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请结合工作实际,试述银团贷款的操作流程及其主要风险点。

题目

请结合工作实际,试述银团贷款的操作流程及其主要风险点。


相似考题
更多“请结合工作实际,试述银团贷款的操作流程及其主要风险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经营性贷款的特点及其主要风险点。


    参考答案:

    (1)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含义。

    (2)个人经营性贷款的特点:①贷款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3年,对于特别优质客户,贷款期限最长可为5年。②贷款用途多样,影响因素复杂。由于受宏观环境、 行业景气程度、企业本身经营状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多,因此贷款用途多样,影响因素复杂。③风险控制难度较大。除对借款人自身情况加以了解外,银行还需对借款人经营的企业进行详细了解,对企业资金运作情况加以控制,以保证不被挪用。这对银行来讲,控制风险的难度较大。

    (3)个人经营性贷款的主要风险点:贷款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借款人经营实体是否存在经营风险,贷款用途是否符合规定等。

  • 第2题:

    请结合工作实际,试述商业银行开办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参考答案:

    (1)法律风险。如果理财产品的性质不能准确界定,就有可能与信托、储蓄存款业务等发生交叉,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则面临诉讼威胁,并且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2)操作风险。目前银行大量推出创新型理财产品,而内控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因操作失误或欺诈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3)声誉风险。一些商业银行盲目提供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利用理财计划或产品进行变相高息揽储,一旦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不能实现,客户承担理财收益损失时,有可能会进行投诉,从而造成银行声誉风险。

    (4)市场风险。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受到理财计划交易标的及交易标的参照物的价格变动因素影响,投资理财产品必然要承受这种价格变动风险。

    (5)流动性风险。对于一些可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如果因为市场因素变化导致 理财产品的相对收益率大幅下降,理财计划可能出现大规模赎回,将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尤其是对资金头寸比较紧张的中小银行影响较大。

  • 第3题:

    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基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基层商业银行,仍存在对操作风险的事实认识不到位,忽视以制度管人的重要性,对执行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业务、重 绩效、重任务,轻制度、轻执行、轻管理的现象。

    (2)人员配备与制度要求不相符。在银行业机构改革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基层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大量撤并,部分人员内退、外调、分流,但新人补充不足,造成了 基层银行人员老化、兼岗,甚至要害岗位存在人少兼岗现象。

    (3)风险点分散、管理难度大。一是可能案发的部门多,会计结算、储蓄出纳、信贷管理、保卫押运等部门是基层行案件多发区。二是“印押证枪钞”管控难度大。三是制度规定烦琐,环节控制复杂,极易造成省略环节,违章操作问题。

    (4)内部审计功能滞后与业务快速发展的矛盾。近年来基层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快速增长,中间业务异军突起,如基金、股票托管、代客理财、黄金业务等成为非资产 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但基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功能没有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内控手段有弱化之势。

  • 第4题:

    请结合工作实际,试论贷款承诺业务的主要风险。


    参考答案:

    (1)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出具贷款承诺的首要风险。对于国家限制和禁止的行业和产品项目,坚决不能出具贷款承诺。同时要将环保、土地、国防等涉及资源和公共利益的合规审批手续作为出具承诺函首要考虑的因素。

    (2)法律风险。目前我国尚未对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业务制定详细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法律风险。

    (3)不正当竞争风险。一些商业银行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将贷款承诺作为争揽优质客户、促进业务发展的手段,擅自降低收费标准,少收甚至免费为客户办理贷款 承诺业务,导致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不正当竞争风险。

    (4) 项目评估风险。由于忽视了对项目的审查和评估,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形成授信项目的评估风险,会给日后正式批贷造成误导。

    (5)流动性风险。如果客户在短期内提出全额的授信需求,则银行有可能不能够 提供足额资金,或在提供相关资金后对流动性造成负面影响,形成银行流动性风险。

    (6)操作性风险。

  • 第5题:

    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管理力量和精力投入不足。作为基层行的经营管理人员在承担着市场营销和经营指标的双重压力之下,对管理投入的力量和精力往往显得不足。

    (2)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有的新业务推出未体现“内控优先”原则,为业务竞争需要,一些经营产品推出较快,而一些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相对“滞后”,导 致管理出现断层甚至空白点。

    (3)度执行力衰减。包括:①信息传导不畅通。上级行下发的一些制度、办法,基层行员工不清楚。②培训不到位。上级行组织业务培训,往往因场地、时间等问题,培训对象受限,二次培训很多做不到。

    (4)营业经理履职不到位。一是工作日志记载不规范、不完整、不具体。二是日 终审查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三是授权审批把关不严,授权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