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试述血气分析常用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题目
试述血气分析常用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试述血气分析常用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临床常用寸口脉分候脏腑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寸口脉分候脏腑,首见于《内经》,目前临床常用的多以下列方法为准:左寸候,心与膻中;右寸候,肺与胸中;左关候,肝、胆与膈;右关候,脾与胃;左尺候,肾与小腹;右尺候,肾与小腹。这种分配方法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为原则的,即是体现了上(寸脉)以候上(身躯上部),下以候下的原则。通过诊察寸口脉的变化,可使我们比较容易掌握五脏六腑气血盛衰的情况,同时也可了解邪气所犯脏腑的情况。

  • 第2题:

    试述休克的一般监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精神状态,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皮肤温度、色泽,体表灌注情况的标志;血压,是血容量、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等三要素的客观指标;脉率,脉率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比血压更灵敏;尿量,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和肾功能的变化。

  • 第3题:

    试述血清脂肪酶(LPS)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脂肪酶是一种能水解8~18个碳的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低专一性酶,主要由胰腺分泌,胃和小肠粘膜也有少量产生,是消化道中水解中性脂肪的重要酶,胆盐和钙能增强其活性。正常血液中,仅有很少量脂肪酶,血中脂肪酶易被肾脏清除,当胰腺分泌亢进、胰管受阻或胰腺受损伤或坏死时,脂肪酶逆流或直接释入血液,而使血中脂肪酶增加。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升高较淀粉酶慢,阳性率不及淀粉酶高,但持续时间长,可达10~l5d。当淀粉酶恢复正常时,此酶仍很高。
    (2)约有20%慢性胰腺炎患者酶活性升高,胰腺恶性肿瘤时血清脂肪酶也常有升高。
    (3)血清脂肪酶升高还见于胆总管结石、
    总胆管癌、胆管炎、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组织坏死、胃穿孔、肠梗阻、肺脂肪栓塞、乳癌、手术或慢性肾脏病等。
    (4)应用吗啡等使胆总管括约肌收缩的药物,也可使血清脂肪酶升高。

  • 第4题:

    试述“镜面舌”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镜面舌指的是舌苔全部剥落,舌面光洁如镜者。
    意义:胃气将绝,阴液枯竭。

  • 第5题:

    试述咽的淋巴回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咽部淋巴均流入颈深淋巴结。鼻咽部淋巴先汇入咽后淋巴结,再进入颈深上淋巴结;口咽部淋巴主要汇入下颌角淋巴结;喉咽部淋巴管穿过甲状舌骨膜,继汇入颈内静脉附近的淋巴结(中群)。若咽部的感染或肿瘤不能为内环的淋巴组织所局限,可扩散或转移至相应的外环淋巴结。

  • 第6题:

    试述膈的薄弱区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膈的各肌性部之间缺乏肌纤维,上面覆以膈上筋膜和膈胸膜,下面覆以膈下筋膜和腹膜,形成膈的薄弱区,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膈的薄弱区包括:
    ①胸肋三角:位于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管以及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
    ②腰肋三角:位于腰部和肋部之间,底为第12肋。腰肋三角的前方与肾相邻,后方有肋膈隐窝,故肾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撕破而引起气胸。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血气分析常用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气分析包括血气和血液酸碱度的测定,临床上常用指标有:
    (1)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12.7~13.3kPa(95~100mmHg)。PaO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泡气体氧分压(PAO2),PAO2取决于肺的通气功能,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通气功能情况。PaO2高低影响血氧饱和度,关系到组织氧的供应。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血液中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正常值为97%。SaO2下降,血氧含量也下降,组织供氧减少。
    (3)动脉血氧含量(CaO2):指每升动脉血中含有多少毫升氧量,包括物理溶解氧和血红蛋白结合氧的总和。代表血液带氧量。正常值为150~200mL/L。吸入气体氧含量不足及血红蛋白量下降,均可使血氧含量降低,影响组织供氧。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4,7~6kPa(34~45mmHg)。二氧化碳弥散能力强,PaCO2基本上可以反映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故可以作为通气功能的指标。 (5)重碳酸盐
    (6)pH值
    (7)剩余碱(BE)
    (8)二氧化碳总量(T-CO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胸骨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胸骨角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
    临床意义:
    ①为计数前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②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
    ③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简述动脉血气分析时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的正常值。


    正确答案: (1)正常人动脉血pH值为7.35~7.45,平均为7.40;
    (2)动脉血CO2分压(PaCO2)正常值为4.7~6.0kPa(35~45mmHg);
    (3)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值为12.7~13.3kPa(95~100mmHg);
    (4)标准碱剩余(BE)正常值为-3~+3mmol/L;

  • 第10题:

    试述壁胸膜的分部及其位置,肋膈隐窝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壁胸膜按其覆盖的部位可分为4部分,即膈胸膜、肋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膈胸膜覆盖于膈的上面;肋胸膜紧贴于胸壁内表面;纵隔胸膜被覆于纵隔的两侧;
    胸膜顶是包围肺尖的部分,向上突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最高点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而成,呈半环状,是胸膜腔最低部位,胸膜炎的渗出液常积聚于此。

  • 第11题:

    试述动脉导管的生理意义及其闭锁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称动脉韧带(或动脉导管索),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胎儿时期,血液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再经脐静脉,将富氧的及含有营养的血液送入肝脏,其中大部分血液经静脉导管直接汇入下腔静脉;小部分入肝血窦后,经肝静脉入下腔静脉。大部分含氧多的下腔静脉血汇入右心房后,直接通过卵圆孔至左心房,经左心室射出。而小部分血液自右心房入右心室,经肺动脉后小部分至肺,大部分经动脉导管至主动脉。主动脉内的血液至胎儿各脏器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脐动脉至胎盘。如动脉导管在出生后6 个月尚未闭锁,则称动脉导管未闭,可造成动、静脉血混杂,使动脉血内含氧量降低,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 第12题:

    试述管样呼吸音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或称为管样呼吸音。常由下列因素引起:(1)肺组织实变;(2)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 第13题:

    试述盆筋膜间隙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盆壁筋膜与覆盖盆腔的腹膜之间,除盆脏筋膜、韧带外,脏器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还形成潜在的筋膜间隙,称为盆筋膜间隙,这些筋膜间隙有利于手术分离脏器,血、液体也易于在间隙内聚集。重要的间隙有:
    ①耻骨后隙:也称膀胱前隙,位于耻骨联合后面与膀胱下外侧面之间,正常为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占据。可利用此间隙做耻骨上切口到达膀胱,不累及腹膜。
    ②直肠周间隙:位于直肠周围,前方以直肠膀胱隔(女性为直肠阴道隔)为界,借直肠侧韧带被分为前外侧部和后部。前外侧部位于直肠壶腹下部的两侧,宽大充满脂肪组织。后部常称为直肠后隙或称为骶前间隙,为骶前筋膜与直肠筋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其下方有盆膈封闭,上方越过骶岬与腹膜后隙相延续。以往的腹膜后隙充气造影术即经尾骨旁进针,空气注入直肠后隙后上升到腹膜后隙。手术分离直肠后方时,在此间隙之间作钝性分离,可避免损伤骶前静脉丛。

  • 第14题:

    问答题
    试述临床常用寸口脉分候脏腑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寸口脉分候脏腑,首见于《内经》,目前临床常用的多以下列方法为准:左寸候,心与膻中;右寸候,肺与胸中;左关候,肝、胆与膈;右关候,脾与胃;左尺候,肾与小腹;右尺候,肾与小腹。这种分配方法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为原则的,即是体现了上(寸脉)以候上(身躯上部),下以候下的原则。通过诊察寸口脉的变化,可使我们比较容易掌握五脏六腑气血盛衰的情况,同时也可了解邪气所犯脏腑的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试述咽的淋巴回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咽部淋巴均流入颈深淋巴结。鼻咽部淋巴先汇入咽后淋巴结,再进入颈深上淋巴结;口咽部淋巴主要汇入下颌角淋巴结;喉咽部淋巴管穿过甲状舌骨膜,继汇入颈内静脉附近的淋巴结(中群)。若咽部的感染或肿瘤不能为内环的淋巴组织所局限,可扩散或转移至相应的外环淋巴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