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因民国 初年蔡元培的介绍而与中国教育界见面,其后逐 渐对中国教育产生影响。1919年5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来华讲学,在中国停留 两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遂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教 育思潮。杜威教育学说的一些基本命题,如“儿 童中心"“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在做中 学”一时充斥各种报纸杂志。 (2)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 中国社会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教育救国的愿望, 对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影响。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些基本观点被大 量引用来解释教育现象,指导教育改革,如教材 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并按心理顺序进行组织的 观念,“教育即生长"“教育无目的” “教育的过程 就是它自身目的的观念”等都在20世纪20年代 的教育改革中留下了烙印。

  • 第2题:

    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第3题:

    试述杜威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第4题:

    简述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本质论”的观点。


    答案:
    解析:
    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最终提出三个重要的论点来对教育本质进行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教育即生长”,即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他指出,儿童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2)杜威认为:“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认为既然经验是世界的基础,因此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体验一切和获取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得经验。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通过教育去增加儿童的经验,二是通过教育去提高儿童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 第5题:

    简述杜威在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杜威作为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教育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论体系,否定了科目本位式的传统课程,设计了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等观点,都具有顺应时代的积极意义,对整个世界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杜威关于经验的学说以及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传授系统知识和丰富儿童感性经验的关系,知识传授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等等。最受批评的是杜威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姿势特点,而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等同,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结果必然导致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消极的影响。

  • 第6题: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教育本质观:“教育即生活”是杜威理论的根本命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教育是生活所需要的②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③学校应成为儿童生活的场所(2)教育目的观,他认为教育“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力量保证儿童成长(3)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儿童中心说(4)在教学上,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色的教学思想。

  • 第7题:

    对瑞吉欧教育影响最大的是杜威、蒙台梭利和维果茨基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杜威的教育思想产生以后,在美国引起极大的反响,当时美国业已出现的所谓进步教育运动便以之为指导而迅速发展起来。从此,现代教育派和传统教育派两大教育思潮的斗争此起彼伏,整整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成了现代世界教育思潮发展的主要趋势,影响着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
    杜威本人曾应邀以教育顾问的名义,访问过旧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前苏联,同时在这些地方讲学并进行教育调查。他的著作和讲演被广泛地翻译出版,据统计,至少被译成了3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来自世界各国的数以千计的留学生在美国直接师从杜威,或者在教授杜威的学说的美国大学读书,他们学成归国,不少人成了杜威学说的积极宣传者。因此,杜威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在六个大洲上都可以感觉到。
    我们认为,对于杜威的教育思想不加分析地予以全盘肯定或彻底否定都是不适当的。应该看到,杜威的教育思想本身就包含着矛盾,既有谬误,也有某些符合教育规律的合理成分,因此,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杜威的教育思想通过进步教育运动,的确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在反对传统学校令人厌烦的形式主义中”却又起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杜威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完全被抛弃,而是被改造和利用了。事实上,近二三十年来杜威的教育理论在外国仍然受到重视,杜威教育思想的现实影响仍在继续扩大,杜威学说仍然具有某种研究价值,尽管在国外导致这种研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正确答案: 20世纪初,大批赴美留学生回国,使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剧增。以反传统教育自居,并在世界范围的进步教育运动中有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恰好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传统教育提供了理论武器。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到中国,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也在中国加以推广。此外,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
    所有这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着独特的长处和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教育界反对传统教学法的需要,克服了传统学科教学相互割裂、不能满足儿童个体生活需要及忽视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弊端。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著有《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
    (1)对教育本质的论述。
    ①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②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即生长。
    ③由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要适应环境就需要不断改变或改组经验。所以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
    ④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和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
    ⑤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它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①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是对方法的批判,而且是对整个教育目的的批判,是对教育目的的外烁性的批判。他认为,这种外铄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无思考的余地,限制人的思维。受教育者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主动创造的窨,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学生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东西做出反应,成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隶。
    ②他反对从上面的灌输,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中学习。
    ③他主张教育是没有外铄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自己改造和改组经验,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得到发展。
    (3)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的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正确答案: 杜威:
    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以强调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儿童的联系。
    教育目的——提出生长就是教育目的,反对外在的、固定的和终极的教育目的。
    课程论——提出以“做中学”为中心的活动性和经验性课程理论。
    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
    道德教育——培养儿童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相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杜威的教育思想产生以后,在美国引起极大的反响,当时美国业已出现的所谓进步教育运动便以之为指导而迅速发展起来。从此,现代教育派和传统教育派两大教育思潮的斗争此起彼伏,整整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成了现代世界教育思潮发展的主要趋势,影响着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
    杜威本人曾应邀以教育顾问的名义,访问过旧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前苏联,同时在这些地方讲学并进行教育调查。他的著作和讲演被广泛地翻译出版,据统计,至少被译成了3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来自世界各国的数以千计的留学生在美国直接师从杜威,或者在教授杜威的学说的美国大学读书,他们学成归国,不少人成了杜威学说的积极宣传者。因此,杜威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在六个大洲上都可以感觉到。
    我们认为,对于杜威的教育思想不加分析地予以全盘肯定或彻底否定都是不适当的。应该看到,杜威的教育思想本身就包含着矛盾,既有谬误,也有某些符合教育规律的合理成分,因此,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杜威的教育思想通过进步教育运动,的确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在反对传统学校令人厌烦的形式主义中”却又起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杜威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完全被抛弃,而是被改造和利用了。事实上,近二三十年来杜威的教育理论在外国仍然受到重视,杜威教育思想的现实影响仍在继续扩大,杜威学说仍然具有某种研究价值,尽管在国外导致这种研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从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的本质。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一“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使教育融人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当时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却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昧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知识应当估计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是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杜威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和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的、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依次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为思维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强调教育的实行,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以上分析中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5)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①强调知行合一,将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②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是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超越和突破。③教育即生长和生活的观点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④教育即经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⑤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从社会的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脱节问题。⑥教材心理学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而不是逻辑顺序。⑦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探究精神使科学精神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⑧教学专业,提高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增强学术性。在其影响下教育专业机构大量设立。⑨杜威具有世界性影响,其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挥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有直接影响。⑩杜威的理论中过于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而使得教育实践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并引发了自由和纪律、师生关系等诸多矛盾。另外,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学化原则编写新型教材的设想过于理想,难以实现。

  • 第14题:

    试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第15题:

    简述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答案:
    解析:
    在杜威儿童中心主义和教育本质观的影响下,形成了其活动课程论: (1)杜威反对以既有的知识编写系统教材,更反对用这种教材进行教育。他要求把课程与教材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即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儿童本身的活动就是课程,也是教材。这样获得的知识完全是通过儿童的自身体验得来的,是儿童的直接经验,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最准确,最有价值的,也是记忆最为深刻的。
    (2)在活动课程论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他认为儿童是在自己的活动中去求取经验,获得知识的。获取直接经验就是获得知识,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做的过程。

  • 第16题: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著有《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
    (1)对教育本质的论述。
    ①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②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即生长。
    ③由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要适应环境就需要不断改变或改组经验。所以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
    ④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和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
    ⑤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它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①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是对方法的批判,而且是对整个教育目的的批判,是对教育目的的外烁性的批判。他认为,这种外铄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无思考的余地,限制人的思维。受教育者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主动创造的窨,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学生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东西做出反应,成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隶。
    ②他反对从上面的灌输,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中学习。
    ③他主张教育是没有外铄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自己改造和改组经验,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得到发展。
    (3)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的思想。

  • 第17题:

    ()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正确答案:儿童中心论

  • 第18题:

    杜威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世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下列属于杜威教育思想的有()。

    • A、教育即生活
    • B、从做中学
    • C、教育是一种进化的过程
    • D、学校即社会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正确答案:20世纪初,大批赴美留学生回国,使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剧增。以反传统教育自居,并在世界范围的进步教育运动中有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恰好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传统教育提供了理论武器。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到中国,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也在中国加以推广。此外,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所有这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着独特的长处和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教育界反对传统教学法的需要,克服了传统学科教学相互割裂、不能满足儿童个体生活需要及忽视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弊端。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 第20题:

    简述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正确答案:杜威:
    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以强调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儿童的联系。
    教育目的——提出生长就是教育目的,反对外在的、固定的和终极的教育目的。
    课程论——提出以“做中学”为中心的活动性和经验性课程理论。
    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
    道德教育——培养儿童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相统一。

  • 第21题:

    多选题
    杜威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世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下列属于杜威教育思想的有()。
    A

    教育即生活

    B

    从做中学

    C

    教育是一种进化的过程

    D

    学校即社会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杜威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 “ 要 做中学 ” 从做中学 ”也就是 .“ “ 从活动中学 ” 从经验中学 ,使得学校里的知识获得与生活过程的活动联系起来。 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杜威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中学校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不能适应社会。故此题答案选ABCD。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杜威在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 杜威作为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教育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论体系,否定了科目本位式的传统课程,设计了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等观点,都具有顺应时代的积极意义,对整个世界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杜威关于经验的学说以及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传授系统知识和丰富儿童感性经验的关系,知识传授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等等。最受批评的是杜威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姿势特点,而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等同,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结果必然导致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消极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正确答案: 儿童中心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