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对李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A.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属于犯罪的未遂B.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C.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D.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题目

对李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

A.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属于犯罪的未遂

B.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C.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D.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相似考题
更多“对李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 A.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属于犯罪的未遂 B.李某的行为构 ”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果张某、李某在公安机关尚未追查时,即自行隐匿罪证。则张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E.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李某和张某在实施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后就构成了犯罪既遂。隐匿罪证,并不能改变犯罪既遂的性质。

  • 第2题:

    张某和李某合谋盗窃一仓库,由张某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张某将钥匙交给李某以后,约定当晚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张某因害怕事发后受处罚,未到仓库门口与李某会合。李某遂自己实施盗窃行为,窃得总价值1万元的货物,销赃时,张某分文未要。对于张某的行为定性准确的是(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与李某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共犯中止。张某与李某共谋实施盗窃,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且,张某配置万能钥匙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虽然张某因害怕受惩罚而没有参与实行行为,但他已经与李某构成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是部分及于全部,李某的行为构成既遂,所以对张某和李某都应按照盗窃既遂论处。值得注意的是张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这牵涉到共犯中止问题。

  • 第3题:

    李某与王某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李某得知王某一人在家。便持刀前往。途遇民警巡逻,李某害怕,折返家中,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李某因害怕,折返家中,自动放弃犯罪。故本题答案选C。

  • 第4题:

    如果张某、李某在公安机关尚未追查时,即自行隐匿罪证。则张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E.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李某盗窃了一张存折(上面有存款7,000 元),还没有来得及去取款,就被失主报警,李某随即被抓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B.李某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
    C.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李某盗得存折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