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王某与郭某本来是一对好朋友。但由于共同喜欢上了肖某,两人时常相互讥讽,有时还会发生斗殴行为。后肖某答应王某的求婚。郭某知悉这一消息后,怒从心生,拿了一把匕首便去找王某算账。见到王某后,郭某举刀便砍,王某的父亲和哥哥从屋内冲出挡开了郭某,但王某父亲的胳膊被匕首割伤。郭某赶紧逃走。后王某的父亲到县公安局控告,但公安局认为郭某的行为非常轻微,因此不予受理。王某的父亲又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人民检察院认为县公安局不立案的做法是正确的,也不予受理。王某的父亲非常气愤,引起心脏病发作,并最终死亡。王某的哥哥又向人民法院提

题目

王某与郭某本来是一对好朋友。但由于共同喜欢上了肖某,两人时常相互讥讽,有时还会发生斗殴行为。后肖某答应王某的求婚。郭某知悉这一消息后,怒从心生,拿了一把匕首便去找王某算账。见到王某后,郭某举刀便砍,王某的父亲和哥哥从屋内冲出挡开了郭某,但王某父亲的胳膊被匕首割伤。郭某赶紧逃走。后王某的父亲到县公安局控告,但公安局认为郭某的行为非常轻微,因此不予受理。王某的父亲又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人民检察院认为县公安局不立案的做法是正确的,也不予受理。王某的父亲非常气愤,引起心脏病发作,并最终死亡。王某的哥哥又向人民法院提出了控告。

请根据以上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我国立案管辖的有关规定,最初受理本案的法定机关应当是哪个?为什么?

(2)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3)王某的父亲死亡之后,案件中提到的哪些人可以提起诉讼?为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王某与郭某本来是一对好朋友。但由于共同喜欢上了肖某,两人时常相互讥讽,有时还会发生斗 ”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涛的好朋友都喜欢歌手周某的歌。王涛在某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都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丽莎既是王涛的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米蓝是王涛的同学但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贺宇是王涛的同学但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根据以上陈述,一定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米蓝喜欢歌手周某的歌
    B.王涛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C.贺宇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D.丽莎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答案:D
    解析:
    题干翻译:(1)王涛的好朋友→喜欢周某的歌,(2)王涛在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不喜欢周某的歌,丽莎:王涛的同学且王涛的朋友,米蓝:王涛的同学且否定咨询公司工作,贺宇:王涛的同学且否定的喜欢周某的歌。由上述条件可以得到:米蓝是王涛的同学且否定咨询公司工作是对(2)的否前,不能得到确定的结论。贺宇不喜欢周某的歌,根据是对(2)的肯后,不能得到确定的结论。丽莎是王涛的好朋友是对(1)的肯前,那么必然肯后即丽莎必然喜欢周某的歌,而丽莎喜欢周某的歌是对(2)的否后,否后必然否前,则丽莎一定不在咨询公司工作。故本题正确打答案为D。

  • 第2题:

    王涛的好朋友都喜欢歌手周某的歌,王涛在某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都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丽莎既是王涛的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米蓝是王涛的同学但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贺宇是王涛的同学但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
    根据以上陈述,一定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米蓝喜欢歌手周某的歌
    B.王涛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C.贺宇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D.丽莎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画图如下:
    由图,显然丽莎不是王涛在某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又丽莎是王涛的同学,可推出丽莎不在某咨询公司工作,D项正确。由题干信息不足以确定A、B、C三项的真假。故答案选D。

  • 第3题:

    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得手。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丁某与肖某之间构成共同犯罪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ABC

  • 第4题:

    王某因风暴即将来临,遂给房屋加固。其邻居郭某看见后主动上前帮忙,但王某婉拒了郭某。后来,郭某不听劝阻,执意帮助王某加固房屋,但在给屋顶加固时,不慎从屋顶上摔下。郭某要求王某赔偿。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郭某的帮助行为属于无因管理,王某应当赔偿其损失
    B.郭某的帮助行为属于自愿行为,王某无须赔偿其损失
    C.因双方都无过错,应当按照公平原则处理
    D.王某可在受益范围内给郭某适当补偿

    答案:A,B,C
    解析:
    本题涉及无偿帮工人受损失的,被帮工人的责任问题。依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4条第1款的规定,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C。

  • 第5题:

    王某的丈夫李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关进看守所,看守所警察肖某见王某长得漂亮,便哄骗她说自己可以将李某弄出来,但作为对价王某必须与其发生性关系。王某救夫心切,便答应了肖某的要求,但在二人发生性关系后肖某并没有将李某放出。则关于肖某的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强奸罪
    C:构成招摇撞骗罪
    D:构成诈骗罪

    答案:B,C,D
    解析:
    【考点】被害人承诺。详解:首先,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他人财物,并不包括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因此可以排除D选项。其次,招摇撞骗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在本案中肖某并未编造自己虚假的身份,故不构成本罪,因此C选项错误。最后,强奸罪的本质在于违背妇女意志强行发生性关系。在本案中确定肖某是否成立强奸罪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王某的承诺,即关于承诺动机的错误是否会影响承诺的效力。这种情况仅仅和承诺的动机有关,故不影响其效力,肖某的行为不构成强奸罪,因此A说法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正确答案为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