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观点。


    答案:
    解析:
    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对外在固定 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 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杜威尊重儿童的 观念。同时杜威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 育是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 是民主的。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 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 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 第2题:

    简述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答案:
    解析:
    在杜威儿童中心主义和教育本质观的影响下,形成了其活动课程论: (1)杜威反对以既有的知识编写系统教材,更反对用这种教材进行教育。他要求把课程与教材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即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儿童本身的活动就是课程,也是教材。这样获得的知识完全是通过儿童的自身体验得来的,是儿童的直接经验,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最准确,最有价值的,也是记忆最为深刻的。
    (2)在活动课程论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他认为儿童是在自己的活动中去求取经验,获得知识的。获取直接经验就是获得知识,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做的过程。

  • 第3题:

    简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即成长
    (2)教育即生活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 第4题:

    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从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的本质。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一“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使教育融人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当时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却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昧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知识应当估计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是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杜威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和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的、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依次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为思维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强调教育的实行,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以上分析中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5)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①强调知行合一,将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②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是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超越和突破。③教育即生长和生活的观点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④教育即经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⑤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从社会的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脱节问题。⑥教材心理学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而不是逻辑顺序。⑦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探究精神使科学精神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⑧教学专业,提高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增强学术性。在其影响下教育专业机构大量设立。⑨杜威具有世界性影响,其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挥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有直接影响。⑩杜威的理论中过于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而使得教育实践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并引发了自由和纪律、师生关系等诸多矛盾。另外,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学化原则编写新型教材的设想过于理想,难以实现。

  • 第5题:

    简述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本质论”的观点。


    答案:
    解析:
    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最终提出三个重要的论点来对教育本质进行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教育即生长”,即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他指出,儿童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2)杜威认为:“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认为既然经验是世界的基础,因此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体验一切和获取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得经验。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通过教育去增加儿童的经验,二是通过教育去提高儿童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