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论述埃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题目
论述埃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论述埃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前五个阶段的发展危机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3)主动感对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第2题:

    论述埃里克森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理论对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埃里克森强调的不是机械孤立的心理发展变化,而是环境、社会、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对个性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对幼儿个性产生直接影响。
    个体社会化是一个连续而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每一阶段完成一个特定的、受文化制约的社会任务,每一任务包含一对矛盾冲突。
    在信任和不信任阶段,儿童了解到他人是可以依赖的,以及他人也可以依赖自己来引发别人必要的反应来照顾自己。儿童信任的发展和成人照顾的质量有很高的相关。在人的一生中,早期的信任经验即对信任他人的态度不断地给予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对羞愧怀疑的危机在婴幼儿期间就开始出现了。埃里克森认为,被管得太紧以及没有机会发展独立性的幼儿,可能会被羞愧及自我怀疑的感觉淹没,结果造成自尊丧失、反叛或做出各种强迫性行为。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在家庭和幼儿园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自己作出决定。
    在3-6岁儿童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其主动性,二是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如果个体在各阶段冲突中能保持向积极方向发展,就能完成社会化任务,逐渐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为后一阶段制造麻烦,甚至出现病态或不健全人格。
    4岁或5岁幼儿面临着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的危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的人格,满足幼儿探索和创造的需求。

  • 第3题: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 第4题:

    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答案:
    解析: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不变的阶段,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
    (2)成为自主者阶段(2~3岁);
    (3)发展主动性阶段(4~5岁);
    (4)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1~12岁);
    (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左右);
    (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5~65岁);
    (8)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小学生正处在第四阶段,即变得勤奋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教师或者学校的教育要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创造,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增强其自信心,发展其主动的人格。教师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要保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在其帮助下确立正确的实际目标,并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要给学生表现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同时,对那些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 第5题:

    试述埃里克森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每个阶段冲突的问题的内容。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基本的信赖与不信赖。
    第二阶段:自主与怀疑、羞愧。
    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
    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
    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
    第七阶段:繁衍与停滞。
    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

  • 第6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结论论,重点识记各阶段的发展危机,发展顺利与发展障碍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
    第二阶段(1-3岁):自主行动队羞怯怀疑。
    第三阶段(3-6岁):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
    第四阶段(6-11岁):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
    第五阶段(11-20岁):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把主我和客我统一,
    第六阶段(20--30):有爱亲密对孤僻疏离。
    第七阶段(30-65岁):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
    第八阶段(65-死亡):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
    中职处于:青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形成角色统一、防角色混乱、城市品质、主我与客我相协调。

  • 第7题:

    大学生主要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期阶段,根据埃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这一时期的发展危机主要是什么?()

    • A、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
    • B、勤奋进取对自我贬低
    • C、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
    • D、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述是什么?


    正确答案: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 第9题:

    HSE的发展历程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60年代以前主要是体现安全方面的要求,在装备上不断改善对人们的保护,利用自动化控制手段使工艺流程的保护性能得到完善;70年代以后,注重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注重考察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8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安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 第10题:

    问答题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里性欲向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②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③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成年早期个体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正确答案: 亲密与孤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是本我和超我的压迫的产物他把自我看成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人的意识活动是可以加以控制的。他对自我赋予了积极的特征:比如信任、希望、独立、自主、创造等埃里克森还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的青年的后期,自我同一性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渐成说。口腔—感觉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肌肉—肛门阶段,自主对羞怯和疑虑。运动—性器阶段,主动对内疚潜伏阶段,勤奋对自备。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成年后期,自我整合对绝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正确答案:

  • 第14题:

    埃里克森认为,每个个体发展中在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社会危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15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属于精神分析的理论。
    ()


    答案:对
    解析:
    埃里克森的学说是在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精神分析的理论。

  • 第16题:

    试论述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要点】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他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阶段1:(出生到18个月)信任对怀疑;
    阶段2 : (18个月到3岁)自主对羞愧;
    阶段3: (3岁到6岁)主动对内疚;
    阶段4: (6岁到12岁)勤奋对自卑;
    阶段5:(12岁到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阶段6 :(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
    阶段7:(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
    阶段8:(成年晚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总体来看,埃里克森将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考察其个性的整体发展。他强调自我与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从研究的广度上,他将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人的一生,是最早研究毕生发展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不同年龄阶段人格发展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 第17题: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里性欲向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②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③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 第18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成年早期个体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正确答案:亲密与孤独

  • 第19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8个阶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惑(2~3岁);
    3)主动性对内疚(4~6岁);
    4)勤奋对自卑(6-11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立(20-24岁);
    7)创造性对自我专注(25-65岁);
    8)完善对绝望(65岁至死亡)。

  • 第20题: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是本我和超我的压迫的产物他把自我看成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人的意识活动是可以加以控制的。他对自我赋予了积极的特征:比如信任、希望、独立、自主、创造等埃里克森还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的青年的后期,自我同一性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渐成说。口腔—感觉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肌肉—肛门阶段,自主对羞怯和疑虑。运动—性器阶段,主动对内疚潜伏阶段,勤奋对自备。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成年后期,自我整合对绝望。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埃里克森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每个阶段冲突的问题的内容。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基本的信赖与不信赖。
    第二阶段:自主与怀疑、羞愧。
    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
    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
    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
    第七阶段:繁衍与停滞。
    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8个阶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惑(2~3岁);
    3)主动性对内疚(4~6岁);
    4)勤奋对自卑(6-11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立(20-24岁);
    7)创造性对自我专注(25-65岁);
    8)完善对绝望(65岁至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是什么?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是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是:
    (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零至一或一岁半)。第一阶段为婴儿期。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到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个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2)自主对羞怯、怀疑(一或一岁半至三或四岁)。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着探索新的世界。
    (3)主动对内疚(三四岁至五六岁)。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3岁到6岁左右。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勤奋对自卑(六至十一岁)。这阶段已进入学龄期,在学习上如果得到鼓励,则发展了勤奋之感;反之则自卑。勤奋和后来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有关。
    (5)同一对角色混乱(十二至十八岁)。同一感是指个人的内部和外部整合的适应之感。同一性的混乱或角色混乱是指内外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同一性的形成是个性的形成,即获得一致的、良好、完整的个性。
    (6)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把人格发展阶段延伸到一生,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特色。该阶段是人们求爱或早期家庭生活阶段。
    (7)创造对停滞(成年期)。这时期的人显示出创造力或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之感。
    (8)完善对失望(成熟期)。完善是指自己感到一生过得不错,表现崇高的意愿,包括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失望则指后悔过去走错了路,想重新开始又觉得太晚,恐惧死亡,对人生感到厌恶和失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