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李某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题目

李某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考题

4.A公司己有20年的历史,年营业额在12亿元左右,但以往的考评内容一成不变,考评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放映员工的工作绩效。因此,人事部门全面修订了考评制度。重新编排了考评表。2004年起。 新的考评制度开始实行,公司对普通员工的考评分自我考评、上级考评和人事部门考评;对部门经理的考评分为自我考评、上级考评、人事部门考评和下级考评。 每月初部门经理在员工考评表上列出员工本月应当完成的主要工作,将考评表发给员工。考评表除了列出本月的工作要求外,还有固定的考评项目,如工作态度、工作品质,纪律性、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等。 每项都说明了含义和分值。考评项目满分为100分,月末员工填写考评表为自己打分,交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在同一考评表上为员T于1分,交给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对员工进行最终的考评和分数汇总,并向员工通报当月的考评成绩。员工对考评结果有疑问,可直接向人力资源部门反映。 普通员工的考评自评占30%,人事部门评分占10%,部门经理占60%。部门经理的考评自评占30%,下级评分占20%,人事部门评分占10%,上级评分占40%。考评结果应用于薪酬,晋升、培训等各方面。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请指出案例中体现了考评制度设计的那些问题? (2)请指出该公司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更多“李某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相关问题
  • 第1题:

    李某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的考评方法采用的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 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有:


    ①考评方法不合适,缺乏客观标准。对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


    ②考评方法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


    ③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在进行考评时,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这样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开性。


    ④主管平时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和对员工的指导。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⑤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应相对短一些。


    (2)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主管李某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科学有效地在本部门实施绩效管理;


    ②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放奖金。


  • 第2题:

    黄明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 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黄明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请分析: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2)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考评缺乏客观标准。对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


    ②考评方式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


    ③同事打分所占的比重过大。对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都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同事在参与考评时,常受人际关系状况的影响,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④主管平时缺少与员工沟通,很少对员工进行指导。导致主管对被考评人员的工作和实际表现不熟悉,不了解,造成考评结果不准确、不公平。


    ⑤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⑥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的考评周期应相对短一些。生产人员的绩效容易发生变化,而管理人员相对稳定。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相对生产人员的考评周期要长一些。


    (2)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


    ①主管李某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科学有效地在本部门实施绩效管理。


    ②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放奖金。


  • 第3题:

    李某是B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能力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 A、重视创造力的挖掘和培养正确区分能力与知识
    • B、了解自己的能力阈限,做好与工作的匹配
    • C、注重能力类型的差异,做到扬长避短
    • D、重视创造力的挖掘和培养正确区分能力与知识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李某是桂林伐木装饰公司销售部门主管,该部门有1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销售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比例30%,同事打分占比例70%。在考评时,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上述的案例中,公司销售部门不属于高效团队,高效团队的特征不包括()

    • A、清晰的目标
    • B、惧怕冲突
    • C、相关的技能
    • D、A和C项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李某到W公司已经有近十年了,他从生产部的一名基础员工做起,现在已升至生产部主管。该部门现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随着公司对管理日益提高要求,李某也开始试行绩效考核,在本部门采用以排队法为主的考评方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相互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作为部门主管的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想法和看法,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下属员工进行上述的年终考核和打分排序。 请对W公司生产部的考评工作进行评价和分析。


    正确答案: 答:1)对考评工作的评价:考评工作中处理得比较好的方面有:考核结果与年度奖金分配相结合,对某种程序上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考评过程中采取的是相互打分的方式,员工有一定的参与度,能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部门人员比较少,采用比较简单的考评办法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但具体方式需要优化和改善。(3分)
    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结合考评注意事项,参第207页,共12分):
    (1)考评方法不合理,缺乏客观标准。对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
    (2)考评方式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
    (3)对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都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这样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4)主管平时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很少对员工进行指导,这影响了考评结果的客观性。
    (5)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6)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应相对短一些。
    2)对考评工作的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5分,主要要点如下):
    (1)作为生产部主管的李某缺乏绩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尚难在生产部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应当对考核管理人员和主要考评人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应当在人力资源部的专业协助下,建立适合生产部本身需要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包括考评结构、比重等。
    (2)W公司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思路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年终发放奖金。应当实施动态的绩效管理,把考核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绩效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和员工发展的良性循环。
    (3)生产部在日常管理中,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严重缺乏。考评工作中要注意上下级之间的绩效沟通。通过绩效面谈,能达到绩效改进的效果,从而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
    分析:
    如何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以及绩效考评的注意事项,是第四章复习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一题来自于考试指南,属于典型的分析评价型案例题。上述参考答案,要比网上提供的参考答案更具有“参考”意义。分析评价型的案例题,一要注意分析不能光说问题,也要指出积极的一面;二要注意在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应当给出一些决策或管理方面的建议。

  • 第6题:

    背景资料: 李某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的考评方法采用的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l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 问题: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有:
    ①考评方法不合适,缺乏客观标准。对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
    ②考评方法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
    ③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在进行考评时,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这样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开性。
    ④主管平时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和对员工的指导。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⑤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应相对短一些。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有:
    ①考评方法不合适,缺乏客观标准。对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
    ②考评方法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
    ③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在进行考评时,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这样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开性。
    ④主管平时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和对员工的指导。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⑤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应相对短一些。
    (2)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主管李某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科学有效地在本部门实施绩效管理;
    ②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放奖金。:
    ①主管李某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科学有效地在本部门实施绩效管理;
    ②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放奖金。

  • 第7题:

    李某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人员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主观李某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科学有效地在本部门实施绩效管理。2)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不是仅仅是为了发放奖金。

  • 第8题:

    李某是桂林伐木装饰公司销售部门主管,该部门有1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销售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比例30%,同事打分占比例70%。在考评时,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上述的案例中,公司销售部门不属于高效团队,高效团队的特征不包括()?

    • A、清晰的目标
    • B、惧怕冲突
    • C、相关的技能
    • D、A和C项

    正确答案:B

  • 第9题:

    问答题
    李某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的考评方法采用的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有:
    ①考评方法不合适,缺乏客观标准。对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
    ②考评方法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
    ③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在进行考评时,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这样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开性。
    ④主管平时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和对员工的指导。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⑤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应相对短一些。
    (2)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主管李某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科学有效地在本部门实施绩效管理。
    ②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放奖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A公司的高层领导为本公司能够更好地发展,去迎接新的挑战,支持公司的人事部门全面修订了考评制度,重新编制了考评表,并开始实施,如下: 公司对普通员工的考评分为自我考评、上级考评和人事部门考评;对部门经理的考评分为自我考评、人事部门考评和下级考评。 每月初,部门经理在员工考评表上列出员工本月应当完成的主要工作,将考评表发给员工。考评表除了列出本月的工作要求外,还有固定的考评项目,如工作态度、工作品质、纪律性、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等,每项都说明了含义和分值,考评项目满分为100分。月末员工填写考评表为自己打分,交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在同一张考评表上为员工打分,交给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对员工进行最终的考评和分数汇总,并向员工通报当月的考评成绩。员工对考评结果如有疑问,可直接向人事部反映。 普通员工的考评自评占30%,人事部门评分占10%,部门经理评分占60%,部门经理的考评自评占30%,下级考评占20%,人事部门占10%,上级考评占40%。请说明运用绩效分析方法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的主要内容步骤。

    正确答案: ①通过绩效考评明确绩效现状。
    ②根据工作说明书分析绩效标准。
    ③确认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的差距。
    ④分析绩效差距产生的原因。
    ⑤在根据绩效差距原因分析基础上,确认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
    ⑥针对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拟定培训计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李某是桂林伐木装饰公司销售部门主管,该部门有1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销售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比例30%,同事打分占比例70%。在考评时,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下列哪项不属于潜能开发所包含的要素?()
    A

    高度的自信

    B

    坚定的意志

    C

    远大的目标

    D

    强烈的愿望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李某到W公司已经有近十年了,他从生产部的一名基础员工做起,现在已升至生产部主管。该部门现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随着公司对管理日益提高要求,李某也开始试行绩效考核,在本部门采用以排队法为主的考评方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相互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作为部门主管的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想法和看法,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下属员工进行上述的年终考核和打分排序。 请对W公司生产部的考评工作进行评价和分析。

    正确答案: 答:1)对考评工作的评价:考评工作中处理得比较好的方面有:考核结果与年度奖金分配相结合,对某种程序上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考评过程中采取的是相互打分的方式,员工有一定的参与度,能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部门人员比较少,采用比较简单的考评办法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但具体方式需要优化和改善。(3分)
    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结合考评注意事项,参第207页,共12分):
    (1)考评方法不合理,缺乏客观标准。对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
    (2)考评方式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
    (3)对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都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这样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4)主管平时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很少对员工进行指导,这影响了考评结果的客观性。
    (5)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6)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应相对短一些。
    2)对考评工作的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5分,主要要点如下):
    (1)作为生产部主管的李某缺乏绩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尚难在生产部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应当对考核管理人员和主要考评人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应当在人力资源部的专业协助下,建立适合生产部本身需要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包括考评结构、比重等。
    (2)W公司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思路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年终发放奖金。应当实施动态的绩效管理,把考核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绩效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和员工发展的良性循环。
    (3)生产部在日常管理中,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严重缺乏。考评工作中要注意上下级之间的绩效沟通。通过绩效面谈,能达到绩效改进的效果,从而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
    分析:
    如何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以及绩效考评的注意事项,是第四章复习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一题来自于考试指南,属于典型的分析评价型案例题。上述参考答案,要比网上提供的参考答案更具有“参考”意义。分析评价型的案例题,一要注意分析不能光说问题,也要指出积极的一面;二要注意在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应当给出一些决策或管理方面的建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李某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
    请分析: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2)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有:
    1)考评方法不合理,缺乏客观标准。对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
    2)考评方式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
    3)对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都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这样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4)主观平时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很少对员工进行指导,这影响了考评结果的客观性。
    5)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6)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应相对短一些。
    (2)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主管李某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科学有效地在本部门实施绩效管理。
    2)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放奖金。

  • 第14题:

    李某是桂林伐木装饰公司销售部门主管,该部门有1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销售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比例30%,同事打分占比例70%。在考评时,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下列哪项不属于潜能开发所包含的要素?()

    • A、高度的自信
    • B、坚定的意志
    • C、远大的目标
    • D、强烈的愿望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李某是B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不易为生产单位提供明确任务,造成考核上的困难,这是哪一种组织结构的缺点?()

    • A、直线职能制
    • B、事业部制结构
    • C、模拟分权制
    • D、职能制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背景资料: A公司已有20年的历史,年营业额在12亿元左右。但以往的考评内容一成不变、考评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因此,人事部门全面修订考评制度,重新编制了考评表。2004年起,新的考评制度开始实行。公司对普通员工的考评分为自我考评、上级考评和人事部门考评;对部门经理的考评分为自我考评、上级考评、人事部门考评和下级考评。每月初部门经理在员工考核表上列出员工本月应当完成的主要工作,将考评表发给员工。考评表除了列出本月的工作要求外,还有固定的考评项目,如工作态度、工作品质、纪律性、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等,每项都说明了含义和分值。考评项目满分为l00分,月末员工填写考评表为自己打分,交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在同一张考评表上为员工打分,交给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对员工进行最终的考评和分数汇总,并向员工通报当月的考评成绩。员工对考评结果有疑问,可直接向人力资源部反映。普通员工的考评自评占30%,人事部门评分占10%,部门经理评分占60%。部门经理的考评自评占30%,下级评分占20%,人事部门评分占10%。考评结果应用于薪酬、晋升、培i)ll等各方面。 问题: (1)请指出案例中体现了考评制度设计的哪些内容? (2)请指出该公司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 (1)本案例体现了考评制度设计的如下内容:
    ①考评主体,规定了考评者和被考评者。
    ②考评方法,采用了多角度评价的考评方法,涉及上级、本人、人事部、下级等方面。
    ③考评指标,包括业绩、态度、能力三个方面。
    ④考评时间和期限,规定了月末为考评时间,月度为考评期限。
    ⑤考评流程,规定了员工与部门经理考评,人事部汇总等考评执行流程。
    (2)该公司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员工只参与评价,没有参与目标制定。
    ②参与人员的评价权重不合理,一般而言,自评和下级评价的权重不宜过高,绩效评价应以上级评价为主。
    ③人力资源部考评角色定位有问题,人事部不应直接参与考评,而应对整个考评的流程进行监督。
    ④考评期限不合理,部门经理的考评期限不宜太短,应按季度或年度考评。
    ⑤考评反馈应由员工的直接上级进行,人力资源部可以负责分数的汇总,但不能直接把结果反馈给员工。

  • 第17题:

    人力资源部钱经理正在与D部门主管刘某商量新的绩效考评方案的问题。刘某所在的部门有员工三十多人,其中既有技术人员,又有生产人员。该部门的组织结构是这样的:三十多人分成四组,所有的技术人员在一个组,称为技术组,共有八人;其他生产工人按照人数平均分成三组,每组有九到十个人。以前的绩效考评方式实行的是排序的方法,即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并按照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给员工排序。打分时,每个员工可得的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70%,同事占30%。在考评时,不区分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三十多个人相互打分,并根据打分结果将员工分成四个档次。公司先将部门的总绩效工资交给主管刘某,再由刘某给员工发放不同等级的绩效工资。四个级别虽然差别不大,但是各个级别员工的绩效工资毕竟是不相同的。 然而,在实际发放绩效工资时,却变成另外一种情况。这个部门事实上的绩效工资只有两等:四个组长是最高档次,除非发生重大事故等意外事件,否则普通员工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刘某早就向钱经理汇报过这种情况,这么做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刚开始实施规定时,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了让别人给自己打高分,有人私下串联,拉帮接伙;组长工作没有积极性,宁肯做普通职员也不愿意因为工作得罪人;生产人员学历低,工作在第一线,觉得自己出力出汗,应该多拿绩效工资,而技术人员觉得自己学历高,工作的含金量高,也想多拿,无形间造成了生产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矛盾„„。经过与大多数员工的磋商,刘某默许了现在的做法。  钱经理对刘某说:“你们部门的办法虽然减少了埋怨,但是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很差,工作效率不高,造成了技术人员的流失,应该重新设计方案了。”  刘某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几个组长绩效工资高,工作量远远超过了其他人,许多人觉得他们绩效工资高,应该多干,反正普通员工拿的绩效工资一样多,因此出工不出力。今天我来,就是想和你商量怎么设计新的绩效考评方案。” 若是为该部门设计新的绩效考评方案,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设计遵循原则:
    ①明确绩效管理的参与者。主管、技术人员、生产工人。
    ②绩效考评方法的选择。主管采用行为型效标。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采用结果性效标。
    ③确定各类人员绩效考评要素和标准。
    ④对绩效管理的时间和程序确定。
    ⑤收集信息和资料。
    ⑥明确目标第一、计划第二、监督第三、指导第四的管理程序。

  • 第18题:

    人力资源部钱经理正在与D部门主管刘某商量新的绩效考评方案的问题。刘某所在的部门有员工三十多人,其中既有技术人员,又有生产人员。该部门的组织结构是这样的:三十多人分成四组,所有的技术人员在一个组,称为技术组,共有八人;其他生产工人按照人数平均分成三组,每组有九到十个人。以前的绩效考评方式实行的是排序的方法,即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并按照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给员工排序。打分时,每个员工可得的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70%,同事占30%。在考评时,不区分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三十多个人相互打分,并根据打分结果将员工分成四个档次。公司先将部门的总绩效工资交给主管刘某,再由刘某给员工发放不同等级的绩效工资。四个级别虽然差别不大,但是各个级别员工的绩效工资毕竟是不相同的。 然而,在实际发放绩效工资时,却变成另外一种情况。这个部门事实上的绩效工资只有两等:四个组长是最高档次,除非发生重大事故等意外事件,否则普通员工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刘某早就向钱经理汇报过这种情况,这么做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刚开始实施规定时,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了让别人给自己打高分,有人私下串联,拉帮接伙;组长工作没有积极性,宁肯做普通职员也不愿意因为工作得罪人;生产人员学历低,工作在第一线,觉得自己出力出汗,应该多拿绩效工资,而技术人员觉得自己学历高,工作的含金量高,也想多拿,无形间造成了生产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矛盾„„。经过与大多数员工的磋商,刘某默许了现在的做法。  钱经理对刘某说:“你们部门的办法虽然减少了埋怨,但是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很差,工作效率不高,造成了技术人员的流失,应该重新设计方案了。”  刘某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几个组长绩效工资高,工作量远远超过了其他人,许多人觉得他们绩效工资高,应该多干,反正普通员工拿的绩效工资一样多,因此出工不出力。今天我来,就是想和你商量怎么设计新的绩效考评方案。” 评价现行的绩效考评方案。


    正确答案: 现行的绩效考评方案存在的问题。
    ①制定考评方案要考虑管理成本、工作实用性、工作适应性。一线人员宜采用以实际产出为导向的考评方法。即生产人员。专业人员宜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评方法,即技术人员。排序法是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不适合上述人员。即生产人员应该采用直接指标法,技术人员应该采用成绩记录法这些以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
    ②考评中同级考评比重过大,造成私下串连,拉帮结伙。应该加入自我考评。
    ③没有设计绩效考评的效标和有关内涵的考评项目。

  • 第19题:

    李某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人员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1)考评方法不合理,缺乏客观标准。对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2)考评方式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3)对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都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这样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正性。4)主观平时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很少对员工进行指导,这影响了考评结果的客观性。5)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6)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应相对短一些。

  • 第20题:

    李某是桂林伐木装饰公司销售部门主管,该部门有1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销售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比例30%,同事打分占比例70%。在考评时,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下列哪项不属于潜能开发所包含的要素?()

    • A、高度的自信
    • B、坚定的意志
    • C、远大的目标
    • D、强烈的愿望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A公司的高层领导为本公司能够更好地发展,去迎接新的挑战,支持公司的人事部门全面修订了考评制度,重新编制了考评表,并开始实施,如下: 公司对普通员工的考评分为自我考评、上级考评和人事部门考评;对部门经理的考评分为自我考评、人事部门考评和下级考评。 每月初,部门经理在员工考评表上列出员工本月应当完成的主要工作,将考评表发给员工。考评表除了列出本月的工作要求外,还有固定的考评项目,如工作态度、工作品质、纪律性、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等,每项都说明了含义和分值,考评项目满分为100分。月末员工填写考评表为自己打分,交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在同一张考评表上为员工打分,交给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对员工进行最终的考评和分数汇总,并向员工通报当月的考评成绩。员工对考评结果如有疑问,可直接向人事部反映。 普通员工的考评自评占30%,人事部门评分占10%,部门经理评分占60%,部门经理的考评自评占30%,下级考评占20%,人事部门占10%,上级考评占40%。请指出该公司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①员工只参与评价,没有参与目标制定。
    ②参与人员的评价权重不合理,一般而言,绩效评价应以上级评价为主。
    ③人力资源部考评角色定位有问题,人事部不应直接参与考评,而应对整个考评的流程进行监督。
    ④考评期限不合理,部门经理的考评期限不宜太短,应按季度或年度考评。
    ⑤考评反馈应由员工的直接上级进行,人力资源部可以负责分数的汇总,但不能直接把结果反馈给员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李某是桂林伐木装饰公司销售部门主管,该部门有1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销售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比例30%,同事打分占比例70%。在考评时,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下列哪项不属于潜能开发所包含的要素?()
    A

    高度的自信

    B

    坚定的意志

    C

    远大的目标

    D

    强烈的愿望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黄明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打分占70%。在考评时,20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黄明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  请分析: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2)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考评缺乏客观标准。对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
    ②考评方式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
    ③同事打分所占的比重过大。对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都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同事在参与考评时,常受人际关系状况的影响,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④主管平时缺少与员工沟通,很少对员工进行指导。导致主管对被考评人员的工作和实际表现不熟悉,不了解,造成考评结果不准确、不公平。
    ⑤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⑥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的考评周期应相对短一些。生产人员的绩效容易发生变化,而管理人员相对稳定。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相对生产人员的考评周期要长一些。
    (2)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
    ①主管李某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科学有效地在本部门实施绩效管理。
    ②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放奖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