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我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将我国分成了5个气候区,分区的主要依据是( )A.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 B.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C.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D.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最高温度

题目
我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将我国分成了5个气候区,分区的主要依据是( )

A.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
B.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C.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D.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最高温度

相似考题
更多“我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将我国分成了5个气候区,分区的主要依据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有五个,其中()没有相关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A、严寒地区、寒冷地区
    • B、夏热冬冷地区
    • C、夏热冬暖地区
    • D、温和地区

    正确答案:D

  • 第2题:

    依照《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的规定,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分为多少个分区?

    • A、7个
    • B、8个
    • C、9个
    • D、10个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关于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5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 B、3个分区:采暖地区、过渡地区、空调地区
    • C、4个分区:寒冷地区、过渡地区、炎热地区、温和地区
    • D、5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过渡地区、炎热地区、温和地区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安徽省属于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地区。


    正确答案:夏热冬冷

  • 第5题:

    我国1986年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建筑节能标准是()。

    • A、《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B、《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 D、《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单选题
    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将我国分成了5个气候区,分区的主要依据是()。
    A

    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

    B

    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C

    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D

    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最高温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 第7题:

    单选题
    依照《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的规定,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分为多少个分区?
    A

    7个

    B

    8个

    C

    9个

    D

    10个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建筑气候区划标准》CGB50178-93)中,将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分为7个分区。

  • 第8题:

    单选题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有五个,其中()没有相关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A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

    B

    夏热冬冷地区

    C

    夏热冬暖地区

    D

    温和地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我国,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宅的是下列哪组建筑气候区?
    A

    I、Ⅱ建筑气候区

    B

    Ⅲ、Ⅳ建筑气候区

    C

    V、Ⅵ建筑气候区

    D

    Ⅵ、Ⅶ建筑气候区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Ⅲ、Ⅳ建筑气候区,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的要求。

  • 第10题:

    单选题
    广州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

    夏热冬冷

    C

    夏热冬暖

    D

    温和地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不同的作物对光热水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气候区域适宜于不同的作物生长。在作物种植区划中,往往将气候条件作为作物种植制度分区的主要依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我国1986年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建筑节能标准是()。
    A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B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D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正确答案: B
    解析: 1986年中国实施第一个建筑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85)。1996年7月1日起,中国又实施在原有基础上再节能50%的新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对采暖居住建筑的能耗、建筑热工设计等作出了新的规定。中国第一个节能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也于1998年1月1日颁布实施,节能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 第13题:

    根据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标准》划分为哪五个地区?


    正确答案: (1)严寒地区;
    (2)寒冷地区;
    (3)夏热冬冷地区;
    (4)夏热冬暖地区;
    (5)温和地区。

  • 第14题:

    在我国,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宅的是下列哪组建筑气候区?()

    • A、I、II建筑气候区;
    • B、III、IV建筑气候区
    • C、V、VI建筑气候区;
    • D、VI、VII建筑气候区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我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的划分依据()指标。

    • A、高温气候区
    • B、低温气候区
    • C、雨量气候区
    • D、温度气候区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将我国分成了5个气候区,分区的主要依据是()。

    • A、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
    • B、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 C、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 D、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最高温度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问答题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为什么要按分区进行设计,是如何分区,分成几个什么区域。

    正确答案: 为了使民用建筑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针,一般采用累年最热月(七月)和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作为分区的主要指标,并以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把全国划分成5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关于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5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B

    3个分区:采暖地区、过渡地区、空调地区

    C

    4个分区:寒冷地区、过渡地区、炎热地区、温和地区

    D

    5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过渡地区、炎热地区、温和地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 第19题:

    单选题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下列哪一地区的热工设计必须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A

    严寒地区

    B

    夏热冬冷地区

    C

    寒冷地区

    D

    夏热冬暖地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正确答案: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我国的食品卫生规范制定的原则主要依据是()
    A

    GAP

    B

    GMP

    C

    HACCP

    D

    GMP和HACCP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分为:()、()、()、()、()地区5个分区,目的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方针。

    正确答案: 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国家节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我国采用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作为分区的主要指标,用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成哪几个气候区?

    正确答案: 将全国分为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