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匹配法是先将被试按某一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匹配,然后再把每一匹配组中的每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以此保证各组被试在这个或这几个特往上是同质的。因此,题干中所描述的分组方法是匹配法,
更多“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聚合交叉设计


    参考答案:A

  • 第2题:

    报告测验分数( )。

    A.最好不把测验分数直接告诉被试及其亲友,而是报告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

    B.应告知被试所做测验是测量什么或预测什么

    C.要让被试知道其测量结果是和什么常模团体进行比较

    D.需使被试知道如何运用其分数和可能给被试带来什么心理影响


    正确答案:ABC

  • 第3题:

    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作是

    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C.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D.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答案:C
    解析:
    A组和B组被试前后都进行了情绪测试,即A组和B组都属于前测~后测设计。又因为A组被试看了恐怖电影'而B组并没有看,因为看恐怖电影是实验处理,通常将A组看作是实验组B组看作是控制组。

  •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一项实验中,要求所有被试都在电脑前利用鼠标来控制一个小球的运动,这项任务需要被试控制鼠标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实验之前,对全部被试进行同样的移动小球的训练。实验时,其中一种情况下,被试很容易操纵小球完成任务,另一种情况下,小球较难操纵,但所有人最终都能完成该任务。研究者随机选取180名大学生被试,并随机分配到6个组中。第一组被试在电脑前训练1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二组被试训练3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三组被试训练6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四组被试训练1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第五组被试训练3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第六组被试训练6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最后记录每个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实验的结果发现,在比较难的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时间显著减少;但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所有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时间都很短且几乎相同请问:(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因变量是什么?(3)该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不同的训练时间和任务难度对控制鼠标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的影响。(2)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训练的时间有三个水平(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和任务难度有两个水平(难、易);因变量是操纵小球任务的完成时间。(3)该实验存在的问题:在较容易的任务上,被试完成任务的时间都很短且几乎相同,这表明出现天花板效应或高限效应。 本题考查了多因素实验设计和因变量敏感性的问题。因变量的敏感性是指自变量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有两种情况: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

  • 第5题:

    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 B、 测验法
    • C、 实验法
    • D、 访谈法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正确答案:配对法

  • 第7题:

    对于速度测验的项目分析一般采用的分析方法包括()。

    • A、与一般测验的分析方法相同
    • B、降低测验题目的难度使得被试完成所有题目
    • C、只分析完成该题目的被试的成绩
    • D、延长试测时间,使所有被试都能完成所有题目,然后对所有被试的成绩进行分析
    • E、缩短测验的长度

    正确答案:C,D

  • 第8题:

    进行变压器耐压试验时,被试绕组各部位的对地电压必须相同,因此应将被试绕组的所有出线端用()接试验变压器,而非被试绕组应用导线连在一起然后()。


    正确答案:导线连在一起;接地

  • 第9题:

    单选题
    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测验法

    C

     实验法

    D

     访谈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对于速度测验的项目分析一般采用的分析方法包括()。
    A

    与一般测验的分析方法相同

    B

    降低测验题目的难度使得被试完成所有题目

    C

    只分析完成该题目的被试的成绩

    D

    延长试测时间,使所有被试都能完成所有题目,然后对所有被试的成绩进行分析

    E

    缩短测验的长度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正确答案: 配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工程心理学实验研究中,把条件相等或相近的被试对等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去的方法是()
    A

    消除法

    B

    限定法

    C

    纳入法

    D

    配对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选择被试时,实验组与控制组的被试不对等就可能产生取样偏差。()


    参考答案:正确

  • 第14题:

    下列有关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的表述,错误的是

    A.统计方法采用相关样本f检验
    B.控制历史、成熟等影响因素
    C.避免被试因前测而产牛的厌烦和反感

    答案:A
    解析:
    实验设计类型。 此题考查真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此设计的优点为:①随机化原则:控制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②设立控制组:控制历史、成熟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③对实验组控制组均不进行前测,避免被试因前测而对后测产生的厌烦和反感,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避免了被试由于前测而获得经验,从而对后测产生敏感性。局限为:只有一个自变量,不能分析出多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而统计方法需要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常使用曼一惠特尼U检验方法。还需注意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真实验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难点,要掌握其中的逻辑,灵活运用。

  • 第15题:

    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观看恐怖电影之后进行情绪测试,要求B组被试在A组被试进行情绪测试时也进行情绪测试,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做是

    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C.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D.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答案:B
    解析:
    该设计属于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设计,在该设计中没有前测,只有后测,

  • 第16题:

    关于心理学研究伦理表述正确的是

    A.研究者要尊重被试,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关系
    B.研究者要同样对待所有被试
    C.研究者要尽力消除实验所造成的有害后果
    D.砑究者要允许被试自主决定是否参加实验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匹配法是使()和()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正确答案:实验组;控制组

  • 第19题:

    心理学家贾德(Judd)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下打靶"实验。实验中,他以五、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制组。实验的任务是要求被试练习用标枪击中水下的靶子。实验组被试练习前被安排学习"光的折射原理",让他们对折射原理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而对控制组被试不给予任何解释和说明,他们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先将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被试进行投掷练习,结果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绩没有太大区别,这是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学习不能代替练习。接着,当把靶子移至水下4英寸处,这时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绩出现了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学生很快地适应了水下4英寸的条件,不论是在速度还是在准确率上,都超过了控制组;而控制组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混乱,先前的练习也未能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情境,错误持续发生。 问题:(1)简要阐释出现上述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2)结合上述材料,概述相关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1)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已经把光的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能够将其运用到不同情境中去,也就是产生了迁移,所以他们的成绩才会显著高于未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
    (2)该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所提出的。贾德并未考察刺激与反应间的关系,而是用实验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他认为,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是在于个体是否获得了相关知识的概括化的理解。学生在A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可以全部或部分运用到B活动的学习中。概括化理论非常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它指出,对原理、原则概括得越好,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就越好。概括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原理、原则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对一般性原理的理解与概括,为学习迁移的研究注入了新内容。但必须明确的是,概括化的原理、原则仅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

  • 第20题:

    交流耐压试验前,被试设备表面应擦式干净,将被试设备外壳和非被试绕组可靠地接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

    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

    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匹配法是使()和()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正确答案: 实验组、控制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是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要求被试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以获得被试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

    正确答案: 问卷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