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第 13 题 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A.甲在荒山野外,误将稻草人当作仇人而开枪射击,没有造成其他人伤亡,甲成立犯罪未遂B.乙为了杀死仇人,误将健身药品当作砒霜而投入仇人的食物中,乙成立犯罪未遂C.丙以杀人故意,向情敌张三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因毒药没有达到致死量,张三没有中毒身亡D.丁由于对李四有杀父之仇,计划用刀砍死李四后,将李四碎尸万段。丁砍死李四后,由于害怕被抓,即放弃了碎尸的计划,丁成立犯罪未遂

题目

第 13 题 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A.甲在荒山野外,误将稻草人当作仇人而开枪射击,没有造成其他人伤亡,甲成立犯罪未遂

B.乙为了杀死仇人,误将健身药品当作砒霜而投入仇人的食物中,乙成立犯罪未遂

C.丙以杀人故意,向情敌张三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因毒药没有达到致死量,张三没有中毒身亡

D.丁由于对李四有杀父之仇,计划用刀砍死李四后,将李四碎尸万段。丁砍死李四后,由于害怕被抓,即放弃了碎尸的计划,丁成立犯罪未遂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考点]犯罪未遂
[答案及解析] C。AB属于绝对不能犯,不以犯罪论处。如果某种行为完全不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对刑法所保护的任何法益均不具有任何侵犯的危险,则不能以未遂论处。C项属于手段不能犯的未遂。D项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判断是未遂还是既遂,关键看作为构成要件的行为是否实行完毕,是否出现了作为既遂标志的危害结果。至于犯罪既遂后,行为人为了其他目的所准备实施的行为是否实行,不影响既遂的认定。
更多“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A.甲在荒山野外,误将稻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B.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C.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D.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参考答案:C

  • 第2题: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单独中止的,其效果不及于帮助犯或者教唆犯 B.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归于未遂的,则帮助犯或者教唆犯也成立未遂 C.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中止的,帮助犯或者教唆犯也必定成立中 D.聚众犯罪属于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A
    中止的效果只及于中止人本身,A项正确。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归于未遂的,则帮助犯或者教唆犯可能成立未遂或者中止,B项错误。如果实行犯中止的,帮助犯或者教唆犯可能是未遂或者中止等,C项错误。聚众犯罪未必均成立共同犯罪,例如对于只处罚首要分子的聚众犯罪,如果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就不成立共同犯罪,D项错误。

  • 第3题:

    第 65 题 甲为了害死妻子而在妻子的饭中放了毒药,妻子在吃饭时觉得饭有异味,将饭倒掉未吃,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有:(  )

    A.甲构成犯罪预备

    B.甲构成犯罪未遂

    C.甲构成犯罪中止

    D.甲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CD
    甲为了杀害自己的妻子,已经开始实施了投毒的杀人行为,因为妻子将饭倒掉这一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因此,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 第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阶段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形态
    B.停止在犯罪实行阶段的形态属于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形态和未遂形态中犯罪行为停止下来的原因都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D.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基本标志


    答案:A,C,D
    解析:
    【精解】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区别主要是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它们的相同点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下来。故选C、D项。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故选A项,排除B项。

  • 第5题:

    甲将乙打晕后拖入水中,以为乙必死无疑,但适逢过路人丙将乙救活。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应作为犯罪处理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本题中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甲认为应当实行的行为实行终了,但意外情况阻止了结果的发生,即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因此属于犯罪未遂。

  • 第6题:

    甲为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中,在能够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了射击。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答案:C
    解析:
    刑法意义上的侵害行为,可以是人体的单个举动或动作,也可以是由几个连续举动或动作组成的一个整体行为。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自动的,行为人在还能够把犯罪进行下去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意图,不再实行侵害,有效地阻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应视为犯罪中止。

  • 第7题:

    甲给乙提供了某博物馆的防盗设施布局图,乙持该图盗窃博物馆,在盗窃过程中惧怕受到法律制裁而放弃犯罪。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不成立犯罪
    B.甲属于间接正犯
    C.甲成立犯罪中止
    D.甲成立犯罪未遂

    答案:D
    解析:
    共同犯罪中,要成立犯罪中止,需要具备以下要件:(1)必须具备有效性。共同犯罪中的部分共犯人退出或者放弃犯罪的,可以成立中止。但除必须具备犯罪中止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有效性”,(2)中止的效力仅及于本人,不及于其他共犯人。部分共同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且具备有效性的,单独成立犯罪中止,但是其中止效力不及于其他共同犯罪人。(3)缺乏有效性不单独成立中止。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消极退出犯罪或自动放弃犯罪、阻止共同犯罪结果未奏效的,不能单独成立犯罪中止。甲属于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在共同犯罪中中止的效力只及于本人,乙中止的效力不及于甲,对甲而言属于意志以外原因未得逞,成立犯罪未遂。

  • 第8题: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D
    解析:
    【考点】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与认定。详解:甲已经实施了暴力显然属于犯罪实行阶段而不是预备阶段;乙喊甲的名字对于甲来说没有强制作用,甲在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了犯罪行为,属于犯罪中止,故D项当选。

  • 第9题: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 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
    • B、是否着手不同
    • 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
    • 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
    • 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B,E

  • 第10题:

    甲意图杀死其妻,某日误将碱面当砒霜投放在其妻将要吃的饭中,其妻吃后安然无事。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A

    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

    B

    是否着手不同

    C

    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

    D

    有无犯罪结果不同

    E

    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甲欲与其妻乙离婚,乙不同意,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乙,因久等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甲打消杀乙念头,将菜倒掉。关于甲的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

    成立犯罪预备

    B

    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

    已经投毒,成立犯罪未遂

    D

    已经着手,成立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 D,A
    解析:
    甲已将毒药拌入菜中,因此不再是犯意表示,而是进入了犯罪预备阶段。因为饭菜还在甲的控制之下,是否端给乙吃还不一定,未对乙的生命造成“现实、紧迫的危险”,所以属于犯罪预备,而不属于着手的实行行为。此时,因为久等其妻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而停止犯罪,是主动停止,故构成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 第13题:

    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解析: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有效地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构成犯罪中止。因此,选项B、C错误。

  • 第14题: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甲欲杀死乙,用刀捅了其一刀,后感到后悔,又返回原处,将倒在血泊中的乙送往医院,乙得以脱险,甲成立犯罪中止

    B.甲为了抢劫乙而尾随乙,结果被发现,该行为是抢劫未遂

    C.甲欲前往公司盗窃珠宝,但半路上,甲放弃了犯罪,事后得知,当时珠宝并不在公司,甲构成犯罪未遂

    D.甲欲杀乙,于是在乙的食物中下毒,乙中毒倒地,甲后悔,将乙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乙死亡,甲构成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ABC
    A项中是实行行为结束后的补救行为,成立犯罪既遂;B项中甲尚未着手实施犯罪行为,故成立犯罪预备,而非犯罪未遂;甲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虽然在客观上不能完成,但仍成立犯罪中止。 

  • 第15题:

    甲欲与其妻乙离婚,乙不同意,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乙,因久等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甲打消杀乙念头,将菜倒掉。关于甲的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成立犯罪预备
    B.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已经投毒,成立犯罪未遂
    D.已经着手,成立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A,C,D
    解析:
    本案中甲已将毒药拌入菜中,因此不再是犯意表示,而是进入了犯罪预备阶段。因为饭菜还在甲的控制之下,是否端给乙吃还不一定,未对乙的生命造成“现实、紧迫的危险”,所以属于犯罪预备,而不属于“着手”的实行行为。此时,因为久等其妻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而停止犯罪,是主动停止,故构成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 第16题: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可罚的不能犯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甲只是为杀人行为做准备,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 第17题:

    甲为报复乙将毒药放人乙的饭菜中,后看乙中毒痛苦的样子于心不忍,赶快将乙送人医院,但乙仍死亡。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甲虽然主观上具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意图,但是,已经发生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犯罪已经既遂,已不存在中止的可能。

  • 第18题:

    甲与乙通奸后共谋杀害乙的丈夫,甲将一包毒药交给乙,乙因愧疚而没有投毒,并到公安机关自首。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甲成立犯罪未遂,乙成立犯罪中止
    B.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中止
    C.甲、乙均成立犯罪中止
    D.甲、乙均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
    甲和乙已经实施了商议犯罪计划、准备犯罪工具的犯罪预备行为,超出了犯意表示阶段,进入到预备阶段,但并未进一步实施实行行为,因此甲、乙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D选项错误。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且具备有效性的,单独成立犯罪中止,中止的效力不及于其他共同犯罪人,其他共同犯罪人应认定为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本案中,乙自动放弃犯罪并避免了犯罪结果发生,成立犯罪中止;由于乙在预备阶段中止,而整个共同犯罪的进程从属于实行犯,甲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进入实行阶段,因此属于犯罪预备。B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

  • 第19题:

    甲夜间潜人室内实施盗窃,结果发现是本单位同事家,于是放弃了盗窃的念头。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中止,什么是主动放弃犯罪。甲因为是同事家而自动放弃了犯罪。

  • 第20题: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打算窃取现金,但发现有黄金,而只窃取黄金、不窃取现金。针对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针对黄金,甲成立犯罪既遂
    B:乙在夜间实施暴力意欲强奸妇女,但在实施暴力行为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是认识的人,进而放弃强奸行为的,乙成立犯罪中止
    C:丙在杀害孙某的过程中,由于警察的到来而逃走,当晚丙经过思想斗争,打消了继续杀孙某的念头。丙成立犯罪未遂
    D:丁潜入银行,打开保险柜后发现里面只有数张10元纸币,丁拿走钱后逃离现场。尽管丁取得了钱财,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要求,其行为应当认定为未遂

    答案:A
    解析:
    【考点】犯罪形态。详解:选项A叫做犯罪对象的转移。由于黄金和现金都是普通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所以盗窃黄金和盗窃现金是同一犯罪构成内的犯罪对象转移,这种犯罪对象的转移不影响原罪既遂。故,选项A错误。选项B中,乙因发现对方是熟人而自动放弃犯罪,成立犯罪中止。选项C中,丙由于警察到来而逃走,其杀孙某是由于客观障碍而不能,成立犯罪未遂。选项D中,由于保险柜中只有数十元,这是一种客观障碍导致犯罪不能成立的情况,丁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未遂。

  • 第21题:

    甲仇恨乙,某日甲误将碱面当毒药投入乙的水杯中,乙喝后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 )

    • A、意外事件
    • B、对象错误
    • C、手段错误
    • D、故意犯罪
    • E、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D,E

  • 第22题:

    多选题
    甲仇恨乙,某日甲误将碱面当毒药投入乙的水杯中,乙喝后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 )
    A

    意外事件

    B

    对象错误

    C

    手段错误

    D

    故意犯罪

    E

    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甲为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中,在能够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了射击。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犯罪未遂

    B

    犯罪既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 B
    解析:
    刑法意义上的侵害行为,可以是人体的单个举动或动作,也可以是由几个连续举动或动作组成的一个整体行为。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自动的,行为人在还能够把犯罪进行下去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意图,不再实行侵害,有效阻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应视为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