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被聘为某企业的工作人员,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期间内,该企业以甲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为由决定解除劳动合同。甲不服,他应当如何解决该纠纷?A.甲可以在争议发生后向法院提起诉讼B.甲可以在争议发生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劳动仲裁C.该企业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仲裁裁决,又不起诉的,甲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D.甲可以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几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

题目

甲被聘为某企业的工作人员,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期间内,该企业以甲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为由决定解除劳动合同。甲不服,他应当如何解决该纠纷?

A.甲可以在争议发生后向法院提起诉讼

B.甲可以在争议发生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劳动仲裁

C.该企业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仲裁裁决,又不起诉的,甲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甲可以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几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


相似考题
更多“甲被聘为某企业的工作人员,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期间内,该企业以甲健康状况不符合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3年 4月,赵某应聘到甲公司工作,双方口头约定了 1个月试用期,但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双方劳动关系建立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公司应与赵某补签书面劳动合同,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自合同补签之日起建立
    B.赵某与甲公司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双方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
    C.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赵某进入公司开始工作时建立
    D.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试用期满时建立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2018年4月,赵某应聘到甲公司工作,双方口头约定了一个月试用期,但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关于双方劳动关系建立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公司应当与赵某补签劳动合同,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自合同补签之日起建立
    B.赵某与甲公司未订立劳动合同,双方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
    C.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赵某进入公司开始工作时建立
    D.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试用期满时建立

    答案:C
    解析: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 第3题:

    建筑企业甲公司注册登记成立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在甲公司与被录用人员张某订立的劳动合同中,下列()情形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A.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1年
    B.在试用期内,张某不得通知甲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C.在试用期间,张某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甲公司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D.张某如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甲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E.张某如果患病,甲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答案:A,B,E
    解析:
    2019新版教材P130页
    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劳动合同法》第3 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第4题:

    (2014年)2013年4月,赵某应聘到甲公司工作,双方口头约定了1个月试用期,但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双方劳动关系建立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公司应与赵某补签书面劳动合同,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自合同补签之日起建立
    B.赵某与甲公司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双方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
    C.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赵某进入公司开始工作时建立
    D.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试用期满时建立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建筑企业甲公司注册登记成立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在甲公司与被录用人员张某订立的劳动合同中,下列情形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是()。

    A.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1年
    B.在试用期内,张某不得通知甲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C.在试用期间,张某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甲公司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D.张某如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甲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E.张某如果患病,甲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答案:A,B,E
    解析:
    2019新版教材P133页
    根据《劳动法合同法》的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选项C、D符合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