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里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在我们的研究中,有 464 名 12~13 岁的儿童接受了特异情景测试法的测验,该项测验意在测试儿童 1 岁时的状况与对母亲的依附心理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有 41.5%曾在托儿所看护的儿童和 25.7%曾在家看护的儿童被认为紧张不安,过于依附母亲。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没有可能对上述研究的推断提出质疑?(考试大)A.出生后第一年在家看护的孩子多数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并形成浓厚的亲情。B.这项研究的主持者被证实曾经在自己的幼儿时期受到过长时间来自

题目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里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在我们的研究中,有 464 名 12~13 岁的儿童接受了特异情景测试法的测验,该项测验意在测试儿童 1 岁时的状况与对母亲的依附心理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有 41.5%曾在托儿所看护的儿童和 25.7%曾在家看护的儿童被认为紧张不安,过于依附母亲。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没有可能对上述研究的推断提出质疑?(考试大)

A.出生后第一年在家看护的孩子多数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并形成浓厚的亲情。

B.这项研究的主持者被证实曾经在自己的幼儿时期受到过长时间来自托儿所阿姨的冷落。

C.针对孩子母亲的另一部分研究发现:由于孩子在家里表现出过度的依附心理,父母因此希望将其送入托儿所予以矫正。

D.研究中所测试的孩子并不是从托儿所看护和在家看护两种情况下随机抽取的。因此,这两组样本儿童的家庭很可能有系统性的差异存在。


相似考题
更多“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里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在我们的研究中,有 464 名 12~13 岁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项对30名3岁的独生孩子与30名同龄非独生的第一胎孩子的研究发现,这两组孩子日常行为能

    一项对30名3岁的独生孩子与30名同龄非独生的第一胎孩子的研究发现,这两组孩子日常行为能力非常相似,这种日常行为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以及和同龄人、他们的家长及其他大人相处的能力等等。因此,独生孩子与非独生孩子的社会能力发展几乎一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A.进行对比的两组孩子是不同地区的孩子

    B.独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时间多于非独生孩子与母亲接触的时间

    C.家长通常在第一胎孩子接近3岁时怀有他们的第二胎孩子

    D.大部分参与此项目的研究者没有兄弟姐妹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一项对30名年龄在3岁的独生孩子与30名同龄非独生的第一胎孩子的研究发现,这两组孩子日常行为能力非常相似,这种日常行为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以及和同龄人、他们的家长及其他大人相处的能力等.因此,独生孩子与非独生孩子的社会能力发展几乎一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进行对比的两组孩子是不同地区的孩子

    B.独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时间多于非独生孩子与母亲接触的时间

    C.家长通常在第一胎孩子接近3岁时怀有他们的第二胎孩子

    D.大部分参与此项目的研究者没有兄弟姐妹


    正确答案:C
    C[解析]如果C项断定为真,则说明非独生孩子通常在3岁以后才有了弟弟或妹妹,在3岁以前,事实上通常无法区分独生孩子和非独生孩子,影响日常行为能力的生活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样的,因此,不能因为3岁的独生孩子和非独生孩子的日常行为能力非常相似而得出结论:独生孩子与非独生孩子的社会能力发展几乎一致.这有力地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 第3题:

    如果未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确定想要这个孩子,那么,孩子出生后肯定不会受虐待。
    以下哪一项如果成立,那么以上的结论才会为真?

    A.爱孩子的人不会虐待下一代。
    B.不想要孩子的人通常也会抚养孩子。
    C.不爱自己孩子的人通常会虐待孩子
    D.虐待孩子的人都是不想要孩子的。

    答案:D
    解析:
    【思路点拨】当“不受虐待”是“想要孩子”的必要条件时,才有:有后项Q(想要孩子)必有前项P(不受虐待)的必然性推理。故应选择D选项。

  • 第4题:

    一项对30名年龄在3岁的独生孩子与30名同龄非独生的第一胎孩子的研究发现,这两组孩子日常行为能力非常相似,这种日常行为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以及和同龄人、他们的家长及其他大人相处的能力等。因此,独生孩子与非独生孩子的社会能力发展几乎一致。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A.进行对比的两组孩子是不同地区的孩子

    B.独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时间多于非独生孩子与母亲接触的时间

    C.家长通常在第一胎孩子接近3岁时怀有他们的第二胎孩子

    D.大部分参与此项目的研究者没有兄弟姐妹


    正确答案:C
    如果C项断定为真,则说明非独生孩子通常在3岁以后才有了弟弟或妹妹,在3岁以前,事实上通常无法区分独生孩子和非独生孩子,影响日常行为能力的生活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样的,因此,不能因为3岁的独生孩子和非独生孩子的日常行为能力非常相似而得出结论:独生孩子与非独生孩子的社会能力发展几乎一致。这就有力地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 第5题: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里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在我们的研究中,有464名儿童接受了特异情景测试法的测验,该项测验意在测试儿童1岁时的状况与对母亲的依附心理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有41.5%曾在托儿所看护的儿童和25.7%曾在家看护的儿童被认为紧张不安,过于依附母亲。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可能对上述研究的推断提出质疑?( ) A.研究中所测试的孩子并不是从在托儿所看护和在家看护两种情况下随机抽取的,因此,这两组样本儿童的家庭很可能有系统性的差异存在 B.出生后第一年在家看护的孩子多数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并形成浓厚的亲情 C.针对孩子母亲的另一部分研究发现,由于孩子在家里表现出过度的依附心理,父母因此希望将其送入托儿所予以矫正 D.因为风俗的关系,在464名被测试者中,在托儿所看护的大多数为女童,而在家看护的多数为男童


    正确答案:B
    削弱反驳型题目。本题要求选择不能质疑的选项。题干陈述了某项对1岁儿童的调查结果:在托儿所看护的儿童中紧张不安、过于依附母亲的比例远高于在家看护的儿童比例。据此得出结论: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在托儿所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A、D两项都表明在托儿所的孩子和在家的孩子之间可能存在其他差异,很可能这些差异才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C项则认为题干结论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以上三项都可削弱题干论证,但B项为无关项,不能削弱题干。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