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林最近听到他所服务的学校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反映,说她的班里有个叫大勇的学生近来举动很反常,要么一个人闷闷不乐,要么就很容易对同学发脾气,她希望小林能给大勇辅导。小林在给大勇做辅导时,首先应()。A:进行需要评估B:建立专业关系C:进行问题评估D:拟定服务计划

题目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林最近听到他所服务的学校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反映,说她的班里有个叫大勇的学生近来举动很反常,要么一个人闷闷不乐,要么就很容易对同学发脾气,她希望小林能给大勇辅导。小林在给大勇做辅导时,首先应()。

A:进行需要评估
B:建立专业关系
C:进行问题评估
D:拟定服务计划

相似考题
更多“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林最近听到他所服务的学校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反映,说她的班里有个叫大勇的学生近来举动很反常,要么一个人闷闷不乐,要么就很容易对同学发脾气,她希望小林能给大勇辅导。小林在给大勇做辅导时,首先应()。”相关问题
  • 第1题:

    社区矫正对象大勇,男,20岁。大勇10岁时父母离异,一直随母亲生活。母亲一直忙于生计,无暇管教他。大勇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易冲动,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初中时大勇在学校里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后来上职校时因打群架被学校劝退,一直闲散在社区。
    前些日子,得知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负,大勇伙同一帮“兄弟”前往报仇,将人砍伤后被捕获刑,成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工作者在与大勇交往中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包括看不惯邻居的霸道,恼火母亲的唠叨,抱怨父亲不管他,厌恶民警的管教,不满昔日哥们的炫耀等。在与大勇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及充分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决定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法帮助大勇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在情绪问题处理方面,社会工作者和大勇一起商量设定一些测量愤怒的指标,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摔打东西,控制不住地发火,想打人等。在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前,社会工作者要求大勇记录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发生的原因、当时的情境、自己的反应等,以此作为评估依据。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10周内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分别为:介入前(7次、6次、8次),介入后(5次、6次、5次、4次、3次、2次、3次)。
    【问题】
    1.以上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基线测量法,请说明什么是基线测量法,并结合案例说明基线测量评估的操作程序。
    2.用上述案例中提供的测量数据,根据下面给出的基线坐标示意图(见图2—2),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对介入前后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次数进行比较,并对介入效果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1.基线测量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基线测量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人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基线测量法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
    (1)建立基线。建立基线的方法是:
    ①确定介入的目标,本案例中的介入目标是大勇的愤怒情绪。
    ②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本案例中的测量工具是大勇对自己出现愤怒情绪时的相关生理及心理指标进行的直接观察。
    ③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本案例中在介入前对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次数的测量过程即是基线期。
    (2)进行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本案例中,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即是介入期的测量。
    (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结果。本案例中,大勇每周的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在基线期和介入期明显减少。
    2.根据案例中提供的测量数据,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如图2—3所示。

    根据图2—3对介入前后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次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非常明显的介入效果。
    矫正对象大勇的主要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社会工作者针对大勇的问题,最后决定对其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改变其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这样,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看到人的行为改变的规律,又看到人的认知加工特点,使内部和外部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工作。
    通过图2—3可以看出,大勇每周愤怒情绪的出现次数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后,大大的减少了,说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 第2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雷岩鹏最近听到他所服务的学校班主任老师多次反映,说她的班里有个叫王大智的学生近来举动很反常,要么一个人闷闷不乐,要么就很容易对同学发脾气,她希望雷岩鹏能给王大智辅导。雷岩鹏在给王大智做辅导时,首先应()。

    A:进行需要评估
    B:建立专业关系
    C:进行问题评估
    D:拟订服务计划

    答案:D
    解析:
    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中,要实施帮助服务对象的愿望需要制订科学和周密的工作计划,服务计划是为社会工作介入做准备的,所以,雷岩鹏在开始给王大智做辅导时,应该有一个包括目的与目标、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以及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为等在内的服务计划。

  • 第3题:

    班主任王老师是个十分负责的人,高考在即,她发现很多学生都在废寝忘食地学习,并且有很多同学出现焦虑情绪,针对这些情况,王老师邀请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郑来为班上同学做团体辅导,主要服务内容是(  )。

    A.成立互助小组,分享彼此感受,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B.向学校反映,增加学生假期时间
    C.成立志愿者团队,帮助班上学生补习功课
    D.与家庭联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班主任王老师是个十分负责的人,高考在即,她发现很多学生都在废寝忘食的学习,并且有很多同学出现焦虑情绪,针对这些,王老师邀请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郑来为班上同学做团体辅导,主要服务内容是()。

    • A、成立互助小组,分享彼此感受,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 B、向学校反映,增加学生假期时间
    • C、成立志愿者团队,帮助班上学生补习功课
    • D、与家庭联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小林母亲:"我家小林失业几个月了,谢谢您多次给他介绍工作,可是这孩子每次都不去,天天躲在家里,我很生气,也让您失望了!"社会工作者小王:"我能体会您的心情。不过,小林虽然让您有些失望,但也许他有自己的理由。"(转向小林)"小林,正好您妈妈也在,能说说您的想法吗?"上述对话反映了人本治疗模式辅导关系中()的特点。

    • A、方向引导
    • B、无条件接纳
    • C、合理界定任务
    • D、有条件沟通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社会工作者小林所在的机构最近在筹划一个关爱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小林主要负责招募志愿者及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在招募工作中,小林很注重对志愿者的评估,对志愿者的评估主要是针对其()进行评估。

    • A、服务效果
    • B、个人能力
    • C、服务动机
    • D、专业水平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小林患了白血病入院治疗,她的父母因为照顾和医疗费等问题开始争吵。最近两人要么互不理睬,要么开口就吵架,甚至还提到了离婚。小林非常害怕。医院社会工作者接案后综合考虑,认为此时介入的主要目标应是()

    • A、了解小林家庭的沟通状况,促进家庭的沟通
    • B、讨论小林的病情及家庭的压力,协助家庭适应
    • C、了解小林父母的夫妻关系,进行夫妻辅导
    • D、对小林的家庭进行全面评估,继而进行家庭治疗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班主任王老师是个十分负责的人,高考在即,她发现很多学生都在废寝忘食的学习,并且有很多同学出现焦虑情绪,针对这些,王老师邀请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郑来为班上同学做团体辅导,主要服务内容是()。
    A

    成立互助小组,分享彼此感受,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B

    向学校反映,增加学生假期时间

    C

    成立志愿者团队,帮助班上学生补习功课

    D

    与家庭联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正确答案: D
    解析: 学业困境学生的内容。

  • 第9题:

    问答题
    小林以较高的成绩被XX学校录取,入校时招生老师告诉她,只要她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很容易获得一等奖学金。第一学年末,她成绩虽然不错,但因为与同学关系不好,也不热心班级事务,未能评上一等奖学金,从此她的情绪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不能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甚至有退学的想法。帮助学生摆脱没有评上奖学金的困扰,作为辅导员的你该如何与他交谈?

    正确答案: 1.和小林一起分析此次没有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原因,告诉她学习成绩和奖学金都不是大学学习的唯一目标。
    2.帮助小林树立信心,告诉她人生道路上会碰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只要她坚定信念,不断改进,她是一定能成功的。
    3.告诉小林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鼓励小林竞选班干部。
    4.告知小林奖学金是其在校期间成长成才的阶段性肯定,但不是大学学习的唯一目标,鼓励小林积极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多思考将来自己想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地定位,就会乐观积极的努力,做到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小林患了白血病入院治疗,她的父母因为照顾和医疗费等问题开始争吵。最近两人要么互不理睬,要么开口就吵架,甚至还提到了离婚。小林非常害怕。医院社会工作者接案后综合考虑,认为此时介入的主要目标应是()
    A

    了解小林家庭的沟通状况,促进家庭的沟通

    B

    讨论小林的病情及家庭的压力,协助家庭适应

    C

    了解小林父母的夫妻关系,进行夫妻辅导

    D

    对小林的家庭进行全面评估,继而进行家庭治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王老师是某学校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对班里学习好的同学总是关爱有加,而对其他同学要么就不管不顾,要么就没有一句好话,总是讽刺挖苦。班里的杨明成绩总是在班里排最后几名,班主任对他的印象一直不好。其实杨明除了学习不太好以外,在学校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并且体育非常好,是班里的长跑健将,就是平时有点顽皮,不太自觉。班主任对他很有偏见。杨明的家长也侧面和班主任沟通过,提了一些意见,最终却非但没有改变什么,反而加深了班主任对杨明的偏见。问题:试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班主任的做法,如果你是杨明的班主任你会怎么做。

    正确答案: 班主任老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材料中班主任只关心爱护学习好的同学,对其他同学不屑一顾,违背了教师要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要求。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班主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管其他方面的发展,忽略了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要求。如果我是杨明的班主任,首先我会摆正自己的学生观,不因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而对他有偏见。其次.我会从杨明体育比较好出发,多夸奖他的优点,以此激发他学习其他科目的自信心。同时我也会经常和杨明的父母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携手为杨明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小林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思想很保守,她恪守夫为妻纲的规训,从不敢大声和丈夫说话,即便是丈夫经常对她打骂,也不敢吭声。最近,丈夫因为酗酒,回家对她实施家暴,导致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无奈之下,小林向社区主任求助,社区主任委托社会工作者丽丽对小林提供服务。丽丽提供的服务包括()。
    A

    改变小林封建传统的家庭认知

    B

    为小林提供法律援助

    C

    提高小林男女平等的意识

    D

    提供婚姻辅导

    E

    进行家庭暴力的干预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的内容。

  • 第13题:

    案例:
    小林,男,某中学初三的学生,父母平时工作很忙,对小林的生活和学习都疏于关心和照顾,他从小就不爱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倒数, “笨蛋”几乎是父母对小林的称呼了。小林的性格也比较怪,动不动就爱乱发脾气,班里的同学都不爱跟他来往,给他起了个外号“小魔鬼”,老师也放弃了对小林的希望,把他看作是班里的个别生、不可救药的学生。小林因此自暴自弃,经常逃课到小区的网吧上网,为此学校对他进行了多次警告:若不改正,则按退学处理。小林的父母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小林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请运用标签理论分析小林现在的表现。
    2.请依据标签理论制订合适的帮助计划。


    答案:
    解析:
    1.标签理论认为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被定义的。不同的社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认为少年犯错在所难免,而他们的罪错行为之所以会加重是来自于教师、父母、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统所加于他们的负面影响。 偏差可分为初级偏差和次级偏差。初级偏差是指未被人指认或惩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而次级偏差是来自权威人士及一般社会人士对于偏差少年初级偏差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
    标签理论认为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 “偏差生涯”。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
    在本案例中,小林一开始的不愿意学习,进而学习成绩差,父母就予以 “笨蛋”的标签,老师给予“差生”“无可救药”的标签,小林性格上的怪癖被同伴贴上“小魔鬼”的标签,这些标签将小林推上了标签标注的生涯——我就是笨蛋、魔鬼、差生,由此自暴自弃,放弃自己。
    2.依据标签理论制订如下帮助计划:
    (1)运用去标签化的方法,重新定义服务对象。与小林会谈,帮助其发现自己的优势与资源;与小林父母会谈,调整认知,认识到 “笨蛋”标签给小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重新认识孩子,帮助父母挖掘小林的资源与优势,帮助父母相信孩子的资源与优势;与老师会谈,调整认知,认识到老师的放弃和无声标签给小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帮助老师重新认识小林,挖掘小林的资源与优势,帮助老师相信小林的资源与优势;利用班会设计小组活动,帮助同学发觉小林优点,连接支持资源,帮助小林融入班集体。
    (2)通过个案辅导,与小林本人沟通,多角度获取小林的情况,了解他脾气不好的原因,对他进行情绪辅导,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避免因冲动而暴躁;帮助小林矫正行为,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不去网吧。
    (3)教授父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亲子沟通,了解他们对小林成长过程的看法,让他们明白小林希望与父母多接触、多互动的愿望,让他们多关注小林的成长,多与小林沟通,促进小林与父母的关系。
    (4)与老师共同制订方案,协助小林恢复正常的学习,提高其学习成绩。
    (5)与有关社区和治安部门进行联系,严格管理辖区内的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改变社区环境。

  • 第14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林最近听到他所服务学校的王老师多次反映,说她的班里有个叫大勇的学生近来举动很反常,要么一个人闷闷不乐,要么就很容易对同学发脾气,她希望小林能给大勇辅导。小林在给大勇做辅导时,首先应()。

    A:进行需要评估
    B:建立专业关系
    C:进行问题评估
    D:拟订服务计划

    答案:B
    解析:
    考点:建立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第一步。

  • 第15题:

    小林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思想很保守,她恪守夫为妻纲的规训,从不敢大声和丈夫说话,即便是丈夫经常对她打骂,也不敢吭声。最近,丈夫因为酗酒,回家对她实施家暴,导致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无奈之下,小林向社区主任求助,社区主任委托社会工作者丽丽对小林提供服务。丽丽提供的服务包括()。

    A:改变小林封建传统的家庭认知
    B:为小林提供法律援助
    C:提高小林男女平等的意识
    D:提供婚姻辅导
    E:进行家庭暴力的干预

    答案:A,C,D,E
    解析:
    考点: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的内容。

  • 第16题:

    学样社会工作者小林最近听到他所服务的学校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反映,说她的班里有个叫大勇的学生近来举动很反常,要么一个人闷闷不乐,要么就很容易对同学发脾气,她希望小林能给大勇辅导。小林在给大勇做辅导时,首先应()。

    • A、进行需要评估
    • B、建立专业关系
    • C、进行问题评估
    • D、拟定服务计划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小林,男生,是某中学初三的学生,父母平时工作很忙,对小林的生活和学习都疏于关心和照顾,他从小就不爱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倒数,"笨蛋"几乎成了父母对小林的称呼了。小林的性格也比较怪癖,动不动就乱发脾气,班里的同学都不爱跟他来往,给他起了个外号"小魔鬼",老师也放弃了对小林的希望,把他看做是班里的个别生,不可救药的学生。小林因此自暴自弃,经常逃课到小区的网吧上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为此学校对他进行了多次教育,警告他若不改正,则按退学处理。小林的父母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小林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1.请运用标签理论分析小林现在的表现。2.请依据标签理论制订合适的帮助计划。


    正确答案: 1.标签理论认为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被定义的。不同的社会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认为少年犯错在所难免,而他们的罪错行为之所以会加重是来自于教师、父母、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统所加于他们的负面影响。偏差有两种:初级偏差和次级偏差。初级偏差是指未被人指认或惩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而次级偏差是来自权威人士及一般社会人士对于偏差少年初级偏差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标签理论认为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偏差生涯"。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在本案例中,小林一开始的不愿意学习,进而学习成绩差,父母就予以"笨蛋"的标签,老师给予"差生""无可救药"的标签,小林性格上的怪癖被同伴贴上"小魔鬼"的标签,这些标签将小林推上了标签标注的生涯--我就是笨蛋、魔鬼、差生,由此自暴自弃,放弃自己。
    2.依据标签理论制订如下帮助计划:(1)运用去标签化的方法,重新定义服务对象。与小林会谈,帮助其发现自己的优势与资源;与小林父母会谈,调整认知,认识到"笨蛋"标签给小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重新认识孩子,帮助父母挖掘小林的资源与优势,帮助父母相信孩子的资源与优势;与老师会谈,调整认知,认识到老师的放弃和无声标签给小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重新认识小林,帮助老师挖掘小林的资源与优势,帮助老师相信孩子的资源与优势;利用班会设计小组活动,帮助同学发觉小林优点,连接支持资源,帮助小林融入班集体。(2)通过个案辅导,与小林本人沟通,多角度获取小林的情况,了解他乱发脾气的原因,对他进行情绪辅导,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正确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避免因冲动而暴躁;帮助小林矫正行为,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不再去网吧。(3)教授父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亲子沟通,了解他们对小林成长过程的看法,让他们明白小林希望与父母多接触多互动的愿望,让他们多关注小林的成长,多与小林沟通,促进小林与父母的关系。(4)并与老师共同制订方案,协助小林恢复正常的学习,提高其学习成绩。(5)与有关社区和治安部门进行联系,严格管理辖区内的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改变社区环境。
    【提示】此题考点是标签理论,对于青少年来说,标签理论非常重要。回答此问题,需要考生首先阐述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案例以标签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评估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帮助计划的部分一定要有"去标签化"的介入。

  • 第18题:

    小林妹妹结婚的时候,她的伴娘叫小梁。请修改病句。


    正确答案:缺少谓语,“时候”后面加上“找了个伴娘”,然后把“她的伴娘”改成“名字”。

  • 第19题:

    小林由于临近生产期,最近总是很沮丧,觉得生育子女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容易产生焦虑,为此她求助于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林的问题属于医务社会工作者要处理的()议题。

    • A、心理的调试问题
    • B、疾病适应问题
    • C、情绪问题
    • D、生育问题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小林由于临近生产期,最近总是很沮丧,觉得生育子女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容易产生焦虑,为此她求助于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林的问题属于医务社会工作者要处理的(  )议题。
    A

    心理的调试问题

    B

    疾病适应问题

    C

    生育问题

    D

    情绪问题


    正确答案: B
    解析:
    妇产科医务社会工作中常见的话题有以下五种:①疾病适应问题。无法适应治疗及其副作用。如尿、便失禁,呕吐、疼痛、丧失食欲等;对疾病不了解、误解、不能配合治疗。特别是家属要求隐瞒病情时,情形更严重。②心理的调试问题。对性焦虑,担心影响性生活;自我形象的焦虑,性角色、性能力的担忧。③经济问题。长期的医疗费用负担,形成压力及实际困难。④情绪问题。否认、沮丧、恐惧、无助、焦虑等心理反应。⑤家庭问题。夫妻关系改变或更加恶化。题中,产妇小林出现产前沮丧、恐惧、焦虑等心理,属于妇产科医务工作常见的情绪问题。

  • 第21题:

    单选题
    小林母亲:“我家小林失业几个月了,谢谢您多次给他介绍工作,可是这孩子每次都不去,天天躲在家里,我很生气,也让您失望了!”社会工作者小王:“我能体会您的心情。不过,小林虽然让您有些失望,但也许他有自己的理由。”(转向小林)“小林,正好您妈妈也在,能说说您的想法吗?”上述对话反映了人本治疗模式辅导关系中(  )的特点。[2014年真题]
    A

    方向引导

    B

    无条件接纳

    C

    合理界定任务

    D

    有条件沟通


    正确答案: A
    解析:
    罗杰斯对如何与服务对象建立积极有效的辅导关系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这种个案辅导关系需要具备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怀三项充分必要条件,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①表里如一;②不评价;③同感;④无条件地接纳;⑤无条件地爱;⑥保持独立性。其中,无条件接纳是指无论服务对象好的方面还是不好的方面,社会工作者都需要采取接纳的态度,关注服务对象本身。题中,社会工作者关注小林自身的想法体现了无条件接纳的特点。

  • 第22题:

    问答题
    社区矫正对象大勇,男,20岁。大勇10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随母亲生活。母亲一直忙于生计,无暇管教他。大勇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易冲动,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初中时大勇在学校里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后来上职校时因打群架被学校劝退,一直闲散在社区。前些日子,得知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负,大勇伙同一帮“兄弟”前往报仇,将人砍伤后被捕获刑,成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工作者在与大勇交往中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包括看不惯邻居的霸道,恼火母亲的唠叨,抱怨父亲不管他,厌恶民警的管教,不满昔日哥们的炫耀等。在与大勇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及充分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决定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法帮助大勇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在情绪问题处理方面,社会工作者和大勇一起商量设定一些测量愤怒的指标,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摔打东西、控制不住地发火、想打人等。在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前,社会工作者要求大勇记录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发生的原因、当时的情境、自己的反应等,以此作为评估依据。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10.周内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分别为:介入前(7次、6次、8次),介入后(5次、6次、5次、4次、3次、2次、3次)。 以上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基线测量法,请说明什么是基线测量法,并结合案例说明基线测量评估的操作程序。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小林今年12岁,是家里的独子,从小被爷爷奶奶溺爱,所以性格非常叛逆,在家里和父母作对,在学校和老师作对。对于这样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应关注小林本身,为他提供帮助。此时社会工作者小林遵循的是个案辅导关系内容中的(  )。
    A

    无条件的接纳

    B

    无条件的爱

    C

    不评价

    D

    保持独立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