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四川灾区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述,今年地震时,我因当日下午没课,地震发生时刚好在家,因而幸免于难。但我失去了自己唯一的10岁儿子和班里多名学生,我不敢相信,几分钟的时间我就这样永远地失去了他们。地震后这些天,我一方面要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丈夫、家人、同事,不知哪来的力量,在几乎不吃、不喝、不睡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失去爱子,心如刀绞,儿子的样子总是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儿子很可爱,地震的前一天5月11日是母亲节,儿子亲手绘制了贺卡,放在了我的桌上。那天中午

题目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四川灾区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述,今年地震时,我因当日下午没课,地震发生时刚好在家,因而幸免于难。但我失去了自己唯一的10岁儿子和班里多名学生,我不敢相信,几分钟的时间我就这样永远地失去了他们。地震后这些天,我一方面要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丈夫、家人、同事,不知哪来的力量,在几乎不吃、不喝、不睡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失去爱子,心如刀绞,儿子的样子总是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儿子很可爱,地震的前一天5月11日是母亲节,儿子亲手绘制了贺卡,放在了我的桌上。那天中午儿子在睡觉,是我把他喊醒的,催他去上学,如果让儿子晚点去学校,儿子就不会死,如果我送儿子去上学,儿子也不一定死,如果让儿子留下来陪自己,儿子根本就不会死。想到这些我更痛苦。我已经决定今后不再当老师了,我不知道怎样面对剩下的学生,现在看到房子就想到地震,看到孩子就想到儿子,晚上无法入睡。内心极度恐惧,有车经过都以为发生余震了,总感觉地在晃动,不敢到墙边去,非常强的无助感。现在情绪非常低落,什么都不想做,也没有什么兴趣,每天就是机械地执行校长和家人的指示,记忆很差,很多事都需要别人多次提醒,这学期开学后已不能授课。自己知道地震过去了,应该早点摆脱地震的影响,但是摆脱不了。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为人正直,朴实善良,勤劳,有10年教龄,目前为小学四年级班主任,与儿子的关系极为密切,与丈夫的关系良好,性格内向,为人做事谨小慎微,地震中失去儿子和多名学生。求助者身体健康,地震后坚持住在帐篷中,不愿意住活动板房。
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针对该求助者还需了解哪些资料


相似考题
更多“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四川灾区教师。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大专毕业,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兴趣广泛,富有爱心。两个月前去四川地震灾区做了一个半月的志愿者,目睹了许多惨烈的场面。求助者现在像变了一个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好,喝不好。与女朋友也矛盾重重,大吵一架后分手。总觉得有一口气出不来,时常有打人的冲动,开始吸烟。一些惨烈的场景时常浮现在脑海里,晚上失眠,有恐惧感。感到人是那么脆弱,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开始怀疑人生,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无能,为此苦恼。父母和家人劝说无效,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以往开朗活泼,家庭经济一般,从小就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工作中人际关系较好。
    该求助者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包括()。
    A.抑郁情绪
    B.情绪高涨
    C.焦虑情绪
    D.痛苦情绪


    答案:A,C,D
    解析:
    根据案例描述“求助者现在像变了一个人,情绪低落……有恐惧感……感觉自己无能,为此苦恼”,由此可推断求助者表现出抑郁、焦虑、恐惧、痛苦的情绪。

  • 第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硕士学位,外科主治医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曾到四川地震灾区做了一个半月的救援工作,期间为一些灾民做了手术,并目睹了许多惨烈的场面。当时忙于救援工作每天只睡2~3小时,生活也很艰苦。求助者回来后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好,喝不好。以前特喜欢和4岁的儿子玩,从灾区回来后也不爱理儿子了。时常发脾气,甚至有时摔东西,总觉得心烦,开始抽烟。一些惨烈的画面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晚上失眠,有恐惧感。并不愿意去上班,怕去手术室。感到人是那么脆弱、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无能,为此苦恼。父母和家人劝说无效,前来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开朗活泼,兴趣广,有爱心,从小就是一个好强的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工作中人际关系较好。求助者面带倦容,头发较凌乱,衣着较脏。

    从案例中已获得的求助者的资料包括()。多选
    A:躯体症状
    B:情感表现
    C:生活方式
    D:家庭情况

    答案:A,B,C,D
    解析: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资料可以知道该求助者的症状是“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时常发脾气,甚至有时摔东西,总觉得心烦,开始抽烟”,“晚上失眠,有恐惧感”;也可以知道其个性特点是好强。而其家族史和婚恋观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从案例中可以明确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是工作累,生活艰苦,休息不足,同时目睹了很多惨烈场面,这些因素共同造成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以了解到,该求助者的生理症状是失眠。所以正确答案选A。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该求助者“回来后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晚上失眠,有恐惧感”。发脾气是,与情绪伴随的外部行为表现,无安全感是一种内心感受,不是情绪症状。所以正确答案是C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该求助者“回来后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回避社交活动,“并不愿意去上班,怕去手术室”,对工作比较消极被动,“总觉得心烦,开始抽烟”。生活消沉反映的是总体状态,不是单纯的行为症状。所以正确答案是BCD。
    【考察重点】压力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求助者的家不在灾区,到灾区是从事救援工作,在灾区的所有时间都属于工作时间,因此他所面对的是工作压力;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繁重、面对很多惨烈的场面、休息不足等,这些压力都是求助者在同一时间内所面临的,并使其日后产生心理症状,因此属于叠加性压力。求助者虽到灾区工作,但是在大地震之后,所以没有直接面对破坏性压力。该题目应选BC。
    【考察重点】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试题解析】案例中已获得的资料有求助者躯体症状,即晚上失眠,吃不好、喝不好;情感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等诸多方面,案例中有所体现;求助者有一个4岁的儿子,可以理解为对家庭情况的了解。因此答案应选择AB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包括心理咨询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本案例中,帮助该求助者求职不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做的,而分析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调节情绪和发掘自身资源则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做的。故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咨询效果的评估【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不是心理咨询师的意见,也不是求助者的意见,而是依据双方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来评估,以咨询目标为主,评估最终的咨询效果如何。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

  • 第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2岁,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学习成绩优秀,进入大学后,每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一进入大四,求助者就开始复习,准备考研。三个多月前,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求助者感觉自己考得不错,没想到成绩公布出来,自己居然落榜了。得知落榜消息一个多月以来,求助者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很笨,真没用。只有不想考研的事情,求助者的心情才会好些。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均是中学教师,对求助者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自幼争强好胜,追求完美。

    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答案:A
    解析:
    得知落榜消息一个多月以来,求助者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很笨,真没用,说明求助者主要的情绪症状为抑郁。
    求助者自幼争强好胜,追求完美。故选BD。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原因,从心理方面来讲,求助者自幼争强好胜,追求完美,又有落榜就是自己笨、没用的不合理信念,社会原因包括父母要求严格,自己平时学习成绩好,却考研落榜。求助者躯体症状没有进行描述,因此只从心理和社会两方面考虑即可。
    因为求助者有抑郁情绪,因此求助者症状严重程度可以选择SDSSCL-90,EPQ测量是为了寻找原因才采用的。
    求助者无幻觉、妄想的症状,抑郁情绪是由考研落榜引起,对自己情绪困扰有自知力,时间一个多月,社会功能轻度受损,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有:认为落榜自己很笨很没用,是一种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
    求助者有不合理信念,故可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不一定是求助者最先提出的问题,也可能是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认识不清,或者对咨询有一定的阻抗隐藏自己的问题。

  • 第4题:

    来访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围绕的几个方面中不包括()

    • A、求助者的一般背景资料
    • B、求助者的来访原因
    • C、求助者的现主要症状
    • D、求助者好朋友的体检表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单选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四川地震灾区某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所在学校的两座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所幸当时正是当地午休时间,师生们没在教学楼内,因此幸免于难。求助者从小胆小,这次地震使其非常恐惧,地震后不敢到房子里去,连活动板房也不敢进。无奈学校已经开学,必须要给学生上课,求助者多次请假,明明知道现在即使有余震,也不会造成重大伤害了,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惧。为此很痛苦,强烈要求尽快解决恐惧问题。心理咨询师先进行认知矫正。但效果不明显,于是决定采用冲击疗法治疗,并与求助者签订了治疗协议。地点为灾区心理治疗室,与学校活动板房大致相同,心理咨询师同时准备了药物和抢救仪器等以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求助者被强行带入治疗室,立即惊叫起来,呼吸急促,四肢颤抖,不敢挪步。求助者多次要求停止治疗,心理咨询师明确拒绝。大约半小时后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有所减轻,情绪有所缓解,呼吸逐渐平稳,结束治疗。两天后又进行同样治疗一次,最终治疗获得成功。 冲击疗法中所谓极限的标志是求助者出现()。
    A

    如释重负

    B

    回避行为

    C

    情绪逆转

    D

    恐惧消失


    正确答案: C
    解析: 冲击疗法中的情绪反应要求超过求助者以往任何一次焦虑紧张的程度,力求达到极限,其生理反应要求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变化。极限,以情绪的逆转为其标志。

  • 第6题:

    单选题
    来访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围绕的几个方面中不包括()
    A

    求助者的一般背景资料

    B

    求助者的来访原因

    C

    求助者的现主要症状

    D

    求助者好朋友的体检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大专毕业,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兴趣广泛,富有爱心。两个月前去四川地震灾区做了一个半月的志愿者,目睹了许多惨烈的场面。求助者现在像变了一个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好,喝不好。与女朋友也矛盾重重,大吵一架后分手。总觉得有一口气出不来,时常有打人的冲动,开始吸烟。一些惨烈的场景时常浮现在脑海里,晚上失眠,有恐惧感。感到人是那么脆弱,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开始怀疑人生,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无能,为此苦恼。父母和家人劝说无效,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以往开朗活泼,家庭经济一般,从小就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工作中人际关系较好。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最可能的是()。
    A.躯体性疾病
    B.严重心理问题
    C.精神类疾病
    D.一般心理问题


    答案:B
    解析:
    求助者有自知力并主动求医,所以排除C项精神类疾病;求助者是因为救灾,目睹许多惨烈的场面,内心烦恼表现出一系列躯体症状和情绪症状,排除躯体性疾病;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的,初始情绪反应剧烈,病程在两个月左右,痛苦情绪充分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故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 第8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硕士学位,外科主治医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曾到四川地震灾区做了一个半月的救援工作,期间为一些灾民做了手术,并目睹了许多惨烈的场面。当时忙于救援工作每天只睡2~3小时,生活也很艰苦。求助者回来后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好,喝不好。以前特喜欢和4岁的儿子玩,从灾区回来后也不爱理儿子了。时常发脾气,甚至有时摔东西,总觉得心烦,开始抽烟。一些惨烈的画面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晚上失眠,有恐惧感。并不愿意去上班,怕去手术室。感到人是那么脆弱、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无能,为此苦恼。父母和家人劝说无效,前来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开朗活泼,兴趣广,有爱心,从小就是一个好强的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工作中人际关系较好。求助者面带倦容,头发较凌乱,衣着较脏。

    该求助者在灾区面对的压力的性质包括()。多选
    A:生活压力
    B:叠加性压力
    C:工作压力
    D:破坏性压力

    答案:B,C
    解析: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资料可以知道该求助者的症状是“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时常发脾气,甚至有时摔东西,总觉得心烦,开始抽烟”,“晚上失眠,有恐惧感”;也可以知道其个性特点是好强。而其家族史和婚恋观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从案例中可以明确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是工作累,生活艰苦,休息不足,同时目睹了很多惨烈场面,这些因素共同造成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以了解到,该求助者的生理症状是失眠。所以正确答案选A。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该求助者“回来后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晚上失眠,有恐惧感”。发脾气是,与情绪伴随的外部行为表现,无安全感是一种内心感受,不是情绪症状。所以正确答案是C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该求助者“回来后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回避社交活动,“并不愿意去上班,怕去手术室”,对工作比较消极被动,“总觉得心烦,开始抽烟”。生活消沉反映的是总体状态,不是单纯的行为症状。所以正确答案是BCD。
    【考察重点】压力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从案例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求助者的家不在灾区,到灾区是从事救援工作,在灾区的所有时间都属于工作时间,因此他所面对的是工作压力;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繁重、面对很多惨烈的场面、休息不足等,这些压力都是求助者在同一时间内所面临的,并使其日后产生心理症状,因此属于叠加性压力。求助者虽到灾区工作,但是在大地震之后,所以没有直接面对破坏性压力。该题目应选BC。
    【考察重点】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试题解析】案例中已获得的资料有求助者躯体症状,即晚上失眠,吃不好、喝不好;情感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等诸多方面,案例中有所体现;求助者有一个4岁的儿子,可以理解为对家庭情况的了解。因此答案应选择AB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包括心理咨询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本案例中,帮助该求助者求职不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做的,而分析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调节情绪和发掘自身资源则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做的。故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咨询效果的评估【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不是心理咨询师的意见,也不是求助者的意见,而是依据双方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来评估,以咨询目标为主,评估最终的咨询效果如何。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

  • 第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四川地震灾区某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所在学校的两座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所幸当时正是当地午休时间,师生们没在教学楼内,因此幸免于难。求助者从小胆小,这次地震使其非常恐惧,地震后不敢到房子里去,连活动板房也不敢进。无奈学校已经开学,必须要给学生上课,求助者多次请假,明明知道现在即使有余震,也不会造成重大伤害了,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惧。为此很痛苦,强烈要求尽快解决恐惧问题。心理咨询师先进行认知矫正。但效果不明显,于是决定采用冲击疗法治疗,并与求助者签订了治疗协议。地点为灾区心理治疗室,与学校活动板房大致相同,心理咨询师同时准备了药物和抢救仪器等以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求助者被强行带入治疗室,立即惊叫起来,呼吸急促,四肢颤抖,不敢挪步。求助者多次要求停止治疗,心理咨询师明确拒绝。大约半小时后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有所减轻,情绪有所缓解,呼吸逐渐平稳,结束治疗。两天后又进行同样治疗一次,最终治疗获得成功。 心理咨询师在本案例中使用了冲击疗法,该疗法也称为()。

    • A、厌恶疗法
    • B、满灌疗法
    • C、现实疗法
    • D、暴露疗法

    正确答案:B,D

  • 第10题:

    四川大地震后,已经展开了全面的重建工作,你能为灾区重建做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刚从大学毕业,祖国和人民培养了我,现在正是我用知识回报社会的时候。
    (2)如果我灾区需要我,我会义不容辞地到前线,尽我所学,为灾区重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3)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到第一线,我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做出优异的工作成绩,这也是对灾区重建的一种贡献。

  • 第11题:

    多选题
    心理咨询收集资料的内容主要有()
    A

    心理测验

    B

    行为观察

    C

    求助者的一般情况

    D

    求助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E

    求助者的背景资料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