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教师教学艺术及其风格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把教学艺术看成是某种高超的教学技巧、某种创造性教学设计、某种教师的动人表演都是不全面的。教学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的积累提炼,逐渐升华所形成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具有较强稳定性和个性化的教学观点、教学技艺、教学作风,是教师教学艺术个性化的成熟标志。

  • 第2题:

    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有哪些要求,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体现?请结合例子论述。


    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 第3题:

    请你归纳一下,小学阶段,儿童道德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一、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特点 1. 儿童道德概念发展特点:对道德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化,小学阶段的儿童初步掌握了道德概念,但总体水平不高。 2. 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道德判断依据从客观后果向主观动机转变;道德判断的独立性增强,依附性降低。 二、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一般特点 1.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道德情感体验逐步深刻,从单一向多维过渡,道德情感开始复杂化。在8-9岁(小学中年级)具有明显的转折性,随着年龄呈倒“U”型发展。 2. 儿童的移情反应随着年龄呈倒“U”型发展,6-8岁呈上升趋势,8岁之后稍有回落;儿童助人反应的倾向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3. 内疚感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得想对较晚。6岁前,还无内疚感;6-8岁有内疚感;10岁左右能上将行为的责任归结于自己。随着年龄,儿童对内疚情绪的理解更准确,内疚感由低到高发展为三个水平。 三、小学生道德意志的一般特点 1. 道德意志的目的性增强 2. 道德动机与言行从“脱节”到“一致”再到“分化”。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动机与行为之间呈倒“U”型。 3. 小学生道德意志品质在不断增强。 四、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 1. 道德行为习惯水平总体水平偏低 2. 发展趋势呈现“U”型发展趋势 3.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逐步增加。 4. 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发展特点:(1)从工具性攻击到敌意性攻击;(2)对报复行为的高度容忍;(3)攻击行为的作案者、受害者与儿童自身的特点有关。

  • 第4题:

    美术教师的职业教学特点有:()、情感表现性、艺术创造性、教学示范性。

    A视觉形象性

    B语言艺术性

    C思维创新性

    D素材丰富性


    A

  • 第5题:

    教学艺术指教师在教学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创造性和()的教学设计与操作行为。


    人性化;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