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乙两国2006年发生边境武装冲突,随即先后宣布与对方进入战争状态。此前,甲、乙两国先后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1960年)、《边界条约》(1966年)、《建立外交关系的协定》(1980年)、《引渡协定》(1982年)等一系列条约。在此状态下,如果这些条约中不存在相关的特别约定,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两国间的《和平友好条约》自动废止B.两国间的《边界条约》暂停执行C.两国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协定》自动废止D.两国间的《引渡协定》暂停执行

题目

甲、乙两国2006年发生边境武装冲突,随即先后宣布与对方进入战争状态。此前,甲、乙两国先后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1960年)、《边界条约》(1966年)、《建立外交关系的协定》(1980年)、《引渡协定》(1982年)等一系列条约。在此状态下,如果这些条约中不存在相关的特别约定,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两国间的《和平友好条约》自动废止

B.两国间的《边界条约》暂停执行

C.两国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协定》自动废止

D.两国间的《引渡协定》暂停执行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D
更多“甲、乙两国2006年发生边境武装冲突,随即先后宣布与对方进入战争状态。此前,甲、乙两国先后缔结了 ”相关问题
  • 第1题:

    就同一事项,两公约先后作出不同的规定,甲、乙、丙、丁为先公约的当事国,而甲、乙两国又为后公约的当事国。并且两公约中均未对如何适用问题作出规定,那么,在甲、乙、丙、丁之间如何适用先后两国际公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甲、乙两国之间适用后公约

    B.在甲、丙两国之间适用后公约

    C.在乙、丁两国之间适用先公约

    D.在丙、丁两国之间适用先公约


    正确答案:B

    【考点】条约的冲突
    【解析】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先后就同一事项签订的两个条约的当事国,部分相同、部分不同时,在同为两条约当事国之间,适用后约优于前约的原则。在同为两条约当事国与仅为其中一条约的当事国之间,适用两国均为当事国的条约。应注意的问题是以上规定仅在条约本身就条约冲突问题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适用。

  • 第2题:

    甲乙两国发生了武装冲突,导致两国关系紧张。威利是甲国派往该国驻乙国使馆的行政人员,其妻是乙国人,阿明是甲国派驻其使馆的技术人员,依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几项?( )

    A.威利的妻子不能享有外交人员享有的特权与豁免
    B.当甲国与乙国发生武装冲突时,乙国可以查封、扣押甲国使馆的档案
    C.威利和阿明从甲国进入乙国海关时,其行李不能免受海关查验
    D.阿明驾车旅游时撞伤人,受害人诉诸当地法院,因阿明享有豁免权,法院不得受理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外交关系法——外交特权与豁免。威利的妻子是接受国国民,不应享受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A对。依公约,使馆的档案不得侵犯,即使当派遣国与接受国发生武装冲突时,也不能例外,B错误。依公约,行政和技术人员从派遣国进入接受国海关时,其行李不能免受海关查验,C正确。D错误,使馆的行政技术人员,其执行职务范围以外的行为不享有民事和行政管辖的豁免。

  • 第3题:

    甲乙两国发生了武装冲突,导致两国关系非常紧张,甲国使馆的公务用品在进入乙国时被要求交税,乙国媒体报出甲国的使馆从事了对乙国不利的间谍活动,乙国民众为此在馆外游行并要求查处,依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乙国警察可不经馆长许可即进入甲国使馆,以检查是否有间谍活动
    B.因两国发生了武装冲突,乙国官员可进入甲国使馆,检查其档案和文件
    C.使馆公务用品进入乙时应依法缴纳关税
    D.甲国使馆非经乙国同意,不得装置并使用无线电发报机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外交关系法——外交特权与豁免。A错,依《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接受国官员不得进入馆舍执行公务,接受国也不能对馆舍进行任何司法程序,没有得到馆长许可,接受国的警察、司法机关人员等都不得进入使馆。B错,使馆档案和文件,无论何时,也不论位于何处,都是不得侵犯的,包括外交关系断绝或发生武装冲突时。C错,依公约,在关税方面,使馆公务用品准许入境并免除一切关税和除了贮存、运送及类似的服务费用之外的一切其他课征,D对,使馆的通信自由指当使馆与派遣国政府及无论何处的该国其他使馆及领事馆通讯时,可以采用一切适当办法,包括外交信使及明密码电信在内。但使馆非经接受国同意,不得装置并使用无线电发报机。

  • 第4题:

    ★★ 甲乙两国由于边界纠纷引发武装冲突,进而彼此宣布对方为敌国。目前,乙国军队已突入甲国境内,占领了甲国遍境地区。根据与武装冲突相关的国际法规则,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家财产,包括属于乙国驻甲国使馆的财产,可予以没收
    B.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民的私有财产,可予以限制
    C.乙国对占领的甲国边境地区的甲国公民的私有财产,可予以没收
    D.乙国强令位于其境内的甲国公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敌侨登记


    答案:B,D
    解析:
    。甲乙两国间巳处于法律上的战争状态。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国家财产可予没收,但是属于使馆的财产档案等除外,A错。对于敌国国民的私产,无论是否位于其境内或占领区内,都不得予以没收。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国民的私产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而对占领区内的敌国国民之私产仅可以对可供军事需要的财产征用,而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或没收,B正确,C错误。战争状态对于敌国公民的影响:交战国对其境内的敌国公民可实行各种限制,如进行敌侨登记、强制集中居住,D正确。

  • 第5题:

    甲、乙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数年后,因两国多次发生边境冲突,甲国宣布终止与乙国的外交关系,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国终止与乙国的外交关系,并不影响乙国对甲国的承认
    B、甲国终止与乙国的外交关系,表明甲国不再承认乙国是一个国家
    C、甲国主动与乙国断交,则乙国可以撤回其对甲国作为国家的承认
    D、乙国从未正式承认甲国作为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属于事实上的承认

    答案:A
    解析:
    外交关系是指国家间以特定的形式进行交往而表现和存在的国家关系,在外交关系建立并设使馆后,由于某种原因,一国也可以单方面暂时关闭使馆,甚至可以断绝与另一国家的外交关系。国家法上的承认一般是指,既存国家对新国家、新政府或者其他事态的出现,以一定方式表示接受或者表明愿意与其发展正常关系的单方面行为。国际法上的承认分为法律承认与事实承认,法律承认是认定被承认者作为法律的正式人格的存在,是不可撤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承认都是法律承认。事实承认主要存在于外交实践中,它是不完全的、暂时的、非正式的。据此,A选项正确。

  • 第6题:

    1945年9月,乙国在对甲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1955年4月,甲国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哪项?()

    • A、乙国的无条件投降并不意味着战争状态的结束
    • B、自1955年4月起,甲、乙两国之间的关系恢复为正常的和平关系
    • C、交战各方均可依情况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 D、自1945年9月起,甲国应取消对乙国公民财产及其他权利的限制

    正确答案:A,B

  • 第7题:

    甲乙两国由于边界纠纷引发武装冲突,进而彼此宣布对方为敌国。目前,乙国军队已突入甲国境内,占领了甲国边境地区。根据与武装冲突相关的国际法规则,下列选项哪项是正确的?( )

    • A、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家财产,包括属于乙国驻甲国使馆的财产,可予以没收
    • B、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民的私有财产,予以没收
    • C、乙国对占领的甲国边境地区的甲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予以没收
    • D、乙国强令位于其境内的甲国公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敌侨登记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甲乙两国由于边界纠纷引发武装冲突,进而彼此宣布对方为敌国。目前乙国军队已突入甲国境内,占领了甲国边境的桑诺地区。根据与武装冲突相关的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些选项符合国际法?( )

    • A、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家财产,包括属于乙国驻甲国使馆的财产,不可予以没收
    • B、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民的私有财产,予以没收
    • C、乙国对桑诺地区的甲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予以没收
    • D、乙国强令位于其境内的甲国公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敌侨登记

    正确答案:A,D

  • 第9题:

    单选题
    甲乙两国由于边界纠纷引发武装冲突,进而彼此宣布对方为敌国。目前,乙国军队已突入甲国境内,占领了甲国边境地区。根据与武装冲突相关的国际法规则,下列选项哪项是正确的?( )
    A

    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家财产,包括属于乙国驻甲国使馆的财产,可予以没收

    B

    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民的私有财产,予以没收

    C

    乙国对占领的甲国边境地区的甲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予以没收

    D

    乙国强令位于其境内的甲国公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敌侨登记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甲乙两国间已处于法律上的战争状态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国家财产可予没收但是属于使馆的财产档案等除外,A错对于敌国国民的私产,无论是否位于其境内或占领区内,都不得予以没收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国民的私产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
    而对占领区内的敌国国民之私产仅可以对可供军事需要的财产征用,而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或没收,BC错误战争状态对于敌国公民的影响:交战国对其境内的敌国公民可实行各种限制,如进行敌侨登记、强制集中居赚D正确

  • 第10题:

    单选题
    甲、乙两国2008年建立外交关系,并缔结了双边的《外交特权豁免议定书》。2010年两国交恶,甲国先宣布将其驻乙国的外交代表机构由大使馆降为代办处,乙国遂宣布断绝与甲国的外交关系。后双方分别撤走了各自驻对方的使馆人员。关于两国的上述做法,依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

    乙国的行为不应承担国家责任

    B

    甲国将其驻乙国的外交代表机构降为代办处的行为违反国际法

    C

    乙国可以查封甲国使馆的财产作为报复

    D

    乙国的行为属于国际法中的报复


    正确答案: C
    解析:
    AD两项,就乙国断绝与甲国的外交关系而言,构成国际法上的反报行为。反报行为本身也不构成对国际法的违背,不承担国家责任
    B项,在国际实践中,单纯的降级或断交常常被认为是两国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一般不带来法律义务的违背。因此,甲国的行为是一种强烈的政治姿态,但不是国际法上的违法行为。
    C项,甲国使馆的财产为外交财产。依《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规定的使馆的特权与豁免,使馆馆舍不得侵犯。这项特权即使两国断交、使馆馆长长期或暂时撤退、发生武装冲突时也不例外。

  • 第11题:

    甲乙两国经过八年的战争后,甲国宣布战败并无条件向乙国投降。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中的所列情况的出现,被认为意味着甲乙两国战争状态在法律上正式结束?( )

    A.甲国的无条件投降
    B.在甲国投降后,乙国宣布战争结束
    C.甲乙两国共同宣布战争结束
    D.甲乙两国缔结和平条约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战争法。实践中,结束战争状态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1)缔结和平条约。缔结和平条约是结束战争状态的最通常的方式,和平条约一般都规定了与交战国相关的全部未决事项。和平条约的缔结和生效,意味着战争状态的结束,从而一切基于战争状态而采取的作战行为不再被允许,双方不得再行攻击、征用或没收等行为。(2)联合声明。交战国双方以发表联合声明的方式结束战争状态。(3)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指由战胜国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状态。而停战、停火以及战败一方宣布无条件投降等行为仅表明战时敌对行动的停止,并不意味着法律上战争状态的结束。

  • 第12题:

    甲乙两国边界附近爆发部落武装冲突,致两国界标被毁,甲国一些边民趁乱偷渡至乙国境内。依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国发现界标被毁后应尽速修复或重建,无需通知乙国
    B.只有甲国边境管理部门才能处理偷渡到乙国的甲国公民
    C.偷渡到乙国的甲国公民,仅能由乙国边境管理部门处理
    D.甲乙两国对界标的维护负有共同责任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边境制度。A项,双方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界标被移动、损坏或灭失,若一方发现上述情况,应尽快通知另一方,在双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修复或重建,A项错误。
    BC项,对于边境事件的处理,相邻国家通常通过协议,由双方代表成立处理边境地区事项的机构,专门处理边境和边民有关的问题,如偷渡、违章越界、损害界标等事项。本题中,对于偷渡问题应由甲乙两国成立的共同机构进行管理,B、C错误。
    D项,对于界标的维护,在已设界标边界线上,相邻国家对界标的维护负有共同责任,应使界标的位置、形状、型号和颜色符合边界文件中规定的一切要求,D项正确。

  • 第13题:

    共用题干

    甲、乙两国相邻,近年来因领土纠纷经常发生武装冲突。1995年3月2日,甲国军队为了阻止乙国边民进入甲国,打死了数十名乙国人。1996年4月1日,乙国正式向甲国宣战。在联合国秘书长斡旋下,1998年8月3日甲、乙两国签订停战协议。1999年5月10日甲国违反停战协议再次针对乙国采取军事行动,2000年4月7日甲国宣布战败并无条件向乙国投降,2001年3月4日乙国单方面宣布结束与甲国的战争状态。根据战争和武装冲突法的相关规则,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两国的战争开始后,两国之间的互助条约立即废止,但与贸易交往有关的条约和边界条约依然有效
    B、1998年8月3日甲、乙两国签订停战协议意味着两国战争在法律意义上的结束,因此1999年5月10日甲国违反停战协议再次针对乙国采取军事行动意味着新一轮战争的开始
    C、甲、乙两国的战争从2001年3月4日结束
    D、假设甲、乙两国都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甲、乙两国战争中的战争犯罪行为可以由国际刑事法院行使管辖权

    答案:A,B,D
    解析:
    战争法的规则体系包括海牙规则体系和日内瓦规则体系。前者是关于战争的开始、结束和武器的使用规则。后者是关于战争时期的平民、战俘和伤病员的人道主义保护。


    战争开始使交战国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条约关系的变化。凡以维持共同政治行动或友好关系为前提的条约,如同盟条约、互助条约或和平友好条约立即废止。一般的政治和经济类条约,如引渡条约、商务条约等,除条约另有规定外,也停止效力。关于规定缔约国间固定或永久状态的条约,如边界条约、割让条约等一般应继续维持,除非这类条约另有规定,或缔约方另有协议。故A选项错误。从国际实践看,战争的结束一般分两步,停止敌对行动和结束战争状态。敌对行动的停止包括停战、无条件投降、停火与休战。本题中,1998年8月3日甲乙两国签订停战协议是停战,2000年4月7日甲国宣布战败并无条件向乙国投降是无条件投降,均属于敌对行动的停止。战争状态的结束是交战各方停止战争行动,并全面解决了相关的政治、经济、领土和其他问题,从法律上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彼此间的和平关系。实践中,结束战争状态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缔结和平条约、联合声明、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本题中,2001年3月4日乙国单方面宣布结束与甲国的战争状态,这是战争状态结束的标志。甲、乙两国的该战争从2001年3月4日结束。应当注意,停止敌对行动只是一种临时的、为实现最终和平所作出的过渡性安排;而结束战争状态则意味着交战问题的最终解决和恢复彼此间的和平状态。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根据2002年7月生效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规定,国际刑事法院于2002年7月在荷兰海牙成立,所管辖的犯罪行为限于发生在规约生效后的行为。故即使甲、乙两国都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甲、乙两国在该场战争中的战争犯罪行为也不能由国际刑事法院管辖,D选项错误。


    交战国在战争中对敌国财产的处理应区分公产和私产,如交战国对境内的敌国国家财产,除属于使馆的财产档案外,可予没收;对境内的敌国公民的私有财产可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对占领区内的敌国人民的私产不应以任何方式干涉或没收,但对可供军事需要的可征用等等。另外,交战国在海上遇上敌国公私船舶,均可予以拿捕没收,但从事探险、科学研究以及执行医院任务的船舶除外。对敌国公私航空器均可以拿捕没收。A项所述是符合国际法规定的,B项对占领区内的敌国公民私人财产予以没收是违法的行为,C项拿捕没收私人航空器及其所载货物是合法的,D项拿捕没收进行科学研究的私人船舶是违法的。因此,B、D项是正确选项。


    战时中立,是指在战争时期,非交战国选择不参与战争、保持对交战双方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战时中立不同于永久中立,开始于非交战国声明其选择中立地位,或事实上已经开始的中立行为;结束于战争结束,或战时中立国宣布结束中立地位开始参加战争。中立国应当遵守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在中立国的权利方面,中立国的领土主权应得到交战国的尊重。交战国不得在中立国领土或管辖区域从事战争行为,不得将中立领土用作战争基地、战争通讯设施基地,或在中立国领土内或水域内将商船改成军舰。禁止交战国的军舰在中立国的领海内从事逮捕或临检等敌对行为。非因风浪、燃料不足或不能航行等原因,不得将捕获物带到中立国港口;对于在不应停泊的中立国口岸停泊的交战国军舰,经通知仍不离开的,中立国有权采取措施,在战争期间予以扣留。综上所述,本题中的A、B、C项都是丙国的权利义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对战俘的待遇包括:(1)交战方应将战俘拘留所设在比较安全的地带。(2)不得将战俘扣为人质,禁止对战俘施以暴行或恫吓及公众好奇的烦扰;不得对战俘实行报复,进行人身残害或肢体残伤,或供任何医学或科学实验;不得侮辱战俘的人格和尊严。(3)战俘应保有其被俘时所享有的民事权利。(4)对战俘的衣、食、住要能维持其健康水平。(5)尊重战俘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允许他们从事宗教、文化和体育活动。(6)战俘享有司法保障,受审时享有辩护权,还享有上诉权。(7)战事停止后,战俘应即予以释放并遣返,不得迟延。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并非所有的武装冲突都是国际法上的战争,故A选项错误。作为战争的武装冲突,通常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持续一定时间、波及范围较广的武装冲突,故B选项正确。战争开始,交战国间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一般自动断绝。应当注意,这是战争开始的后果而不是武装冲突的后果,故C选项错误。如果国家间处于战争状态,全部战争法开始适用;由于非战争的武装冲突没有法律上战争状态的存在,传统战争法规的第一部分内容,即关于宣战、媾和、中立等规则和制度一般不能适用其中。故D选项错误。本题的应选项为B。

  • 第14题:

    就同一事项,两公约先后做出不同的规定,甲、乙、丙、丁为先公约的当事国,而甲、乙两国又为后公约的当事国。在甲、乙、丙、丁之间如何适用先后两国际公约问题,以下表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在甲、乙两国之间适用后公约
    B、在丙、丁两国之间适用先公约
    C、在甲、丙两国之间适用后公约
    D、在乙、丁两国之间适用先公约

    答案:C
    解析: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0条的规定,在为两条约的当事国与仅为其中一条约的当事国间彼此权利义务,依两国均为当事国之条约办理,故甲、乙两国既是先公约的当事国又同属后公约的当事国,故应适用后订条约,A项正确;同理,D项正确,C项错误,符合题意。丙、丁同为先订公约的当事国,应适用先公约。符合条约必须信守原则,B项正确。

  • 第15题:

    甲乙两国边界附近爆发部落武装冲突,致两国界标被毁,甲国一些边民趁乱偷渡至乙国境内。依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国发现界标被毁后应尽速修复或重建,无需通知乙国
    B、只有甲国边境管理部门才能处理偷渡到乙国的甲国公民
    C、偷渡到乙国的甲国公民,仅能由乙国边境管理部门处理
    D、甲乙两国对界标的维护负有共同责任

    答案:D
    解析:
    选项A错误,陆地上的界标和边界线应保持在易于辨认的状态。双方都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界标被移动、损坏或灭失。若一方发现界标出现上述情况,应尽速通知另一方,在双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修复或重建。国家有责任对移动、损坏或毁灭界标的行为给予严厉惩罚。选项B、C错误,对于毁损界标并偷渡到乙国的肇事者,甲国享有属人管辖权,乙国享有属地管辖权。选项D正确,边界邻国对于界标的维护负有共同的责任。

  • 第16题:

    甲国经协商与乙国拟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先后向对方国家派遣大使及其他使馆工作人员,已知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缔约国,则下列做法符合该公约的有?( )

    • A、两国互派使馆馆长和武官之前,应先将其拟派人选通知对方国家,并征求对方同意
    • B、如甲国认为乙国派往本国的使馆秘书杰克有不轨行为,可以宣布杰克为不受欢迎的人,但出于国际礼让需先向乙国通报杰克的不轨行为
    • C、如乙国对甲国拟派往本国的外交官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则乙国可以不给该外交官签证
    • D、甲国派往乙国的大使桑尼在进入乙国并将国书副本递交乙国外交部时,桑尼即正式成为甲国驻乙国使馆馆长

    正确答案:A,C

  • 第17题:

    甲乙两国2000年建立外交关系,并缔结了双边的《外交特权豁免议定书》。2005年两国交恶,甲国先宣布将其驻乙国的外交代表机构由大使馆降为代办处,乙国遂宣布断绝与甲国的外交关系。后双方分别撤走了各自驻对方的使馆人员。关于两国的上述做法,依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 A、乙国的行为不应承担国家责任
    • B、甲国将其驻乙国的外交代表机构降为代办处的行为违反国际法
    • C、乙国可以查封甲国使馆的财产作为报复
    • D、乙国的行为属于国际法中的反报

    正确答案:A,D

  • 第18题:

    甲、乙两国由于边界纠纷引发武装冲突,进而彼此宣布对方为敌国。乙国军队突人甲国境内,占领了甲国边境地区。依与武装冲突相关的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家财产,包括属于乙国驻甲国使馆的财产,可予以没收
    • B、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民的私有财产,可予以限制
    • C、乙国对占领的甲国边境地区的甲国公民的私有财产,可予以没收
    • D、乙国不得强令位于其境内的甲国公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敌侨登记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多选题
    就同一事项,两公约先后作出不同的规定,甲、乙、丙、丁为先公约的当事国,而甲、乙两国又为后公约的当事国。在甲、乙、丙、丁之间如何适用先后两国际公约?( )
    A

    在甲、乙两国之间适用后公约

    B

    在丙、丁两国之间适用先公约

    C

    在甲、丙两国之间适用后公约

    D

    在乙、丁两国之间适用先公约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先后就同一事项签订的两个条约部分相同部分不同时,在同为两条约当事国之间,适用后约优于前约的原则在同为两条约当事国与仅为其中一条约的当事国之间,适用两国均为当事国的条约

  • 第20题:

    多选题
    甲国经协商与乙国拟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先后向对方国家派遣大使及其他使馆工作人员,已知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缔约国,则下列做法符合该公约的有?( )
    A

    两国互派使馆馆长和武官之前,应先将其拟派人选通知对方国家,并征求对方同意

    B

    如甲国认为乙国派往本国的使馆秘书杰克有不轨行为,可以宣布杰克为不受欢迎的人,但出于国际礼让需先向乙国通报杰克的不轨行为

    C

    如乙国对甲国拟派往本国的外交官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则乙国可以不给该外交官签证

    D

    甲国派往乙国的大使桑尼在进入乙国并将国书副本递交乙国外交部时,桑尼即正式成为甲国驻乙国使馆馆长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