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额外变量的控制的理解和掌握。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有:①排除法;②恒定法;③匹配法;④随机化法;⑤抵消平衡法;⑥统计控制法;⑦无关变量的纳入。
更多“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哪种方法?((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双盲实验是一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它属于恒定法的一种。()


    参考答案:错误

  • 第2题: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应具有的功能

    A、使研究变量最大化

    B、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控制

    C、使实验误差变异最小化

    D、充分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

    E、在实验节省被试


    参考答案:ABCD

  • 第3题:

    心理学实验的核心特征是( )

    A.变量
    B.自变量
    C.因变量
    D.额外变量

    答案:B
    解析:
    变量。 选项A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的事物的属性,它是实验的基本特征。选项B自变量是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它是实验的核心特征。实验之所以称其为实验,就在于它至少有一个自变量。选项C因变量就是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选项D额外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但不是研究者所关心的变量。故选择B。

  • 第4题:

    属于对额外变量进行实验前控制的方法是

    A.消除法
    B.恒定法
    C.匹配法
    D.抵消平衡法

    答案:A,B,C,D
    解析: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实验前控制。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的方法是实验后控制,也称为统计控制法。本题涉及的四个选项都是在实验设计中使用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因此都属于实验前控制技术。

  • 第5题:

    在某记忆实验中,要求被识记50个单词。单词的频率可以作为

    A.结果变量
    B.自变量
    C.因变量
    D.额外变量

    答案:B,D
    解析:
    单词的频率作为单词固有的属性,是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它可以作为自变量,也可以是额外变量。

  • 第6题:

    简述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答案:
    解析:
    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如用“双盲”实验设计来排除霍桑效应和实验者效应。怛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如使研究环境、测量工具、指导语、研究时间对不同被试保持一致,通过恒定其影响,达到变量控制的目的。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的特点相同。随机化法:根据概率理论,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使各组被试具备的种种条件和机会均等,以避免系统性偏差。抵消平衡法: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统计控制法: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或未能)使用实验控制的方法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须采用统计的校正或调整将这些变量的影响从研究结果中加以排除的方法,如协方差分析。

  • 第7题:

    有研究者试图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的方法研究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差异。在这个研究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额外变量有哪些?应采用哪些方法控制这些额外变量?


    答案:
    解析:
    (1)该研究的自变量该研究的自变量是阅读教学模式。有两个水平,一个是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一个是传统阅读教学模式。(2)该研究的因变量该研究的因变量是学生的阅读成绩、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3)该研究的额外变量若采用实验班与控制班比较的方法,被试选择上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班与控制班实施教学的教师不同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4)控制上述额外变量的方法通过前测,尽量选择原先阅读水平相似的班级进行实验,或采用协方差统计技术排除被试差异对实验效果造成的影响。实验班和控制班由同一个教师进行教学,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控制组实验设计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的分配问题,对于教学实验很难采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前测选择水平相近的班级并可通过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排除被试差异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 第8题: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正确答案: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 第9题: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6种方法。


    正确答案: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 第10题:

    填空题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6种方法。

    正确答案: 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

    正确答案: 统计控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正确答案: 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实验者在研究问题、实施实验时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叫做: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控制变量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在心理学实验中采用恒定法来控制额外变量时,有下列哪些缺点?( )

    A.使额外变量对被试的影响处于同样水平
    B.降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性
    C.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
    D.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

    答案:B,D
    解析:
    额外变量的控制。 B和D是选项一回事,外部效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或可推广性,这是恒定法的缺点。A和C选项都是实验者希望的,所以不是缺点(虽然恒定法只能实现A选项而不能实现C选项)。

  • 第15题:


    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A.顺序误差
    B.期望误差
    C.实验者效应
    D.动作误差

    答案:A
    解析:
    该实验设计中,每个被试接受4种实验处理的顺序是不一样的,因此容易产生顺序误差

  • 第16题:

    霍桑效应和实验者效应会影响实验结果,最佳的办法是采用双盲实验,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A.排除法
    B.恒定法
    C.匹配法
    D.随机化法

    答案:A
    解析:
    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在一些具有明显主试者效应的心理实验中,主试者会影响被试者的反应,采用双盲法控制被试就可以排除主试的预期作用。

  • 第17题:

    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智力为额外变量的实验。下列选项中,最能有效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A.消除法
    B.恒定法
    C.等组匹配法
    D.双盲实验法

    答案:C
    解析:
    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主要有:匹配法、消除法、恒定法、随机化法、统计控制法、抵消平衡法等在本题中,进行的是教学实验,俩种教学方法在同一组被试中使用会产生相互干扰,故要进行被试间设计。额外变量是智力,这一因素是无法恒定的,也是无法消除的,即最佳的方法是进行随机化分组或者等组匹配,使两组被试的智力相近,如果两组被试智力还有所差异,可用统计控制法进行处理。D项双盲实验法是消除法的一种。

  • 第18题:

    属于对额外变量进行实验后控制的方法是

    A.消除法
    B.恒定法
    C.统计控制法
    D.抵消平衡法

    答案:C
    解析: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实验前控制。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的方法是实验后控制,也成为统计控制法。

  • 第19题:

    简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正确答案: 在心理学实验中,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技术主要有:
    (1)排除法。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排除法确实有效,但用排除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常常难于推广。
    (2)恒定法。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这主要体现在保持实验条件恒定的方面。实验者和控制组被试的特性也应保持恒定。只有这样,两个组在作业上的差异才可归于自变量的效果。
    (3)匹配法。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身上与实验任务成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际应用中,匹配法常常是配合其他技术共同使用的。
    (4)随机化和平衡法。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随机分派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也即在额外变量上做到了匹配。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5)统计控制法。以上讨论的情况,都是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这类技术被称为实验前控制。另一种技术是实验后控制,就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因而也被称为统计控制法。

  • 第20题:

    设计一个心理学实验,考察是否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设计的类型、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


    正确答案: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间设计(或者非等控制组设计);自变量:教学方法(新、旧);因变量:被试的学习成绩。额外变量:两组被试在没有实验干预之前学习成绩的差异;被试的成熟、两组被试是否为同一个教师等。

  • 第21题: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


    正确答案:统计控制

  • 第22题:

    问答题
    设计一个心理学实验,考察是否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设计的类型、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

    正确答案: 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间设计(或者非等控制组设计);自变量:教学方法(新、旧);因变量:被试的学习成绩。额外变量:两组被试在没有实验干预之前学习成绩的差异;被试的成熟、两组被试是否为同一个教师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额外变量常用的控制方法。

    正确答案: (1)消除法。对于有些可能影响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因素,可采取消除法,即避免该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出现。
    (2)恒定法。有些额外变量无法消除或没有条件消除,可以使其保持恒定,即使其在整个实验进程中保持恒定水平,以保证其对所有被试的影响基本一致。
    (3)匹配法。首先就是要对所有被试的有关因素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来进行匹配。匹配中不仅要使各组的平均数几乎相等,而且要保证其标准差几乎相等。
    (4)抵消平衡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克服实验中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空间效应往往是指刺激呈现的位置或被试操作键的位置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时间效应也叫做顺序效应,一般包括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两种。
    (5)随机化的方法。就是抽取被试或实验编排上完全按照随机的方法,不附加任何别的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