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2014 年案例】背景资料: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二: 由于工期较紧,施工总承包单位安排了钢结构构件进场和焊接作业夜间施工,因噪音扰民被投诉,当地有关部门查处时,实测施工场界噪声值为75dB。 …… 问:针对事件2,写出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夜间施工的正确做法?此内容教材有改动

题目
【2014 年案例】背景资料: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二: 由于工期较紧,施工总承包单位安排了钢结构构件进场和焊接作业夜间施工,因噪音扰民被投诉,当地有关部门查处时,实测施工场界噪声值为75dB。
……
问:针对事件2,写出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夜间施工的正确做法?此内容教材有改动


相似考题
更多“【2014 年案例】背景资料: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4年案例一)
    【背景资料】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某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68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12-0202),建设单位分别与中标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上报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专项方案,其中包括如下内容:
    (1)考虑到冬期施工气温较低,规定外墙外保温层只在每日气温高于5℃的11:00~17:00之间进行施工,其他气温低于5℃的时段均不施工;(2)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
    【问题】分别指出事件二中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安排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不妥之处:冬期施工气温较低,规定外墙外保温层只在每日气温高于5℃的11:00~17:00之间进行施工,其他气温低于5℃的时段均不施工。
    理由: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
    (2)不妥之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
    理由: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
    (3)不妥之处:工程竣工验收后,再组织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
    理由: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工程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

  • 第2题:

    (2015年)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 18600m2,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层高 4.5m,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四: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指令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交施工单位汇总,施工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问题】分别指出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P259、P278~279。
    不妥之处 1: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指令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交施工单位汇总。
    正确做法: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不妥之处 2:施工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正确做法:建设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不妥之处 3:未明确建设单位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时间范围。
    正确做法: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城建档案管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

  • 第3题:

    (2013年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二:土方开挖时,在支护桩顶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堆放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挖土过程中,发现支护桩顶向坑内发生的位移超过预警值,现场立即停止挖土作业,并在坑壁增设锚杆以控制桩顶位移。
    【问题】分别指出事件二中错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针对该事件中的桩顶位移问题,还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答案:
    解析:
    (1)错误之处有:
    错误之处1:土方开挖时,在支护桩顶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
    正确做法:防护栏杆应由上、下2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
    为0.5~0.6m。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错误之处2: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堆放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
    正确做法: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
    (2)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位移时,应采取加设支撑或锚杆、支护墙背卸土等方法及时处理。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深层滑动应及时浇筑垫层,必要时也可加厚垫层,以形成下部水平支撑。

  • 第4题:

    (2016年案例二)
    【背景资料】
    某新建综合楼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一层,地上十层,建筑撞口高度45米,某建筑工程公司中标后成立项目部进场组织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五:公司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对现场进行检查评分,汇总表总得分为85分,但施工机具分项检查评分表得零分。
    【问题】事件五中,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确定该次安全检查评定等级,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安全等级:不合格;
    (2)理由:汇总表总得不足70分或有一分项检查评分表得零分。

  • 第5题:

    (2015年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18600m2,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层高4.5m,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雨季施工期间,由于预控措施不到位,基坑发生坍塌事故。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事故报告要求的内容向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上报。
    【问题】写出事件三中事故报告要求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事故报告要求的主要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工程项目、有关单位名称(2)事故的简要经过(3)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的初步原因(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6)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员(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 第6题:

    (2014年案例一)
    【背景资料】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某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68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12-0202),建设单位分别与中标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施工单位提交了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进度计划网络图(如下图所示),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此组织施工。


    事件四:在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涉及变更导致工作C的持续时间变为36天,施工单位以设计变更影响施工进度为由提出22天的工期索赔。
    【问题】
    (1)针对事件三的进度计划网络图,列式计算工作C和工作F时间参数中的缺项,并确定该网络图的计算工期(单位:周)和关键线路(用工作表示)
    (2)事件四中,施工单位提出的工期索赔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
    1)工作C:FF=8-6=2周
    2)工作F:TF=9-8=1周
    3)该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A→D→E→H→I该网络图的计算工期为:2+3+3+4+2=14周。
    (2)
    施工单位提出22天工期索赔不成立。
    理由:因建设单位设计变更导致的,工作C持续时间变为36天,延误36-14=22天,属于非承包方原因。但C工作为非关键工作,总时差为3周(即21天),故施工单位只能提出22-21=1天的索赔。

  • 第7题:

    (2013年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在主体结构施工前,与主体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某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并开始实施,现场监理机构要求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重新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问题】除了事件三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答案:
    解析:
    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才能实施。

  • 第8题:

    (2013年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安排安全员制作了安全警示标志牌,并设置于存在风险的重要位置,监理工程师在巡查施工现场时,发现仅设置了警告标志,要求补充齐全其他类型警示标志牌。
    【问题】事件一中,除了警告标志外,施工现场通常还应设置哪些类型的安全警示标志:


    答案:
    解析:
    还应当设置禁止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

  • 第9题:

    背景资料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如图所示(时间单位:天),各项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且匀速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施工单位人员及材料组织不到位,工程开工后第33 天上班时工作F 才开始。
    为确保按合同工期竣工,施工单位决定调整施工总进度计划。经分析,各项未完成工作的赶工费率及可缩短时间见表。


    【问题】
    1.指出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和总工期。
    2.为使赶工费最少,施工单位应如何调整施工总进度计划?赶工费总计多少万元?


    答案:
    解析:
    1.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为A→B→F→I→K→M。
    总工期=10+15+45+10+20+15=115(天)。
    2.(1)由于事件2 的发生,导致工期拖延7 天,为使赶工费最少,施工单位应压缩K 工作5 天,压缩F 工作2 天;
    (2)赶工费总计=5×1.0+2×1.2=7.4(万元)

  • 第10题:

    某项目部承建居民区施工道路工程,制定了详细的交通导行方案,统一设置了各种交通标志、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沿街居民出入口设置了足够的照明装置。
    工程要求设立降水井,设计提供了地下管线资料。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由于位置狭窄,部分围挡设施占用了绿化带,接到了绿化管理部门的警告。
    事件2:实名制检查中发现工人的工作卡只有姓名,没有其他信息。
    事件3:降水井护筒施工过程中,劳务人员在开挖施工时发现了过街的电力管线套管,于是项目部要求停止施工,并降低了开挖高度,绕开施工。
    【问题】
     1.对于背景资料中交通导行方案的落实,还应补充哪些保证措施
     2.事件1中,围挡的设置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纠正
     3.事件2中,按照劳务实名制规定,劳务人员佩戴的工作卡还应包含哪些内容
     4.事件3中,施工单位的管线调查可能存在哪些不足


    答案:
    解析:
     1.为保证交通导行方案落实,还应补充以下保证措施:(1)严格划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范围;(2)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3)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并应与作业队签订施工交通安全责任合同;(4)依据现场变化,及时引导交通车辆,为行人提供方便;(5)施工现场按照施工方案,在主要道路交通路口设专职交通疏导员,积极协助交通民警搞好施工和社会交通的疏导工作;(6)必要处搭设便桥。为保证居民出行和夜间施工创造必要的条件。
     2.存在的问题:围挡占用绿化带未获批准。
    纠正:先停止占用或恢复原状,向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补办临时用地手续,并优化作业面。
     3.施工人员工作胸卡应该包含的内容:身份证号、工种、所属分包企业。
     4.事件3中,施工单位的管线调查可能存在的不足:(1)进场后没有依据建设方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地面建筑物等有关资料,没有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没有掌握管线的施工年限、使用状况、位置、埋深等数据信息;(2)对于资料反映不详、与实际不符或在资料中未反映管线真实情况的,没有向规划部门、管线管理单位查询,没有在必要时在管理单位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坑探以查明现状。对于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地下建(构)筑物,必须查阅相关资料并经现场调查,掌握结构的基础、结构形式等情况。将调查的管线、地下建(构)筑物的位置埋深等实际情况按照比例标注在施工平面图上,并在现场做出醒目标志。

  • 第11题:

    问答题
    案例一 背景资料: 某市政工程,业主与监理、施工单位分别签订了工程监理合同和工程施工合同。 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计划符合合同工期要求,并得到了监理工程师批准。 进度计划如下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打桩1工程施工质量较差,补桩用去20万元,且打桩1作业时间由原来的35d延长到45d。 事件二:挖土2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一个勘察报告未提及的大型暗浜,增加处理费用2万元,且作业时间由原来的20d增加到25d。 事件三:基础2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为了抢时问,自检之后,马上进行回填土2施工。 回填土2施工到一半时,监理工程师要求挖开重新检查基础2质量。 计算网络计划总工期,并写出网络计划中的关键工作。

    正确答案: 计划总工期:170d。
    本网络计划的关键工作是:准备工作、打桩1、挖土1、基础1、基础2、回填土2
    (①—②—③—④—⑥—⑦一⑧—⑨)。
    解析: 用加法求出工期最长的工作路线,即为该工程的关键路线,关键路线经过的工作即为关键工作,最长工期即为总工期。

  • 第12题:

    问答题
    某项目部承建居民区施工道路工程,制定了详细的交通导行方案,统一设置了各种交通标志、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沿街居民出入口设置了足够的照明装置。工程要求设立降水井,设计提供了地下管线资料。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由于位置狭窄,部分围挡设施占用了绿化带,接到了绿化管理部门的警告。 事件2:实名制检查中发现,工人的工作卡只有姓名,没有其他信息。 事件3:降水井护筒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开挖施工时发现了过街的电力管线套管,项目部于是要求停止施工,并降低了开挖高度绕开施工。 问题 1.对于背景资料中交通导行方案的落实,还应补充哪些保证措施? 2.事件1中,围挡的设置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纠正? 3.事件2中,按照劳务实名制规定,劳务人员佩戴的工作卡还应包含哪些内容? 4.事件3中,施工单位的管线调查可能存在哪些不足?

    正确答案: 1.为了保证交通导行方案的落实,还应补充的保证措施:
    (1)严格划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范围;
    (2)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
    (3)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并应与作业队签订《施工交通安全责任合同》;
    (4)依据现场变化,及时引导交通车辆,为行人提供方便;(5)施工现场按照施工方案,在主要道路交通路口设专职交通疏导员,积极协助交通民警搞好施工和社会交通的疏导工作。
    2.围挡占用绿化带未获批准不妥。纠正:先停止占用或恢复原状,向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补办临时用地手续,并优化作业面。
    3.施工人员工作胸卡应该包含的内容:身份证号、工种、所属分包企业。
    4.事件3中,施工单位的管线调查可能存在的不足:进场后没有依据建设方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地面建筑物等有关资料,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掌握管线的施工年限、使用状况、位置、埋深等数据信息。对于资料反映不详、与实际不符或在资料中未反映管线真实情况的,没有向规划部门、管线管理单位查询,必要时在管理单位人员在场情况下进行坑探查明现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015年)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 18600m2,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层高 4.5m,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雨季施工期间,由于预控措施不到位,基坑发生坍塌事故。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事故报告要求的内容向有关单位及时进行了上报。
    【问题】写出事件三中事故报告要求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P266。
    事故报告要求的主要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工程项目、有关单位名称(2)事故的简要经过(3)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的初步原因(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6)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员(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 第14题:

    (2016年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学校活动中心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六层,地下二层,采用自然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督查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检查混凝土运输单。并做好混凝土扩展度测定等工作。全部工作完成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问题】事件一中,除已列出的工作内容外,施工单位针对混凝土运输单还要做哪些技术管理与测定工作?


    答案:
    解析:
    核对混凝土配合比、确认混凝土强度等级、核查混凝土运输时间、测定混凝土坍落度等。

  • 第15题:

    (2015年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18600m2,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层高4.5m,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按规定向项目监理机构报审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工程师审核时,发现
    “施工进度计划”部分仅有“施工进度计划表”一项内容,认为该部分内容缺项较多,要求补充其它必要内容。
    【问题】事件一中,还应补充的施工进度计划内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补充的施工进度计划内容有:(1)编制说明(2)工程建设概况(3)工程施工情况(4)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进度计划,单位工程准备工作计划(5)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劳动力需用量计划,主要材料、设备及加工计划,主要施工机械和机具需要量计划)(6)主要施工方案及流水段划分(7)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要求等。

  • 第16题:

    背景:杭州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33240m2,地上19层,地下2层。筏板基础,板厚1.5m,地上钢结构,外墙玻璃幕。质量目标:合格,争创“鲁班奖”。工期: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施工单位成立了项目部。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及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了施工部署的内容,强调了施工部署的作用。监理单位比较满意。
    事件二:2013年6月杭州地区出现罕见连续高温天气,项目部及时采取了钢结构工程高温天气施工措施。
    事件三:该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期间,正赶上杭州地区梅雨季节,并伴有大风天气,项目部采取了现有措施。
    问题:
    1.事件一中,项目部明确的施工部署内容有哪些?
    2.事件一中,施工部署能综合反映的内容有哪些?
    3.事件二中,项目部应采取哪些钢结构工程高温天气施工措施?
    4.事件三中,项目部应采取哪些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雨期施工措施?


    答案:
    解析:
    1.施工部署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目标;
    (2)重点和难点分析;
    (3)工程管理的组织;
    (4)进度安排和空间组织;
    (5)“四新”技术;
    (6)资源投入计划;
    (7)项目管理总体安排。
    2.施工部署的各项内容,能综合反映:
    (1)施工阶段的划分与衔接;
    (2)施工任务的划分与协调;
    (3)施工进度的安排与资源供应;
    (4)组织指挥系统与调控机制。
    3.项目部应采取的钢结构工程高温天气施工措施有:
    (1)钢构件预拼装按照钢结构安装状态进行定位,并考虑预拼装与安装时的温差变形;
    (2)钢结构安装校正时应考虑温度、日照等因素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3)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宜在大致相同的天气条件和时间段进行测量验收;
    (4)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应考虑环境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5)高耸钢结构安装的标高和轴线基准点向上转移过程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和日照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6)涂装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环境温度不宜高于38℃,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
    4.项目部应采取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雨期施工措施有:
    (1)中雨、大雨或五级(含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室外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
    (2)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时应考虑合理的工序技术间歇时间;
    (3)高层建筑幕墙施工必须做好防雷保护装置;
    (4)抹灰、粘贴饰面砖、打密封胶等粘接工艺施工,保证基底或基层的含水率;
    (5)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涂刷水性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质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2%;
    (6)裱糊工程不在相对湿度过高时施工。

  • 第17题:

    (2015年案例四)
    【背景资料】
    某建设单位投资兴建住宅楼,建筑面积12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土方开挖范围内有局部滞水层。经公开招投标,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双方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合同工期为10个月,质量目标为合格。
    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二:施工单位进场后,及时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了相应的安全警示牌。
    【问题】事件二中,施工现场安全警示牌的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
    解析:
    施工现场安全警示牌的设置原则:标准、安全、醒目、便利、协调、合理。

  • 第18题:

    (2013年)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在主体结构施工前,与主体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某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并开始实施,现场监理机构要求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重新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问题】除了事件三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答案:
    解析:
    P158。
    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才能实施。

  • 第19题:

    (2014年案例二)
    【背景资料】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某新建工业厂区,地处大山脚下,总建筑面积16000m2,其中包含一幢六层办公楼工程,摩擦型预应力管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四:监理工程师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检查时,发现只有公司级、分公司级、项目级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开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中交底人为专职安全员,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改。
    【问题】分别指出事件四中的错误做法,并指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1)错误做法:只有公司级、分公司级、项目级三级安全教育记录。
    正确做法:组织应建立分级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实施公司、项目经理部和作业队三级教育,未经教育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错误做法:安全技术交底记录中交底人为专职安全员。
    正确做法: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应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项目经理部应保存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安全技术交底应由交底人、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

  • 第20题:

    (2014年案例二)
    【背景资料】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某新建工业厂区,地处大山脚下,总建筑面积16000m2,其中包含一幢六层办公楼工程,摩擦型预应力管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办公楼一楼大厅支模高度为9m,施工单位编制了模架施工专项方案并经审批后,及时进行专项方案专家论证。论证会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在行业协会专家库中抽出5名专家,其中1名专家是该工程设计单位的总工程师,建设单位没有参加论证会。
    【问题】分别指出事件三中的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错误做法:先专项方案并经审批,然后再专家论证。
    理由:应先组织专项方案经论证,再进行审批。专家组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该报告作为专项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然后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后,再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2)错误做法:论证会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
    理由:专项方案专家论证会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如果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3)错误做法:五名专家之一为该工程设计单位总工程师。
    理由:本项目参建各方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4)错误做法:建设单位没有参加论证会。
    理由:参会人员应有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 第21题:

    (2015年案例三)
    【背景资料】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18600m2,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层高4.5m,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四: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指令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交施工单位汇总,施工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问题】分别指出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不妥之处1: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指令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交施工单位汇总。
    正确做法: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不妥之处2:施工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正确做法:建设单位把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
    不妥之处3:未明确建设单位汇总资料提交给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时间范围。
    正确做法: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城建档案管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

  • 第22题:

    某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4项事件:事件1:在基础开挖过程中,个别部位实际土质与业主在招标时提供的《参考资料》中给定地质资料不符,造成施工费用增加2.5万元,相应工序的持续时间增加了4天;事件2: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质量,扩大了基坑底面尺寸,造成开挖量增加导致费用增加3.0万元,相应工序的持续时间增加了3天;事件3:在基础砌筑过程中,因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有误,实际工程量增加3.8万元,相应工序的持续时间增加了2天;事件4:当年进入雨季施工,恰逢30年一遇的大暴雨,造成停工损失2.5万元,工期增加了4天。在以上事件中,除第4项外,其余工序均未发生在关键线路上,并对总工期无影响。针对上述事件,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规定提出如下索赔要求:(1)增加合同工期13天;(2)增加费用11.8万元。
    【问题】1.施工单位针对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上述事件提出的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事件1:施工单位针对事件1所提出的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均不成立。因为业主提供的《参考资料》不构成合同文件,对于业主提供的《参考资料》施工单位应对他自己就该资料的解释、推论和使用负责,这是承包人应承担的风险。事件2:施工单位针对事件2所提出的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均不成立。因为扩大基坑底面尺寸并非是监理工程师下达变更指令所致,该工作属于承包人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事件3:施工单位针对事件3所提出的费用索赔成立,因为这是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有误。工期索赔不成立,因该延误未发生在关键线路上,对总工期并无影响。事件4:施工单位针对事件4所提出的费用索赔不成立,工期索赔成立。因为该事件是由于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造成的,承包人不应得到费用补偿。

  • 第23题:

    问答题
    案例一 背景资料: 某市政工程,业主与监理、施工单位分别签订了工程监理合同和工程施工合同。 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计划符合合同工期要求,并得到了监理工程师批准。 进度计划如下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打桩1工程施工质量较差,补桩用去20万元,且打桩1作业时间由原来的35d延长到45d。 事件二:挖土2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一个勘察报告未提及的大型暗浜,增加处理费用2万元,且作业时间由原来的20d增加到25d。 事件三:基础2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为了抢时问,自检之后,马上进行回填土2施工。 回填土2施工到一半时,监理工程师要求挖开重新检查基础2质量。 .事件一、事件二发生后,施工单位可索赔的费用和工期各为多少?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事件一:工期不可索赔;费用不可索赔。
    原因:施工方法不当导致,是施工单位责任。
    事件二:费用可索赔2万元;工期不可赔偿。
    原因:事件发生是由于勘察报告不正确,属建设单位责任。
    挖土2不在关键线路上,作业时间延长时间没有超过总时差,没能影响总工期。
    解析: 本题的解题依据是第四版考试用书2K320012施工合同索赔中的有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