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认知派的观点。()


    正确答案:对

  • 第2题: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水平六阶段”说。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科尔伯格把道德教育的目的定为促进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他认为一个人道德判断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一个由低到高顺序发展的过程。科尔伯格曾对这“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过程模式作了详细阐明,后又作过重大修正。
    他在70年代后期将该模式概括为: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价值取向阶段。
    阶段二:以个人的功利主义目的与交换为价值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三:以协调人际关系为价值取向阶段。
    阶段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五:以社会契约为价值取向阶段。
    阶段六:以普遍道德原则为价值取向阶段。
    他认为儿童的年龄与其道德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一般0至9岁处于第一水平,9至15岁处于第二水平,16岁后向第三水平发展,但年龄并非是决定因素。尽管发展阶段不可跳跃、发展方向不可逆转,而在发展速度上则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还有的可能长期处于某一阶段上停滞不前。科尔伯格主张用教育,特别是道德两难故事策略,促使其尽快向更高一阶段发展。

  • 第3题:

    以下关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理论是根据美国社会的情况作出的划分
    B.该理论中的每个阶段是人的一生道德发展的必经阶段,且具有不可逆性
    C.科尔伯格认为人的各个道德发展阶段持续的时间不一致
    D.科尔伯格的理论反映出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科尔伯格的这种研究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作出的划分,向我们勾画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科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

  • 第4题: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中,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 第5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一)道德发展的实质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①第一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 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包括惩罚与服从阶段(第一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第二阶段)。②第二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小学高年级开始至青年期)——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其道德推理着眼于满足社会期望。包括好孩子道德观(第三阶段)、法律一秩序道德观(第四阶段)两个阶段。③第三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青年末期开始)——这一阶段的个体是基于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即着眼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包括社会契约理论(第五阶段)和全面的道德原则(第六阶段)两个阶段。

  • 第6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分为两个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习俗水平: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后习俗水平: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

  • 第7题:

    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期和自律期两个阶段:
    1)他律期(4-8岁):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外在的规则作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服从这些成年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意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在的动机。
    2)自律期(8-12岁):道德判断已经从外在的客体性转向内在的主体性,不再简单地服从外部的道德规则,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是用公正、平等、责任去进行判断,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的,要反映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成人的权威或霸权。
    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3个阶段6个水平:
    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
    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为了服从权威,逃避惩罚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以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或者说是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
    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个体往往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守法是对的。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
    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道德信念的可变性。道德的原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避免自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同情、平等。

  • 第8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第一阶段,儿童对道德的判断是以对惩罚的恐惧为标准的;第二阶段以对奖赏的期待为标准。
    世俗水平,包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第三阶段,孩子的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家庭成员与朋友的期望;第四阶段,开始承认社会管理的必要,并将道德与法律等同看待。
    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第五阶段,人们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但也认识到并非所有法律都是合理的;第六阶段形成了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道德原则;第七阶段,是后来附加的阶段,从宗教或超自然的观念的角度来看待道德和道德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制定一分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通过“道德判断晤谈法”考察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及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定的原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及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及良心或原则定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1)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
    2)世俗水平,包括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
    3)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道德判断的发展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②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③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
    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对教学的影响:
    (1)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
    (2)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4 2 .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4 2 .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阶段分成“三个 水平六个阶段”: ( 1 ) 前习俗水平(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朴素 的利己主义阶段) ( 2 ) 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 取向阶段) ( 3 ) 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 伦理取向阶段)

  • 第14题: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加德纳

    答案:C
    解析:
    这是识记内容,科尔伯格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第15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1)理论假设 假设一: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是指判断的理由以及说 明理由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 假设二:个体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假设三: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德育目的论:从认知结构思想出发,提出德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激发儿童的积极道德思 维,使他们的道德思维达到较高的阶段,以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水平I——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是纯然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 而服从权威和权威规定的规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服 力量本身就是价值。所谓对的就是服从权威和规则,对就能避免惩罚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 那些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有时也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并认为对的只是相对而言。儿童 知道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等概念,但往往根据市场上等量的公平交换原则来满足自己和他人 水平II——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及其希望考虑的问题,认为道 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3:好孩子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意识到与周围人际关系的重要,认为大多数人的 意见或习俗的观点是正确的,能重视别人的感情,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 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力争按此期望和要求展开思维和行动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尽自己的义务、对 权威表示尊敬和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就是正确的,开始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全体社会共 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 水平III——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仅认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而且开始 认识到法律、规则的人为和相对的性质,会在考虑到诸如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等方面 形成超逾法律和规则的普遍原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不再把规则、法律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 教条,而是认识到规则是人为的、灵活的,是一种民主的、契约性的东西 阶段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维护 社会秩序可能的弊端,个人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的普遍价值标准判断道德行为,形成自 己的道德哲学 (4)德育方法论:在前期比较注重培养儿童个体的道德思维,其主张的德育模式主要是“新 苏格拉底德育模式”,课堂讨论法是该模式最基本的德育方法。而后期比较注重健康公民的培 养,其德育实践模式主要是“新柏拉图德育模式”,“公正团体法”是该模式具体运用过程中 最主要的方法 (5)学界对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批评 批评一:一些研究表明,有些文化背景的人根本没有阶段5和阶段6的道德发展特征,柯尔 伯格对这两个阶段的定义带有西方文化的偏见 批评二:调查显示,达到阶段5和阶段6的人中,以男性居多,而没有充分体现女性在阶段4 之后的道德发展特征 批评三: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发展具有不可逆性,然而,对美国中学毕业生的 调查显示,他们道德发展水平多数已经达到阶段4,但之后的调查发现其中不少人又回到了阶段 2,这是对发展不可逆定理的挑战,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却没有很好回答这个问题

  • 第16题:

    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论述。


    答案:
    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存在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两个阶段: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的基础上,以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并细化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分析这三个水平的时候,可以将三个水平与皮亚杰提到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联系起来。在分析这六个阶段的时候,要明晰每一个阶段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

  • 第17题:

    简述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制定一分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通过“道德判断晤谈法”考察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及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定的原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及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及良心或原则定向。

  • 第18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道德判断的发展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②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③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
    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对教学的影响:
    (1)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
    (2)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 第19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1)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
    2)世俗水平,包括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
    3)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

  • 第20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

    • A、习俗水平
    • B、前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道德水平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三个级别的内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分析评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一.前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包括: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包括: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止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包括:1)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以下特征:
    1)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
    2)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
    3)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
    4)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理论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科学地安排品德教育的内容,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另外,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提出的理论是(  )。
    A

    人格发展阶段论

    B

    心理社会发展论

    C

    道德发展阶段论

    D

    认知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