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其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请问明清时代的会元是什么考试中的第一名?( )A.院试B.乡试C.会试D.殿试

题目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其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请问明清时代的会元是什么考试中的第一名?( )

A.院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相似考题
更多“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其起于隋代,盛于 ”相关问题
  • 第1题:

    17.从上世纪70 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 改。例如1971 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 年版删去 “反动“二字,1998 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 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 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正确答案:ACD

  • 第2题:

    我国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A

  • 第3题:

    【多选题】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 ,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ACD (1)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理解。(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原来一些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本题通过这一现象来考查对意识的本质的理解。(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A、C项体现的是意识的本质.即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项是指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B项是错误选项.因为词语是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形式不可能决定意识的内容。

  • 第4题: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 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再如1971年版 在解释了“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年版也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答案:A,C,D
    解析:
    【命题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 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 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理解。
    (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原来一些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本题通过这一现象 来考査对意识的本质的理解。
    (3)A、C项体现的是意识的本质,即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项是指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B项是错误选项,因为词语是 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意识的外在体现,不可能决定意识的内容。

  • 第5题:

    48、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 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ACD (1)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理解。(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原来一些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本题通过这一现象来考查对意识的本质的理解。(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A、C项体现的是意识的本质.即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项是指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B项是错误选项.因为词语是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形式不可能决定意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