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0+200,全长480m。隧道左右洞相距36m,地质情况相同,其中K19+720~K19+775段和K20+165~K20+200段穿越强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较软,岩体破碎,为Ⅴ级围岩段;K19+775~K19+875和K20+035~K20+035段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破碎,为Ⅳ级围岩段;K19+875~K20+035段穿越微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为Ⅲ级围岩段。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

题目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0+200,全长480m。隧道左右洞相距36m,地质情况相同,其中K19+720~K19+775段和K20+165~K20+200段穿越强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较软,岩体破碎,为Ⅴ级围岩段;K19+775~K19+875和K20+035~K20+035段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破碎,为Ⅳ级围岩段;K19+875~K20+035段穿越微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为Ⅲ级围岩段。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混凝土二次衬砌),隧道设钢支撑和仰拱。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开工前,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Ⅳ级和V级围岩的连续长度及合计长度进行了统计,并由(A)负责对该隧道进行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B)、(C)、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等。
事件二:施工单位采用钻爆法开挖,IV级围岩段,爆破设计周边眼为60个,爆破后,某开挖面残留有痕迹的炮眼数为45个。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IV级围岩段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时,采用了钢拱架型式的钢支撑。
事件四:施工单位在进行仰拱及防水板施工作业时,采取了如下做法:
①I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55±4m,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45±4m;
②仰拱施工采用左右半幅分次浇筑方式;
③防水板搭接宽度为80±10mm。
<1> 、结合事件一和背景,写出隧道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理由。
<2> 、事件一中A、B、C各代表什么?
<3> 、针对事件二和背景,计算周边炮眼痕迹保存率,并判断该值是否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的要求。
<4> 、事件三中,按材料的组成还可以采取哪种型式钢支撑?
<5> 、逐条判断事件四种的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


相似考题

1.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10+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10+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图3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 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 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 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 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如表3所示),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 <1> 、根据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A、B、C段围岩级别。 <2> 、改正表3中的错误描述(按“XX(方案)的XX(比较项目)应为……”描述)。 <3> 、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简要说明理由。 <4> 、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右线隧道施工中的潜在安全事故。 <5> 、当F1断裂破碎带产生瞬时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2.1.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 + 680~ZK10 + 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 + 683~YK10 + 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图所示:A 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 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 B 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 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 C 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F1 断裂破碎带。[BQ]= 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 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 + 730~YK9 + 790(B 段中前部分)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下表),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 + 790~YK9 + 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 2.问题: (1)改正上表中的错误描述,按“××(方案)的××(比较项目)应为……”描述。 (2)承包人拟对YK9 + 790~YK9 + 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及断面说明理由。 (3)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 (4)该隧道施工中突然大量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4.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10+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1o+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图6所示。图6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 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层。[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 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体,完整性好。[BQ]=390~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 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体、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 [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 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表1,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锚杆”方案。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A、B、C段围岩级别。 2.改正表1中的错误描述(按“XX(方案)的XX(比较项目)改为……”描述)。 3.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简要说明理由。 4.结合资料中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右线隧道施工中的潜在安全事故。 5.当F1断裂破碎带产生瞬时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更多“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0+200,全长480m。隧道左右洞相距36m,地质情况相同,其中K19+720~K19+775段和K20+165~K20+200段穿越强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较软,岩体破碎,为Ⅴ级围岩段;K19+775~K19+875和K20+035~K20+035段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破碎,为Ⅳ级围岩”相关问题
  • 第1题: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正确的有( )。
     

    A.Ⅰ:坚硬岩,岩体完整
    B.Ⅱ:坚硬岩,岩体较完整;
    C.Ⅲ:坚硬岩,岩体较破碎;
    D.Ⅳ:坚硬岩,岩体破碎
    E.Ⅴ:软塑状黏性土及潮湿、饱和粉细砂层、软土等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隧道工程施工准备。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Ⅰ:坚硬岩,岩体完整;
      Ⅱ:坚硬岩,岩体较完整;
      Ⅲ:坚硬岩,岩体较破碎;
      Ⅳ:坚硬岩,岩体破碎;土体:(1)压密或成岩作用的黏性土及砂性土;(2)黄土(Q1、Q2);(3)一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碎、卵石土、大块石土。
      Ⅴ: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极破碎各类岩体;一般第四系的半干硬~硬塑的黏性土。
      Ⅵ:软塑状黏性土及潮湿、饱和粉细砂层、软土等。

  •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 ZK9+680~ZK10+303,全长 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 YK9+683~YK10+305,全长 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 10m,净空高度为 6.49m。
    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图 所示。
    图 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示意图



    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
    A 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 [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
    B 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 [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
    C 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体、破碎状。存在 F1 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
    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 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如表 3 所示),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
    表 3 工艺特点比较表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 YK9+790~YK9+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
    问题
    1. 根据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 A、 B、 C 段围岩级别。
    2. 改正表 3 中的错误描述(按“XX(方案)的 XX(比较项目)应为……”描述)。
    3. 承包人拟对 YK9+790~YK9+974 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况简要说明理由。
    4. 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右线隧道施工中的潜在安全事故。


    答案:
    解析:
    1. A 为Ⅳ级, B 为Ⅲ级, C 为Ⅴ级。
    2. 预裂爆破的起爆顺序应为: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
    光面爆破钻眼工程量应为小;预裂爆破钻眼工程量应为大。
    3. 合理。因为该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裂隙稍发育,岩质坚硬 ,岩体完整性较好,以渗水为主。
    4. 塌方(或掉块、冒顶)、涌水。

  • 第3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 K68+398~K68+489
    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问题】
    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答案:
    解析:
    (1)需要编制专项方案。
    (2)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 第4题:

    隧道穿越下列地段时,容易发生坍方的有()。

    • A、洞口浅埋段
    • B、断层破碎带
    • C、两种岩性接触带
    • D、高地应力硬岩段
    • E、有害气体地段

    正确答案:A,B

  • 第5题:

    下列按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划分围岩等级不是Ⅴ围岩的是()

    • A、坚硬岩;极破碎
    • B、较硬岩,破碎
    • C、软岩,较破碎
    • D、较软岩,较破碎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某公路山岭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是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该围岩的初步分级应该是()级。

    • A、Ⅱ
    • B、Ⅲ
    • C、Ⅳ
    • D、Ⅴ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单选题
    一铁路隧道某段围岩为硬岩,经测试岩块纵波波速为4.0km/s,岩体纵波波速为2.5km/s,按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标准,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可将围岩初步定性划分为下列( )个等级。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按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划分围岩等级不是Ⅴ围岩的是()
    A

    坚硬岩;极破碎

    B

    较硬岩,破碎

    C

    软岩,较破碎

    D

    较软岩,较破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隧道围岩为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其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为450〜351,该围岩属于( )级。
    A

    B

    C

    D

    VI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指出事件三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正确答案: ①事件三的错误之处: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应使用潮喷或者湿喷;严禁挂模喷射,受喷面必须是原岩面。
    ②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还包括:喷层厚度(△)、空洞检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隧道围岩为坚硬岩,岩体破碎,碎裂结构,其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为350—251MPa,该围岩属于()级。
    A

    I

    B

    II

    C

    D

    IV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分析事件四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 ①根据案例背景中“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可以推断出喷射混凝土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可能是在喷射土前,岩面没有清洁干净,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够,有空洞。
    ②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喷射前要检查开挖断面的质量,处理好超欠挖;喷射前,岩面必须清洁;喷射混凝土支护应与围岩紧密粘接,结合牢固,喷层厚度应符合要求,不能有空洞,喷层内不容许添加片石和木板等杂物,必要时应进行粘结力测试,受喷面必须是原岩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10+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10+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

    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
    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
    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
    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下表),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
    【问题】
    1.根据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A、B、C段围岩级别。
    2.改正上表中的错误描述,[按“××(方案)的××(比较项目)应为??????”描述 ]。
    3.承包人对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说明理由。
    4.该隧道施工中F1断裂破碎带突然产生瞬时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答案:
    解析:
    1.A段是Ⅳ级,B段是Ⅲ级,C段是Ⅴ级。
    2.(1)预裂爆破的起爆顺序应为“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
    (2)光面爆破的钻眼工作量应为“小”。
    (3)预裂爆破的钻眼工作量应为“大”。
    (4)光面爆破的对围岩的扰动情况应为“扰动小”。
    3.不合理。
    理由:根据地质水文条件,有渗水,隧道前方有破碎带,全断面开挖震动大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4.可采取的辅助施工处理方法有超前钻孔和辅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围岩预注浆、井点排水和深井降水。

  • 第14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问题】
    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


    答案:
    解析:
    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Ⅴ围岩。
    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为Ⅳ级围岩。
    K68+598~K69+008段为Ⅲ级围岩。

  • 第15题:

    某公路山岭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是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该围岩的初步分级应该是()级。

    A、Ⅱ
    B、Ⅲ
    C、Ⅳ
    D、V

    答案:A
    解析:
    Ⅱ级围岩或土体主要定性特征是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 第16题:

    一铁路隧道某段围岩为硬岩,经测试岩块纵波速度为4.0km/s,岩块横波速度为2.5km/s,按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标准,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可将围岩初步定性划分为下列()个等级。

    • A、Ⅲ
    • B、Ⅳ
    • C、Ⅴ
    • D、Ⅵ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某碳酸盐岩中的方解石为82%,白云石为15%,粘土为3%,命名为().

    • A、含云质灰岩
    • B、云质灰岩
    • C、含泥质云质灰岩
    • D、含泥质含云质灰岩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一铁路隧道某段围岩为硬岩,经测试岩块纵波波速为4.0km/s,岩体纵波波速为2.5km/s,按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标准,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可将围岩初步定性划分为下列( )个等级。

    • A、Ⅲ
    • B、Ⅳ
    • C、Ⅴ
    • D、Ⅵ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正确答案: ①本项目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理由: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属于不良地质。
    ②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理由:因为隧道穿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个月,全长7.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进口段有一段60m富水断层破碎带。出口段有一段石灰岩地质,可能有溶洞。进口段施工时,已做好初期支护的断层破碎带发生坍塌,掌子面与洞口被隔断,有4名工人没有及时撤离被堵在洞内,身体没有受伤。 1.简述安全穿越富水断层带的主要措施? 2.出口段石灰岩地质施工前后要做哪些防范措施? 3.应采取哪些救人措施?

    正确答案: 1.安全穿越富水断层带的主要措施有:(1)超前帷幕注浆;(2)短进尺台阶法开挖;(3)小间距格栅或钢拱架喷射混凝土施工支护;(4)仰拱施作支护封闭成环;(5)衬砌紧跟;(6)加强监控量测。
    2.出口段石灰岩地质施工前后要做的防范措施有:(1)前方溶洞探测;(2)前方岩溶水探测;(3)有害气体探测;(4)隧底或隧顶溶洞探测。
    3.应采取如下救人措施:(1)靠近坍塌地段要加强支护,防止再次坍塌伤人;(2)打入管道或通过完好的主供风管、主供水管向掌子面提供新鲜空气;(3)通过管道向掌子面输送牛奶等食物;(4)侧向钻爆打小洞或从坍方体内掏小洞进入掌子面救人。【分析与提示】1.铁路上考虑水环境的保护,对隧道的富水断层破碎带,要求尽量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治水方针。2.有溶洞的地段,一般就要考虑岩溶水的探测和有害气体的探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正确答案: ①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为Ⅴ围岩。
    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为Ⅳ级围岩。
    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为Ⅲ级围岩。
    ②全断面法适用于Ⅰ-Ⅲ级围岩中的中小跨度隧道,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浅埋大跨度隧道及地表沉降量要求严格而围岩条件很差的情况,施工成本高。所以事件一中比选出的开挖方法为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事件二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

    正确答案: ①K68+690~K68+693段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
    ②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隧道洞口段地质为较软岩,岩体完整,围岩弹性纵波速度测试值为3.0~3.5km/s,该段围岩级别可判定为(     )。
    A

    Ⅰ级

    B

    Ⅱ级

    C

    Ⅲ级

    D

    Ⅳ级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