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识记新中国在核技术、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通过列表归纳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成就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列表归纳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各项成就在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领域中的地位、意义;
借助多媒体,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分析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表格分析、影视、图片等再现的历史情景,学生认识我国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内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而有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培养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激发为振兴祖国发愤读书的志向。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地位: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及作用。在内容上承接了必修三模块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同时又连接现实中中的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及运用。
2、重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的让学生了解本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通过必修Ⅰ、必修Ⅱ学习,对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当时的世界格局已经有所了解,已经初步具备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背景知识。
通过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的学习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及地位、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已经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同时也有利于课堂上的讨论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如电视、网络、收音机等,对我国近期的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媒体:采用多媒体教学(PPT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时事新闻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图片导入新课。2012年6月16号18时37分,神舟九号搭载3名航天员飞天,并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迈出重要的一步。这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中一项重大的科技成就,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还在哪些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这些内容。
(二)新课讲授
第一轮: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表格填写。

领域
成就
地位、意义

两弹一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91-1994年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1970年“东方红一号” 卫星
加强了…打破…,提高…。和平利用核能已经取得…。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载人航天
1992年实施载人飞船计划
1999年“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
2003、2005、2008年神五、神六、神七飞天
2011年神八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
2012年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
农业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新品种——南优2号
大大提高…
有助于解决…
计算机
1983年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1993年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号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生物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0世纪末参加人类基因工程研究
开辟…的时代
(世界第一)
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轮:学生讲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作用,教师补充。
内容一: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哪两弹一星?具体有哪些成就? 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学思之窗) 介绍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对我国科研事业的贡献。(学习资料)
内容二:载人航天
学生讲解载人航天的成就。 学生谈谈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内容三:杂交水稻
学生讲解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就。 学生谈谈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内容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
学生讲解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成就 学生谈谈计算机和生物技术成就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轮:学生合作探究重难点问题,教师指导分析解答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问题一: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是哪些因素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大发展?
探究问题二:
建国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教师指导分析: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科技工作者等角度分析原因,利用已学必须1,必修2的政治经济知识解答问题;同样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分析作用和意义。
探究问题三:
反思我国与世界科技大国的差距,我能为祖国做什么?(自由发表意见)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和学案)
本课小结:学习了本课,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认识到了中国与世界存在的差距,这就要求大家发愤图强,为振兴中华努力!
更多“围绕《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做一个教案。”相关问题
  • 第1题:



    问题:以上是某小学英语教师为“We love animals”一课所设计的教案。请阅读并点评该教案,分析指出其优点与不足。(请用中文作答)(10分)


    答案:
    解析:
    (1)优点 ①通过歌曲,自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组织游戏,对所学新知进行巩固,将图片与单词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更准确。进行结对活动,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设计原则。
    ③运用PPT和音频进行教学,以多种方式呈现新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缺点
    ①缺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整节课的目的不够明确。
    ②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稳定性差,而在呈现环节中,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填鸭式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在练习环节,活动设计多为语言操练,缺乏产出性活动,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 第2题:

    歌曲《阳关三叠》
    教材来源:苏教版音乐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悠远古风》
    答题要求:
    一、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完成一课时(45分钟)的教案。
    二、围绕所制定的课时目标,设计科学、可行、有效的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音乐。?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用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歌曲的主题旋律,感受歌曲的背景。
    教学难点:“遄行”八度大跳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1.即兴创作?
    (出示一组离别图片)如果你是作曲家或诗人请为这组图画配上诗或音乐,你会用什么古诗或乐器。(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有的唱,有的朗诵等。)
    导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是南朝梁国的才子江淹的名句。说的是人们别离时的内心感受。古今描写离愁别绪的音乐很多。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系。
    二、新课教授?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
    1、播放、朗诵《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巍巍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师吟诵: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生:王维《竹里馆》。那么请畅谈你心目中的王维。
    ①众生简介王维的生平。
    教师小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关于他精通音乐还有很多传说和典故。正因为如此。有人说王维的许多诗歌很合音律,诗的意境特别适合用音乐去表达。在以上过程中,播放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
    ②提问:
    a.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哀怨离别之情)
    b.背景音乐演奏乐器?(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古琴在历史上一直称作“琴”,后来又名“七弦琴”。古琴的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古琴共有七根弦,由外侧向内依次名一弦、二弦……七弦。定弦则外侧弦音最低。内侧弦音最高。琴底则有两个出音孔,右面称作“龙池”,左面称作“凤沼”。历代古琴曲流传至今有百余种琴曲谱集,载有六百多种、三干多首不同版本的乐曲,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的音乐遗产。)
    c.音乐给你带来的情绪感受是怎样的?(哀婉、缠绵、含蓄)
    2.欣赏《阳光三叠》?
    说到情感,应该讲所有的艺术都能表达情感。但是,各种艺术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是各不相同的,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层次上有时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才有古人如下一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应该说王维的这首诗在抒写离别之情方面已经够得上是精品之作,但后人为了让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更深,抒发的感情更浓、更真切,对它进行了新的艺术加工.把它改编成一首扶琴歌唱的琴歌——《阳关三叠》。古人把朗诵诗句称为吟诗,给诗句加上了节奏和韵律。今天也学一下古人,唱唱这首歌曲。
    ①乐曲简介
    《阳关三叠》是古代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歌曲产生于唐代,根据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由于当时演唱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也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则是一种琴歌。
    ②相关知识:
    a.“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
    b.“三叠”——将其中诗句反复咏唱三段。《阳关三叠》分为上下两个阕。上半阕是王维的原诗,下半阕是后人增加的三段长短句诗词,分别补缀在原诗的后面。
    C.对比赏析作品
    ①欣赏男声独唱《阳关三叠》,并请思考:
    a.四句诗句的旋律出现了几次?(三次)上半阕将王维的原诗分别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
    b.歌曲中最有激情的是哪几句?请哼唱……
    c.歌曲的旋律是否表达了诗意?
    d.学唱诗四句。
    ②完整地欣赏由王震亚改编的合唱《阳关三叠》,学生可以跟着哼唱。
    ③设置问题:
    合唱与独唱相比,它在音色、力度、速度等方面有哪些不同或特点?艺术表现力如何?(音色更加丰富,力度强弱对比很明显,速度处理以中、慢速为主。)
    正因为这些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运用,才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把情感渲染的更充分。
    ④分段欣赏,结合歌词和旋律去感受每一叠所渲染的情感各有什么侧重点?师生共同赏析三叠中的部分片断。
    ①浅析第一叠上半阕的旋律和下半阕的诗词内涵。
    第一句是开始句,称作“起”句,旋律以级进的形式进行,音乐情绪显得平稳、柔和与深情,为营造浓浓的惜别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句总体上继续了第一句的主要材料,尤其后半句是完全相同,可称之为“承”句。第三句和前两句相比,虽然还有某些句法影子的存在(如后半句的向上二度模进),但更多的是变化和对比。前半句小三度的下行,使音乐更加深沉,这一句可称之为“转”句。第四句和第一句完全相同.形成头尾呼应.故可称为“合”句。
    a.知识点:“起、承、转、合”是旧时写作诗文的结构章法,也是我们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b.让学生共同演唱以上四句。巴乌吹奏
    下半阕开始就是八度跳进,音乐情绪趋向(激动),与上半阕旋律的(平稳)进行形成对比。
    问题:第一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宜自珍”——惜别)
    ②共同赏析第二叠下半阕。
    问题:第二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泪沾巾”——忧伤)
    ③共同赏析第三叠下半阕和尾声。
    问题:a第三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绪?(“尺素申”——期待)
    b.尾声渲染的又是一种什么情绪?(“噫”——感叹)
    大家可以发现,与《送元二使安西》相比,《阳关三叠》的歌词多了很多,那是清代的版本。其实在唐代时,就有根据王维的诗发展出来的三叠,但已经失传了,而现在最早的版本是明代的。
    ⑤评价:
    让学生对《阳关三叠》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针对任何方面,比如它的词曲、表演形式、时代性、是否喜欢的理由、喜欢的程度等等。
    这首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代歌曲,是唐代流行最广、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首离别曲.可以说它是唐朝的一首流行歌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一颗光彩夺目明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尤其是在那些文人墨客当中流传更盛。许多诗人都留下了赞誉这首琴歌的诗句。如:
    “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张祜
    “红绽樱桃含自雪,断肠声里唱阳关。”——李商隐
    “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白居易
    三、巩固与提高:?
    学生继续巩固什么是三叠,同时播放埙演奏的《阳关三叠》。埙是吹孔气鸣乐器,我国古代吹奏乐器。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七千年,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这些埙均为陶制,呈橄榄型、圆形、椭圆形、鱼形、平底卵形。多音孔埙是旋律乐器。后世埙均为平底卵形,质料有陶、石、骨(象牙)数种,陶制品最常见。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民间也有流传。演奏时双手捧埙,下唇贴吹孔,吹气灌满埙腔,使之吹出埙音。手指按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现代改进后音量较大,穿透力强,音乐低沉苍劲,醇厚悲壮,很有特色,非其他乐器可以代替。
    这首歌曲创作和流行的年代离我们确实已很遥远,似乎谈不上具有任何的时尚性。但今人之所以仍在传唱欣赏.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歌曲中所渲染的那种真切的情感。因为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四、小结与作业:?
    《阳关三叠》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写的琴歌,王维生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盛唐时期,《阳关三叠》所表现的那种悲而不伤情绪正与盛唐人们的精神气质相契合。而《送别》产生于20世纪初,那是一个封建社会刚刚解体、新的社会还没有建立的时代,歌曲所表达的那种“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的情感基调,正与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可见时代不同,所产生的音乐也必不同。一种别离,不同情调。这就是《阳关三叠》和《送别》带给我们的感受!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获悉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歌曲中,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则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 第3题:

    人类许多重大发明创造和科技成就是通过世博会走向大众的吗?


    正确答案: 受惠于相继而起的工业革命、汽车革命、通讯与信息革命、环保革命等带来的变革,世博会的历史清晰地记录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人类的许多重大发明创造和科技成就,都是通过世博会这一平台走向大众的。
    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展出了大功率蒸汽机、自动链式精纺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
    1853年纽约世博会,展出了电梯。 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混凝土。
    1889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人们需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才能一饱耳福!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展出了电的发明和应用成果,着实是划时代的新科技。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展出了配有同步录音界电影,还有能放大1000倍的望远镜、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X射线仪器等。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展出了电子管收音机、自动交接电话机、电动公共汽车和飞机。
    1926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展示了新型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流程、空气调节装置、原油精炼等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科学技术。
    1937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批电视机,还有能看到血液流动和人体主要器官工作情况的玻璃人体模型。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展出了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影机、尼龙、塑料制品也崭露头角。
    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展出了美国宇航员带回的月光石。
    世博会带给了参观者新奇的感受。

  • 第4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正确答案:⑴原因: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②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科学院,发出向科技进军的号召,制定12年科技远景规划;
    ③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
    ⑤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对科技与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⑵成就:
    ①工程建设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1962年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②原子能技术方面: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93年大亚湾核电站启动运转;
    ③生物工程技术方面: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④航天技术方面: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1年一箭三星发射成功,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成功,1984年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⑤计算机技术方面:1983年银河Ι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1993年银河Π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第5题:

    上每一课程时,应该把自己的所做的课件、教案、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文档、视频、音频等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的E盘分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在教案内容中,围绕教学过程的设计是重点。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1964年10月,我国哪项重大科技成就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地位?


    正确答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

  • 第8题:

    教案按形式可分为( )

    • A、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
    • B、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
    • C、具体教案和抽象教案
    • D、试验型教案和理论型教案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于教案和讲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讲义为纸质文本,必须手写
    • B、讲义要求尽可能详细、具体全面,往往篇幅较长
    • C、教案可以采用实物、标本和幻灯形式
    • D、一课时的讲义,实践部分一般不超过一个页面
    • E、教案要求简单明了篇幅较短,主要是提纲和要点

    正确答案:A,B,C,E

  • 第10题:

    单选题
    教师所编写的教案要有适用性,要围绕缺什么、教什么、()去准备教案。
    A

    怎样自学

    B

    怎样过关

    C

    怎样应付

    D

    怎样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教案按形式可分为( )
    A

    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

    B

    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

    C

    具体教案和抽象教案

    D

    试验型教案和理论型教案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人类许多重大发明创造和科技成就是通过世博会走向大众的吗?

    正确答案: 受惠于相继而起的工业革命、汽车革命、通讯与信息革命、环保革命等带来的变革,世博会的历史清晰地记录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人类的许多重大发明创造和科技成就,都是通过世博会这一平台走向大众的。
    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展出了大功率蒸汽机、自动链式精纺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
    1853年纽约世博会,展出了电梯。 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混凝土。
    1889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人们需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才能一饱耳福!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展出了电的发明和应用成果,着实是划时代的新科技。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展出了配有同步录音界电影,还有能放大1000倍的望远镜、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X射线仪器等。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展出了电子管收音机、自动交接电话机、电动公共汽车和飞机。
    1926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展示了新型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流程、空气调节装置、原油精炼等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科学技术。
    1937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批电视机,还有能看到血液流动和人体主要器官工作情况的玻璃人体模型。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展出了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影机、尼龙、塑料制品也崭露头角。
    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展出了美国宇航员带回的月光石。
    世博会带给了参观者新奇的感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围绕保护眼睛,设计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


    答案:
    解析:
    【知识点】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设计:保护眼睛
    设计意图:眼睛是我们的重要器官,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思维特点介于感知和具体形象之间。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初步了解眼睛的各个组成部分,知道眼睛对于人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眼睛.培养幼儿学会保护眼睛的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幼儿了解眼睛的构造、用途。
    2.知道眼睛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学会保护眼睛的意识。
    3.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以及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重点:知道眼睛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学会保护眼睛的意识。
    难点: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以及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活动准备:
    眼睛的构造图,幼儿不良行为的情景图(也可以是孩子和老师的情景表演),眼保健操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
    上大门,下大门,关起门来就睡觉。
    二、了解眼睛的构造.用途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眼睛(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眼睛的图片,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
    2.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三、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必要性和保护眼睛的办法。
    1.欣赏情景表演或看图片。
    (1)小朋友在用脏手揉眼睛。
    (提问: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小结:小朋友的脏手上有很多的细菌,如果用脏手揉眼睛会让眼睛生红眼病,我们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于净的毛巾、手绢或者卫生纸擦。
    (2)小朋友头趴在桌子上画画。
    (提问:这个小朋友哪个地方做得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平时还要注意什么事情?)
    小结:看书、画画时眼睛不能距离纸太近,也不要躺着看书,否则容易得近视眼。我们要在看书画画时抬起头,眼睛离开约1尺的距离。平时还要注意不要看电视的时间太长,看书时间长了要向远处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锐的东西。多吃一些对眼睛有好处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食物。
    四、引导幼儿做简单的锻炼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师示范眼睛保健操。
    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向上、左、下、右转动,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下面的肌肉、太阳穴等。
    2.幼儿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和老师一起做眼睛保健操。
    五、活动延伸:
    学会了眼保健操。回去教一教爸爸妈妈,一起做眼保健操。

  • 第14题:

    教师所编写的教案要有适用性,要围绕缺什么、教什么、()去准备教案。

    • A、怎样自学
    • B、怎样过关
    • C、怎样应付
    • D、怎样教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是指()

    • A、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
    • B、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
    • C、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 D、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正确答案:A,D

  • 第16题: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明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正确答案: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载人航天技术等。“两弹一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对通信数字领域贡献突出;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促进了农业发展;巨型计算机的研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深刻影响;“载人航天工程”将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 第17题:

    备课应围绕教案所拟定的具体节次的授课内容,依据()。

    • A、想象
    • B、教师需要
    • C、指定教材或再借助参考书籍
    • D、试题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建国以来外交战略有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正确答案: (1)建国时期,雅尔塔体系已经形成,以美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为了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两大阵营中,中国实行联苏抗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此后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2)60年代初,由于苏联企图控制中国的霸权政策,也由于中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中苏同盟关系破裂。随着第三世界崛起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中国实行“一大片”外交战略,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关系,既反美又抗苏。
    (3)70年代初,由于苏联进一步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和挑起边境武装冲突,也由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居守势,促进了中美关系改善。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先后与美、日关系正常化,又开始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
    (4)90年代初,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并先后与苏联关系正常化和中俄建交。

  • 第19题:

    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 A、反复修改教案
    • B、检查教案
    • C、设计教案
    • D、比较教案
    • E、审查教案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教案对于粗出茅庐的教师意义重大,对于有经验的教师而言,可有可无。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教案的编写应紧紧围绕教学()安排教学内容。

    • A、项目和目的
    • B、对象
    • C、方法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备课应围绕教案所拟定的具体节次的授课内容,依据()。
    A

    想象

    B

    教师需要

    C

    指定教材或再借助参考书籍

    D

    试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A

    反复修改教案

    B

    检查教案

    C

    设计教案

    D

    比较教案

    E

    审查教案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