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Ⅱ类砂砾石料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本应为( )m。”相关问题
  • 第1题:

    Ⅰ类人工骨料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距应为( )m。

    A.50~100
    B.100~150
    C.150~200
    D.200~300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Ⅲ类块石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距应为( )m。

    A.<100
    B.100~150
    C.150~200
    D.200~300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Ⅲ类人工骨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距应为( )m。

    A.<100
    B.100~150
    C.100~200
    D.200~300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Ⅰ类碎(砾)石料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距应为( )m。

    A.50~100
    B.100~150
    C.100~200
    D.200~300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中三角形法多用于( )。

    A.地形起伏、剥离层与有用层厚度有变化的料场
    B.地形平缓、有用层厚度较稳定的料场
    C.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
    D.地形起伏、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

    答案:C
    解析:
    三角形法常用于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平均厚度法多用于地形平缓、有用层厚度较稳定的料场。平行断面法多用于地形有起伏、剥离层与有用层厚度有变化的料场。

  • 第6题:

    土石料场实际开采总量与坝体填筑量之比为1.5~2的是()。

    • A、石料
    • B、砂砾料
    • C、反滤料
    • D、土料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在料场规划中,在下列土石料中实际开采总量与坝体填筑量之比最大的是()

    • A、石料
    • B、砂砾料
    • C、反滤料
    • D、土料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初步设计阶段料场应进行()工作。
    A

    普查

    B

    初查

    C

    详查

    D

    料场复核及补充详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中三角形法多用于(  )。
    A

    地形起伏、剥离层与有用层厚度有变化的料场

    B

    地形平缓、有用层厚度较稳定的料场

    C

    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

    D

    地形起伏、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15)第8.2.5条第2款规定,三角形法常用于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平均厚度法多用于地形平缓、有用层厚度较稳定、勘探点布置均匀的料场。平行断面法多用于地形有起伏、剥离层与有用层厚度有变化的料场。

  • 第10题:

    单选题
    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中平均厚度法多用于(  )。
    A

    地形起伏、剥离层与有用层厚度有变化的料场

    B

    地形平缓、有用层厚度较稳定的料场

    C

    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

    D

    地形起伏、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15)第8.2.5条第2款规定,平均厚度法多用于地形平缓、有用层厚度较稳定、勘探点布置均匀的料场。平行断面法多用于地形有起伏、剥离层与有用层厚度有变化的料场。三角形法常用于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

  • 第11题:

    单选题
    Ⅰ类土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应为()m。
    A

    50~100

    B

    100~200

    C

    150~250

    D

    200~4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料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采用(  )地形图作为底图,进行料场地质测绘及勘探布置。
    A

    1/10000~1/5000

    B

    1/5000~1/2000

    C

    1/2000~1/1000

    D

    1/1000~1/5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料勘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基本勘察要求采用1/50001/2000地形图作底图,进行料场地质平面测绘及勘探布置。

  • 第13题:

    Ⅲ类砂砾石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距应为( )m。

    A.200~400
    B.200~300
    C.100~200
    D.<100

    答案:D
    解析:

  • 第14题:

    Ⅲ类碎(砾)石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距应为( )m。

    A.<100
    B.100~150
    C.100~200
    D.200~300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Ⅱ类人工骨料料场详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距应为( )m。

    A.200~300
    B.100~200
    C.50~100
    D.<50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Ⅰ类砂砾石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网(点)的布置间距应为( )m。

    A.200~400
    B.200~300
    C.100~200
    D.50~100

    答案:A
    解析:

  • 第17题:

    Ⅱ类碎(砾)石料料场初查阶段勘探iN(点)的布置间距应为( )m。

    A.50~100
    B.100~200
    C.150~200
    D.200~300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Ⅰ类砂砾石料场在详察阶段勘探网的布置间距为()。

    • A、100~150m
    • B、50~100m
    • C、100~200m
    • D、150~200m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土石料场规划时应考虑,土料、砂砾料的实际可开采总量与坝体填筑量之比应为()。


    正确答案:2~2.5,1.5~2

  • 第20题:

    填空题
    土石料场规划时应考虑,土料、砂砾料的实际可开采总量与坝体填筑量之比应为()。

    正确答案: 2~2.5,1.5~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堆石料料场详查阶段取样组数应按岩性、风化程度分别取样。同一岩性取样不少于(  )组。
    A

    5

    B

    6

    C

    7

    D

    8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15)第6.2.3条第3款规定,详查阶段堆石料、砌石料按不同岩性、不同风化状态分别取样试验,每一主要有用层岩样应不少于6,人工骨料取样组数宜适当增加。

  • 第22题:

    单选题
    土石料场实际开采总量与坝体填筑量之比为1.5~2的是()。
    A

    石料

    B

    砂砾料

    C

    反滤料

    D

    土料


    正确答案: D
    解析: 实际可开采量与坝体填筑量的比为:土料:2.0~2。5;砂砾料:1.5~2;水下砂砾料:2~3;石料:1.5~2;反滤料应根据筛后有效方量确定,一般不宜小于3。参见教材P76。

  • 第23题:

    单选题
    槽孔固壁土料场应在调查和取少量样试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详查,详查时勘探网间距应以()m为宜。
    A

    <20

    B

    20~30

    C

    30~50

    D

    50~1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槽孔固壁土料槽孔固壁土料应选取胶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塑性指数大的土料料场作为勘探料场。详查应在调查和取少量样试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其勘探网间距应以20~30m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