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l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l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

题目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l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l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l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下降到l0.O%。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2007年年底,该省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比l978年年底增长了( )。 A.1.02倍 B.1.18倍 C.1.32倍 D.2.26倍


相似考题

2.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11~15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下降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2007年年底,该省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比1978年年底增长了( )。 A.1.02倍 B.1.18倍 C.1 32倍 D.2.26倍

更多“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l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l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 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所占比重达到43.59%,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 乡村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 020.2万人,增长40.8%,年均增长1.2%;所占比重为56.5%,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 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所占比重达到了34%,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 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 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3,1522.7 万,比重为8.4%;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万人,比重1.7 0,4。根据以上内容,回答11~15问题。 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数量为( )。 A.1 762.0万人 B.2 500.5万人 C.2 967.8万人 D.3 520万人


    正确答案:B
    由“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算出: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数量为1020.2÷40%≈2500.5万人。故选B。

  • 第2题: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所占比重达到43.5%,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6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年均增长1.2%;所占比重为56.5%,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所占比重达到了34%,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 ,比重为8.4%;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
    2007年全省非公有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比1978年增加多少百分点


    A. 56.7
    B. 37.6
    C. 16.9
    D. 无法计算

    答案:D
    解析:
    资料中只是分类叙述了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私营企业就业人员、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情况,但没有提及2007年全省非公有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的情况,所以无法计算出比1978年增加多少百分点,故答案为D。

  • 第3题: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所占比重达到43.5%,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6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年均增长1.2%;所占比重为56.5%,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所占比重达到了34%,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 ,比重为8.4%;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
    如果增长趋势同于年均增长速度,预计2008年该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为

    A. 403.6万人
    B. 542.8万人
    C. 2116.8万人
    D. 2267.1万人

    答案:D
    解析:
    由“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 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可算出2008年该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为(1574+1574÷2.9)×(1+7.1%)≈2267.1万人,故答案为D。

  • 第4题: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所占比重达到43.5%,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6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年均增长1.2%;所占比重为56.5%,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所占比重达到了34%,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 ,比重为8.4%;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
    1978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


    A. 16.6%
    B. 17.4%
    C. 34%
    D. 50.6%

    答案:B
    解析:
    由“所占比重达到了34%,上升16.6个百分点”可算出1978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4%-16.6%=17.4%,故答案为B。

  • 第5题: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
    2006年,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数创历史新高,2006年从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50。17万人,比1995年高峰期的911.90万人还多42.54万人。2006年末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96.33万人,比上年底增加42.45万人,而同期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58.11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72万人。2006年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为383.78万人,占总体的40.3%,城镇集体经济、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体的7.0%、52.6%,各比重依次与上年相比,国有经济略增0.3个百分点,集体经济下降0.6个百分点,其他各种经济提升2.2个百分点。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2006年的人数已发展到359.98万人,占总体的41.0%,比上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2005年底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约为多少人?( )

    A. 954.44万
    B. 919.53万
    C. 911.90万
    D. 904.27万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911.90+42.54—50.17=904.27万人,可根据尾数判断法省略计算过程。故答案为D。

  • 第6题: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
    2006年,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数创历史新高,2006年从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50。17万人,比1995年高峰期的911.90万人还多42.54万人。2006年末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96.33万人,比上年底增加42.45万人,而同期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58.11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72万人。2006年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为383.78万人,占总体的40.3%,城镇集体经济、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体的7.0%、52.6%,各比重依次与上年相比,国有经济略增0.3个百分点,集体经济下降0.6个百分点,其他各种经济提升2.2个百分点。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2006年的人数已发展到359.98万人,占总体的41.0%,比上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根据上述材料,在吸引劳动力就业方面,表现最不突出的是( )。

    A. 国有企业
    B. 城镇集体经济
    C. 非公有制经济
    D. 制造业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根据材料可知,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城镇集体经济值只占总体的7.0%,最低。故答案为B。

  • 第7题: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
    2006年,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数创历史新高,2006年从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50。17万人,比1995年高峰期的911.90万人还多42.54万人。2006年末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96.33万人,比上年底增加42.45万人,而同期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58.11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72万人。2006年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为383.78万人,占总体的40.3%,城镇集体经济、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体的7.0%、52.6%,各比重依次与上年相比,国有经济略增0.3个百分点,集体经济下降0.6个百分点,其他各种经济提升2.2个百分点。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2006年的人数已发展到359.98万人,占总体的41.0%,比上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以下说法不符合上述材料的一项是( )。

    A. 2006年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已创出历史新高
    B. 2006年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C. 2006年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高于事业、机关单位
    D. 2006年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41.0%,不及一半,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D。

  • 第8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6—130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 %下降到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该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比1978年增长了( )

    A. 5.38倍
    B. 6.42倍
    C. 7.42倍
    D. 8.21倍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列出算式为(62.38-8.41)÷8.41≈6.42倍,故答案为B。

  • 第9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6—130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 %下降到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文中资料,可推算出1978年该省总人口大约为( )

    A. 2162万人
    B. 2446万人
    C. 2542万人
    D. 2668万人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列出算式为(2015.33-1090.92)÷(56.3%-18.5%)≈2446万人,故答案为B。

  • 第10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 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髙,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 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 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 年上升了 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 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 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 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下降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 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文中资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近年来,该省失业人数持续下降,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下降
    B.2001-2007年7年间,该省城镇从业人数大幅度提高
    C.改革开放30年以来,该省劳动就业成绩显著
    D.改革开放30年以来,该省劳动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学历层次也明显提高

    答案:A
    解析:
    A项,近年来,该省失业人数持续下降,但文中没有提及“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下降”, A项的结论无法得出。
    B项,由“仅2001-2007年I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可知B正确。
    C项,由材料第一句可知,就业成绩显著,C正确。
    D项,由材料最后一句可知,D正确。
    综上,应选择A。

  • 第11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 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髙,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 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 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 年上升了 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 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 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 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下降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 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该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比1978年增长了()。

    A.5.38 倍
    B.6.42 倍
    C.7.42 倍
    D.8.21 倍

    答案:B
    解析:
    由“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 万人”可知2007年比1978年增长了(62.38÷8.41-1)倍。7

  • 第12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 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髙,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 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 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 年上升了 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 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 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 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下降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 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该省城镇从业人数净增()。

    A.251.16 万人
    B.362.40 万人
    C.379.24 万人
    D.466.74 万人

    答案:D
    解析:

  • 第13题:

    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 131~135 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 015.33万人,1978年底增加1 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合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下降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 131 题 到2007年年底,该省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比1978年年底增长了( )。

    A.1.02倍

    B.1.18倍

    C.1.32倍

    D.2.26倍


    正确答案:B
    到2007年年底该省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与1978年年底相比,增长的倍数为2 015.33÷(2 015.33—1 090.92)-1≈1.18(倍)。故选B。

  • 第14题: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所占比重达到43.5%,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6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年均增长1.2%;所占比重为56.5%,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所占比重达到了34%,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 ,比重为8.4%;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
    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数量为:


    A. 1762.0万人
    B. 2500.5万人
    C. 2967.8万人
    D. 3520万人

    答案:B
    解析:
    由“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算出∶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数量为1020.2÷40.8%≈2500.5万人,故答案为B。

  • 第15题:

    2012年年末,安徽省户籍人口6902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5988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均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12年,全省常住人口全年出生人Vl 77.7万人,死亡人口36.7万人。
    2012年.全省l5岁及以上常住人12中.小学文化程度人El占25.4%,比上年下降0.36个百分点: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人El占57.1%,提高0.67个百分点;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12占8.3%,提高0.11个百分点。全省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8.42年,比上年多0.18年。从文盲率看,2012年全省文盲人口407.2万人.比上年减少30.6万人。
    2012年.全省城镇人Vl 2784万人,比2007年增加416万人;人Vl城镇化率达46.5%,比2007年提高7.8个百分点.五年年均提高1.56个百分点。
    2012年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206.8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2012年年末,全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531.2万人.比上年减少67.7万人;第二产业ll07.3万人,增加68.9万人;第三产业1568.3万人.增加84.7万人。
    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65.8万人。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l09.7%,比上年增长5.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l04%,增长3.5%。就业困难人员9万人,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l49.3%,增长l6.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8%,低于年度控制目标(4.5%)0.82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实现了控制在4.5%以内的既定目标。
    注:国家统计局规定,



    (此人l:7按常住人口计算)。
    下列各项.2012年年末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  )。

    A.安徽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B.安徽省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C.安徽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D.安徽省从业人员

    答案:B
    解析:
    由第四段可知,2012年年末安徽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同比减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



    的加权平均.一定小于前三者中的最大值.应选择B。

  • 第16题: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所占比重达到43.5%,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6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年均增长1.2%;所占比重为56.5%,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所占比重达到了34%,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 ,比重为8.4%;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
    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所占比例为城镇就业人员的多少倍


    A. 1.3
    B. 4.1
    C. 8.7
    D. 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由“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 091.4万人。增加3.4倍”算出1978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为2091.4÷3.4=615.1.根据上一题,2500.5÷615.1≈4.1倍,故答案为B。

  • 第17题: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
    2006年,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数创历史新高,2006年从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50。17万人,比1995年高峰期的911.90万人还多42.54万人。2006年末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96.33万人,比上年底增加42.45万人,而同期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58.11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72万人。2006年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为383.78万人,占总体的40.3%,城镇集体经济、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体的7.0%、52.6%,各比重依次与上年相比,国有经济略增0.3个百分点,集体经济下降0.6个百分点,其他各种经济提升2.2个百分点。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2006年的人数已发展到359.98万人,占总体的41.0%,比上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2006年全省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数量比2005年多多少人?( )

    A. 46.28万
    B. 42.45万
    C. 42.54万
    D. 31.09万

    答案:A
    解析:
    解题指导: (911.90+42.54)×52.6%一904.27×(52.6%一2.2%)=502.03— 455.75=46.28万人。故答案为A。

  • 第18题: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
    2006年,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数创历史新高,2006年从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50。17万人,比1995年高峰期的911.90万人还多42.54万人。2006年末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96.33万人,比上年底增加42.45万人,而同期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58.11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72万人。2006年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为383.78万人,占总体的40.3%,城镇集体经济、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体的7.0%、52.6%,各比重依次与上年相比,国有经济略增0.3个百分点,集体经济下降0.6个百分点,其他各种经济提升2.2个百分点。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2006年的人数已发展到359.98万人,占总体的41.0%,比上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2005年,广东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是多少?( )

    A. 27.69%
    B. 7.72%
    C. 28.30%
    D. 27.0%

    答案:A
    解析:
    解题指导: (258.11—7.72)÷904.27×100%=27.69%。故答案为A。

  • 第19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6—130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 %下降到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文中资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近年来,该省失业人数持续下降,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下降
    B. 2001~2007年七年间,该省城镇从业人数大幅度提高
    C.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该省劳动就业成绩显著
    D.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该省劳动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学历层次也明显提高

    答案:A
    解析:
    解题指导: 本题要求选出“不能”得出的一项。材料中提到“从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无法得出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下降,故答案为A。

  • 第20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6—130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 %下降到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2007年底,该省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比1978年底增长了( )

    A. 1.02倍
    B. 1.18倍
    C. 1.32倍
    D. 2.26倍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列出算式为1090.92÷(2015.33-1090.92)≈1.18倍,故答案为B。

  • 第21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6—130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 %下降到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该省城镇从业人数净增( ) ,平均每年增加( )。

    A. 251.16万人 8.37万人
    B. 362.40万人 12.08万人
    C. 379.24万人 12.64万人
    D. 466.74万人 15.56万人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列出算式为673.26-673.26÷3.26≈466.74万人,466.74÷30年≈15.56万人,故答案为D。

  • 第22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 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髙,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 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 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 年上升了 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 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 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 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下降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 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文中资料,可推算出1978年该省总人口大约为()。

    A.2162万人
    B.2446万人
    C.2542万人
    D.2668万人

    答案:B
    解析:
    由“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达到56.3%”知 1978年从业人员比重是56.3%-18.5%=37.8%,根据上题的计算,1978年总人口是924.41÷37.8%≈2446万人。

  • 第23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 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髙,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 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 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 年上升了 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 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 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 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下降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 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2007年年底,该省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比1978年年底增长了()。

    A.1.02 倍
    B.1.18 倍
    C.1.32 倍
    D.2.26 倍

    答案:B
    解析:
    由“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090.92万人”可知,1978 年从业人员总量是 2015.33-1090.92=924.41 万人,增长了 1090.92÷924.41=1.18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