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孔子的德育论。 孔子认为,成为君子的主要标准是道德品质修养,“仁”与“礼”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为道德规范,是人必须接受的外在社会行为规范,“仁”是最高道德准则,是对生命及其价值的珍视和关爱,即“仁者,爱人也”。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为精神指导,也就是说“礼”与“仁”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仁”的最重要的两项是“孝”与“忠”。 从“仁”出发,培养人们“爱人”的情感,启发人们自在的道德自觉,主要有两条路线: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内发的道德修养路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这是一条外铄的道德修养路线。 并且,孔子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学思行并重。 (2)孔子德育论的当代价值。 孔子在长期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出道德教育思想的学说理论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中宝贵的历史财富。针对现代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孔子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的主要特征——“学、思、行”中深入分析挖掘其内涵意义,以期在现代道德教育和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①孔子的德育论是以“君子”为目标的理想信念教育。孔子主张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和“君子”。要求德才兼备,他为整个中华民族定格了人格理想。可以说是将人的内在精神风度与外在言行举止都升华到一个高于常人的境界,成为世人效法的楷模,成为一种较高的人生境界。对于我们现代德育来说,德才兼备,以德为重的培养目标是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的。当前,我国教育应该通过创造人人所景仰的人格典范,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激励个人完善自我,形成坚强的意志。 ②孔子的德育论是以“仁”为核心内容的和谐精神教育。求“仁”是君子的本质特征,“仁”是君子的核心精神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前提,协调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调整和削弱在竞争中出现的紧张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与融洽。如今,“仁”与“礼”依然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核心思想,虽然今日“礼”的内容已经有所变化,但是“仁”的精神将会被传承,以符合当今时代“礼”的形式予以表达。 ③孔子的德育论是以“德性优先”为原则的道德自律思想。孔子主张身体力行、学思行并重、立志自省等德育原则和方法,其根源就是孔子十分注重受教育者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内化德育途径,在教育过程中充分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将受教育者作为德育主体,通过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身体力行,去完善自己的人格来进行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传统德育忽视人的主体性,不顾受教育者的道德的内化规律,否定他们的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导致人们对规范的遵守并非出于道德需要,而是南于外力的强制,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成效。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个体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是个体的内在需要与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是受教育者不断觉悟的过程,总之,不是一个纯粹外在灌输的过程。面对多元化文化社会的时代背景,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孔子思想中培养道德主体人格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树立现代德育观,尊重主体,由灌输走向对话,由限制个性走向发展个性。 ④孔子的德育论是以“下学而上达”“学思行并重”为方法的德育活动。“下学而上达”把德育活动描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下学”与“上达”二者缺一不可,“上达”蕴含在“下学”中,通过“下学”的德育活动得以体现出来,“下学”是德育活动中通向“上达”的途径,在“下学而上达”中“下学”的地位至关重要。孔子尤其注意“下学”,“能下学,自然上达”。当代德育教育缺乏时效性是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现代德育教育学术气氛浓厚,德育形式化,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环境、道德实践相脱离。今天的道德教育应该进行整体改革,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而且一定要同道德实践相联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做到言行一致,做到多做实事,从而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更多“论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德育的启示。”相关问题
  • 第1题:

    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__________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正确答案:
    政治教育

  • 第2题:

    论述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
    可以把“学会关心”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分解成为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的需要的敏感性人手,到培养比人际关系更复杂的社会意识: 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

  • 第3题:

    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pz_填空}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答案:政治教育|
    解析:

  • 第4题:

    评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前道德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有很模糊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8~9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自律期: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8、9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当然这个时期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的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 第5题:

    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答案:
    解析:
    (1)孔子的德育论。 孔子认为,成为君子的主要标准是道德品质修养,“仁”与“礼”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为道德规范,是人必须接受的外在社会行为规范,“仁”是最高道德准则,是对生命及其价值的珍视和关爱,即“仁者,爱人也”。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为精神指导,也就是说“礼”与“仁”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仁”的最重要的两项是“孝”与“忠”。 从“仁”出发,培养人们“爱人”的情感,启发人们自在的道德自觉,主要有两条路线: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内发的道德修养路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这是一条外铄的道德修养路线。 并且,孔子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学思行并重。 (2)孔子德育论的当代价值。 孔子在长期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出道德教育思想的学说理论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中宝贵的历史财富。针对现代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孔子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的主要特征——“学、思、行”中深入分析挖掘其内涵意义,以期在现代道德教育和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①孔子的德育论是以“君子”为目标的理想信念教育。孔子主张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和“君子”。要求德才兼备,他为整个中华民族定格了人格理想。可以说是将人的内在精神风度与外在言行举止都升华到一个高于常人的境界,成为世人效法的楷模,成为一种较高的人生境界。对于我们现代德育来说,德才兼备,以德为重的培养目标是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的。当前,我国教育应该通过创造人人所景仰的人格典范,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激励个人完善自我,形成坚强的意志。 ②孔子的德育论是以“仁”为核心内容的和谐精神教育。求“仁”是君子的本质特征,“仁”是君子的核心精神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前提,协调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调整和削弱在竞争中出现的紧张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与融洽。如今,“仁”与“礼”依然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核心思想,虽然今日“礼”的内容已经有所变化,但是“仁”的精神将会被传承,以符合当今时代“礼”的形式予以表达。 ③孔子的德育论是以“德性优先”为原则的道德自律思想。孔子主张身体力行、学思行并重、立志自省等德育原则和方法,其根源就是孔子十分注重受教育者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内化德育途径,在教育过程中充分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将受教育者作为德育主体,通过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身体力行,去完善自己的人格来进行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传统德育忽视人的主体性,不顾受教育者的道德的内化规律,否定他们的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导致人们对规范的遵守并非出于道德需要,而是南于外力的强制,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成效。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个体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是个体的内在需要与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是受教育者不断觉悟的过程,总之,不是一个纯粹外在灌输的过程。面对多元化文化社会的时代背景,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孔子思想中培养道德主体人格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树立现代德育观,尊重主体,由灌输走向对话,由限制个性走向发展个性。 ④孔子的德育论是以“下学而上达”“学思行并重”为方法的德育活动。“下学而上达”把德育活动描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下学”与“上达”二者缺一不可,“上达”蕴含在“下学”中,通过“下学”的德育活动得以体现出来,“下学”是德育活动中通向“上达”的途径,在“下学而上达”中“下学”的地位至关重要。孔子尤其注意“下学”,“能下学,自然上达”。当代德育教育缺乏时效性是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现代德育教育学术气氛浓厚,德育形式化,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环境、道德实践相脱离。今天的道德教育应该进行整体改革,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而且一定要同道德实践相联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做到言行一致,做到多做实事,从而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 第6题:

    简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与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包豪斯学校建筑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并谈谈这些思想对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正确答案: 联系:从建筑的根本原则(如材料的真实性、结构的诚实性、装饰的有机性,如对工艺和工匠的重视)出发,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法,从而摆脱了折中主义,终止了对古代建筑一味模仿的状况;
    区别:对待机器生产的态度不同(排斥vs.赞同)。
    启示:当下的中国,很少从建筑的根本原则出发进行理论探索,没有能够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法(停留在对于西方现当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的简单模仿阶段);在大跃进式的城市化背景下,建筑生产的粗制滥造,导致我们的建筑产品没有国际竞争力;在这些方面,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特别是德意志制造联盟(从国家层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美学价值)和包豪斯学校(能够面向创造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教育)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 第7题:

    论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当代民营企业发展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探讨如何在工厂中提高劳动生产率。 
    1、工作定额原理。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并据以制定较高的定额。 
    2、差别计件付酬制:为了鼓励工人完成工作定额,实行有差别的刺激性计件工资制度。
    3、标准化原理:除了使工人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外,还必须把工人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以及作业环境加以标准化。 
    4、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上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作,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5、计划和执行分离原理: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这样有助于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科学的方法、手段、工具,理念是制度和规则。科学管理实质上要求雇主和工人双方改变过去的对立关系,转而相互信任和合作,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 
    (1)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根据工作要素开发科学方法,替代以往的经验管理。
    (2)劳资双方必须服从作业标准化。
    (3)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者必须科学地挑选员工,并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技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劳资双方密切合作是实施科学管理原则的重要保证。在管理过程中,要按照既定的科学原则,把科学的管理机制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结合起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5)计划与执行分离,计划由企业当局负责,执行则交给工长和工人,有利于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6)科学管理理论有局限性。仅仅把工人看成“经济人”是错误;不仅要重视技术因素,还要重视人群社会因素。

  • 第8题:

    论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又称根本规律,它指: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的规律,简称“适应超越规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决定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选择的社会思想品德要求的内容层次及相应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具有反作用。

  • 第9题:

    论述涂尔干的德育思想。


    正确答案:(1)个体品德社会化和道德内化过程。他认为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化有特殊的作用。他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意志自由三要素组成。道德内化就是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首先是要根据儿童习惯性和暗示接受性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其次是启发自觉,要求适当,切忌苛求和压制;再次是奖惩结合,切忌体罚;最后是学校教育力量要协调统一。

  • 第10题:

    判断题
    在当代中国,德育即指思想品德教育。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

    正确答案: 共性:
    (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国外都极为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西方国家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调师生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西方国家不以师德为名专门设置课堂进行简单的灌输或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渗透在学校及社会的日常道德教育之中。
    启示:
    (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依据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而作出的对教师的人格期待。在西方各种行为规则都必须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内。
    (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该现实一些,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高尚"走向"朴素",更加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
    (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走向"养成"。注重教师职业及师德内化与行为养成,使从教者和教师被选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趋向上认同教师专业,使从教者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
    (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我国已正式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学习国外严把教师职业入门关的做法。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外的经验,吸取合理内核,促进我国教师职业到的建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与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包豪斯学校建筑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并谈谈这些思想对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正确答案: 联系:从建筑的根本原则(如材料的真实性、结构的诚实性、装饰的有机性,如对工艺和工匠的重视)出发,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法,从而摆脱了折中主义,终止了对古代建筑一味模仿的状况;
    区别:对待机器生产的态度不同(排斥vs.赞同)。
    启示:当下的中国,很少从建筑的根本原则出发进行理论探索,没有能够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法(停留在对于西方现当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的简单模仿阶段);在大跃进式的城市化背景下,建筑生产的粗制滥造,导致我们的建筑产品没有国际竞争力;在这些方面,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特别是德意志制造联盟(从国家层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美学价值)和包豪斯学校(能够面向创造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教育)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教育理论中流传最广、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由柯尔伯格最先提出的。( )


    正确答案:×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 第14题:

    道德教育的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 )。


    答案:认知模式,
    解析:

  • 第15题:

    论述皮噩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自律期:大约8、9岁以后,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但这时期的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以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其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水平: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他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 第16题:

    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道德教育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模仿模式
    D.家教模式

    答案:A
    解析: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 第17题:

    简要评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孔丘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道德修养。“礼”与“仁”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 学礼要做到一切视听言行都符合礼的规范。礼要有一定的形式,但更应该重视的还是礼的内容,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否则就徒具形式。在道德教育中,提倡礼的教育要贯注仁的精神,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能真正充实。以仁的精神来对待不同的伦理关系时,就有不同的更具体的道德规范,其中最重要的两项道德规范是忠与孝。“忠”要求对人尽心竭力、诚实负责:“孝”要求尊敬和顺从父母仁德的实行可分忠和恕两方面,即消极的方面和积极的方面,“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孔丘还总结了一些进行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一是立志,以志于仁道为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并且坚持志向,不为外来因素的干扰而动摇。二是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三是力行,努力按道德规范进行实践。四是中庸,待人处事都要中庸,防止发生偏向,一切行为都要中道而行。五是内省,不论道德认识或是道德实践,都需要有主观积极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六是改过,人会犯错误是客观存在,“过则勿惮改”,正确的态度是重视改过。

  • 第18题:

    试析孔子关于道德教育和教师的思想。


    正确答案: (1)孔子关于道德教育思想:①立志乐道,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解决前进的动力。②自省自克,贵在培养道德自觉。③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言行一致。④改过迁善,发扬优点长处和克服缺点错误相辅相成。
    (2)孔子关于教师的思想: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③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 第19题:

    请用孔子的美育思想论述“美就是善”思想。


    正确答案:以“里仁为美”为例。仁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境界。正如“里仁为美”,人只有使自己的一切行为思想符合于“仁”,把外在的强制的东西转化为内在自觉的要求的时候,就是美,因此美就是善。

  • 第20题: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正确答案:法纪教育

  • 第21题:

    论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


    正确答案: 共性:
    (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国外都极为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西方国家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调师生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西方国家不以师德为名专门设置课堂进行简单的灌输或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渗透在学校及社会的日常道德教育之中。
    启示:
    (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依据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而作出的对教师的人格期待。在西方各种行为规则都必须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内。
    (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该现实一些,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高尚”走向“朴素”,更加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
    (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走向“养成”。注重教师职业及师德内化与行为养成,使从教者和教师被选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趋向上认同教师专业,使从教者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
    (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我国已正式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学习国外严把教师职业入门关的做法。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外的经验,吸取合理内核,促进我国教师职业到的建设。

  • 第22题:

    问答题
    试析孔子关于道德教育和教师的思想。

    正确答案: (1)孔子关于道德教育思想:①立志乐道,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解决前进的动力。②自省自克,贵在培养道德自觉。③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言行一致。④改过迁善,发扬优点长处和克服缺点错误相辅相成。
    (2)孔子关于教师的思想: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③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当代民营企业发展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探讨如何在工厂中提高劳动生产率。 
    1、工作定额原理。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并据以制定较高的定额。 
    2、差别计件付酬制:为了鼓励工人完成工作定额,实行有差别的刺激性计件工资制度。
    3、标准化原理:除了使工人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外,还必须把工人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以及作业环境加以标准化。 
    4、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上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作,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5、计划和执行分离原理: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这样有助于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科学的方法、手段、工具,理念是制度和规则。科学管理实质上要求雇主和工人双方改变过去的对立关系,转而相互信任和合作,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 
    (1)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根据工作要素开发科学方法,替代以往的经验管理。
    (2)劳资双方必须服从作业标准化。
    (3)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者必须科学地挑选员工,并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技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劳资双方密切合作是实施科学管理原则的重要保证。在管理过程中,要按照既定的科学原则,把科学的管理机制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结合起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5)计划与执行分离,计划由企业当局负责,执行则交给工长和工人,有利于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6)科学管理理论有局限性。仅仅把工人看成“经济人”是错误;不仅要重视技术因素,还要重视人群社会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