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A、搅拌桩复合地基 B、强夯置换法 C、管桩复合地基 D、砂石桩法

题目
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

A、搅拌桩复合地基
B、强夯置换法
C、管桩复合地基
D、砂石桩法

相似考题
更多“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12层住宅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下土层为:①粉质黏土,厚约2.0m;②淤泥质土,厚约8.0m;③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厚约5.0m。该工程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结构封顶后,发现建筑物由于地基原因发生了整体倾斜,且在持续发展。现拟对该建筑物进行阻倾加固处理,问下列哪个选项最合理?(  )

    A、 锤击管桩法
    B、 锚杆静压桩法
    C、 沉管灌注桩法
    D、 长螺旋CFG桩法

    答案:B
    解析:
    由于结构已经封顶,ACD三项没有足够的施工空间,无法在封顶后进行施工;锚杆静压桩法是加固这类地基的常用方法,通常先在基础上开孔,然后在需要加固的一侧压入预制桩,提高置换率,提高承载力,减小沉降等。

  • 第2题:

    某高速公路穿过海滨渔塘区,表层淤泥厚11.0m,天然含水量w=79. 6%,孔隙比e =2.21 下卧冲洪积粉质粘土和中粗砂层。由于工期紧迫,拟采用复合地基方案。以下哪些方法不适用于该场地?
    (A)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B)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C)砂石桩复合地基
    (D)预应力管桩加土工格栅复合地基


    答案:B,C
    解析:

  • 第3题:

    某道路路基填土厚2.0m,填土分层碾压,压实度大于93%,其下卧淤泥层厚为12m,淤泥层以下为冲洪积砂层,淤泥层采用插板预压法固结,施工结束时的固结度为 85%,该路基工后沉降主要由下列哪些选项组成?( )
    A.填土层的压缩沉降 B.淤泥层未完成的主固结沉降
    C.淤泥层的次固结沉降 D.冲洪积砂层的压缩沉降


    答案:B,C
    解析:

  • 第4题:

    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黏土层1.0m; ②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③黏土夹砂厚度10m,再以下为砂层。②层土大然地甚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设计要求达到120kPa,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从技术经济综合分析,下列哪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最不合适?
    (A)深层搅拌法 (B)堆载预压法
    (C)真空预压法 (D) CFG桩复合地基法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某基坑深10m,长方形,平面尺寸为50m×30m,距离基坑边4~6m为3层~4层的天然地基民房,场地底层从地面算起为:①填土层,厚2m;②淤泥质黏土层,厚2m;③中砂层,厚4.0m;④粉质黏土层,可塑到硬塑,承压水水头位于地面下1m,按照基坑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以下哪一个支护方案是最合适的?(  )


    A、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
    B、钢板桩加锚索支护
    C、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支护
    D、地下连续墙加支撑支护

    答案:D
    解析:
    基坑范围比较大,有软土和承压水,从安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来考虑,地下连续墙加支撑支护是最合理的,连续墙可以截水和作为挡土构件。

  • 第6题:

    某建筑场地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3.2m,经多年开采地下水后,地下水位下降了22.6m,测得地面沉降量为550mm。该场地土层分布如下:0~7.8m为粉质黏土层,7.8~18.9m为粉土层,18.9~39.6m为粉砂层,以下为基岩。试计算粉砂层的变形模量平均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注:已知γw=10.0kN/m3,粉质黏土和粉土层的沉降量合计为220.8mm,沉降引起的地层厚度变化可忽略不计)(  )。

    A. 8.7MPa
    B. 10.0MPa
    C. 13.5MPa
    D. 53.1MPa

    答案:C
    解析:
    根据分层总和法、《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719页。
    降水后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5.8m。
    (1)降水在砂土层中引起的附加应力
    18.9m处:Δp=(18.9-3.2)×10=157kPa
    25.8m处:Δp=22.6×10=226kPa
    39.6m处:Δp=226kPa
    18.9~25.8m中点处的平均附加应力为:(157+226)/2=191.5kPa。
    25.8~39.6m中点处的平均附加应力为226kPa。
    (2)由砂土沉降量反算变形模量
    砂土层沉降量s=550-220.8=329.2mm,则:
    s∞=(1/E)ΔpH
    即329.2=(1/E)×191.5×6.9+(1/E)×226×13.5
    解得:E=13.5MPa
    【说明】本题争议的地方是变形模量要不要换算成压缩模量,根据土力学中压缩固结理论,压缩模量是不能在侧向变形条件下得到的,即只能发生竖向变形;变形模量是有侧向变形条件下,竖向应力与竖向应变之比,变形模量可通过公式



    计算,编者认为这里是不需要把变形模量换算成压缩模量的,因为大面积降水引起的变形不仅有竖向变形还有侧向变形,并且手册公式中用的是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在弹性范围内,竖向应力与应变的比值,也是在侧向有变形的条件下得到的。对本题而言,如果砂土层中水位上升,砂土层的变形是可恢复的,砂土的变形模量等于弹性模量。

  • 第7题:

    某建筑场地,受压土层为淤泥质黏土层,其厚度为10m,其底部为不透水层。场地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竖井采用塑料排水带并打穿淤泥质黏土层,预压荷载总压力为70kPa,场地条件及地基处理示意如图a所示,加荷过程如图b所示。试问,加荷开始后100d时,淤泥质黏土层平均固结度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不考虑竖井井阻和涂抹的影响;Fn=2.25;β=0.0244(1/d)。

    (A)0.85(B)0.87(C)0.89(D)0.92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TO-2002)第5.2.7条,

  • 第8题:

    某高速公路通过一滨海滩涂地区,淤泥含水量大于90%,孔隙比大于2.1,厚约16.0m。按设计路面高程需在淤泥面上回填4.0~5.0m厚的填上,()的地基处理方案是比较可行的。

    • A、强夯块石墩置换法
    • B、搅拌桩复合地基
    • C、堆载预压法
    • D、振冲砂石桩法

    正确答案:C,D

  • 第9题:

    单选题
    某场地地表水体水深3.0m,其下粉质黏土厚7.0m,粉质黏土层下为砂卵石层,承压水头12.0m,则粉质黏土层单位渗透力大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

    2.86kN/m3

    B

    4.29kN/m3

    C

    7.14kN/m3

    D

    10.00kN/m3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地基承载力为80kPa;②黏土层,硬塑,厚度12m;以下为密实砂砾层。有建筑物基础埋置于砂层中,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哪几种可适用于该地基加固?(  )[2013年真题]
    A

    深层搅拌法

    B

    砂石桩法

    C

    真空预压法

    D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D两项,地基加固有以下四种方法:①砂石桩法,利用振冲、沉管、柱锤冲扩、干振等各种工艺施工砂石桩,置换加固地基。这种方法适用于挤密处理松散砂土、粉土、粉质黏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②真空预压法,以真空造成的大气压力代替堆载,当真空预压的压力达不到设计预压荷载时,也可同时再加堆载,这种情况称为联合预压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黏性土为主的软弱地基。③深层搅拌法,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它利用水泥浆体、水泥(或石灰粉体)作为主固化剂,应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送入地基土中与土强制搅拌,形成水泥(石灰)土的桩(柱)体,与原地基组成复合地基。④复合地基法,由强度、性质完全不同的地基土和至少一种增强体共同组成,只有在增强体与原地基土自始至终地协同工作并共同承担外荷载。
    B项,砂石桩不能用于对变形要求过大的饱和黏土地基,如饱和黏土中有砂夹层,可以减小变形。
    C项,真空预压所能达到的地基承载力在80kPa左右,会把地基压坏。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地基主要土层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厚2.2m;②淤泥,含水率为70%,厚5.0m;③粉质黏土,厚3.0m;④花岗岩残积土,厚5.0m;⑤强风化花岗岩,厚4.0m。初步设计方案为: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直径600mm,长9.0m,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算得桩间距为800mm,审查人员认为搅拌桩太密,在同等桩长情况下,改用以下哪个方案最合适?(  )[2014年真题]
    A

    石灰桩

    B

    旋喷桩

    C

    挤密碎石桩

    D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正确答案: D
    解析:
    B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4.1条第1款规定,旋喷桩适用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黏性土(流塑、软塑、可塑)、粉土、黄土、砂土(粉细砂和中粗砂)、碎石土等地基;A项,石灰桩主要处理土层为填土、淤泥,石灰桩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C项,根据第7.2.1第1款,挤密碎石桩适用对变形要求不严的地基;D项,第7.4.3条条文说明,旋喷桩的发挥系数可能有较大的变化幅度,成桩质量不稳定,在同等桩长的情况下,和旋喷桩相比,选择CFG,可以在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置换率,从而增大桩的间距。但是对于淤泥来说,应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CFG桩的适用性。CFG桩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 第12题:

    单选题
    某高层建筑采用钻孔桩基础,场地处于珠江三角洲滨海滩涂地区,场地地面相对标高±0.0m,主要地层为:①填土层厚4.0m;②淤泥层厚6.0m;③冲洪积粉土、砂土、粉质黏土等,层厚10.0m;④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基坑深29.0m,基坑支护采用排桩加4排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综合考虑相关条件,下列关于基础桩施工时机的选项中哪项最适宜?(  )[2012年真题]
    A

    基坑开挖前,在现地面施工

    B

    基坑开挖到底后,在坑底施工

    C

    基坑开挖到-10.0m(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

    D

    基坑开挖到-28.0m(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3.4.1条文说明规定,在软土地区,考虑到基桩施工有利的作业条件,往往采取先成桩后开挖基坑的施工程序。由于基坑开挖得不均衡,形成“坑中坑”,导致土体蠕变滑移将基桩推歪推断,有的水平位移达1m多,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为了保证基桩施工安全,将上部填土与淤泥层开挖之后,便可进行施工。基坑开挖更深,也可以进行基桩施工,但整个工期会延长,综合知,最适宜进行基桩施工时,为基坑开挖到10.0m(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

  • 第13题:

    某高层建筑采用钻孔桩基础,场地处于珠江三角洲滨海滩涂地区,场地地面相对 标离±0.0m,主要地层为;①填土层厚4.0m;②淤泥层厚6.0m;③冲洪积粉土,砂土、粉质黏土等,层厚10.0m;④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基坑深29.0,基坑支护采用排桩加4排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综合考虑相关条件,下列关于基础桩施工时机的选项中哪项最适宜?
    (A)基坑开挖前,在现地面施工
    (B)基坑开挖到底后,在坑底施工
    (C)基坑开挖到-28.0m (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
    (D)基坑开挖到-28.0m(相对标高)深处时施工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某公路地基填筑土厚约2.0m,填土分层碾压压实度大于93%,其下卧淤泥层厚约12.0m,淤泥层以下为冲洪积砂层,淤泥层采用插板预压法加固,施工结束时的固结度为85%。该地基工后沉降主要由( )组成。

    A. 填土层的压缩沉降
    B. 淤泥层未完成的主固结沉降
    C. 淤泥层的次固结沉降
    D. 冲洪积砂层的压缩沉降

    答案:A,B
    解析:
    考查地基沉降知识。地基工后沉降包括填土层的压缩沉降、淤泥层未完成的主固结沉降。

  • 第15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约l.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黏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述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
    A.压密注浆法 B. CFG桩法
    C.树根桩法 D.锚杆静压粧法


    答案:C
    解析:
    根据《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 —2000)第6.5. 1条,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 第16题:

    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地基承载力为80kPa;②黏土层,硬塑,厚度12m;以下为密实砂砾层。有建筑物基础埋置于砂层中,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哪几种可适用于该地基加固?(  )

    A、深层搅拌法
    B、砂石桩法
    C、真空预压法
    D、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

    答案:A,B,D
    解析:
    地基加固有以下四种方法:①砂石桩法,利用振冲、沉管、柱锤冲扩、干振等各种工艺施工砂石桩,置换加固地基。这种方法适用于挤密处理松散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②真空预压法,以真空造成的大气压力代替堆载,当真空预压的压力达不到设计预压荷载时,也可同时再加堆载,这种情况称为联合预压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粘性土为主的软弱地基。③深层搅拌法,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它利用水泥浆体、水泥(或石灰粉体)作为主固化剂,应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送人地基土中与土强制搅拌,形成水泥(石灰)土的桩(柱)体,与原地基组成复合地基。④复合地基法,由强度、性质完全不同的地基土和至少一种增强体共同组成,只有在增强体与原地基土自始至终地协同工作并共同承担外荷载。

  • 第17题:

    表1-5为某建筑地基中细粒土层的部分物理性质指标,据此请对该层土进行定名和状态描述,并指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粉质黏土,流塑 B.粉质黏土,硬塑
    C.粉土,稍湿,中密 D.粉土,湿,密实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某建筑场地,受压土层为淤泥质黏土层,其厚度为10m,其底部为不透水层。场地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竖井采用塑料排水带并打穿淤泥质黏土层,预压荷载总压力为70kPa,场地条件及地基处理示意如图5-15所示,加荷过程如图5-15所示。试问,加荷开始后100d时,淤泥质黏土层平均固结度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不考虑竖井井阻和涂抹的影响;Fn=2.25;β=0.0244(1/d)。(  )

    A.0.85
    B.0.87
    C.0.89
    D.0.92

    答案:D
    解析:

  • 第19题:

    某厂房(单层、无行车、柱下条形基础)地基经勘察:浅表“硬壳层”厚1.0-2.0m;其下为淤泥质土,层厚有变化,平均厚约15.0m;淤泥质土层下分布可塑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较好。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后,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现拟比选地基再加固处理措施,下列哪个选项最为有效()

    • A、压密注浆法
    • B、CFG桩法
    • C、树根桩法
    • D、锚杆静压桩法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某堆场,浅表“硬壳层”黏土厚度1.0-2.0m,其下分布厚约15.0m淤泥,淤泥层下为可塑-硬塑粉质黏土和中密-密实粉细砂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处理,设置塑料排水带,间距0.8m左右,其上直接堆填黏性土夹块石、碎石,堆填高度约4.50m,堆载近两年。卸载后进行检验,发现预压效果不明显。造成其预压效果不好的最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个选项()
    A

    预压荷载小,预压时间短

    B

    塑料排水带间距偏大

    C

    直接堆填,未铺设砂垫层,导致排水不畅

    D

    该场地不适用堆载预压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地基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黏土层1.0m;②淤泥质黏土夹砂层,厚度8m;③黏土夹砂层,厚度10m,再以下为砂层。②层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设计要求达到120kPa。问下述地基处理技术中,从技术经济综合分析,下列哪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最不合适?(  )[2012年真题]
    A

    深层搅拌法

    B

    堆载预压法

    C

    真空预压法

    D

    CFG桩复合地基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理论上,真空预压法所能达到的最大荷载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00kPa左右,目前施工技术所能达到的在80~95kPa,因此真空预压法不适用于某些使用荷载大承载力要求高的建筑物。当设计荷载超过80~90kPa时,可与堆载联合使用,称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可知当设计荷载超过80~90kPa时,已不适用真空预压法。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堆场,浅表“硬壳层”黏土厚度1.0~2.0m,其下分布厚约15.0m淤泥,淤泥层下为可塑~硬塑粉质黏土和中密~密实粉细砂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处理,设置塑料排水带,间距0.8m左右,其上直接堆填黏性土夹块石、碎石,堆填高度约4.50m,堆载近两年。卸载后进行检验,发现预压效果很不明显。造成其预压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A

    预压荷载小,预压时问短

    B

    塑料排小带间距偏大

    C

    直接堆填,未铺设砂垫层,导致排水不畅

    D

    该场地不适用堆载预压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预压法的原理是通过荷载的作用,饱和软土排水压密,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由于硬壳层排水效果不好,会造成地基处理效果不好。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5.2.13条第1款规定,预压处理地基应在地表铺设与排水竖井相连的砂垫层,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500mm。题干中预压时间较长(两年),堆载量足够(堆填高度4.5m),但没有设置砂垫层,而黏土夹块石的排水效果比砂垫层差,导致排水不畅,影响了土层的排水固结。

  • 第23题:

    多选题
    某滨海滩涂地区经围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拟建多层厂房,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填土层,厚2.0~5.0m;②淤泥层,流塑状,厚4.0~12.0m;其下为冲洪积粉质黏土和砂层,进行该厂房地基处理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些选项的方法是合适的?(  )[2011年真题]
    A

    搅拌桩复合地基

    B

    强夯置换法

    C

    管桩复合地基

    D

    砂石桩法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3.0.1规定,可判断本拟建的多层厂房为乙级。根据第3.0.2条第2款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在本题中,该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3.1条第1款规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黏性土(软塑、可塑)、粉土(稍密、中密)、粉细砂(松散、中密)、中粗砂(松散、稍密)、饱和黄土等土层。
    B项,根据6.3.5条第1款规定,强夯置换墩的深度应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10m,本题中淤泥土底厚已超10m,置换墩无法达到硬土层。
    C项,根据第9.3.1条第1款和第二款规定,预制桩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处理,预制桩桩体可采用边长为150mm~300mm的预制混凝土方桩,直径300mm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断面尺寸为100mm~300mm的钢管桩和型钢等
    D项,根据第7.2.1条第1款规定,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黏土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