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4岁,未婚,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经常有不安感,总害怕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和人相处时总先把别人往坏处想,觉得有备无患。无论在家里还是单位,一看见电脑就想玩游戏,赢了就觉得会有好事,输了就觉得会倒霉,经常玩得疲惫不堪,直到玩赢为止。自知在单位玩游戏影响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走在街上,会情不自禁地看汽车牌号,把牌号上的数字相加,如果是偶数就表示好事,奇数就表示坏事。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反复思考这些问题,自己也觉得自己的命运和游戏、数字等应该无关,不应该

题目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4岁,未婚,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经常有不安感,总害怕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和人相处时总先把别人往坏处想,觉得有备无患。无论在家里还是单位,一看见电脑就想玩游戏,赢了就觉得会有好事,输了就觉得会倒霉,经常玩得疲惫不堪,直到玩赢为止。自知在单位玩游戏影响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走在街上,会情不自禁地看汽车牌号,把牌号上的数字相加,如果是偶数就表示好事,奇数就表示坏事。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反复思考这些问题,自己也觉得自己的命运和游戏、数字等应该无关,不应该相信这些东西,但总是控制不住。害怕领导批评,恨自己耽误了许多时间,为此非常苦恼。情绪低落,经常失眠。很想改变这种状况,故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很严格。求助者自幼懂事、听话,学习成绩良好。做人谨慎,性格内向,至今未谈恋爱。对求助者进行EPQ测验,结果T分:P40,E35,N65,L40SDS测验结果总粗分63。
该求助者提出不控制自己玩游戏时,心理咨询师应()。
A.不可同意
B.需引导求助者放弃
C.坚决反对
D.尊重求助者的选择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求助者“一看见电脑就想玩游戏,害怕领导批评,恨自己耽误了许多时间”,因此求助者不加控制地玩游戏,已影响到其社会功能,咨询师应加以引导,使其认识到对工作、生活的负面影响。
更多“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4岁,未婚,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7岁,本科学历,外资企业高级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三个月前,偶然得知17岁的女儿谈恋爱了,男友是外来打工者。老师反映,其女儿经常无故缺课,成绩逐步下降。求助者曾经严厉批评女儿,并去找女儿的男友,让他与女儿断绝来往。常为琐事和女儿吵架,沟通困难。求助者近期经常失眠,吃不下,睡不着,爱忘事。为女儿的事影响了工作,不想去上班,甚至想辞职专门管女儿。在朋友的劝说下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好强,办事干练。同事反映,最近她的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经常一个人发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经常对下属发脾气,经常缺席公司的例会。

    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单选
    A:一般心理问题
    B:器质性疾病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类疾病

    答案:C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认知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力、思维、想象、表象、言语等。兴趣和烦恼属于情绪症状。因此答案选择AC。
    【考察重点】1.对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惧心理状态的区分;2.对求助者的主导症状的认识【试题解析】心理状态的强迫指的是强迫观念,也叫强迫思维。判断要点是某种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明知不必要,但不可控制地不断出现。抑郁状态的判断要点是因过去的事情而导致的情绪低落。焦虑状态的判断要点是因对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而导致的担心、不安的情绪。恐惧状态的判断要点是有确定的强烈的刺激对象,使患者产生害怕的情绪并有回避现象。从题中可以看出,患者是因为担心女儿继续跟男友来往影响学业和前途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故选C。
    【考察重点】对社会功能的理解【试题解析】社会功能指的是与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相关的。题中四个选项只有选项B“工作效率下降”与社会功能相关。故选A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因素。A答案“女儿恋爱”属于社会因素中的负性生活事件;B答案“个性强”是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属于心理学因素;C答案“工作压力”属于社会学因素,但是文中并未体现;D答案“更年期”则属于生物学因素。以上三项均属于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常形冲突)和可疑神经症(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根据是否有精神病性症状,即幻觉和妄想,来判断心理的正常与异常情况。本案例中求助者没有精神病性症状,主动求医,故先排除精神类疾病。求助者因女儿早恋而导致内心冲突,该事件与现实事件密切相关,属于常形冲突,故排除神经症。求助者不仅因女儿早恋导致痛苦情绪,而且因一些琐事也会跟女儿吵架,显然,其情绪已经泛化,且社会功能受损,工作效率下降。故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以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B、D两个选项的咨询对象是女儿,故排除。A、C两个选项的咨询对象才是求助者本人,且属于心理学性质,可行,可量化。故选择AC。
    【考察重点】本案例的分析情况【试题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烦恼失眠、食欲下降等属于情绪问题;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有辞职的念头,存在社会功能受损。故选AD。
    【考察重点】对倾听技术部分知识的考察【试题解析】倾听时适度参与,而不是积极参与。故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咨询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试题解析】初学者对咨询技巧一定要重视,运用不当会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故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性质【试题解析】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在向求助者说明什么是心理咨询、如何进行、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后,还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还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两次就能解决的,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

  • 第2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漂亮,人际关系好,工作很勤奋。两个月前因公出差,由于水土不服发生了腹泻。当时症状很严重,一夜未睡。出现了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速、胃部痉挛等不适症状。从此对自己的身体很担忧,经常会出现上述症状。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查出明显问题,为此心烦。听不进劝告,人际关系变差。后又出现头晕、没食欲、全身乏力、入睡困难等症状,不能工作。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大学老师,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衣食住行都被照顾得非常好。
    该求助者的特点包括()。
    A.反复不断求医
    B.明显人格障碍
    C.过分关注身体
    D.社会功能受损


    答案:A,C,D
    解析:
    求助者的特点是过分关注身体,导致反复不断求医、社会功能受到极大的影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通常起病于童年或少年。

  • 第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5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案例介绍:求助者在某企业工作数年,业绩优良。一次,由于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公司缩小了求助者负责的业务范围。求助者觉得老板已经不再那么信任自己了,倍感挫折。从此,工作中提心吊胆,生怕出错,感觉心身疲惫,主动前来咨询。求助者朋友反映:求助者平时严谨,认真,计划性强;与人交往讲信用,人际关系良好。

    通过案例介绍可以获得的该求助者的资料包括()
    A:家庭背景
    B:工作情况
    C:身体素质
    D:人格特点

    答案:B,D
    解析:
    事件:工作失误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公司缩小求助者负责范围认知:老板不信任自己了、不合理信念、老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信任自己,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情绪症状:提心吊胆躯体症状:身心疲惫人格特点:严谨、计划性强、讲信用人际交往:良好
    工作情况是自己工作失误,老板缩小负责范围,自己工作提心吊胆。
    提心吊胆实际上是求助者焦虑的外在表现。
    求助者身心疲惫,要了解躯体疾病情况,本案例无病程叙述,应了解病程,求助者工作失误大家都可能会有,求助者感觉身心疲惫,应了解一下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无社会原因,因此也可以了解一下求助者的成长经历与家庭背景。
    CRT是测验智力的,求助者智力正常,无需选择。
    工作挫折大家都会遇到,关键是求助者严谨、计划性强,说明求助者追求完美。
    求助者有不合理的信念,应该纠正认知偏差,应该发挥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降低求助者的无助体验。

  • 第4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4岁,未婚,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经常有不安感,总害怕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和人相处时总先把别人往坏处想,觉得有备无患。无论在家里还是单位,一看见电脑就想玩游戏,赢了就觉得会有好事,输了就觉得会倒霉,经常玩得疲惫不堪,直到玩赢为止。自知在单位玩游戏影响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走在街上,会情不自禁地看汽车牌号,把牌号上的数字相加,如果是偶数就表示好事,奇数就表示坏事。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反复思考这些问题,自己也觉得自己的命运和游戏、数字等应该无关,不应该相信这些东西,但总是控制不住。害怕领导批评,恨自己耽误了许多时间,为此非常苦恼。情绪低落,经常失眠。很想改变这种状况,故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很严格。求助者自幼懂事、听话,学习成绩良好。做人谨慎,性格内向,至今未谈恋爱。对求助者进行EPQ测验,结果T分:P40,E35,N65,L40SDS测验结果总粗分63。
    心理咨询师还应重点了解的资料是求助者的()。
    A.婚恋情况
    B.个性特征
    C.病程长短
    D.个人爱好


    答案:C
    解析:
    其余三项文中都有交代,故不需再重点了解。

  • 第5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漂亮,人际关系好,工作很勤奋。两个月前因公出差,由于水土不服发生了腹泻。当时症状很严重,一夜未睡。出现了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速、胃部痉挛等不适症状。从此对自己的身体很担忧,经常会出现上述症状。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查出明显问题,为此心烦。听不进劝告,人际关系变差。后又出现头晕、没食欲、全身乏力、入睡困难等症状,不能工作。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大学老师,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衣食住行都被照顾得非常好。
    对该求助者迫切需要了解的资料包括()。
    A.各个医院的检查报告
    B.躯体的症状
    C.求助者的教养方式
    D.是否主动求助


    答案:A,B
    解析:
    本案例求助者主动求助,家庭教养方式已有介绍,故需迫切了解的资料为AB。

  • 第6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己婚,40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原本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较好。但上初三后似有心事,显得有些郁郁寡欢,成绩下降明显,经常失眠。求助者和丈夫想了各种方法帮助孩子,但不见效。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既愤怒又无奈,怪罪儿子不争气,害怕一旦中考失败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觉得自己无能,教育不好孩子。最近经常与孩子、丈夫争吵,有时觉得头晕、憋气、胸闷。也想放下不管了,但又于心不忍。为此非常烦恼,失眠加重,工作也受到影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躯体疾病,医生建议其进行心理咨询。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单选

    A. 一般心理问题
    B. 躯体性障碍
    C. 严重心理问题
    D. 精神病性问题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下诊断
    求助者的问题有现实因素激发(孩子成绩下降明显),情绪反应尚在理智控制范围内,社会功能轻微受损(“工作受到影响”),情绪反应未泛化,尚集中在孩子学业问题上面。

  • 第7题: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未婚,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在春节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非常痛苦,久久不能摆脱。近来经常有不安感,害怕自己或母亲也有什么不幸,为此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就连乘车时都担心发生车祸。因担心安全,多次婉拒公司的出差任务,借故不参加各类聚会,求助者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为此内心非常苦恼,情绪也有些低落。觉得浑身不舒服,没有胃口,经常失眠,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传统、母亲从小对她的卫生要求很严,她也因此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求助者为人谨慎,内向,害怕生病,对医院、死亡等话题很敏感。

    咨询后期该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嘘寒问暖,并提出帮助咨询师完善咨询室建设,表明该求助者()。单选

    A. 愿意帮助人
    B. 感谢咨询师的付出
    C. 出现了内疚
    D. 可能出现了正移情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阻碍因素
    移情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正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咨询师当做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

  • 第8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漂亮,人际关系好,工作很勤奋。两个月前因公出差,由于水土不服发生了腹泻。当时症状很严重,一夜未睡。出现了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速、胃部痉挛等不适症状。从此对自己的身体很担忧,经常会出现上述症状。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查出明显问题,为此心烦。听不进劝告,人际关系变差。后又出现头晕、没食欲、全身乏力、入睡困难等症状,不能工作。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大学老师,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衣食住行都被照顾得非常好。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A.疑病症
    B.严重心理问题
    C.恐惧症
    D.一般心理问题


    答案:A
    解析:
    疑病症是指以担心或相信罹患严惩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各种体验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对疾病的疑虑。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发生变形.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人际关系变差和不能工作,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

  • 第9题: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未婚,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在春节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非常痛苦,久久不能摆脱。近来经常有不安感,害怕自己或母亲也有什么不幸,为此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就连乘车时都担心发生车祸。因担心安全,多次婉拒公司的出差任务,借故不参加各类聚会,求助者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为此内心非常苦恼,情绪也有些低落。觉得浑身不舒服,没有胃口,经常失眠,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传统、母亲从小对她的卫生要求很严,她也因此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求助者为人谨慎,内向,害怕生病,对医院、死亡等话题很敏感。

    针对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心理咨询师合理的做法包括()。多选

    A. 矫正主观推论
    B. 进行阳性强化
    C. 消除糟糕至极
    D. 进行放松训练

    答案:A,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方案
    改求助者在认知方面有着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认知方面的原因。

  • 第10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己婚,40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原本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较好。但上初三后似有心事,显得有些郁郁寡欢,成绩下降明显,经常失眠。求助者和丈夫想了各种方法帮助孩子,但不见效。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既愤怒又无奈,怪罪儿子不争气,害怕一旦中考失败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觉得自己无能,教育不好孩子。最近经常与孩子、丈夫争吵,有时觉得头晕、憋气、胸闷。也想放下不管了,但又于心不忍。为此非常烦恼,失眠加重,工作也受到影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躯体疾病,医生建议其进行心理咨询。

    对本案例进行咨询效果评估时,应主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多选

    A. 求助者的内心体验
    B. 丈夫儿子对求助者的评价
    C. 儿子成绩有何变化
    D. 内心痛苦烦恼症状的变化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效果
    咨询效果指标: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自评)。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根据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在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如自我评价更积极、敢于面对困难,等等。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 第11题:

    根据案例,请回答71-80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未婚,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父亲在春节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非常痛苦,久久不能摆脱,近来经常有不安感,害怕自己或母亲也有什么不幸,为此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就连乘车时都担心发生车祸。因担心安全,求助者多次婉拒公司的出差任务,借故不参加各类聚会。求助者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为此内心非常苦恼,情绪也有些低落,觉得浑身不舒服,没有胃口,经常失眠。求助者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主动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传统,母亲从小对她的卫生要求很严,她也因此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求助者为人谨慎,内向,害怕生病,对医院、死亡等话题很敏感。
    咨询师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最重要的是(  )。

    A.不应该有反应
    B.接纳其正性的求助动机
    C.尽量多地反应
    D.接纳其负性的情绪表现

    答案:B,D
    解析:
    咨询师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人性谈话时,反应要适度,既要接纳其正性的求助动机,又要接纳其负性的情绪表现,这叫无条件的接纳。

  • 第12题: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未婚,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在春节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非常痛苦,久久不能摆脱。近来经常有不安感,害怕自己或母亲也有什么不幸,为此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就连乘车时都担心发生车祸。因担心安全,多次婉拒公司的出差任务,借故不参加各类聚会,求助者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为此内心非常苦恼,情绪也有些低落。觉得浑身不舒服,没有胃口,经常失眠,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传统、母亲从小对她的卫生要求很严,她也因此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求助者为人谨慎,内向,害怕生病,对医院、死亡等话题很敏感。

    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多选

    A. 为人谨慎
    B. 担心发生不幸
    C. 青年女性
    D. 父亲因病去世

    答案:A,B,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识别病因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行为问题的因素:生物学因素(青年女性),社会学因素(父亲去世),心理学因素(性格:为人谨慎等,认知:担心发生车祸)。注:“担心发生车祸”应理解为“认为可能发生车祸,感到很担心”

  • 第1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7岁,本科学历,外资企业高级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三个月前,偶然得知17岁的女儿谈恋爱了,男友是外来打工者。老师反映,其女儿经常无故缺课,成绩逐步下降。求助者曾经严厉批评女儿,并去找女儿的男友,让他与女儿断绝来往。常为琐事和女儿吵架,沟通困难。求助者近期经常失眠,吃不下,睡不着,爱忘事。为女儿的事影响了工作,不想去上班,甚至想辞职专门管女儿。在朋友的劝说下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好强,办事干练。同事反映,最近她的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经常一个人发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经常对下属发脾气,经常缺席公司的例会。

    该求助者与认知有关的症状包括()。多选
    A:注意力不集中
    B:兴趣下降
    C:记忆力减退
    D:烦恼失眠

    答案:A,C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认知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力、思维、想象、表象、言语等。兴趣和烦恼属于情绪症状。因此答案选择AC。
    【考察重点】1.对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惧心理状态的区分;2.对求助者的主导症状的认识【试题解析】心理状态的强迫指的是强迫观念,也叫强迫思维。判断要点是某种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明知不必要,但不可控制地不断出现。抑郁状态的判断要点是因过去的事情而导致的情绪低落。焦虑状态的判断要点是因对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而导致的担心、不安的情绪。恐惧状态的判断要点是有确定的强烈的刺激对象,使患者产生害怕的情绪并有回避现象。从题中可以看出,患者是因为担心女儿继续跟男友来往影响学业和前途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故选C。
    【考察重点】对社会功能的理解【试题解析】社会功能指的是与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相关的。题中四个选项只有选项B“工作效率下降”与社会功能相关。故选A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因素。A答案“女儿恋爱”属于社会因素中的负性生活事件;B答案“个性强”是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属于心理学因素;C答案“工作压力”属于社会学因素,但是文中并未体现;D答案“更年期”则属于生物学因素。以上三项均属于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常形冲突)和可疑神经症(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根据是否有精神病性症状,即幻觉和妄想,来判断心理的正常与异常情况。本案例中求助者没有精神病性症状,主动求医,故先排除精神类疾病。求助者因女儿早恋而导致内心冲突,该事件与现实事件密切相关,属于常形冲突,故排除神经症。求助者不仅因女儿早恋导致痛苦情绪,而且因一些琐事也会跟女儿吵架,显然,其情绪已经泛化,且社会功能受损,工作效率下降。故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以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B、D两个选项的咨询对象是女儿,故排除。A、C两个选项的咨询对象才是求助者本人,且属于心理学性质,可行,可量化。故选择AC。
    【考察重点】本案例的分析情况【试题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烦恼失眠、食欲下降等属于情绪问题;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有辞职的念头,存在社会功能受损。故选AD。
    【考察重点】对倾听技术部分知识的考察【试题解析】倾听时适度参与,而不是积极参与。故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咨询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试题解析】初学者对咨询技巧一定要重视,运用不当会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故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性质【试题解析】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在向求助者说明什么是心理咨询、如何进行、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后,还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还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两次就能解决的,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

  • 第14题: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未婚,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在春节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非常痛苦,久久不能摆脱。近来经常有不安感,害怕自己或母亲也有什么不幸,为此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就连乘车时都担心发生车祸。因担心安全,多次婉拒公司的出差任务,借故不参加各类聚会,求助者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为此内心非常苦恼,情绪也有些低落。觉得浑身不舒服,没有胃口,经常失眠,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传统、母亲从小对她的卫生要求很严,她也因此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求助者为人谨慎,内向,害怕生病,对医院、死亡等话题很敏感。

    该求助者乘车时担心发生车祸,说明其出现了()。单选

    A. 回避行为
    B. 泛化
    C. 怪异行为
    D. 退缩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不安感情绪蔓延到坐车时不安,这是泛化。

  • 第15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己婚,40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原本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较好。但上初三后似有心事,显得有些郁郁寡欢,成绩下降明显,经常失眠。求助者和丈夫想了各种方法帮助孩子,但不见效。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既愤怒又无奈,怪罪儿子不争气,害怕一旦中考失败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觉得自己无能,教育不好孩子。最近经常与孩子、丈夫争吵,有时觉得头晕、憋气、胸闷。也想放下不管了,但又于心不忍。为此非常烦恼,失眠加重,工作也受到影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躯体疾病,医生建议其进行心理咨询。

    该求助者出现的主要情绪症状包括()。多选

    A. 愤怒
    B. 憋气
    C. 烦恼
    D. 抑郁

    答案:A,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既[愤怒]又无奈。为此非常[烦恼],失眠加重。B.憋气为生理症状。D.抑郁是孩子抑郁。

  • 第16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漂亮,人际关系好,工作很勤奋。两个月前因公出差,由于水土不服发生了腹泻。当时症状很严重,一夜未睡。出现了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速、胃部痉挛等不适症状。从此对自己的身体很担忧,经常会出现上述症状。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查出明显问题,为此心烦。听不进劝告,人际关系变差。后又出现头晕、没食欲、全身乏力、入睡困难等症状,不能工作。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大学老师,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衣食住行都被照顾得非常好。
    在该案例中最恰当的咨询方法是()。
    A.耐心说服教育
    B.阳性强化法
    C.合理情绪疗法
    D.厌恶刺激法


    答案:C
    解析:
    求助者存在不合理的认知,并且求助者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合理情绪疗法能对求助者产生积极的作用。

  • 第17题: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未婚,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在春节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非常痛苦,久久不能摆脱。近来经常有不安感,害怕自己或母亲也有什么不幸,为此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就连乘车时都担心发生车祸。因担心安全,多次婉拒公司的出差任务,借故不参加各类聚会,求助者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为此内心非常苦恼,情绪也有些低落。觉得浑身不舒服,没有胃口,经常失眠,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传统、母亲从小对她的卫生要求很严,她也因此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求助者为人谨慎,内向,害怕生病,对医院、死亡等话题很敏感。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单选

    A. 一般心理问题
    B.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 严重心理问题
    D. 精神病性障碍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下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由重大现实问题引发(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情绪泛化(不安感,害怕自己或母亲也有不幸,为此小心翼翼)。

  • 第18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漂亮,人际关系好,工作很勤奋。两个月前因公出差,由于水土不服发生了腹泻。当时症状很严重,出现了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速、胃部痉挛等不适症状,一夜未睡。从此对自己的身体很担忧,经常会出现上述症状。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查出明显问题,心中常常忐忑不安,为自己的健康担忧。听不进劝告,认为周围的人不能体会自己的痛苦,人际关系变差。后又出现头晕、没食欲、全身乏力、入睡困难等症状,为此而精神痛苦无法摆脱,几乎不能工作。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大学老师,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衣食住行都被照顾得非常好。

    对该求助者迫切需要了解的资料包括()
    A:各医院的检查报告
    B:躯体的症状
    C:求助者的教养方式
    D:是否主动求助

    答案:A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阶段对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症状一般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本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表现有“心中常常忐忑不安”,在身体检查没有明显问题的情况下仍对自己的健康过分担忧(即焦虑),听不进劝告(即固执),故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阶段对心理方面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同上题。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查出明显问题,可以排除躯体障碍。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该求助者症状的产生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有明显的现实因素,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不属于神经症性的问题。案例中求助者最初的痛苦是因出差水土不服腹泻引起,出现躯体和情绪症状,虽日后经常出现症状,但在各大医院检查没有任何明显问题,说明其症状是由于对自己健康的过分担忧所引起,已经与现实因素无关,内心冲突是变形的。根据案例的描述,可以判断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损害都已达到严重程度。但其病程只有2个月,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一书对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综上所述,因求助者内心冲突是变形的,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但病程不足3个月,也不能确诊为神经症,故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对产生心理冲突的诱发事件的识别【试题解析】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虽然是变形冲突,但最初的发生一定与现实生活中某个诱发事件相关。本案例中求助者最终一系列的症状都源于“两个月前腹泻”,故选项为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的障碍。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B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故选项为ACD。
    【考察重点】对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必要条件的把握【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找出“迫切需要了解的资料”,迫切了解的是核实求助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以作为排除躯体疾病、明确诊断的依据,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对于咨询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求助者的主导症状和具体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如求助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或恐怖情绪,可以选择能够有效缓解情绪的疗法,如放松训练、系统脱敏、冲击疗法、生物反馈法等(后三者均为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明显错误认知,可选择认知行为疗法,如埃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某些不良行为(成瘾行为或强迫行为),可选择阳性强化法或厌恶疗法(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明显行为不足的适应不良,可选择模仿疗法(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自卑个性、自信心不足,缺乏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可以选择求助者中心疗法或认知疗法(二级咨询技能内容),等等。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合理情绪疗法不但是一种高度认知取向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变其错误认知,同时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比如其治疗过程中的“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就是一种情绪控制的方法,“自我管理程序”和“停留于此”都是根据行为学习原理来改善求助者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彻底改变其不合理信念的有效方法,因此该案例中最恰当的咨询方法是合理情绪疗法,答案选C。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目前状况的资料归纳与判定【试题解析】“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说明该求助者有反复求医的特点。“从此对自己的身体很担忧”,说明其过分关注身体,而“不能工作”,则说明其社会功能受损。但资料中未显示出明显的人格障碍,故选项为ACD。
    【考察重点】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受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主要包括:1.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和个性特征;2.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及对咨询师的反应。故选项为AC。

  • 第19题: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未婚,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在春节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非常痛苦,久久不能摆脱。近来经常有不安感,害怕自己或母亲也有什么不幸,为此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就连乘车时都担心发生车祸。因担心安全,多次婉拒公司的出差任务,借故不参加各类聚会,求助者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为此内心非常苦恼,情绪也有些低落。觉得浑身不舒服,没有胃口,经常失眠,很想改变这种状况,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传统、母亲从小对她的卫生要求很严,她也因此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求助者为人谨慎,内向,害怕生病,对医院、死亡等话题很敏感。

    为明确诊断,心理咨询师还应重点收集的资料是()单选

    A. 症状持续时间
    B. 是否己经出现泛化和回避
    C. 对疾病的认知
    D. 情绪表现与现实是否相符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评估
    BD在案例中已经出现了。还应该重点收集的是症状持续时间。

  • 第20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4岁,未婚,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经常有不安感,总害怕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和人相处时总先把别人往坏处想,觉得有备无患。无论在家里还是单位,一看见电脑就想玩游戏,赢了就觉得会有好事,输了就觉得会倒霉,经常玩得疲惫不堪,直到玩赢为止。自知在单位玩游戏影响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走在街上,会情不自禁地看汽车牌号,把牌号上的数字相加,如果是偶数就表示好事,奇数就表示坏事。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反复思考这些问题,自己也觉得自己的命运和游戏、数字等应该无关,不应该相信这些东西,但总是控制不住。害怕领导批评,恨自己耽误了许多时间,为此非常苦恼。情绪低落,经常失眠。很想改变这种状况,故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很严格。求助者自幼懂事、听话,学习成绩良好。做人谨慎,性格内向,至今未谈恋爱。对求助者进行EPQ测验,结果T分:P40,E35,N65,L40SDS测验结果总粗分63。
    引发求助者情绪问题的原因包括()。
    A.性格因素
    B.认知因素
    C.青年女性
    D.职业特征


    答案:A,B
    解析:
    该求助者自幼家教严格、性格内向,性格因素是心理问题易感的人格基础;还存在不合理认知,也是引发其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

  • 第2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漂亮,人际关系好,工作很勤奋。两个月前因公出差,由于水土不服发生了腹泻。当时症状很严重,出现了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速、胃部痉挛等不适症状,一夜未睡。从此对自己的身体很担忧,经常会出现上述症状。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查出明显问题,心中常常忐忑不安,为自己的健康担忧。听不进劝告,认为周围的人不能体会自己的痛苦,人际关系变差。后又出现头晕、没食欲、全身乏力、入睡困难等症状,为此而精神痛苦无法摆脱,几乎不能工作。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大学老师,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衣食住行都被照顾得非常好。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单选
    A:疑病症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一般心理问题

    答案:C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阶段对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症状一般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本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表现有“心中常常忐忑不安”,在身体检查没有明显问题的情况下仍对自己的健康过分担忧(即焦虑),听不进劝告(即固执),故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阶段对心理方面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同上题。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查出明显问题,可以排除躯体障碍。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该求助者症状的产生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有明显的现实因素,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不属于神经症性的问题。案例中求助者最初的痛苦是因出差水土不服腹泻引起,出现躯体和情绪症状,虽日后经常出现症状,但在各大医院检查没有任何明显问题,说明其症状是由于对自己健康的过分担忧所引起,已经与现实因素无关,内心冲突是变形的。根据案例的描述,可以判断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损害都已达到严重程度。但其病程只有2个月,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一书对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综上所述,因求助者内心冲突是变形的,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但病程不足3个月,也不能确诊为神经症,故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对产生心理冲突的诱发事件的识别【试题解析】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虽然是变形冲突,但最初的发生一定与现实生活中某个诱发事件相关。本案例中求助者最终一系列的症状都源于“两个月前腹泻”,故选项为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的障碍。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B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故选项为ACD。
    【考察重点】对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必要条件的把握【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找出“迫切需要了解的资料”,迫切了解的是核实求助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以作为排除躯体疾病、明确诊断的依据,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对于咨询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求助者的主导症状和具体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如求助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或恐怖情绪,可以选择能够有效缓解情绪的疗法,如放松训练、系统脱敏、冲击疗法、生物反馈法等(后三者均为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明显错误认知,可选择认知行为疗法,如埃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某些不良行为(成瘾行为或强迫行为),可选择阳性强化法或厌恶疗法(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明显行为不足的适应不良,可选择模仿疗法(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自卑个性、自信心不足,缺乏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可以选择求助者中心疗法或认知疗法(二级咨询技能内容),等等。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合理情绪疗法不但是一种高度认知取向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变其错误认知,同时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比如其治疗过程中的“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就是一种情绪控制的方法,“自我管理程序”和“停留于此”都是根据行为学习原理来改善求助者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彻底改变其不合理信念的有效方法,因此该案例中最恰当的咨询方法是合理情绪疗法,答案选C。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目前状况的资料归纳与判定【试题解析】“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说明该求助者有反复求医的特点。“从此对自己的身体很担忧”,说明其过分关注身体,而“不能工作”,则说明其社会功能受损。但资料中未显示出明显的人格障碍,故选项为ACD。
    【考察重点】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受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主要包括:1.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和个性特征;2.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及对咨询师的反应。故选项为AC。

  • 第2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漂亮,人际关系好,工作很勤奋。两个月前因公出差,由于水土不服发生了腹泻。当时症状很严重,出现了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速、胃部痉挛等不适症状,一夜未睡。从此对自己的身体很担忧,经常会出现上述症状。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查出明显问题,心中常常忐忑不安,为自己的健康担忧。听不进劝告,认为周围的人不能体会自己的痛苦,人际关系变差。后又出现头晕、没食欲、全身乏力、入睡困难等症状,为此而精神痛苦无法摆脱,几乎不能工作。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是大学老师,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衣食住行都被照顾得非常好。

    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单选
    A:敌意
    B:兴趣下降
    C:抑郁
    D:焦虑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阶段对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症状一般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本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表现有“心中常常忐忑不安”,在身体检查没有明显问题的情况下仍对自己的健康过分担忧(即焦虑),听不进劝告(即固执),故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阶段对心理方面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同上题。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求助者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未查出明显问题,可以排除躯体障碍。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该求助者症状的产生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有明显的现实因素,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不属于神经症性的问题。案例中求助者最初的痛苦是因出差水土不服腹泻引起,出现躯体和情绪症状,虽日后经常出现症状,但在各大医院检查没有任何明显问题,说明其症状是由于对自己健康的过分担忧所引起,已经与现实因素无关,内心冲突是变形的。根据案例的描述,可以判断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损害都已达到严重程度。但其病程只有2个月,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一书对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综上所述,因求助者内心冲突是变形的,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但病程不足3个月,也不能确诊为神经症,故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对产生心理冲突的诱发事件的识别【试题解析】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虽然是变形冲突,但最初的发生一定与现实生活中某个诱发事件相关。本案例中求助者最终一系列的症状都源于“两个月前腹泻”,故选项为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的障碍。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B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故选项为ACD。
    【考察重点】对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必要条件的把握【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找出“迫切需要了解的资料”,迫切了解的是核实求助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以作为排除躯体疾病、明确诊断的依据,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对于咨询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求助者的主导症状和具体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如求助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或恐怖情绪,可以选择能够有效缓解情绪的疗法,如放松训练、系统脱敏、冲击疗法、生物反馈法等(后三者均为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明显错误认知,可选择认知行为疗法,如埃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某些不良行为(成瘾行为或强迫行为),可选择阳性强化法或厌恶疗法(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明显行为不足的适应不良,可选择模仿疗法(二级咨询技能内容);如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自卑个性、自信心不足,缺乏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可以选择求助者中心疗法或认知疗法(二级咨询技能内容),等等。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合理情绪疗法不但是一种高度认知取向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变其错误认知,同时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比如其治疗过程中的“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就是一种情绪控制的方法,“自我管理程序”和“停留于此”都是根据行为学习原理来改善求助者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彻底改变其不合理信念的有效方法,因此该案例中最恰当的咨询方法是合理情绪疗法,答案选C。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目前状况的资料归纳与判定【试题解析】“去过多家大医院检查”,说明该求助者有反复求医的特点。“从此对自己的身体很担忧”,说明其过分关注身体,而“不能工作”,则说明其社会功能受损。但资料中未显示出明显的人格障碍,故选项为ACD。
    【考察重点】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受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主要包括:1.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和个性特征;2.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及对咨询师的反应。故选项为AC。

  • 第23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己婚,40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原本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较好。但上初三后似有心事,显得有些郁郁寡欢,成绩下降明显,经常失眠。求助者和丈夫想了各种方法帮助孩子,但不见效。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既愤怒又无奈,怪罪儿子不争气,害怕一旦中考失败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觉得自己无能,教育不好孩子。最近经常与孩子、丈夫争吵,有时觉得头晕、憋气、胸闷。也想放下不管了,但又于心不忍。为此非常烦恼,失眠加重,工作也受到影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躯体疾病,医生建议其进行心理咨询。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是()。单选

    A. 儿子参加中考
    B. 儿子成绩下降明显
    C. 儿子郁郁寡欢
    D. 与儿子丈夫有矛盾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识别病因
    儿子原本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较好。但上初三后似有心事,显得有些郁郁寡欢,成绩下降明显,经常失眠。求助者的精力主要聚焦在儿子的成绩上,所以负性事件是儿子成绩下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