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德教是立政之本。 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为主、刑罚为末为辅: (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王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尽 管“三纲”思想并非由董仲舒首先提出,但他对此 进行了系统论证并使之在教育和伦理实践中产 生深刻影响。从此以后,臣忠、子孝、妻顺成为封 建社会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3)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①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董仲舒认为,个体行为的动机比行为的效果更具有道德价值。在法律上,他属于“原心定罪” 派,认为"志邪者不待成”“本直者论其轻”。这 两种强调思想和行为动机的精神,落实到个人道 德修养上,就是要求人们心正意诚,立志做一个 适合封建国家要求的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追求 和理想,而将有损于封建纲常、对封建国家利益 有害的意念泯灭在内心萌芽状态。 对体现封建国家利益原则的道义和追求,应高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只有这样,人生才能获 得高度的和谐和最终的满足,也应是人生的基本 取向。“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 功”,正是董仲舒对这一道德修养原则的总概括 ②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董仲舒认为,个人修养中应该特别注意“以 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 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③ “必仁且智”。 董仲舒提出“必仁且智”的命题,认为在道德 修养中必须做到“仁”与“智”的统一。他突出强 调了道德修养中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更多“概述董仲舒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及道德教育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包括三方面内容:
    (1)兴办学校以广教广教化,即“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从而达到“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理想境界。关于太学的管理,他主张:“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2)行选举以拔擢贤才。他注重尚贤使能,针对当时任用官员的“任子”制和官员凭借资历递升“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的两大弊端,认为其结果“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据此,他主张建立常规化的选拔贤才的制度。他的建议为汉代察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确立正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治国方针的根本。他认为秦亡是因为“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汉初虽废秦代苛法,但在意识形态上形成“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夫妇三种伦常,称为“三纲”。把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称为“五常”,使之成为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道德教育,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桎梏人民的精神枷锁,影响深远。他在道德观念上强调“义”,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实际上维护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 第2题:

    董仲舒从他的《人性论》出发,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将德育放在第一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试析董仲舒“限民名田”思想的基本特点及思想价值。


    正确答案: (1)董仲舒崇尚井田古制,但他终究是一位有较强现实感的思想家,他认为在汉代恢复井田古制已不可能,只能力争使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合乎井田古意。
    (2)所谓“限民名田”,就是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
    (3)价值:把贫苦百姓基本生活,生存权利的保障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认识深度。

  • 第4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写道:“此时(西汉)之时代精神,此时人之思想,董仲舒可充分代表之。”下列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 A、董仲舒使儒家思想成为西汉的主流社会思想
    • B、董仲舒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得到采纳
    • C、董仲舒把人的正常欲望和封建秩序对立起来
    • D、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广大人民普遍接受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董仲舒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

    • A、重义轻利
    • B、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 C、必仁且智
    • D、启发诱导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董仲舒的形而上学思想贯穿他的整个思想体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


    正确答案: 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揉合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构造出一个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一类相感。由于天人同类,所以人的意识和作为可以引起自然界的非常变化,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引起天时气节的变化,天有自然之天,神性之天,道德之天。
    2人副天数,因为人和天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的本质,这就证明了天与人是合一的。他认为“天”是宇宙最高的主宰,“天”主宰万物的作用是通过阴阳和五行之气表现出来的,“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这是他宇宙演化论,也是用来论证天人感应的目的论。
    3遣告,利用宗教对人君的“失道”加以限制,但从维护封建社会的根本利益来说,体现天对人君的一种爱护,从另一个角度论证“君权神授”。在他看来,“道”和“天”一样是永恒的,社会弊病存在是偏离了“道”。社会改革和变化只是对“失道”的补救。“合各有阴阳”是说相配合的两个方面,在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阳是主导地位,阴是从属地位,这是为了论证封建伦常秩序的永恒性。

  • 第8题: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

    • A、孟子
    • B、苟子
    • C、董仲舒
    • D、王充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试析孔子关于道德教育和教师的思想。

    正确答案: (1)孔子关于道德教育思想:①立志乐道,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解决前进的动力。②自省自克,贵在培养道德自觉。③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言行一致。④改过迁善,发扬优点长处和克服缺点错误相辅相成。
    (2)孔子关于教师的思想: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③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容。

    正确答案: 董仲舒认为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主要有四点:
    (1)“以仁安人,以正义我”。他强调“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认为道德教育中,要养成宽于待人和严于责己的德行。
    (2)“必仁且智”。他提出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思想,指出“仁而不智”与“智而不仁”的片面性。
    (3)“明道”“重志”。他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强调“正义明道”而反对功利,与“明道”相联系,他提出“重志”,要求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与修养。
    (4)“强勉行道”、“进善诛恶”。董仲舒的“明道”。并不限于认识道德,而是要“强勉行道”。他在主张“明道”、“行道”中,要求“兴善去恶”和“进善诛恶”;这是在德育原则上破立兼行的正确见解,是符合德育规律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董仲舒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以人安心,以义正我、()和重义轻利。
    A

    必仁且智

    B

    虚心涵泳

    C

    切记体察

    D

    居敬持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及道德教育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包括三方面内容:
    (1)兴办学校以广教广教化,即“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从而达到“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理想境界。关于太学的管理,他主张:“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2)行选举以拔擢贤才。他注重尚贤使能,针对当时任用官员的“任子”制和官员凭借资历递升“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的两大弊端,认为其结果“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据此,他主张建立常规化的选拔贤才的制度。他的建议为汉代察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确立正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治国方针的根本。他认为秦亡是因为“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汉初虽废秦代苛法,但在意识形态上形成“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夫妇三种伦常,称为“三纲”。把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称为“五常”,使之成为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道德教育,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桎梏人民的精神枷锁,影响深远。他在道德观念上强调“义”,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实际上维护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容。
    董仲舒认为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主要有四点:
    (1)“以仁安人,以正义我”。他强调“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认为道德教育中,要养成宽于待人和严于责己的德行。
    (2)“必仁且智”。他提出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思想,指出“仁而不智”与“智而不仁”的片面性。
    (3)“明道”“重志”。他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强调“正义明道”而反对功利,与“明道”相联系,他提出“重志”,要求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与修养。
    (4)“强勉行道”、“进善诛恶”。董仲舒的“明道”。并不限于认识道德,而是要“强勉行道”。他在主张“明道”、“行道”中,要求“兴善去恶”和“进善诛恶”;这是在德育原则上破立兼行的正确见解,是符合德育规律的。

  • 第14题:

    试析孔子关于道德教育和教师的思想。


    正确答案: (1)孔子关于道德教育思想:①立志乐道,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解决前进的动力。②自省自克,贵在培养道德自觉。③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言行一致。④改过迁善,发扬优点长处和克服缺点错误相辅相成。
    (2)孔子关于教师的思想: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③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 第15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董仲舒在哲学史上对天人感应第一次进行了自觉而系统地阐发。天人感应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天人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天与人能互相影响。
    (2)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第一步,是将天神化,将自然属性人格化。第三步则是具体落实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万物非天不生。阴阳即是天的刑德,五行相生体现了天的恩德,五行相克则体现了天的刑罚,而春秋四季则体现的是天的爱、乐、严、哀的志向。
    (3)第二步是讲天人同类、人副天数。天人能够“合一”的基础,在于二者本是同类。认为天是人之曾祖父,而人则是天的副本,举凡天有什么,人也就有什么。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比较标准的“天人合一”的提法。
    (4)第三步则是具体落实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认为,天人感应的过程是双向的,一是上传,即人以行感天;另一则是下达,天根据人的行为的好坏,或降下“祥瑞”以资鼓励,或降下灾异以示遣告和惩罚,后者又随着人是否反省和改正其恶行而逐步加重。
    (5)如此的双向天人感应的目的,在董仲舒是想要利用上天来劝诫统治者随时注意调整君民关系,防止官逼民反,它既包括“屈民而伸君”,也包括“屈君而伸天”,二者可以相互发明。

  • 第16题:

    概述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分析“罢黯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①董仲舒的思想包括大一统理论、“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理论。此外,他还力主“罢黝百家,独尊儒术”。
    ②“罢黝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 第17题:

    董仲舒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以人安心,以义正我、()和重义轻利。

    • A、必仁且智
    • B、虚心涵泳
    • C、切记体察
    • D、居敬持志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董仲舒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中的所谓“王道三纲”是指“()、()、()。”


    正确答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第19题:

    简述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正确答案:思想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以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 第20题:

    单选题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
    A

    孟子

    B

    苟子

    C

    董仲舒

    D

    王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董仲舒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中的所谓“王道三纲”是指“()、()、()。”

    正确答案: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董仲舒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
    A

    重义轻利

    B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C

    必仁且智

    D

    启发诱导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写道:“此时(西汉)之时代精神,此时人之思想,董仲舒可充分代表之。”下列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

    董仲舒使儒家思想成为西汉的主流社会思想

    B

    董仲舒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得到采纳

    C

    董仲舒把人的正常欲望和封建秩序对立起来

    D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广大人民普遍接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