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 墨家教育思想的特征及其借鉴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王阳明“心学”,特别体现在关于儿童教育的见解和主张上,因为儿童阶段人欲尚少,良知容易体认,所以儿童教育更应搞好。他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等文中相当集中而深刻地论及儿童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内容:(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王阳明对当时束缚儿童、摧残儿童的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认为当时的儿童教育,只注重读书考试,对儿童一味要求约束而不知正面引导,期望其聪明却不知用善法来培养。甚至用种种惩罚手段,对儿童就像囚犯一样,这样儿童也必然将学校看作是监狱.将师长看作是仇敌,靠说谎来掩饰其顽皮,靠逃学来满足其游玩的意愿,结果是教育的失败。(2)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有鉴于儿童教育中的严重问题,王阳明提出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约束,因此强调一定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保护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注意顺应儿童的性情,激发儿童的兴趣,以诱导、启发,来代替“督”、“责”等传统手段。(3)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王阳明多次强调要“随人分限所及”,所谓分限,是指儿童的认识水平和限度。他以走路为喻,婴儿只能扶着墙壁学习站立、移步,幼童可以在庭院中走、跑、跳、登,成人则可以出远门旅行千百里。儿童处于“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身心发展时期,学习必须是循序渐进,负担一定不要过重。要使儿童经常保持精力有余的状态,这是十分有价值的观点。王阳明主张因材施教。他说:“人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教学就像治病一样,“初无一定之方”,根据病人体质、病情,“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王阳明的因材施教不仅要避短,而且要扬长。他说:“圣人教人,不是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有尊重和扶持个性发展的倾向,态度更为积极。(4)教学活动的多样化针对儿童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王阳明主张教学应该力求生动、多样化。要发挥诗、书、礼等各门课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王阳明还制定了一个日课表,将每天的功课按考德一诵书背书一习礼或课仿一诵书讲书一歌诗的次序安排。歌诗还分班组或全体同时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可谓动静交替,使儿童不至于感到过于单调和疲劳,有助于保持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比起传统教育一味地读书背书来,确实是耳目一新,充分注意到儿童的身心特点。总之,王阳明从良知说出发,对封建传统儿童教育进行猛烈的抨击,指出当时对待儿童 “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使得儿童“视学校如囹狱而不肯入,视教师如寇仇而不欲见”,认为教学要引起儿童乐学情绪,要求教育儿童从积极方面人手,要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育。同时认为,儿童教育要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使他们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也反映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 第2题:

    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
    解析: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来源于机能心理学、实用主义哲学、社会进化论。从这些出发,他提出了以新的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新理论,注重实验和活动,成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杜威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指构成人的身心各种因素在外部环境和人的主动经验过程中统一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的连续过程。这也是教育无目的的思想基础。(3)教育无目的、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服务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所追求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内在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教育过程,在它本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在民主社会中,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是统一的。(4)论课程与教材杜威提出了做中学和教材心理化的观念。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教材心理化是指把各门学科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它所被抽象出来之前的原来的经验,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即直接经验化。之后再把直接经验组织化,从而形成能提供给有技能的、成熟的人的教材形式。(5)论思维与教学方法杜威反对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倡“从做中学”。这是一种通过主动作业,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通过做中学来达到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思维与教学的统一、课程与作业的统一、教材与教法的统一。根据杜威的科学的实验主义探究方法和反省思维方式,他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其一,疑难的情景;其二,确定疑难所在:其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其四,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其五,验证这个假设。这种教学方法重视科学探究思维,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能力,与主智主义的传统教育理论有本质区别,但该方法过于注重活动,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狭化了认知的途径,泛化了问题意识,在实践中也存在了诸多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6)论道德教育。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杜威是西方现代教育派的理论代表。他对传统教育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挑战,奠定了现代教育理论大厦的基石。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使美国教育由赫尔巴特主义转入杜威主义,并影响到其他国家。他是新教育的思想旗手。他的教育理论突破以往建立在主客体两分之上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将知行合一,使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突破了内发论和外铄论,将教育看做人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经验的观点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在此基础上,他奠定了儿童中心论,解决教育与儿童相脱离的问题,并通过学校和社会的统一,思维和经验的统一,解决教育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相脱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做中学这一建立在新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新方法,拓宽了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了教学专业化。杜威的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具有直接的影响。但因其理论偏重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而使得教育实践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及引发了自由与纪律、教师与学生等诸多矛盾:另外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化原则编写新型教材的设想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

  • 第3题:

    简述比较教育借鉴时代及其研究的特点。
    所谓“借鉴时代”,是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阶段,从1817年到19世纪末。在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欧美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并积极借鉴别国教育经验改善本国的教育。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因此,积极考察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是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但这种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忽视对别国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深入讨论。

  • 第4题:

    简述“精英循环论”及其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 一个社会只有当执政者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才是稳定的,而要经常保持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精英循环,即非执政者阶层中的精英人物上升为执政者,以及执政的庸才下降到非执政阶层。
    借鉴意义:首先,帕森斯开创了社会流动研究的先例,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其次,关于社会流动可以将稳定性不平等变成暂时性不平等,从而构成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的观点剔除其特定内容,乃极有借鉴价值的研究思路。

  • 第5题: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1)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是一种政治过程。作为一种政治过程,公共选择有着不同的方面,要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与行政和司法三个阶段。在立宪阶段,公共选择要决定公共物品的决定规则,即决定按何种原则把社会各成员的偏好汇总起来,以确定社会需求的公共物品量,按何种原则确定各阶层要负担的税收。立法阶段要在现行规则和法律范围内展开集体活动。在行政和司法阶段,公共选择的主要内容是由政府行政机构生产和提供社会所需要的、议会所决定的公共物品,即将立法机构通过的法案付诸实施,执行立法阶段所通过的各项决策。
    (2)借鉴意义:首先,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基本思路是: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特别是要避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手段来管理市场经济。其次,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政治及行政体制的改革,是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重要前提。再次,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最后,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 第6题:

    分析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意义。


    正确答案: 孙悟空是吴承恩倾尽全力塑造的一个理想化传奇式的大无畏英雄形象。他是大自然的产儿,有着独特的外形特征:猴的特点、人的性情、魔的威力。三者相互融合渗透,生物性,传奇性、社会性融合为一体,升华为一个神奇的英雄人物。一部《西游记》,处处都是他的英雄事迹。“大闹天宫”突出了他在传统旧秩序束缚下酷爱自由、顽强抗争的思想性格;“西行取经”表现他在重重险恶的环境中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斗争精神。诚然,孙悟空前后的身份和命运有着明显差异,然而,在思想性格上却可以说是自始至终是一致的。
    刚强正直、爱憎分明,是孙悟空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他相信自己的力量并力图完成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敢于蔑视陈规陋习,冲决旧秩序。他不畏强权,不怕恶势力,以惊人的智慧和非凡的能力大闹三界。只要他认为不正确,不合理,不正派的东西,就毫不留情地展开斗争。对天宫至尊玉皇大帝和太白金星等是如此,就是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唐僧和观音菩萨,也敢不客气直陈己见,指出他们的某些错误行为。如对唐僧的懦弱不堪的表现,他时常毫不客气地称之为“脓包”。他有强烈而鲜明的爱憎感情,而且界线分明。对一切害人精,他恨之入骨,为了将他们斩尽杀绝,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而对善良弱小的人们和自己的同伙,则充满深厚的感情。在花果山时,与群猴情同手足,在取经途中,对八戒,沙僧则是患难与共。
    机智勇敢、不屈不挠,是孙悟空思想性格的又一重要特征。在他的心目中,从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如果说在大闹天宫中,主要是显出他的顽强勇敢,那么,在取经途中,则更多地突出了他的机智灵活。他善于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任何乔扮伪装,无论上天入地都要调查清楚他们的来历和看准其弱点,从而想出制服他们的对策,不获全胜、决不罢休。即令带上“紧箍儿”之后,他并不甘心完全驯服地成为玉帝佛祖的奴才。反而,只要斗争需要,他还要值日功曹、山神土地、天兵天将供自己调遣,甚至连玉帝、佛祖也要为他效劳。胸襟开阔、性格乐观也是他身上的突出特点。他公正无私,不计较个人利害关系、即使是在最困难、最险恶的境遇下,他一边设法取胜,一边还跟同伙八戒调笑开心、反射出必胜的信心。
    总之,孙悟空是一个有着强烈叛逆精神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他鲜明的性格特征,在大闹天宫中表现出十分充分。西天取经,是其性格的进一步发展,而决非对大闹天宫斗争性的否定。作者塑造这一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和教育作用。这是一个高度理想化的光辉形象,在他身上不仅集中地放映了许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光地反映出当时社会萌发的新思潮,以及农民、市民和其他被压迫者起义斗争的影子。塑造这一幻想的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就在于:鼓励激发人们不管在任何艰难险恶的环境中,都必须力争掌握自己的命运,永远乐观;面对任何敌人和恶势力必须讲究策略,顽强斗争;对崇高的理想,要大胆追求,一往无前,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 第7题:

    评述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首先,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其次,王守仁坚持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第三,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王守仁提出了四个基本主张,即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省察克治、贵于改过。第四,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即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提出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教学中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等。王守仁教育思想中包括了很多积极因素,值得我们学习:第一,从“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出发,肯定了人人都应受教育,并强调了教育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二,在当时士人“皆驰骛于记诵辞章”,重功利而轻修养的社会风气中,重新强调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第三,对于道德教育的某些主张,反映了学校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是有启发的。第四,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是难能可贵的。

  • 第8题:

    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即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提出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教学中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等。王守仁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是难能可贵的。

  • 第9题:

    问答题
    墨家的教育管理思想?

    正确答案: ①主张要以“强说人”的精神,由他们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从而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理想社会。教育内容:②墨家所要培养的“兼士”,既要有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品质,又要有履行墨家道义的实际才能和本领。墨家不仅重视“识义”“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他们的特征对我们教育管理有何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 柏林大学建于1810年,当时正是德国民族和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学术自由的精神是从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开始的。不过,那两所大学主要还是强调以教学为主、科研为次。而柏林大学则是以专门的科学研究为主要的追求,以科研带动教学,把授课作为次要的问题考虑。学校不再以博览群书、熟读百家为目标,而是要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从事具有创建性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校规定,大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担负科学研究的工作。为此,他们主办讲座,开展自由讨论,提倡师生研究,鼓励新的建树。他们聘任黑格尔讲授哲学、冯特讲授实验心理学、斯塔尔讲授法律学、穆拉讲授病理解剖学,并请专家讲授实验化学。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荟萃柏林大学讲坛,开拓学术研究的新学风,保证了教学的最优质量。黑格尔后来曾任柏林大学的校长。马克思也在该校学习,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
    柏林大学确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地位,使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欧美长达200年的高等教育“冰河期”,也使德国成为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可以说,柏林大学是新人文主义影响下的新大学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典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分析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意义。

    正确答案: 孙悟空是吴承恩倾尽全力塑造的一个理想化传奇式的大无畏英雄形象。他是大自然的产儿,有着独特的外形特征:猴的特点、人的性情、魔的威力。三者相互融合渗透,生物性,传奇性、社会性融合为一体,升华为一个神奇的英雄人物。一部《西游记》,处处都是他的英雄事迹。“大闹天宫”突出了他在传统旧秩序束缚下酷爱自由、顽强抗争的思想性格;“西行取经”表现他在重重险恶的环境中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斗争精神。诚然,孙悟空前后的身份和命运有着明显差异,然而,在思想性格上却可以说是自始至终是一致的。
    刚强正直、爱憎分明,是孙悟空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他相信自己的力量并力图完成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敢于蔑视陈规陋习,冲决旧秩序。他不畏强权,不怕恶势力,以惊人的智慧和非凡的能力大闹三界。只要他认为不正确,不合理,不正派的东西,就毫不留情地展开斗争。对天宫至尊玉皇大帝和太白金星等是如此,就是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唐僧和观音菩萨,也敢不客气直陈己见,指出他们的某些错误行为。如对唐僧的懦弱不堪的表现,他时常毫不客气地称之为“脓包”。他有强烈而鲜明的爱憎感情,而且界线分明。对一切害人精,他恨之入骨,为了将他们斩尽杀绝,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而对善良弱小的人们和自己的同伙,则充满深厚的感情。在花果山时,与群猴情同手足,在取经途中,对八戒,沙僧则是患难与共。
    机智勇敢、不屈不挠,是孙悟空思想性格的又一重要特征。在他的心目中,从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如果说在大闹天宫中,主要是显出他的顽强勇敢,那么,在取经途中,则更多地突出了他的机智灵活。他善于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任何乔扮伪装,无论上天入地都要调查清楚他们的来历和看准其弱点,从而想出制服他们的对策,不获全胜、决不罢休。即令带上“紧箍儿”之后,他并不甘心完全驯服地成为玉帝佛祖的奴才。反而,只要斗争需要,他还要值日功曹、山神土地、天兵天将供自己调遣,甚至连玉帝、佛祖也要为他效劳。胸襟开阔、性格乐观也是他身上的突出特点。他公正无私,不计较个人利害关系、即使是在最困难、最险恶的境遇下,他一边设法取胜,一边还跟同伙八戒调笑开心、反射出必胜的信心。
    总之,孙悟空是一个有着强烈叛逆精神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他鲜明的性格特征,在大闹天宫中表现出十分充分。西天取经,是其性格的进一步发展,而决非对大闹天宫斗争性的否定。作者塑造这一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和教育作用。这是一个高度理想化的光辉形象,在他身上不仅集中地放映了许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光地反映出当时社会萌发的新思潮,以及农民、市民和其他被压迫者起义斗争的影子。塑造这一幻想的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就在于:鼓励激发人们不管在任何艰难险恶的环境中,都必须力争掌握自己的命运,永远乐观;面对任何敌人和恶势力必须讲究策略,顽强斗争;对崇高的理想,要大胆追求,一往无前,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评述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 首先,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其次,王守仁坚持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第三,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王守仁提出了四个基本主张,即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省察克治、贵于改过。第四,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即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提出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教学中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等。王守仁教育思想中包括了很多积极因素,值得我们学习:第一,从“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出发,肯定了人人都应受教育,并强调了教育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二,在当时士人“皆驰骛于记诵辞章”,重功利而轻修养的社会风气中,重新强调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第三,对于道德教育的某些主张,反映了学校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是有启发的。第四,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答案:
    解析: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自然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也就是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我们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①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②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③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④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①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4)自然教育的实施。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教育者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第一阶段,在婴儿期(0~2岁),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第二阶段,儿童期的教育(2~ 12岁),又称“理智睡眠期”,主要进行儿童感官的训练并继续发展身体。要求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训练。可以用“自然后果法”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第三阶段,在少年期(12~15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第四阶段,在青年期(15~20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5)对自然教育的评价:卢梭的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主义的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路,提倡性善论,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他还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教育内容。卢梭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如:他分析了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重视感觉教育的价值,并论述了感觉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对古典主义和教条主义,倡导学习真实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提倡启发式的教育;主张直观教学;反对向儿童灌输道德教条,要求养成符合自然发展的品德等。这些观点既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也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卢梭的教育学说包含着相当激进的思想,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其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意义。有人称,卢梭在教育界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其充分地实现这种可能性。同时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虽说卢梭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他本身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也有不足之处:对儿童天性的看法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的教育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 第14题:

    简述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1)墨家的教育思想,a.政治和道德教育:即墨家“十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b.科学技术教育: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c.文史知识教育:以六艺为主体。d.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包括认识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形式逻辑的教育。(2)墨家的教育实践①“农与工肆之人”墨子是“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出身微贱,精于工技,其思想基本代表当时的“农与工肆之人”的立场。他主张尚贤、尚同,强烈反对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度。墨子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但在认识论方面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因素。现存《墨子》其53篇。②总结主动、创造实践、量力的教育方法墨程和墨家的教育方法也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而与儒家有较大的不同。a.主动正确的教育方法是“虽不叩必鸣”一即使 人们不来请教,你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b.创造墨子主张对古代的优秀遗产应继承,但还要有创造精神,使善的东西更多-些。c.实践墨家更着眼于“功”或效果,讲效果也就是讲实践。d.量力墨程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就学生的精力而言,人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应当量其力而教。

  • 第15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学记》中对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的教育思想:()

    • A、藏息相辅
    • B、豫时孙摩
    • C、九品中正
    • D、善于喻教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简析墨家学派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正确答案:墨家尚俭节用、兼爱非攻的思想,培育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墨家文化中的科技因素虽然或多或少被忽略,但它一直以隐性的方式不断被中原人民传承下来。墨家思想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融合进了中原地区的本土文化之中。

  • 第17题:

    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他们的特征对我们教育管理有何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 柏林大学建于1810年,当时正是德国民族和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学术自由的精神是从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开始的。不过,那两所大学主要还是强调以教学为主、科研为次。而柏林大学则是以专门的科学研究为主要的追求,以科研带动教学,把授课作为次要的问题考虑。学校不再以博览群书、熟读百家为目标,而是要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从事具有创建性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校规定,大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担负科学研究的工作。为此,他们主办讲座,开展自由讨论,提倡师生研究,鼓励新的建树。他们聘任黑格尔讲授哲学、冯特讲授实验心理学、斯塔尔讲授法律学、穆拉讲授病理解剖学,并请专家讲授实验化学。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荟萃柏林大学讲坛,开拓学术研究的新学风,保证了教学的最优质量。黑格尔后来曾任柏林大学的校长。马克思也在该校学习,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
    柏林大学确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地位,使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欧美长达200年的高等教育“冰河期”,也使德国成为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可以说,柏林大学是新人文主义影响下的新大学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典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 第18题:

    分析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1)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儿――论教育》,在近代教育史上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卢梭的自然教育观是建立在他的天性哲学基础之上的。他的天性哲学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即每个人生来就是自由的,自由是人所具有的可贵的天性。另外,“理性”和“良心”(或称“善良”)也是人生来具有的天性。
    (3)卢梭首先强调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于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4)关于自然教育的目的,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这种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把自己的自然感情放在第一位,绝不压抑自己的自然本性;并且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独立的生活。
    (5)卢梭进而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确切地说在上层社会中是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因此,他提出当儿童一出生就把他放到远离城市的乡村中去实施自然教育,即在自然的怀抱中接受教育,他认为大自然本身就是儿童最好的教育者。
    (6)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感想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即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
    (7)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当时是最具进步性的教育理论,对欧美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今天的学前教育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第19题: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墨子的“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观点。它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了思想的代言人。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精英循环论”及其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 一个社会只有当执政者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才是稳定的,而要经常保持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精英循环,即非执政者阶层中的精英人物上升为执政者,以及执政的庸才下降到非执政阶层。
    借鉴意义:首先,帕森斯开创了社会流动研究的先例,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其次,关于社会流动可以将稳定性不平等变成暂时性不平等,从而构成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的观点剔除其特定内容,乃极有借鉴价值的研究思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分析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1)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的 教育’(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进行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力量必须统一才 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只有’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
    (2)根据 人人天性自由的哲学,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 是具有独立自主性。
    (3)卢梭特别强调,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教师要研究、了解、尊敬、关怀儿 童,不能成为儿童天性的敌人,不能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4)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的天性、 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 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
    (5)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析墨家学派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正确答案: 墨家尚俭节用、兼爱非攻的思想,培育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墨家文化中的科技因素虽然或多或少被忽略,但它一直以隐性的方式不断被中原人民传承下来。墨家思想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融合进了中原地区的本土文化之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墨家提出的独到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墨家私学组织管理的特点。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提出的独到的教育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
    (1)文教政策思想。墨家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兼士”或“贤士”,从而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理想社会。
    (2)关于教育内容。墨家不仅重视“知义”、“为正”的道德教育,以培养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品质,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与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使门徒具有履行墨家道义的实际才能和本领。
    在私学实践中,墨家对其私学的组织管理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
    (1)培养目标。墨家私学以培养“兼士”为目标。
    (2)教育对象与招生原则。墨家认为教育要深入到社会下层之人,以“农与工肆之人”为主要对象。弟子入学要先服苦役,能经受住考验,坚守墨家“道义”,才能成为正式弟子,沿用的仍是手工业技师收徒方法。
    (3)教学管理。墨家私学重视教以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并且主要是生产劳动中进行。
    (4)组织管理制度。墨家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纪律十分严明,类似一个信仰坚定、组织严密的宗教集团,其门徒要绝对服从私学领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