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 基于IEEE 802标准的Cable MODEM参考体系结构如图6-13所示,将图中(7)、(8)空缺处的名称填写完整。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公司内部的电话、传真机与ISDN的连接情况如图9-3所示。将图中(1)和(2)处空缺的设备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正确答案:(1)NT2(用户的网络设施)(2)NT1(网络终端器)
    (1)NT2(用户的网络设施)(2)NT1(网络终端器) 解析:R,S,T,U和V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ISDN的用户/网络模型中的参考点。参考点是用来划分不同功能群的分界点,也可以是设备单元之间的物理接口。功能群是接口中具有某些功能的组合,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一定与实际设备相符。
    ISDN中五种设备如下。
    (1)NT1:网络终端器;
    (2)NT2;用户的ISDN PBX;
    (3)TE1:ISDN终端;
    (4)TE2:非ISDN终端;
    (5)TA:终端适配器。
    首先介绍NTl和U参考点,这是NT1去中心局向的线路侧。U参考点去中心局的两线环路称为U环路,NT1的U侧完成的功能包括:端接恒定的电流;端接传输线路,线路的过压过流保护;线路信号的编码、译码;线路特性的自动补偿(不同的电缆长度、线径引起的失配等);支持同步;收发数据码流的加扰和解扰;清除B1,B2,D信道的发送和接收,以及插入操作和维护等。
    NTl和T或S/T参考点(仅有一路ISDN接口时S参考点即T参考点),这是NT1的终端侧。NT1是用4线与用户终端CPE相连的,一个线对发,一个线对收。在T或S/ T参考点,ISDN的基本速率是192 Kb/s。NT1的S/T侧完成的功能包括提供2组终端阻抗,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线对;对布线的过压过流保护;线路信号的编码、译码;解决与 S/T总线相连的终端设备对D信道的争用(把D信道比特从接收帧中插入发送帧的回波比特中);提供NT1和终端适配器TA之间的4线连接;信号重建以适应NT1内部接口需要(从S/T总线到U总线);提供自环测试及维护等。
    NTl的S/T侧也是无源总线的一部分。无源总线由用户布线、ISDN接口和ISDN终端组成。无源总线的最大长度取决于电缆的型号和长度、多终端无源总线的配置、信号衰减(96kHz时不大于6dB)、终端设备的相位延迟等。
    NT2用于多个终端和1条ISDN用户线之间的连接,比如PBX或终端控制器。若只有1个ISDN终端,就不需要NT2了。NT2的功能有规约(协议)的处理、多路复接、交换、集线、维护及接口等功能。
    TE1是符合CCITT I 4101SDN用户/网络接口建议标准的终端设备,可直接与NT1接口相连。如一部ISDN的电话机不同于普通模拟话机,它还应具有协议处理、连接其他设备、维护及接口等功能。
    TE2是不符合标准的终端设备,需经过1个终端适配器TA才能接入NT1。R是非标准的ISDN终端TE2与TA之间的参考点。

  • 第2题:

    IEEE 802标准中,_______规定了LAN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

    A.802.1A

    B.802.2

    C.802.1B

    D.802.3


    正确答案:A
    解析:802.3规定了CSMA/CD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802.2规定了逻辑链路控制LLC。802.1B规定了寻址、网间互连和网络管理。802.1A规定了体系结构。

  • 第3题:

    IEEE802标准中,()规定了LAN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

    A.802.1
    B.802.3
    C.802.4
    D.802.6

    答案:A
    解析:
    在试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IEEE 802.1标准定义了局域网标准概述、体系结构及网络互联、网络管理等,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的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方式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6标准定义了城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等。

  • 第4题:

    请将住宅安全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见图6-13)中(A)~(D)空缺处,以及第0层数据流图(见图 6-14)中(E)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正确答案: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分层数据流图中数据流的平衡原则的综合分析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①为了表达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用一个数据流图往往不够。一般是按问题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并以分层的数据流图来反映这种结构关系。通常根据层次关系将数据流图分为顶层数据流图、中间层数据流图和底层数据流图。把整个软件系统看成是一个大的加工然后根据系统从哪些外部实体接收数据流以及系统发送数据流到哪些外部实体就可以画出系统的输入偷出图即顶层数据流图。 中间层数据流图是将父层数据流图中的某个加工进行细化而它的某些加工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这样就形成了一层层的子加工。除顶层图外其余分层数据流图从0开始编号例如0层图的加工号可以是“123…”其子图号可能是“1.11.21.3…”再下一层的子图可能是“1.1.11.1.21.1.3…”依次类推。 本题的图6-13并不是完整的顶层数据流图解答时需通过题干的说明信息及第0层数据流图来分析顶层图并解答问题。 ②题干中提及的关键信息“房主可以在安装该系统时配置安全监控设备(如传感器、显示器、报警器等)”在顶层数据流图(图6-13)中这3个名词并没有完整地出现仅出现了“报警器”一词。在图6-13中“电视机”实际上起题干中关键信息“显示器”的作用。结合图6-13中“传感器状态”这一输出数据流信息可判断出(D)空缺处应填入“传感器”这一外部实体。 ③由于子层数据流图是其父数据流图中某一部分内部的细节图(或加工图)因此子层数据流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应该保持一致即在上一级数据流图中有几条数据流其子图也一定有同样的数据流而且它们的输送方向是一致的。 ④在住宅安全系统第0层数据流图(见图6-14)中加工5(信息及状态显示)的输出数据流为“TV信号”其中“TV”是日常生活中电视机的英文缩写。在图6-13顶层数据流图中有一外部实体——“录像机、电视机”因此可推理出图6-13中(B)空缺处的数据流就是“TV信号”。 ⑤根据数据流的方向可知在图6-13顶层数据流图中(C)空缺处的数据流属于输出数据流。在第0层数据流图(见图6-14)中共有“TV信号”、“电话拨号”、“告警类型”和“显示信息”4个输出数据流。在图6-13顶层数据流图中现已存在“TV信号”、“电话拨号”和“显示信息”3个输出数据流因此可推理出图6-13中流向“报警器”外部实体的数据流是“告警类型”即(C)空缺处填写的数据流应是“告警类型”。 ⑥根据数据流的方向可知在图6-14所示的第0层数据流图中(E)空缺处的数据流属于输入数据流且与“传感器监控”这一加工处理相关。在图6-13顶层数据流图中外部实体“传感器”流入“住宅安全系统”的输入数据流是“传感器状态”由此可推理出图6-13中(E)空缺处的数据流就是“传感器状态”。 ⑦同理根据数据流的方向可知在图6-13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中(A)空缺处的数据流属于输入数据流。在第0层数据流图(见图6-14)中流入“住宅安全系统”加工的输入数据流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配置请求”、“开始/停止”、“用户密码”和“传感器状态”。在图6-13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中现已存在“开始/停止”、“用户密码”和“传感器状态”3个输出数据流因此可推理出图6-13中由“控制面板”外部实体流出的数据流是“用户配置请求”即(A)空缺处填写的数据流应是“用户配置请求”。 ⑧将以上分析结果归纳整理完整的住宅安全系统顶层数据流图如图6-25所示。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分层数据流图中数据流的平衡原则的综合分析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①为了表达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用一个数据流图往往不够。一般是按问题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并以分层的数据流图来反映这种结构关系。通常根据层次关系,将数据流图分为顶层数据流图、中间层数据流图和底层数据流图。把整个软件系统看成是一个大的加工,然后根据系统从哪些外部实体接收数据流,以及系统发送数据流到哪些外部实体,就可以画出系统的输入偷出图,即顶层数据流图。 中间层数据流图是将父层数据流图中的某个加工进行细化,而它的某些加工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这样就形成了一层层的子加工。除顶层图外,其余分层数据流图从0开始编号,例如,0层图的加工号可以是“1,2,3,…”,其子图号可能是“1.1,1.2,1.3,…”,再下一层的子图可能是“1.1.1,1.1.2,,1.1.3,…”,依次类推。 本题的图6-13并不是完整的顶层数据流图,解答时需通过题干的说明信息及第0层数据流图来分析顶层图并解答问题。 ②题干中提及的关键信息“房主可以在安装该系统时配置安全监控设备(如传感器、显示器、报警器等)”,在顶层数据流图(图6-13)中这3个名词并没有完整地出现,仅出现了“报警器”一词。在图6-13中“电视机”实际上起题干中关键信息“显示器”的作用。结合图6-13中“传感器状态”这一输出数据流信息可判断出,(D)空缺处应填入“传感器”这一外部实体。 ③由于子层数据流图是其父数据流图中某一部分内部的细节图(或加工图),因此子层数据流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应该保持一致,即在上一级数据流图中有几条数据流,其子图也一定有同样的数据流,而且它们的输送方向是一致的。 ④在住宅安全系统第0层数据流图(见图6-14)中,加工5(信息及状态显示)的输出数据流为“TV信号”,其中“TV”是日常生活中电视机的英文缩写。在图6-13顶层数据流图中有一外部实体——“录像机、电视机”,因此可推理出图6-13中(B)空缺处的数据流就是“TV信号”。 ⑤根据数据流的方向可知,在图6-13顶层数据流图中(C)空缺处的数据流属于输出数据流。在第0层数据流图(见图6-14)中,共有“TV信号”、“电话拨号”、“告警类型”和“显示信息”4个输出数据流。在图6-13顶层数据流图中现已存在“TV信号”、“电话拨号”和“显示信息”3个输出数据流,因此可推理出图6-13中流向“报警器”外部实体的数据流是“告警类型”,即(C)空缺处填写的数据流应是“告警类型”。 ⑥根据数据流的方向可知,在图6-14所示的第0层数据流图中(E)空缺处的数据流属于输入数据流,且与“传感器监控”这一加工处理相关。在图6-13顶层数据流图中,外部实体“传感器”流入“住宅安全系统”的输入数据流是“传感器状态”,由此可推理出图6-13中(E)空缺处的数据流就是“传感器状态”。 ⑦同理,根据数据流的方向可知,在图6-13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中(A)空缺处的数据流属于输入数据流。在第0层数据流图(见图6-14)中流入“住宅安全系统”加工的输入数据流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配置请求”、“开始/停止”、“用户密码”和“传感器状态”。在图6-13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中现已存在“开始/停止”、“用户密码”和“传感器状态”3个输出数据流,因此可推理出图6-13中由“控制面板”外部实体流出的数据流是“用户配置请求”,即(A)空缺处填写的数据流应是“用户配置请求”。 ⑧将以上分析结果归纳整理,完整的住宅安全系统顶层数据流图如图6-25所示。

  • 第5题:

    IEEE802.11 WLAN体系结构如图5-16所示,请将(10)~(12)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正确答案:(10)物理层会聚协议子层(PLCP) (11)PHY管理子层 (12)站管理子层
    (10)物理层会聚协议子层(PLCP) (11)PHY管理子层 (12)站管理子层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IEEE802.11WLAN体系结构的概念理解题。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
    1)图5-16所示的体系结构中的最左侧表达的是IEEE802.11 WLAN的体系结构由物理层(PHY)和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AC)两大部分组成。
    2)图5-16所示的左侧第二列表达的是物理层分为物理介质相关子层(PMD)和物理层会聚协议子层 (PLCP)两部分;数据链路层由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组成。其中, PMD子层主要提供了对无线介质进行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即用于传输信号的调制和编码;PLCP子层主要进行载波监听和物理层分组的处理;MAC子层负责访问控制和分组的拆装,它定义了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RTS/CTS通信控制机制和点协调功能(PCF)支持无竞争访问等3种访问控制机制。因此(10)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物理层会聚协议子层”。
    3)图5-16所示的左侧第三列表达了IEEE802.11 WLAN体系结构中PHY管理子层和MAC管理子层。其中,PHY管理子层负责选择物理信道和调谐;MAC管理子层负责ESS漫游、电源管理和登记过程中的关联管理。因此(11)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PHY管理子层”。
    4)IEEE802.11还定义了站管理子层,用于协调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12)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站管理子层”。
    5)IEEE802.11标准的MAC层定义了两种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协调功能(PCF)。其中,DCF定义了基本的CSMA/CA介质访问机制和介质竞争业务,是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作用于信道竞争期。点协调功能(PCF)工作于非竞争期。题目中“两者总是交替出现的”是指先由DCF竞争介质使用权,然后进入非竞争期,由PCF控制数据传输。
    6)为了使各种MAC操作互相配合,IEEE802.11标准推荐使用DIFS、PIFS、SIFS等3种帧间隔(IFS)以便提供基于优先级的访问控制。这3种帧间隔的比较见表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