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长期性的改变.下列各项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甲村农民前往深圳打工B.乙国公民旅居欧洲各国达1年之久C.丙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居住在香港,现已定居D.丁在大学期间离开家乡前往美国单独生活4年

题目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长期性的改变.

下列各项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村农民前往深圳打工

B.乙国公民旅居欧洲各国达1年之久

C.丙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居住在香港,现已定居

D.丁在大学期间离开家乡前往美国单独生活4年


相似考题
更多“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长期性的改变。

    下列各项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村农民前往深圳打工

    B.乙国公民旅居欧洲各国达1年之久

    C.丙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居住在香港,现已定居

    D.丁在大学期间离开家乡前往美国单独生活4年


    正确答案:C
    人口迁移涉及居住地的长期性变更,这种长期性可以理解为永久定居。而外出打工、旅游、求学等本质上并未改变人口居住地,只是暂时性的空间移动,属于人口流动,因此排除A、B、D项。C项因工作原因定居他乡,构成了居住地的长期性改变,因此属于人口迁移,答案为C。

  • 第2题:

    人口迁移对迁人地和迁出地以及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说 法,错误的是( )。
    A.人口迁出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
    B.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迁出地的人才流失
    C.人口迁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D.人口迁移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答案:D
    解析:
    人口的流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 面,但总体说来还是利大于弊。

  • 第3题:

    以下为我国省际人口(不含重庆市和港、澳、台地区)迁出率、迁入率的分布图。其中,图1为1995—200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图,图2为2005—201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图。图中每一个黑点代表一个省级行政区。



    图2 2005—2010年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



    根据图1和图2,说明江西省的人口迁移特点及人口迁移变化情况。
    要求:简明扼要,不超过75字。


    答案:
    解析:
    特点:江西省人口迁出率高于迁入率,迁出率均高于其平均值,迁入率均低于其平均值,江西省为人口净迁出省份。
    变化情况:2005-2010年人口迁出率明显高于1995-2000年迁出率,而迁入率基本保持不变。

  • 第4题: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以及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口迁出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
    B.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迁出地的人才流失
    C.人口迁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D.人口迁移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答案:D
    解析:
    人口的流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总体说来还是利大于弊。

  • 第5题:




    【师生共同总结】因此我们将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这三者称之为人口迁移的三要素,而其他的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动称之为人口流动。
    【过渡】我们知道人口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国际范围内的移动,一种是在本国范围内的移动。展示素材《殖民主义扩张》记录片。
    【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影片并阅读课本中的第二、三段,了解国际范围内的移动。四人小组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按照时期、特点、流入地、流出地、原因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国际范围的人口移动。
    【展示素材】《民工潮》纪录片、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影片、图片并阅读课本中的第四、五段,了解我国范围内的移动。
    【师生共同总结】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迁移现象。人口迁移能够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等,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
    环节三:巩固拓展
    结合身边的事例,总结归纳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及迁出地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内容,并着重对国人口迁移进行回顾和梳理。
    作业:课后搜集人口迁移的相关资料,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新中国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谈一谈你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答案:
    解析:
    1、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少量的自发迁移。

    2、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具体表现在:
    ①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②学会地理思维;③培养地理科学研究能力;④形成环境伦理观念;⑤培养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⑥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