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张老师的班里有60个学生,男女生各一半。有40个学生喜欢数学;有50个学生喜欢语文。这表明可能会有( )。A.20个男生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B.20个喜欢语文的男生不喜欢数学C.30个喜欢语文的女生不喜欢数学D.30个喜欢数学的男生只有10个喜欢语文

题目

张老师的班里有60个学生,男女生各一半。有40个学生喜欢数学;有50个学生喜欢语文。这表明可能会有( )。

A.20个男生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

B.20个喜欢语文的男生不喜欢数学

C.30个喜欢语文的女生不喜欢数学

D.30个喜欢数学的男生只有10个喜欢语文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有50人喜欢语文可知A中的20个男生不喜欢语文以及D中的30个男生中10个不喜欢语文(即20个男生不喜欢语文)不正确,可排除;C中的30个女生不喜欢数学不符合40个学生喜欢数学(即20个学生不喜欢数学);只有B符合题干中的条件。
更多“张老师的班里有60个学生,男女生各一半。有40个学生喜欢数学;有50个学生喜欢语文。这表明可能会有( )。A.20个男生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B.20个喜欢语文的男生不喜欢数学C.30个喜欢语文的女生不喜欢数学D.30个喜欢数学的男生只有10个喜欢语文”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学,有52人喜欢外语。而且喜欢语文和数学(但不喜欢外语)的有6人,喜欢数学和外语(但不喜欢语文)的有4人,三科都喜欢的有12人,而且每人至少喜欢一科.问有多少同学只喜欢语文?()

    A.27

    B.34

    C.14

    D.26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学,有52人喜欢外语。而且喜欢语文和数学(但不喜欢外语)的有6人,喜欢数学和外语(但不喜欢语文)的有4人,三科都喜欢的有12人,而且每人至少喜欢一科。有()个同学只喜欢语文。

    A.27 B.34 C.14 D.26


    正确答案:D

    如图:设只喜欢语文和外语的有x人。可得:100=58+52+38-(6+12+12+x+12+4)+12,解得x=14

      故只喜欢语文的同学有58-6-12-14=26()

  • 第3题:

    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有l20名男生.80名女生,参加语文竞赛的有l20名女生,80名男生。已知该校总共有260名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中有75.名男生两科都参加了,则只参加数学竞赛而没有参加语文竞赛的女生有( )。


    A. 65人
    B. 60人
    C. 45人
    D. 15人

    答案:D
    解析:
    共有(120+80)×2—260=140人同时参加两科竞赛,其中女生人数是140—75=65人。那么只参加数学竞赛的女生有80—65=l5人。

  • 第4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但还是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语文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候也惩罚他。渐渐地,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家长找老师询问原因,这个老师说:“我严格要求有什么错?”
    问题:请你根据德育原则分析,这个老师的做法有错吗?如果有错,他违反了什么德育原则?


    答案: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该教师的做法有错,这个案例主要反映出德育活动中如何处理好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问题。该教师的作法违反了这个德育原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这是教师的教育责任,是教育学生的措施。但是,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关怀、热爱和信任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处理好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和尊重学生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两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方向。

  • 第5题:

    下面的三角形表示甲、乙、丙、丁、戊五个城市的中学生对X、Y、Z三个电视节目的喜欢情况调查结果。如甲城喜欢X节目的占30%,喜欢Y节目的占70%,无人喜欢Z节目;而丙城20%喜欢X节目,50%喜欢Y节目,30%喜欢Z节目。
    甲城中学生与丁城中学生共同特点是(  )。

    A.不喜欢X节目
    B.不喜欢Y节目
    C.不喜欢Z节目
    D.没有共同点

    答案:C
    解析:
    通过仔细观察图表对应的坐标可知:丁城中学生无人喜欢X节目和Z节目,喜欢Y节目的人是100%;再将其与甲城中学生相比较,可知他们都不喜欢Z节目,故正确答案为C。

  • 第6题:

    和政治学导论、世界史导论相比,杨林更喜欢物理学和数学。和政治学导论相比,杨林更不喜欢体育。除了下列哪项,其余各项都能从上述论述中推出?

    A.和体育相比,杨林更喜欢政治学。
    B.和体育相比,杨林更喜欢数学。
    C.和世界史导论相比,杨林更不喜欢体育。
    D.和体育相比,杨林更喜欢物理学。
    E.和数学相比,杨林更不喜欢世界史导论。

    答案:C
    解析:

  • 第7题:

    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呑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
    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

    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 第8题:

    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
    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老师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材料中老师对小个子男生不喜欢课文进行了批评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 第9题:

    某公司有60个员工,男性女性各占一半,有40个员工喜欢唱歌;50个员工喜欢打球。这表明可能会有( )。

    • A、20个男员工喜欢唱歌而不喜欢打球
    • B、30个喜欢打球的女员工不喜欢唱歌
    • C、20个男员工喜欢打球不喜欢唱歌
    • D、30个喜欢唱歌的男员工只有10个喜欢打球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问答题
    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同学,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来他心里很不服气。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问题: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是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式去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爸爸问正在上高一的孩子最喜欢学习的课程。孩子回答:我不像讨厌语文那样讨厌数学,我不像讨厌英语那样讨厌物理,我不像喜欢化学那样喜欢数学,我对物理不像对语文那样喜欢。请问孩子最喜欢()
    A

    化学

    B

    物理

    C

    数学

    D

    语文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20名男生,80名女生,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20名女生,80名男生。已知该校总共有260名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中有75名男生两科都参加了,问只参加数学竞赛而没有参加语寒竞赛的女生有多少人?( )

    A.65

    B.60

    C.45

    D.15


    正确答案:D
    依题意可知,同时参加两种竞赛的人数是(120+80)×2-260=140(人),同时参加两种竞赛的女生人数是为140-75=65(人).则只参加了数学而未参加语文竞赛的女生有80-65=15(人)。故选D。

  • 第13题:

    和政治学导论、世界史导论相比,杨林更喜欢物理学和数学。和政治学导论相比
    ,杨林更不喜欢体育。
    除了下列哪项,其余各项都能从上述论述中推出?

    A: 和体育相比,杨林更喜欢政治学导论
    B: 和体育相比,杨林更喜欢数学
    C: 和世界史导论相比,杨林更不喜欢体育
    D: 和体育相比.杨林更喜欢物理学

    答案:C
    解析:
    杨林对各科目的喜欢程度可以表示如下:物理学和数学>政治学导论>体育,
    物理学和数学>世界史导论,南此可得A、B、D i
    项都正确,只有C项对世界史导沦和体育的喜欢程度比较不出来、故答案选C。

  • 第14题:

    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但还是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语文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候也惩罚他。渐渐地,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家长找老师询问原因,这个老师说:"我严格要求有什么错?"
    问题:请你根据德育原则分析,这个老师的做法有错吗?如果有错,他违反了什么德育原则?


    答案:
    解析:
    该教师的做法有错,这个案例主要反映出德育活动中如何处理好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问题。该教师的做法违反了这个德育原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这是教师的教育责任,是教育学生的措施。但是,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关怀、热爱和信任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处理好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和尊重学生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两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方向。@##

  • 第15题:

    某学校对本学期课程满意度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所有喜欢语文课的学生都喜欢数学课,所有喜欢语文课的学生都不喜欢英语课,有的喜欢英语课的学生喜欢数学课。如果以上断定为真,以下各项都一定为真,除了一项?

    A.有的喜欢语文课的不喜欢英语课
    B.有的喜欢数学课的不喜欢语文课
    C.所有不喜欢数学课的都不喜欢语文课
    D.有的喜欢数学课的喜欢语文课
    E.有的喜欢英语课的语文课

    答案:E
    解析:

  • 第16题:

    所有喜欢数学的学生都喜欢哲学。如果上述信息正确,则下列哪项一定不正确?

    A.有些学生喜欢哲学但不喜欢数学。
    B.有些学生喜欢数学但是不喜欢哲学。
    C.有些学生既喜欢哲学又喜欢数学。
    D.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数学。
    E.多数学生都喜欢哲学。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张老师的班级里有120个学生,男女各一半,有80个学生喜欢数学,100个学生喜欢语文。根据以上信息进行的推断,有可能正确的是______。


    A. 40个男生喜欢数学而不喜欢语文
    B. 40个喜欢语文的男生不喜欢数学
    C. 60个喜欢语文的女生不喜欢数学
    D. 60个喜欢数学的男生中只有10个喜欢语文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代入法。若是A的话,那么最多只能有80个学生喜欢语文,矛盾;若是B的话,最多只能有80个学生喜欢数学,这是可能的;若是C的话,最多有60个学生喜欢数学,矛盾;若是D的话,最多只有70个学生喜欢语文,矛盾。因此,有可能正确的是B。故答案为B。

  • 第18题:

    爸爸询问青青所喜欢的学科。她调皮地说:“我不像喜欢英语那样喜欢语文,也不像喜欢化学那样喜欢物理;不像喜欢语文那样 喜欢化学,也不像喜欢数学那样喜欢英语。”下列学科,依青青喜好的程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 数学英语语文化学物理
    B 、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
    C 、 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
    D 、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答案:A
    解析:
    用排除法。英语排语文前面,B排除。英语排数学后面,C排除。语文排数学后面,D排除。

  • 第19题:

    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同学,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来他心里很不服气。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问题: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是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式去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 第20题:

    某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共有30名本科生,男女各一半,其中20人喜欢公理集合论,25人喜欢模型论。 那么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除了( )。

    • A、10个男生喜欢公理集合论而不喜欢模型论
    • B、10个喜欢模型论的男生不喜欢公理集合论
    • C、15个喜欢模型论的女生不喜欢公理集合论
    • D、15个喜欢公理集合论的男生只有5个喜欢模型论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爸爸询问青青所喜欢的学科。她调皮地说:“我不像喜欢英语那样喜欢语文,也不像喜欢化学那样喜欢物理;不像喜欢语文那样喜欢化学,也不像喜欢数学那样喜欢英语。”下列学科,依青青喜好的程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数学英语语文化学物理

    B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

    C

    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

    D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所有喜欢数学的学生都喜欢哲学。如果上述信息正确,则下列哪项一定不正确?(  )
    A

    有些学生喜欢哲学但不喜欢数学

    B

    有些学生喜欢数学但是不喜欢哲学

    C

    有些学生既喜欢哲学又喜欢数学

    D

    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数学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