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女生赵某13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因其身体肥胖、口齿不伶俐遭到班上同学的嘲笑,她本人也还会因一些小事和同学发生打架行为,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一起活动。下列选项中,老师最恰当的做法是:A.本着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采取不干预措施 B.建议家长带孩子做专业心理咨询,及时接受治疗 C.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关爱和宽容的美德 D.严厉批评嘲笑赵某的同学,禁止再发生类似事件

题目
女生赵某13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因其身体肥胖、口齿不伶俐遭到班上同学的嘲笑,她本人也还会因一些小事和同学发生打架行为,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一起活动。下列选项中,老师最恰当的做法是:

A.本着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采取不干预措施
B.建议家长带孩子做专业心理咨询,及时接受治疗
C.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关爱和宽容的美德
D.严厉批评嘲笑赵某的同学,禁止再发生类似事件

相似考题
更多“女生赵某13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因其身体肥胖、口齿不伶俐遭到班上同学的嘲笑,她本人也还会因一些小事和同学发生打架行为,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一起活动。下列选项中,老师最恰当的做法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般资料:崔某,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介绍:崔某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陪伴同学说,崔某刚入学时成绩较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发现她有时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人吵闹, 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家人 以为是身体的问题,就让她休学了。后来回校,发现她和别人吵架更多了,老师建议她做心理咨询。崔某很不情愿,这次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同学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吗?
    崔某: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侮辱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你是针对别人吗?
    崔某: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崔某;;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判断崔某是否属于心理咨询范围的根据是( )。多选
    (A)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
    (B)求医行为的类型
    (C)是否符合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区分原则
    (D)相关心理测验的结果


    答案:A,B,C
    解析:
    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对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 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 第2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崔某,女性,I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崔某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陪伴同学说,崔某刚入学时成绩较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发现她有时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人吵闹,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家人以为是身体的问题,就让她休学了。后来回校,发现她和别人吵架更多了,老师建议她做心理咨询。崔某很不情愿,这次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同学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吗?
    崔某: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侮辱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你是针对别人吗?
    崔某: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崔某: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崔某的问题最可能的是()。单选

    A. 一般心理问题
    B. 神经症
    C. 严重心理问题
    D. 精神病性问题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心理诊断技能/下诊断
    崔某行为古怪,有妄想的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受损严重,被动求医,很可能是精神病性问题。

  • 第3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崔某,女性,I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崔某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陪伴同学说,崔某刚入学时成绩较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发现她有时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人吵闹,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家人以为是身体的问题,就让她休学了。后来回校,发现她和别人吵架更多了,老师建议她做心理咨询。崔某很不情愿,这次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同学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吗?
    崔某: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侮辱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你是针对别人吗?
    崔某: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崔某: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崔某的特点是()。单选

    A. 主客观世界统一
    B. 心理与行为统一
    C. 人格相对稳定
    D. 精神活动内在一致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确定工作范围
    崔某主客观世界不统一,人格也有变化,崔某变得多疑、妄想,后有相应的回避行为,精神活动内在一致。

  • 第4题:

    一般资料:崔某,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介绍:崔某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陪伴同学说,崔某刚入学时成绩较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发现她有时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人吵闹, 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家人 以为是身体的问题,就让她休学了。后来回校,发现她和别人吵架更多了,老师建议她做心理咨询。崔某很不情愿,这次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同学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吗?
    崔某: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侮辱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你是针对别人吗?
    崔某: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崔某;;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对崔某,首选的心理测验是( )。单选
    (A) SAS (B) SDS
    (C) MMPI (D) 16PF


    答案:C
    解析:
    通过案例可以知道崔某是精神病性问题,精神障碍诊断首选MMPI (明尼苏达 多相人格调査表),做前399题即可。

  • 第5题:

    赵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体健.无躯体不适,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室。陪伴同学说,赵某刚入学成绩挺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她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有时发现她总是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他人吵闹,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就休学了.半年后回校,同学发现她最近和别人吵架较多,建议她来心理咨询,赵某很不情愿.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的同学说的情况是真的吗?
    求助者: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恨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是针对别人吗?
    求助者: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求助者: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该求助者症状包括()。
    A.错觉
    B.妄想
    C.幻觉
    D.焦虑


    答案:B
    解析: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特点有:①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②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常见的妄想类型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或称被洞悉感。关系妄想是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本案例求助者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是故意侮辱她。属于关系妄想。

  • 第6题:

    马老师确定班干部时。指定在班级中有点儿孤僻不合群的王蕊同学做小组长,让她和班级其他同学多多交流,结果因为这个任务王蕊同学慢慢地开始与同学们更多地交流,人开朗了很多,马老师的行为()。

    A.恰当,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不恰当,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私人空间
    C.恰当,班级管理活动每个人必须强制参加
    D.不恰当,老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

    答案:A
    解析: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题干中马老师注意到了班级中不太容易受到关注的学生王蕊,符合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故本题选A。

  • 第7题:

    材料:
    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 就由我来教教你吧……”
    久而久之,同学们漸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 学生。
    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峰的老师, 你会如何做?(14分)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赵峰虽然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但是他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同学请教他问题时,更带有讥讽的态度,没有尊重其他同学。显然,他的这种行为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他的发展不是全面的发展。两位教师仅关注赵峰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赵峰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会贯彻素质教育观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关注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忽视德智体美的发展;另一方面,针对赵峰的情况,应与他充分地沟通教育,让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努力成为一名受同学欢迎的学生。

  • 第8题:

    彤彤性格内向,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往,课间常一个人在座位上看书。罗老师对她说:“你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你应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跟大家一起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

    A.罗老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B.罗老师注重学生主动发展
    C.罗老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罗老师注重学生均衡发展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彤彤性格内向,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往,罗老师让彤彤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多跟大家一块玩”,体现了注重学生主动发展。题干未体现学生个性发展,故本题选A。

  • 第9题:

    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上开展“悦读悦享”活动,与同学们同读一本书,经常撰写“师读心得”与同学们分享。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A.王老师注重师生同读互促,率先垂范
    B.王老师注重营造读书气氛,激趣后智
    C.王老师注重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D.王老师注重公正,对同学们一视同仁

    答案:D
    解析:
    班主任王老师与同学们同读一本书,可以在班级内营造读书氛围,给学生做出表率,同时也可以提升自我,故A、B、C项分析均正确。而该案例中王老师的行为没有体现其注重公平,对学生一视同仁,D项分析与题干案例无关。

  • 第10题:

    赵锋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间时间却不愿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
    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锋,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他其他方面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1][简答题]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锋的老师,你会如何做?


    答案:
    解析:
    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都是欠妥当的,没有践行现代教师的职业理念。
    首先,素质教育观的理念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两位老师只看到了赵锋的学习成绩好,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没有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观的评价是发展性的评价。材料中两位教师仅注意对赵锋学习成绩的培养,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要求。
    同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材料中两位教师没有将赵锋作为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来对待,不符合学生观的要求。
    如果我作为赵锋的教师,我会贯彻素质教育观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赵锋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关注他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其次,我会与赵锋积极沟通,并引导他懂得在学习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和别人进行交往。

  • 第11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三年级一班有个同学身体有一些残疾,走路有一些跛,班里有些同学常学她走路的样子,开她的玩笑,还给她起外号。作为班主任,张老师觉得应当批评那些不尊重残疾同学的行为,但转念一想,这样一来会伤害残疾学生的自尊心。张老师一直在寻找一个恰当的方法。    通过和其他老师交流,张老师决定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残疾人的成功事迹,让学生明白,不管什么样的生命特点,都有可能为社会做贡献,引起学生讨论、理解、尊重生命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对这位残疾同学更加尊重,而这位同学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材料: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待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就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想和大家一起玩吗?那就大声招呼大家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过后,马老师仔细考查晓星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地不再欺负同学了,并有了自己的好朋友。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赵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体健.无躯体不适,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室。陪伴同学说,赵某刚入学成绩挺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她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有时发现她总是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他人吵闹,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就休学了.半年后回校,同学发现她最近和别人吵架较多,建议她来心理咨询,赵某很不情愿.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的同学说的情况是真的吗?
    求助者: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恨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是针对别人吗?
    求助者: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求助者: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对该求助者,首选的心理测验是()。
    A.SAS
    B.SDS
    C.MMPI
    D.16PF


    答案:C
    解析:
    MMPI是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可用于精神病的临床判断;16PF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用于了解求助者的人格特征,也可用来了解求助者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16PF是心理疾病的诊断工具,也可用于人才选拔;SAS适用于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能用于诊断;SDS特别适用于发现抑郁症病人,用来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本案例中求助者最有可能是精神障碍,需要用精神病临床诊断的心理测验MMPI。

  • 第14题:

    一般资料:李某,女性,16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李某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陪伴同学说,李某刚入学时成绩较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发现她有时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人吵闹,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家人以为是身体的问题,就让她休学了。后来回校,发现她和别人吵架更多了,老师建议她做心理咨询。李某很不情愿,这次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同学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吗
    李某: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侮辱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你是针对别人吗
    李某: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李某: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单选:李某最突出的症状是出现了()。查看材料

    A.妄想
    B.错觉
    C.幻觉
    D.焦虑

    答案:A
    解析:
    李某认为同学吐痰是在侮辱她,她把与其无关的事件认为与自己有关,且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还坚信不疑,这可能是关系妄想。因此本题选A。

  • 第15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崔某,女性,I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崔某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陪伴同学说,崔某刚入学时成绩较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发现她有时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人吵闹,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家人以为是身体的问题,就让她休学了。后来回校,发现她和别人吵架更多了,老师建议她做心理咨询。崔某很不情愿,这次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同学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吗?
    崔某: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侮辱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你是针对别人吗?
    崔某: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崔某: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对崔某,首选的心理测验是()。单选

    A. SAS
    B. SDS
    C. MMPI
    D. 16PF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选用测验
    通过案例可以知道崔某是精神病性问题,精神障碍诊断首选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做前399题即可。

  • 第16题:

    一般资料:崔某,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介绍:崔某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陪伴同学说,崔某刚入学时成绩较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发现她有时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人吵闹, 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的,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家人 以为是身体的问题,就让她休学了。后来回校,发现她和别人吵架更多了,老师建议她做心理咨询。崔某很不情愿,这次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同学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吗?
    崔某: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侮辱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你是针对别人吗?
    崔某: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崔某;;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崔某最突出的症状是出现了( )。单选
    (A)错觉 (B)妄想
    (C)幻觉 (D)焦虑


    答案:B
    解析:
    崔某认为同学吐痰是在侮辱她,是把与其无关的事件认为与自己有关,且在 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还坚信不疑,这可能是关系妄想。

  • 第17题:

    赵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体健.无躯体不适,由同学陪伴来心理咨询室。陪伴同学说,赵某刚入学成绩挺好,一年级期末考试她在班上是第三名。上二年级后,有时发现她总是不合群,躲着同学.后来常和他人吵闹,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是故意侮辱她,后来就不上课.好几门课不及格,就休学了.半年后回校,同学发现她最近和别人吵架较多,建议她来心理咨询,赵某很不情愿.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的同学说的情况是真的吗?
    求助者:是,班上同学老嘲笑我,恨我,我受不了。
    心理咨询师:有同学咳嗽可能不是针对你,他们可能感冒了。你有时不也咳嗽,是针对别人吗?
    求助者:我不是,他们是。
    心理咨询师: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求助者: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该求助者的求医行为属于()。
    A.被动求医
    B.主动求医
    C.家人强迫
    D.转介而来


    答案:A
    解析:
    “赵某很不情愿,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属于被动求医。

  • 第18题:

    赵锋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间却不愿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锋,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他其他方面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锋的老师,你会如何做?


    答案:
    解析:
    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均存在不妥当之处,没有践行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赵锋的各科成绩虽然优秀,但是不愿与同学交流,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不注意尊重其他同学。这说明赵锋的发展不是全面的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仅注意对赵锋学习成绩的培养,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赵锋的全面发展。同时,两位老师仅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面向的是少数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不符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2)素质教育观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材料中,赵峰不愿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锋,却视而不见。针对于赵峰和其他同学,老师没有做到公平地面向全体同学。
    如果我是赵锋的老师,我会贯彻素质教育观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教学中,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注意因材施教,而不是面向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 第19题:

    为了让学生理解谦让,老师在班上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大部分同学都说要把梨让给奶奶,老师笑了。课后,学生跑去办公室报告学生因争足球打架。刚进行的谦让教育学生的反应也令人满意,怎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答案:
    解析:
    品德一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同时,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材料中的现象揭示了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训练,注重运用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此外,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采用实际锻炼法等一些让学生能深刻体验的德育方法,而不仅仅是说服教育。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如下:进行德育应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实际出发,要重视训练和强化。这样,才不会导致德育与实际的脱节。

  • 第20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道:“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招呼大家一起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过后,马老师仔细观察晓星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希望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1][简答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
    解析:
    “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这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晓星与同学关系不好,马老师通过主动与晓星做游戏,还邀请其他同学一起做游戏,然后通过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使他逐渐在社会发展方面有了极大进步。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这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马老师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活动来教育、引导晓星发展,说明他认识到了晓星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马老师针对晓星的问题,通过做游戏、开展班队活动等形式,让晓星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说教。可见,教师应将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切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马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

  • 第21题: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 ,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在一次课外活动中 ,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 ,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落里 ,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 ,对他说 :“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 :“为什么 ?”马老师蹲下身来 ,俯在晓星耳边说 :“因为我喜欢你啊 !”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 ,游戏中 ,马老师问 :“想让大家一起玩吗 ?那就大声招呼大家来吧 !”因为有老师的参与 ,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 ,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的很开心。过后 ,马老师仔细观察晓星的行为 ,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 ,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 ,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马老师组织开展以 “交朋友 ”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 ,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 ,晓星渐渐不欺负同学了 ,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 ,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


    答案:
    解析:
    马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值得肯定的。现代学生观认为 :

    (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晓星处于这一时期 ,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 ,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 ,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 ,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没有缺陷 ,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 ,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 ,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改正错误 ,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良好品德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马老师组织了 “交朋友 ”的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教给了晓星与人相处的方法。

    (2)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晓星是想要和同学们一起玩耍 ,他有这种交往的需求,但是因为欺负同学使他被孤立 ,所以老师需要把晓星的交往需求激励出来 ,并通过班干部主动和他交往的方式去建立这种联系。

    (3)
    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马老师能够找到晓星问题产生的原因 ,做到了因材施教。

  • 第22题:

    问答题
    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名列前茅。他上课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与同学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问他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都不会做?……那好吧,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地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峰的老师,会如何做?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上开展“悦读悦享”活动,与同学们同读一本书,经常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同学们分享。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A

    王老师注重师生同读互促,率先垂范

    B

    王老师注重营造读书氛围,激趣启智

    C

    王老师注重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素养

    D

    王老师注重公正,对同学们一视同仁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