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阅读以下相关的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说明]系统集成商Y公司承担了某游戏软件开发项目的研发工作,Y公司任命庞工为项目经理。该游戏软件开发项目的各项工作的名称、工作持续时间、所需人力资源类型及其相应的工作量估计见表4-11。若每天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根据表4-11计算每项工作每天的平均工作量和每天需要安排的人力资源数量,并填入表4-12相应的空缺处。

题目

阅读以下相关的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

[说明]

系统集成商Y公司承担了某游戏软件开发项目的研发工作,Y公司任命庞工为项目经理。该游戏软件开发项目的各项工作的名称、工作持续时间、所需人力资源类型及其相应的工作量估计见表4-11。

若每天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根据表4-11计算每项工作每天的平均工作量和每天需要安排的人力资源数量,并填入表4-12相应的空缺处。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 24 (2) 3 (3) 48 (4) 6 (5) 24 (6) 3 (7) 40 (8) 5 (9) 32 (10) 4
(1) 24 (2) 3 (3) 48 (4) 6 (5) 24 (6) 3 (7) 40 (8) 5 (9) 32 (10) 4 解析:对于“需求分析”工作,总的工作量为1440个单位,总共需要60天,则平均每天工作量为1440/60= 24个工时。若每天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则每天需要安排的人数为24/8=3人。依照该计算思路,可得出表4-11中各项工作的平均每天工作量和每天需要安排的人数,计算结果见表4-15。
更多“ 阅读以下相关的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说明]系统集成商Y公司承担了某游戏软件开发项目的研发工作,Y公司任命庞工为项目经理。该游戏软件开发项目的各项工作的名称、工作持续时间、所需人力资源类型及其相应的工”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列说明,针对项目的质量管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

    [说明]

    系统集成A公司承担了某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并任命张工为项目经理。

    张工在担任此新项目经理的同时,所负责的原项目尚处在收尾阶段。张工在进行了认真分析后,认为新项目刚刚开始,处于需求分析阶段,而原来的项目尚有某些重要工作需要完成,因此张工将新项目需求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全权委托给了软件质量保证(SQA)人员李工。李工制定了本项目的质量计划,包括收集资料、编制分质量计划、并通过相应的工具和技术,形成了项目质量计划书,并按照质量计划书开展相关需求调研和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在需求评审时,由于需求规格说明书不能完全覆盖该企业的业务需求,且部分需求理解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导致需求评审没有通过。

    请指出A公司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妥之处。


    正确答案:①整个公司的项目管理过程不完善或缺乏各项目之间资源平衡机制不完善; ②单个项目管理制度不规范。例如张工随意下放权限全权委托新项目需求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的做法不对; ③团队成员身兼数职张工兼任多个项目质量保证人员李工兼任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编制项目质量计划等工作; ④所编制的项目质量计划书存在缺陷且未经过评审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⑤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形同虚设(或未落到实处)
    ①整个公司的项目管理过程不完善或缺乏,各项目之间资源平衡机制不完善; ②单个项目管理制度不规范。例如,张工随意下放权限,全权委托新项目需求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的做法不对; ③团队成员身兼数职,张工兼任多个项目,质量保证人员李工兼任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编制项目质量计划等工作; ④所编制的项目质量计划书存在缺陷,且未经过评审,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⑤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形同虚设(或未落到实处) 解析:成功的项目管理是在约定的时间和范围、预算的成本及要求的质量下,达到项目干系人的期望。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为确保项目能够满足所要执行的需求的过程,包括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确定质量策略、目标和责任,并在质量体系中凭借质量计划编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措施,决定了对质量政策的执行、对质量目标的完成,以及对质量责任的履行。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执行组织关于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的所有活动,使得项目可以满足其需求。它通过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和过程及连续的过程改进活动实施来实现质量管理系统。
    对于本案例,A公司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妥之处表现在;
    ①整个公司的项目管理过程不完善或缺乏,各项目之间资源平衡机制不完善。
    ②单个项目管理制度不规范。例如,作为项目经理对质量负有全责,而张工随意下放权限,全权委托新项目需求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的做法不对;项目经理张工的多项目管理能力有限。
    ③团队成员身兼数职,张工兼任多个项目,质量保证人员李工兼任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编制项目质量计划等工作。
    ④所编制的项目质量计划书存在缺陷,且未经过评审,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⑤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形同虚设(或未落到实处)。

  • 第2题:

    阅读以下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

    [说明]

    系统集成商Y公司承担了某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Y公司任命阮工为项目经理。该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可分解为15个工作(箭头线表示),根据工作的逻辑关系绘出的双代号网络图如图1-4所示。项目经理阮工在第12天末进行检查时,A、B、C 3项工作已完成,D和G工作分别实际完成5天的工作量,E工作完成了4天的工作量。

    按工作最早完成时间计,D、E、G 3项工作各推迟了多少天?


    正确答案:工作D推迟了3天 工作E推迟了5天 工作G推迟了4天
    工作D推迟了3天 工作E推迟了5天 工作G推迟了4天 解析: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计算要点见表1-9。

    本试题的计算求解思路是,先求出D、E、G的最早完成时问,进而可以求出这3项工作各推迟了多少天。工作D的最早完成时间(TEF)为图1-4中工作C(即紧前工作)和工作D(即当前工作)的时间之和,即TEF=4+8=12天。同理,E的TEF=3+7=10天,TEF=3+6=9天。因此,工作D推迟的时间为当前时问减去工作C(即紧前工作)时间,再减去工作D(即当前工作)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即12-4-5=3天。同理,工作E推迟的时间为12-3-4=5天,工作G推迟的时间为12-3-5=4天。

  • 第3题:

    试题一

    阅读以下关于项目进度管理的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3问题。

    [说明]

    系统集成商Y公司承担了某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Y公司任命老李为项目经理。经过工作分解后,此项目的范围已经明确,但是为了更好地对项目的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保证项目按期、保质地完成,老李需要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项目进度进行管理。经过分析,老李得到了一张表明作业先后关系、每项作业的初步时间估计及其成本估计的作业列表,详见表5-6。

    1.请根据表5-6中的数据,完成该项目的单代号网络图,以表明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各工作节点用如图5-3所示的样图标识。

    图例说明:

    ES:最早开始时间 EF:最早结束时间 DU:作业历时 ID:作业代号

    LS:最迟开始时间 LF:最迟完成时间 FT:自由浮动时间


    正确答案:
    答案:该项目活动网络图见图5-4

    解析:根据表5-6中“作业序号”、“紧前作业”和“正常历时”3列的内容,按照图5-3的格式,可得到如图5-4所示的单代号网络图。
    列出图5-4中所有路径,并计算各条路径的工期(即时间跨度),见表5-7。

    由于表5-7中,路径工期最长为24天,其所对应的路径ACEG即为关键路径,该时间跨度即为项目最短工期(24天)。
    在图5-4中,自由浮动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活动的自由浮动时间=活动的最迟结束时间-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
    例如,对于节点B,其最迟结束时间取决于关键路径上节点E的最早开始时间(即第12天),而节点 B的最早结束时间为该节点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其历时时间,即第4+6=10天。因此节点B的自由浮动时间为12-10=2天。由此可推知,节点B的最迟开始时间为该节点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其自由浮动时间,即第4+2=6天。可见,关键路径上各节点的自由浮动时问为0。

  • 第4题:

    阅读以下关于项目进度管理的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

    [说明]

    系统集成商Y公司承担了某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Y公司任命老李为项目经理。经过工作分解后,此项目的范围已经明确,但是为了更好地对项目的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保证项目按期、保质地完成,老李需要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项目进度进行管理。经过分析,老李得到了一张表明作业先后关系、每项作业的初步时间估计及其成本估计的作业列表,详见表5-6。

    请根据表5-6中的数据,完成该项目的单代号网络图,以表明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各工作节点用如图5-3所示的样图标识。

    图例说明:

    ES:最早开始时间 EF:最早结束时间 DU:作业历时 ID:作业代号

    LS:最迟开始时间 LF:最迟完成时间 FT:自由浮动时间


    正确答案:该项目活动网络图见图5-4
    该项目活动网络图见图5-4 解析:根据表5-6中“作业序号”、“紧前作业”和“正常历时”3列的内容,按照图5-3的格式,可得到如图5-4所示的单代号网络图。

    列出图5-4中所有路径,并计算各条路径的工期(即时间跨度),见表5-7。

    由于表5-7中,路径工期最长为24天,其所对应的路径ACEG即为关键路径,该时间跨度即为项目最短工期(24天)。
    在图5-4中,自由浮动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活动的自由浮动时间=活动的最迟结束时间-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
    =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
    例如,对于节点B,其最迟结束时间取决于关键路径上节点E的最早开始时间(即第12天),而节点 B的最早结束时间为该节点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其历时时间,即第4+6=10天。因此节点B的自由浮动时间为12-10=2天。由此可推知,节点B的最迟开始时间为该节点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其自由浮动时间,即第4+2=6天。可见,关键路径上各节点的自由浮动时问为0。

  • 第5题:

    阅读以下关于项目整体管理方面问题的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

    [说明]

    系统集成商Y公司承担了某个电子政务公文流转系统的研发建设工作,Y公司任命张工为该软件项目的项目经理。张工原是Y公司一名技术扎实而又细心的老工程师,从事了多年的Java开发工作。

    在项目的初期,张工制订了非常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组人员的工作都被排得满满的,为加快项目的进度,张工制订项目管理计划后即分发到项目组成员手中开始实施。然而,随着项目的进展,由于项目需求不断变更,项目组人员也有所更换,项目组已经没有再按照计划来进行工作,团队成员都是在当天早上才安排当天的工作事项。张工每天都要被工作安排搞得疲惫不堪,项目开始出现混乱的局面。项目组中的一名技术人员甚至在拿到项目管理计划的第一天就说:“计划没有变化快,要计划有什么用”,然后只顾埋头编写自己手头的程序。

    一边是客户在催着快点将项目完工,要求尽快将系统投入生产;另一边是公司分管电子政务项目的张总在批评张工开发任务没落实好。这一切都让张工感觉到无助与苦恼。

    结合你的项目管理经验,围绕项目管理计划,简要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①初期的项目管理计划粒度过小没有把握好项目管理计划的层次性; ②制订项目管理计划时没有和客户、公司领导及项目组人员进行及时沟通; ③制订的项目管理计划不切实际
    ①初期的项目管理计划粒度过小,没有把握好项目管理计划的层次性; ②制订项目管理计划时没有和客户、公司领导及项目组人员进行及时沟通; ③制订的项目管理计划不切实际 解析:项目管理计划是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管理计划明确了如何执行、监督和控制,以及如何收尾项目。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渐进明细、逐步细化的过程。在本案例中,张工制订了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将项目组人员的工作排得满满的,在没有和项目组人员商量的情况下就下发项目管理计划并实施,这种做法欠妥。制订项目管理计划时,需要取得项目组人员的支持、理解,并且需要注意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往往需要的是粗粒度的,并且是切合实际情况的项目管理计划。而张工编制的初期项目管理计划粒度过细,没有把握好项目管理计划的层次性。
    项目管理计划对于项目的实施非常重要,在制订时也需要和客户、公司领导及时沟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而张工对于项目运作的紧张局面既没有向公司领导汇报,也没有向客户解释,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将问题埋在心里,而采取了每天早上安排工作的临时性解决办法,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