除模板,加快模板周转,采用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的办法,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结果事与愿违,混凝土仍出现了裂缝。 叙述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防止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砂和碎石要连续级配,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水泥宜为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的水化热。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在满足配合比设计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降低水灰比;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
    (3)合理设置后浇带:对于大型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的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后浇带设置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则。
    (4)控制入模坍落度,做好浇筑振动工作: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入模坍落度,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时振动,并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重点部位还要做好二次振动工作。
    (5)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
    首先,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不应大于25℃,使混凝土凝固时其内部在较低的温度起升点升温,从而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
    其次,采取延长拆模时间和外保温等措施,使内外温差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缝。
    (6)对于地下工程,拆模后及时回填土控制早期、中期开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城市排水工程的管道顶进采用普通顶管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方法和施工工艺如下: (1)工作坑的支撑采用封闭式框架。 (2)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0.3m时开始顶管。 (3)管顶以上超挖稳定土时不得在135゜范围内。 (4)排水管道交叉时,排水圆管在上,铸铁管在下。 (5)施工中发现管道一侧少挖土12mm,而另一侧多挖土12mm,采用木杠支撑法进行纠偏。 该城市排水工程的某混凝土构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满水试验,结果发现该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裂缝,为了防止混凝土构筑物产生裂缝,对后期的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优化级配减少含泥量;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采用缓凝剂与减水剂;控制坍落度不过大。
    (2)分层浇注与振捣
    (3)合理设置后浇带
    (4)养生时控制温度:采用预埋水管和投毛石法内部降温;进行外部覆盖保温。
    (5)必要时设防裂钢筋网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