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车间的出勤率比乙车间高,说明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多(判断对错)

题目

甲车间的出勤率比乙车间高,说明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多(判断对错)


相似考题
更多“甲车间的出勤率比乙车间高,说明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多(判断对错)”相关问题
  • 第1题:

    机床厂有四个车间,其中第二车间的职工人数比第一车间人数的2/3多48人,而比第三车间人数的5/4倍少15人,且已知第一车间人数比第三车间人数多14人,又知第四车间人数占全厂总人数的2/5。那么,机床厂总共有多少人?( )。

    A. 620

    B. 670

    C. 590

    D. 710


    正确答案:B
    14. B。【解析】设第二车间人数x人,则第一车间(3/2)(x-48)人,第三车间(4/5)(15+x)人。 (3/2)(x-48)-(4/5)(15+x)人=14,即x=140。则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为402人,占全厂人数的3/5,故全厂人数为402÷(3/5)=670(人)。

  • 第2题:

    甲、乙两个车间共有94个工人,每天共加工1998把竹椅。由于设备和技术的不同,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只能生产15把竹椅,而乙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43把竹椅。甲车间每天竹椅产量比乙车间多几把? A.1095 B.903 C.73 D.192


    正确答案:D
    设甲车间有x人,乙车间94-x人。根据题意列方程有15x+(94-x)x43=1998,得到x=73,则甲车间每天生产15x73=1095把,乙车间每天生产1998—1095=903把,比甲车间少1095—903=192把。

  • 第3题:

    某企业有甲、乙、丙三个车间。甲车间的固定资产是乙车间的,乙车间的固定资产是丙车间的,那么丙车间的固定资产是甲车间的(  )。

    A.15倍
    B.20倍
    C.10倍
    D.25倍

    答案:A
    解析:
    乙是甲的3倍,丙是乙的5倍,则丙是甲的15倍。

  • 第4题:

    服装厂二车间人数占全厂人数的25%,三车间人数比二车间少,一车间人数比三车间多,一车间是156人,这个服装厂共有( )人。
    A. 640 B. 620 C. 600 D. 540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某企业制造部是一个成本中心,下设甲、乙两个分厂,甲分厂又下设甲1车间和甲2车间,乙分厂下设乙1车间和乙2车间,则该企业的业绩报告中的可控成本内容表述正确的有(  )。

    A.制造部的可控成本=甲分厂的责任成本+乙分厂的责任成本+制造部本身的可控成本
    B.甲分厂的可控成本=甲1车间的责任成本+甲2车间的责任成本+甲分厂本身的可控成本+制造部本身的可控成本
    C.乙分厂的可控成本=乙1车间的责任成本+乙2车间的责任成本+乙分厂本身的可控成本
    D.甲1车间的可控成本=甲分厂分配来的管理费用+车间本身的可控成本

    答案:A,C
    解析:
    本例各车间是最基层,最基层只有本身的可控成本,选项D错误,制造部和分厂的可控成本都应包括本身的可控成本和下属部门转来的责任成本,所以选项A、C正确,选项B错误。

  • 第6题:

    某企业甲、乙两车间2005年工人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500元和1600元,2006年两车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未变,而甲车间人数增长15%,乙车间人数增长8%,则2006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总平均工资比2005年( )。

    A.提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

    答案:B
    解析: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当各组变量值固定不变时,次数对平均数起着决定的作用,即出现次数多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大些,使平均数向其靠拢;出现次数少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小些,使平均数远离变量值。因此,甲车间的平均工资对总平均工资影响大些,即2006年总平均工资比2005年有所降低。

  • 第7题:

    甲车间的生产效率是乙车间的1.5倍,分别生产1200件相同的产品,甲车间所需时间比乙车间少10天,问甲、乙两个车间合作生产3000件相同的产品需要多少天?

    A.20
    B.25
    C.30
    D.35

    答案:C
    解析:

  • 第8题:

    某企业的固定资产,甲车间是乙车间的1/2,乙车间是丙车间的1/4,那么丙车间是甲车间的( )。

    A. 8倍
    B. 1/8
    C. 1/2
    D. 2倍

    答案:A
    解析:
    假设丙车间固定资产为A,则乙车间固定资产为1/4A,甲车间为1/2*1/4A=1/8A,故答案为A。

  • 第9题:

    某生产企业有甲、乙两个车间,生产同样一种产品。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间生产100件产品,乙车间只能生产90件产品。现甲车间效率提高5%,乙车间效率提高10%,两车间在同一段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个5100件产品的订单。问甲车间比乙车间多生产多少件?

    A.150
    B.255
    C.306
    D.510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程问题。
    效率提高后,单位时间内,甲车间能生产100×(1+5%)=105(件),乙车间能生产90×(1+10%)=99(件)。甲乙合作,单位时间效率和为105+99=204,共需要



    个单位时间。每个单位时间甲车间比乙车间多生产105-99=6(件)产品,故25个单位时间,甲车间一共比乙车间多生产25×6=150(件)产品。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

  • 第10题:

    下列指标不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有()

    • A、甲企业总产值比乙企业多200万元
    • B、甲市2005年出生人数是乙市出生人数的105%
    • C、甲镇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乙镇的1.8倍
    • D、某工厂甲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车间的120%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某企业甲、乙两车间2005年工人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500元和1600元,2006年两车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未变,而甲车间人数增长15%,乙车间人数增长8%,则2006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总平均工资比2005年()。

    • A、提高
    • B、降低
    • C、保持不变
    • D、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单选题
    A公司拥有四个生产车间,分别为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和丁车间。甲车间负责生产原配件、乙车间负责生产包装箱、丙车间负责组装、丁车间负责运输。甲车间生产的原配件没有独立的市场,乙车间生产的包装箱只能包装A公司产品,丙车间没有剩余能力组装其他非A公司产品,丁车间可以独立承接外单位运输劳务。则下列对于资产组的划分正确的是()。
    A

    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和丁车间构成资产组

    B

    甲车间、丙车间和丁车间构成资产组

    C

    甲车间、乙车间和丁车间构成资产组

    D

    甲车间、乙车间和丙车间构成资产组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某工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人数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人数少三分之一,三车间人数比二车间人数多未,三车间是156人.这个工厂共有多少人?()

    A.600人

    B.1200人

    C.1800人

    D.2600人


    正确答案:A
    A[解析]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人数少1/5,也就是二车间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4/5,三车间的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4/5×(1+3/10)=26/25.则一车间的人数为156÷26/25=150(人),全厂共有150÷25%=600(人).

  • 第14题:

    甲、乙两车间原有人数的比为4:3,甲车间调12人到乙车间后,甲、乙两车间的人数变为2:3,甲车间原有人数是(  ).

    A.18人
    B.35人
    C.40人
    D.144人

    答案:C
    解析:


    以甲车间原有40人.
    另解,甲、乙两车间原来人数之比为4:3=20:15,调整后人数之比为2:3=14:21,可知甲车间减少了20-14=6份=12人,每份2人,则甲车间原有20×2=40人.

  • 第15题:

    制造一批零件,甲车间要10天完成,甲、乙两个车间一起做只要6天就能完成。乙车间与丙车间一起做,需要8天才能完成。三个车间一起做,完成任务后发现甲车间比乙车间多制作2400个零件。丙车间制作了多少个零件?()
    A.2400
    B.4200
    C.3600
    D.5100


    答案:B
    解析:
    乙车间每天做全部的,丙车间每天做全部的,三个车间一起做需要天可完成全部工作。甲比乙多做了全部的,即2400个,则这批零件一共有个,所以丙制作了个。

  • 第16题:

    服装厂二车间人数占全厂人数的25%,三车间人数比二车间少1/5,一车间人数比三车间多 3/10,一车间是156人,这个服装厂共有( )人。

    A. 640 B. 620 C. 600 D. 540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某工厂的两个车间共有120名工人,每名工人每天生产15件设备。如果将乙车间工人的1/3调到甲车间,则甲车间每天生产的设备数将比乙车间多120件。问原来乙车间比甲车间多多少人?()

    A. 12
    B. 24
    C. 36
    D. 48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某企业甲、乙两车间2005年工人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500元和1600元,2006年两车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未变,而甲车问人数增长15%,乙车间人数增长8%,则2006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总平均工资比2005年( )。

    A.提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

    答案:B
    解析:


    起着决定的作用,即出现次数多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大些,使平均数向其靠拢;出现次数少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小些,使平均数远离变量值。因此,甲车间的平均工资对总平均工资影响大些,即2006年总平均工资比2005年有所降低。

  • 第19题:

    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乙公司的优秀率比甲公司高
    B乙公司的及格率比甲公司低
    C甲公司人数比乙公司少
    D乙公司人数比甲公司多


    答案:B
    解析:
    {图}

  • 第20题:

    机床厂有四个车间,其中第二车间的职工人数比第一车间人数的2/3多48人,而比第三车间人数的1又1/4倍少15人,且已知第一车间的人数比第三车间人数多14人,又知第四车间人数占全厂总人数的2/5。那么,机床厂总共有多少人?()

    A. 620
    B. 670
    C. 590
    D. 710

    答案:B
    解析:
    [解析] 设第二车间人数为x,则第一车间人数为3/2(x-48),第三车间人数为4/5(15+x)人。3/2(x-48)-4/5(15+x)=14,即x=140。则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为402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故全厂人数为402÷3/5,即670人。

  • 第21题:

    某工厂有两个车间,1999年甲车间工人平均工资为420元,乙车间工人平均工资为510元,到2000年两车间水平未变,但甲车间工人比重提高,乙车间工人比重下降。在两个车间工人平均工资水平没有变化的条件下,全厂工人总平均工资2000年比1999年()。

    • A、提高
    • B、降低
    • C、持平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某企业有甲、乙两个生产车间,已知2000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820元和900元,又知2001年甲车间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比重上升,乙车间的下降。若2001年两车间工人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工人平均工资将()。

    • A、提高
    • B、下降
    • C、不变
    • D、升降不定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指标不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有()
    A

    甲企业总产值比乙企业多200万元

    B

    甲市2005年出生人数是乙市出生人数的105%

    C

    甲镇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乙镇的1.8倍

    D

    某工厂甲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车间的12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