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进行深刻论述的著作是( )。A.《神圣家族》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费尔巴哈

题目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进行深刻论述的著作是( )。

A.《神圣家族》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费尔巴哈

相似考题
更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进行深刻论述的著作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没有劳动,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中,劳动者智力与体力相分离的片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将是体力与智力劳动相结合,体力与智力上能够协调发展的人。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领域的发展是“真正自由的王国”,个人从事自由活动的时间不断扩大,人的个性因此得到自由发展。(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①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人的发展不是由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也不是人性的自我发展,人的发展是被整个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②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直接针对人的片面发展的事实提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劳动的分工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它对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细,人的片面发展的程度也愈益加深,由于劳动成了一种毫无内容的机械运动,加之工人又被长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这种劳动不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废,同时也造成了工人身体的畸形。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指出过:“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③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大工业生产不仅提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而且也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大工业生产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整个生产系统成为可能;其次,大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使劳动者有可能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④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可以看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如何来实现这一理想呢?唯一的方法是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不是机械的教育与劳动的相加,它的内涵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结合等。

  • 第2题:

    结合现实作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论述?


    正确答案: 在《致敏·考茨基》和《致玛·哈克奈斯》两封信中,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申并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原则,论述了现实主义的历史使命和能动性,并且批评了种种反现实主义的文学倾向。
    关于人物性格典型和“充分的现实主义"的观点,主要是:
    其一,典型人物应当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多种性格特征的“一定的单个人",是一个“这个"。这就要求,现实主义作家在写入的时候,一定要写出他们的鲜明的个性,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智取威虎山》中的英雄人物杨子荣、少剑波、孙达得的个性各不相同,反面人物座山雕、八大金刚、小炉匠的个性也各不相同,不管是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或正反面人物之间也都不雷同。
    其二,典型人物应当与典型环境相统一,以达到反映时代本质的高度。

  • 第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论述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的?


    正确答案: (1)资产阶级的主要历史功绩:第一,它撕破了封建伪装的外衣,破坏了封建关系,代之以资本主义关系,使阶级矛盾更加简单化、明朗化。第二,促进了工具的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第三,开拓了世界市场,打破了民族的界限。“它迫使一切民族”均“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建立新政权,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四,建立了近代化的大城市和资产阶级的统一的民族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不仅要求经济上的集中,而且要求政治上的集中,经济政治集中的表现就是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第五,创立了巨大的生产力。《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总之,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进步的作用。(2)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①它打破了封建宗法关系,但代替这种关系的是残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关系,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②它发展了生产力,但残酷的剥削压迫,造成了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③它沟通了各国经济文化,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残酷镇压和掠夺,加深了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④它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却加强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它。总之,它不过是用资产阶级统治代替了封建阶级的统治,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代替了封建主义的私有制。

  • 第4题: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对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以下不正确的是()

    • A、要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并非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 B、工人和农民要结成紧密的同盟。
    • C、群众运动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建立新的无产阶级政党。
    • D、人民群众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主人。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最早对资源配置理论作出比较深刻讨论的是()。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亚当•斯密
    • D、威廉•配第

    正确答案:C

  • 第6题: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和意义?


    正确答案:要始终保持当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第7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行了论述,其中首推()。

    • A、邓小平
    • B、马克思、恩格斯
    • C、列宁
    • D、毛泽东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结合现实作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论述?

    正确答案: 在《致敏·考茨基》和《致玛·哈克奈斯》两封信中,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申并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原则,论述了现实主义的历史使命和能动性,并且批评了种种反现实主义的文学倾向。
    关于人物性格典型和“充分的现实主义"的观点,主要是:
    其一,典型人物应当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多种性格特征的“一定的单个人",是一个“这个"。这就要求,现实主义作家在写入的时候,一定要写出他们的鲜明的个性,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智取威虎山》中的英雄人物杨子荣、少剑波、孙达得的个性各不相同,反面人物座山雕、八大金刚、小炉匠的个性也各不相同,不管是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或正反面人物之间也都不雷同。
    其二,典型人物应当与典型环境相统一,以达到反映时代本质的高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恩格斯的()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作了重要论述和发展。

    正确答案: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论述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的?

    正确答案: (1)资产阶级的主要历史功绩:第一,它撕破了封建伪装的外衣,破坏了封建关系,代之以资本主义关系,使阶级矛盾更加简单化、明朗化。第二,促进了工具的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第三,开拓了世界市场,打破了民族的界限。“它迫使一切民族”均“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建立新政权,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四,建立了近代化的大城市和资产阶级的统一的民族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不仅要求经济上的集中,而且要求政治上的集中,经济政治集中的表现就是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第五,创立了巨大的生产力。《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总之,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进步的作用。(2)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①它打破了封建宗法关系,但代替这种关系的是残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关系,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②它发展了生产力,但残酷的剥削压迫,造成了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③它沟通了各国经济文化,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残酷镇压和掠夺,加深了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④它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却加强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它。总之,它不过是用资产阶级统治代替了封建阶级的统治,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代替了封建主义的私有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行了论述,其中首推()。
    A

    邓小平

    B

    马克思、恩格斯

    C

    列宁

    D

    毛泽东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二个伟大的发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悲剧的观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在《致裴·拉萨尔》这两封信中,通过对拉萨尔的《济金根》一剧的评论,阐述了自己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的悲剧观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生动具体地体现了他们的文艺批评的标准和方法。马、恩关于历史悲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济金根》悲剧的根源和实质的观点。拉萨尔创作《济金根》的意图,是要总结历史上大多数革命失败的原因即所谓“观念的无限的目的和妥协的有限的狡智之间的辩证矛盾”,也就是“革命目的"与“外交手段”之间的冲突。
    第二、关于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相互关系的观点。一方面,马、恩都强调历史悲剧作品所描写的历史内容应当与历史的本质真实相一致。另一方面,艺术的真实又不是历史事实的照搬,而是允许对历史事实进行加工改造甚至虚构的。
    第三、关于坚持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观点。.
    第四、关于人物性格描写的观点。马、恩认为:首先,人物性格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 第14题:

    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


    正确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以1848年的《新莱茵报》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848年以前),作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报刊理论。
    马克思认为,报刊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总裁力量,即社会的“第三种因素”。他进而指出,报刊应当是政治因素,而非官方因素,不以官方意志为出发点;是市民的因素,但不直接和个别人的利益纠缠在一起。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赞美出版自由,追求出版自由,并把自由报刊看作是社会的仲裁力量,这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主张是十分接近的。
    马克思还认为,要想完整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各种报刊需要配合和补充。因此他提出应当允许各种报刊独立自主地发展,允许它们有自己的报道方面,不要压制人们的精神自由。
    第二阶段(1848年以后),随着各国工人运动的成熟,马、恩也有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马恩早期的自由报刊思想也随之为无产阶级党报观念所取代。
    1)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
    马恩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必须遵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的党的政策纲领。必须坚持党的立场、宣传党的策略纲领、贯彻党的路线。
    2)关于报刊的使命:
    马恩认为,报刊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
    第8/9页
    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3)关于报刊的作用:
    马恩认为,报纸最大的好处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们的日刊发生不断地、生动活泼的联系。同时,杂志能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详细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剖析正在进行斗争的各政党的性质,以及决定这些政党生存和斗争的社会关系。
    这些新闻观点显然已经褪去民主足以色彩,具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性质。

  • 第15题:

    《自然辩证法》一书是:()

    • A、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著作;
    • B、恩格斯经过十年努力完成的著作;
    • C、恩格斯未完成的遗稿;
    • D、马克思撰写;恩格斯整理完成的著作。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二个伟大的发现。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恩格斯的()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作了重要论述和发展。


    正确答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第18题:

    查找马克思、恩格斯单篇著作的出处可以利用()


    正确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目录》1—39卷

  • 第19题:

    单选题
    最早对资源配置理论作出比较深刻讨论的是()。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亚当•斯密

    D

    威廉•配第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悲剧的观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在《致裴·拉萨尔》这两封信中,通过对拉萨尔的《济金根》一剧的评论,阐述了自己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的悲剧观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生动具体地体现了他们的文艺批评的标准和方法。马、恩关于历史悲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济金根》悲剧的根源和实质的观点。拉萨尔创作《济金根》的意图,是要总结历史上大多数革命失败的原因即所谓“观念的无限的目的和妥协的有限的狡智之间的辩证矛盾”,也就是“革命目的"与“外交手段”之间的冲突。
    第二、关于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相互关系的观点。一方面,马、恩都强调历史悲剧作品所描写的历史内容应当与历史的本质真实相一致。另一方面,艺术的真实又不是历史事实的照搬,而是允许对历史事实进行加工改造甚至虚构的。
    第三、关于坚持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观点。.
    第四、关于人物性格描写的观点。马、恩认为:首先,人物性格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列宁对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以下正确的是()
    A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

    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要对人民群众负责

    C

    正确认识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D

    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

    正确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以1848年的《新莱茵报》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848年以前),作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报刊理论。
    马克思认为,报刊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总裁力量,即社会的“第三种因素”。他进而指出,报刊应当是政治因素,而非官方因素,不以官方意志为出发点;是市民的因素,但不直接和个别人的利益纠缠在一起。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赞美出版自由,追求出版自由,并把自由报刊看作是社会的仲裁力量,这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主张是十分接近的。
    马克思还认为,要想完整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各种报刊需要配合和补充。因此他提出应当允许各种报刊独立自主地发展,允许它们有自己的报道方面,不要压制人们的精神自由。
    第二阶段(1848年以后),随着各国工人运动的成熟,马、恩也有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马恩早期的自由报刊思想也随之为无产阶级党报观念所取代。
    1)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
    马恩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必须遵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的党的政策纲领。必须坚持党的立场、宣传党的策略纲领、贯彻党的路线。
    2)关于报刊的使命:
    马恩认为,报刊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
    第8/9页
    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3)关于报刊的作用:
    马恩认为,报纸最大的好处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们的日刊发生不断地、生动活泼的联系。同时,杂志能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详细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剖析正在进行斗争的各政党的性质,以及决定这些政党生存和斗争的社会关系。
    这些新闻观点显然已经褪去民主足以色彩,具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性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一本著作。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