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更多“下图(a)所示为一个模块层次结构的例子,图(b)所示为对其进行集成测试的顺序,则此测试采用了()测试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验证程序模块A是否正确实现了规定的功能,需要进行(35):为验证模块A能否与其他模块按照规定方式正确工作,需要进行(36)。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正确答案:A

  • 第2题:

    【问题2】(2分)

    完成模块测试后,测试小组进行了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在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主要检查各单元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有 (6) 集成与 (7) 集成两种方法。前者是将单元测试后的所有模块按设计要求一次性组合起来进行整体测试,后者是测试完一个模块后再将下一个需要测试的模块组合进来测试,逐步把所有模块组合在一起完成测试。


    正确答案:
    【问题2】(2分)
    (6)非增量式 
    (7)增量式

  • 第3题:

    对下图所示的程序流程图进行语句覆盖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至少需要( )个测试用例。采用McCabe 度量法计算其环路复杂度为( )。

    A.2和3B.2和4C.2和5D.2和6A.1B.2C.3D.4


    正确答案:B,D

  • 第4题:

    为验证某程序的模块A是否正确实现了规定的功能,需要进行();为验证模块A能否与其他模块按照规定方式正确工作,需要进行( ) 。 ( )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正确答案:A
    (1)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是开发者编写的一小段代码,用于检验被测代码的一个很小的、很明确的功能是否正确。单元测试是由程序员自己来完成,最终受益的也是程序员自己。可以这么说,程序员有责任编写功能代码,同时也就有责任为自己的代码编写单元测试。执行单元测试,就是为了证明这段代码的行为和我们期望的一致。(2)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联合测试)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它最简单的形式是:把两个已经测试过的单元组合成一个组件,测试它们之间的接口。集成测试采用的方法是测试软件单元的组合能否正常工作,以及与其他组的模块能否集成起来工作。最后,还要测试构成系统的所有模块组合能否正常工作。

  • 第5题:

    下图(a)是一个程序的模块结构,模块A是主模块。下图(b)是集成测试顺序的示意图。从此图可知,这个集成策略是:

    A.自顶向下集成

    B.自底向上集成

    C.大突击集成

    D.三明治式集成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为验证某程序的模块A能否与其他模块按照规定方式正确工作,需要进行( )。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答案:B
    解析: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联合测试)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它最简单的形式是:把两个已经测试过的单元组合成一个组件,测试它们之间的接口。集成测试采用的方法是测试软件单元的组合能否正常工作,以及与其他组的模块能否集成起来工作。最后,还要测试构成系统的所有模块组合能否正常工作。

  • 第7题:

    (请作答此空)的目的是检查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和已集成的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已集成的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测试的技术依据是( )。

    A. 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系统测试
    D.回归测试

    答案:B
    解析:
    根据国家标准GB/T 15532-2008,软件测试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和回归测试等类别。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测试的对象是可独立编译或汇编的程序模块、软件构件或面向对象软件中的类(统称为模块),其目的是检查每个模块能否正确地实现设计说明中的功能、性能、接口和其他设计约束等条件,发现模块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单元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检查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和己集成的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已集成的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集成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概要设计文档。系统测试的对象是完整的、集成的计算机系统,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在真实系统工作环境下,验证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并满足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和软件开发合同规定的要求。系统测试的技术依据是用户需求或开发合同。配置项测试的对象是软件配置项,配置项测试的目的是检验软件配置项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一致性。确认测试主要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需求一致。验收测试是指针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在交付前以用户为主进行的测试。回归测试的目的是测试软件变更之后,变更部分的正确性和对变更需求的复合型,以及软件原有的、正确的功能、性能和其他规定的要求的不损害性。

  • 第8题:

    对下图所示的程序流程图进行语句覆盖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至少需要(请作答此空 )个测试用例。采用McCabe 度量法计算其环路复杂度为( )。

    A.2和3
    B.2和4
    C.2和5
    D.2和6

    答案:B
    解析:
    覆盖2条路径就能达到语句覆盖的要求,用2个测试用例即可。路径覆盖需要把程序中的所有路径覆盖遍,需要4个用例。整个程序流程图转化为结点图之后,一共11个结点,13条边,根据环路复杂度公式有:13-11+2=4。

  • 第9题:

    用自盒测试方法对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进行测试。若要满足分支覆盖,则至少要(29)个测试用例,正确的测试用例对是(30)(测试用例的格式为(A,B,X;X))。


    A.(1,3,3;3)和(5,2,15;3)
    B.(1,1,5;5)和(5,2,20;9)
    C.(2,3,10;5)和(5,2,18;3)
    D.(2,2,16;16)和(5,2,21;9)

    答案:D
    解析:
    先用代入法求出第30题,然后判断第29题需要两个测试用例即可。

  • 第10题:

    对下图所示的程序流程图进行语句覆盖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采用McCabe度量法计算其环路复杂度为( )。

    A.1
    B.2
    C.3
    D.4

    答案:D
    解析:
    覆盖2条路径就能达到语句覆盖的要求,用2个测试用例即可。路径覆盖需要把程序中的3条路径均覆盖一遍,需要4个用例。整个程序流程图转化为节点图之后,一共11个节点,13条边,根据环路复杂度公式有:13-11+2=4。

  • 第11题:

    用自盒测试方法对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进行测试。若要满足分支覆盖,则至少要(29)个测试用例,正确的测试用例对是(30)(测试用例的格式为(A,B,X;X))。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先用代入法求出第30题,然后判断第29题需要两个测试用例即可。

  • 第12题:

    对下图所示的程序流程图进行判定覆盖测试,则至少需要(请作答此空)个测试用例。采用 McCabe 度量法计算其环路复杂度为( )。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
    判定覆盖是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的每一个判断至少获得一次"真"和一次"假",即使得程序流程图中的每一个真假分支至少被执行一次。计算环路复杂度可以采用公式法:V(G)=m-n+2,其中m为弧度(边的数量),n为结点数量。或者可以数封闭区间的数量,除了图中明显的两处外,与外界的连通的部分也是一个封闭区间。

  • 第13题:

    软件系统的测试包括:

    Ⅰ.验收测试

    Ⅱ.系统测试

    Ⅲ.模块测试

    Ⅳ.集成测试

    Ⅴ.有效性测试

    它们的测试顺序为______。

    A.Ⅲ,Ⅱ,Ⅳ,Ⅴ,Ⅰ

    B.Ⅲ,Ⅳ,Ⅱ,Ⅴ,Ⅰ

    C.Ⅴ,Ⅱ,Ⅲ,Ⅰ,Ⅳ

    D.Ⅲ,Ⅳ,Ⅴ,Ⅱ,Ⅰ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某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WBS分解结构图如图7-5所示。其中①、②、③、④空应该依次填入( )。A.架构设计、模块测试、接口测试、集成测试 B.详细设计、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回归测试 C.架构设计、模块测试、功能测试、验收测试 D.详细设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正确答案:D
    依题意,在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时,应该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其中的一个原则是:同一层次上的活动(或工作包)应该采用相同的分解方式。该开发项目WBS的第2层模块是按第1层模块的生命周期进行分解的。在系统设计阶段,首先进行概要设计(或架构设计),接着进行详细设计。在系统测试阶段,首先进行单元测试,再进行集成测试,然后进行系统测试。

  • 第15题:

    不属于软件质量特性中的可移植性。

    A.适应性

    B.易安装性

    C.易替换性

    D.易理解性 对下图所示流程图采用白盒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若要满足路径覆盖,则至少需要( 32 )个测试用例。采用McCabe度量法计算该程序的环路复杂性为( 33 )。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为验证模块A能否与其他模块按照规定方式正确工作,需要进行( ) 。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正确答案:B
    (1)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是开发者编写的一小段代码,用于检验被测代码的一个很小的、很明确的功能是否正确。单元测试是由程序员自己来完成,最终受益的也是程序员自己。可以这么说,程序员有责任编写功能代码,同时也就有责任为自己的代码编写单元测试。执行单元测试,就是为了证明这段代码的行为和我们期望的一致。(2)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联合测试)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它最简单的形式是:把两个已经测试过的单元组合成一个组件,测试它们之间的接口。集成测试采用的方法是测试软件单元的组合能否正常工作,以及与其他组的模块能否集成起来工作。最后,还要测试构成系统的所有模块组合能否正常工作。

  • 第17题:

    若采用白盒测试法对下面流程图所示算法进行测试,且要满足语句覆盖,则至少需要(51)个测试用例,若表示输入和输出的测试用例格式为(A,B,X;X),则满足语句覆盖的测试用例是(52)。

    A.1
    B.2
    C.3
    D.4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为了对下图所示的程序段进行覆盖测试,必须适当地选择测试用例组。若x,y是两个变量,可选择的用例组共有Ⅰ、Ⅱ、Ⅲ、Ⅳ四组(如下表所示),则实现判定覆盖至少应采用的测试用例组是______。

    A.Ⅰ、Ⅱ、Ⅲ或Ⅰ、Ⅱ、Ⅳ
    B.Ⅰ、Ⅱ、Ⅲ或Ⅱ、Ⅲ、Ⅳ
    C.Ⅰ、Ⅲ、Ⅳ或Ⅱ、Ⅲ、Ⅳ
    D.Ⅰ、Ⅲ、Ⅳ或Ⅰ、Ⅱ、Ⅳ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结构测试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结构测试中,根据覆盖目标的不同,可分为语句覆盖、条件覆盖、判定覆盖、路径覆盖等。判定覆盖的含义是涉及若干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程序中每个判定的取真值分支和取假值分支至少执行一次。本题中,为判定覆盖选取测试用例情形:对第一个判定选取测试用例组Ⅰ和Ⅱ,当用Ⅰ覆盖判定的T分支时,不会走到第二个分支;当用Ⅱ覆盖判定的F分支时,第二个判定需要另取一个测试用例组覆盖T分支,此时,取测试用例组Ⅲ或Ⅳ即可。

  • 第19题:

    为验证程序模块A是否实现了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需要进行__(请作答此空)__:该模块能否与其它模块按照规定方式正确工作,还需要进行__( )__。

    A.模块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答案:A
    解析:
    模块测试即单元测试,是对一个模块进行测试,根据模块的功能说明,检查模块是否有错误,这种测试在各模块编程之后进行。模块测试一般由编程人员自己进行。主要测试:模块界面,内部数据结构,独立路径,错误处理,边界条件。集成测试也叫做组装测试,通常在模块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的程序模块进行有序的、递增的测试。集成测试是检验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逐步集成为符合概要设计要求的程序部件或整个系统。确认测试是通过检验和提供客观证据,证实软件是否满足特定预期用途的需求。确认测试是检测与证实软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系统测试是为验证和确认系统是否达到其原始目标(是否有不符合系统说明书的地方),而对集成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的测试。这种测试可以发现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错误。

  • 第20题:

    对下图所示流程图采用白盒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若要满足路径覆盖,则至少需要( )个测试用例

    A.3
    B.4
    C.6
    D.8

    答案:C
    解析:
    路径覆盖:使程序中每条都至少执行一次。
    如图每个判断都需要两个用例,因此需要6个测试用例。

  • 第21题:

    对下图所示的程序流程图进行语句覆盖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至少需要( )个测试用例。采用McCabe 度量法计算其环路复杂度为(请作答此空 )。

    A.1
    B.2
    C.3
    D.4

    答案:D
    解析:
    覆盖2条路径就能达到语句覆盖的要求,用2个测试用例即可。路径覆盖需要把程序中的所有路径覆盖遍,需要4个用例。整个程序流程图转化为结点图之后,一共11个结点,13条边,根据环路复杂度公式有:13-11+2=4。

  • 第22题:

    对下图所示的程序流程图进行语句覆盖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至少需要( )个测试用例。

    A.2和3
    B.2和4
    C.2和5
    D.2和6

    答案:B
    解析:
    覆盖2条路径就能达到语句覆盖的要求,用2个测试用例即可。路径覆盖需要把程序中的3条路径均覆盖一遍,需要4个用例。整个程序流程图转化为节点图之后,一共11个节点,13条边,根据环路复杂度公式有:13-11+2=4。

  • 第23题:

    下图(a)所示为一个模块层次结构的例子,图(b)所示为对其进行集成测试的顺序,则此测试采用了(34)测试策略。该测试策略的优点不包括(35)。

    A.较早地验证了主要的控制和判断点
    B.较早地验证了底层模块
    C.测试的并行程度较高
    D.较少的驱动模块和桩模块的编写工作量

    答案:D
    解析:
    从先测试A,再测试A、B、C、D可以看出集成测试时用到了自顶向下的方式。
    而从先测试E、F,再测试B、E、F可以看出集成测试时用到了自底向上的方式,两者结合即为三明治方式。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两种方式优点的综合,因此较早地验证了主要的控制和判断点且较早地验证了底层模块;同时由于可以两端向中间发展,其效率较高,运用一定的技巧,减少了桩模块和驱动模块的开发。本题缺乏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