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题目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考题
更多“论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中学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5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一大发展,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线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即认为事物及其意义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与行为主义相一致,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基本也是与客观主义传统相一致的。建构主义则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实现学习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是建构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生观:
    1、知识观:(1)按照客观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然而,建构主义却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首先,建构主义者(特别是其中的激进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其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生观: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其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学习者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什么是建构呢?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的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序两方面的统一。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只有将同化和顺应统一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学习的实质,同化和顺应的统一就是知识建构的具体机制。
    (四)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主要受维果斯基的影响,建构主义者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社群,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合作学习是当前很受研究者重视的学习形式。
    (五)情境性学习: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
    (六)简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应用,这些观点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建构主义尚在发展和完善之中,还存在着分歧。缺点:表现出了一定的相对主义和工具主义的色彩。

  • 第2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 )的描述上。
    A.知识观 B.学习观 C.学生观 D.态度观
    E.教学观


    答案:A,B,C
    解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 第3题: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知识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具体问题中,需要我们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知识不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外,因为学习者对命题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②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主动的,知识或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积累。
    ③教学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自己的认知能力,可以进行推理判断,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要和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共同促进学习的进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①随机通达教学:斯皮罗等人认为,学习可以分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要求学习者知道一些重要的事实和概念,高级学习则要求学习者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中。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应该能够帮助学习者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概念并能与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为此,他们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便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变式,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
    ②情境性教学模式:该方法是情境性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简单化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由于现实问题往往都同时与多个概念理论相关,所以,他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多学科交叉。其次,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最后,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
    ③抛锚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在学习中,学习者首先看到一种问题情境,他们要先运用原有的知识去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他们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解,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常常要进行合作、讨论。
    ④支架式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与指导发现法相似之处是都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但支架式教学则同时强调教师指导成分的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移。建构主义者认为,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三个环节:预热、探索和独立探索。因此,支架式教学是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转化为由学生为主。
    ⑤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与维果茨基对社会性交往的重视以及“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一致的,维果茨基认为促进发展的教学是以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的可能。社会建构主义运用维果茨基思想,重视学习的社会性,强调知识存在于社会情境之中,重视合作学习、共同发展以及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共同建构来传递知识,这些思想反映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就形成了所谓的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开展学习,互相帮助,相互沟通,以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
    ⑥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是基于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开发的一种进行读写能力教学的动态中介模式。该模式依据的是维果茨基思想的两条原则:一是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为交际服务的社会性功能。二是读写能力的教学是处于社会中介活动之中的一种符号中介活动。该模式强调在读写能力的教学中教师中介意义的共享,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社会性交互作用,既发展了教师的导向作用,又取得师生的各自发展。借助该模式教师不必简单地向学生读者传递文本的含义,而代之以通过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去中介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这种中介作用除了表现为对某事的模拟与演示外,更应表现为在师生互动中,对学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的分析,以决定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支持以及什么类型的支持。这种教学的交互,最终帮助学生发展他自身固有的自主中介系统,使之成为具有自知自明的学习者和独立自主的读者。

  • 第4题: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答案:
    解析: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的。
    (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 第5题: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正确答案: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
    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

  • 第6题: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


    正确答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为:
    (1)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2)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自己的理解。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
    (3)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教学上的应用:
    (1)支架式教学: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脚手架(概念框架)主要由教师或学习同伴提供,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学生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
    (2)(抛锚式)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境教学。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情境教学又被称为“抛锚式情境教学”。
    (3)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 第7题:

    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正确答案:(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4)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5)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6)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7)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8)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 第8题: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 A、知识观
    • B、品德观
    • C、学习观
    • D、教育观

    正确答案:B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正确答案: (1)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生观和知识观。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或补充其已有概念。教师还要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活动,生成新的能力和技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A

    知识观

    B

    品德观

    C

    学习观

    D

    教育观


    正确答案: C
    解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为: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所谓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
    (3)学习的情境性
    学习的情境性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正确答案: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
    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知识观:对知识的意义,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具有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学生的书本知识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对知识的应用,认知心理学强调的是应用的普遍性;而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情境性,人面对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学习观:认知主义更多地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建构主义则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并不是一个经验的无产者,在日常生活中、在过去的学习中,他们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有些是科学的、准确的,有些可能是日常的、感性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意义的必要基础。学生正是在这些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地、双向地相互作用过程才能建构起新的意义,从而充实和改造了自己的知识经验。

  • 第14题:

    评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建构主义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其主要内容有:(1)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2)学习观。首先,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次,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再次,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最后,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一顺应一同化一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3)学生观。首先,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实践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其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实践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学习者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建构主义是当代学.--j理论的一场革命,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

  • 第15题:

    试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及其对教学和学习的启发。


    答案:
    解析: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反思与批判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知识观,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地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是他对客观世界的心理体验,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自然与社会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都适用的解决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②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所谓“知识”只是一些抽象的、无意义的符号。③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真实的解释。④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应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判断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同时也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的),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他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和产生这些经验的过程和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的不同,导致每个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迥异不同。所以,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②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③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重要特征。(4)建构主义对当今教育改革的影响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并不是对所有学生传授完全相同的原理知识,而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他的知识经验建构出新的知识内容。②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有意义建构,通过适当的学习策略启发学生能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例如合作学习。③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地信息搜集者,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领路人。

  • 第16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的描述上。

    • A、知识观
    • B、学习观
    • C、学生观
    • D、态度观
    • E、教学观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学习的,每个学习者都自己的知识背景为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知识的学习不能够结构化、去情景化的,知识不是统一的结论,而是一种意义的建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相对的,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意义建构是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的,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习是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的,不能够离开实际生活而在头脑中抽象虚无的、孤立的事实和理论;学习的内容既有结构良好的内容,又有结构不良的内容,,因此,学习有低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3)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中心、实际情景、协作学习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教学设计。随机通达教学设计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获得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学设计也应该使学习者能够从不同途径通达意义,获得不同的认识与理解。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认为,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者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学应该围绕和结合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要求,为学生提供概念框架,框架中的概念就像建筑中的手脚架,或网络中的界面,为学习者提供进行知识学习的支持和途径。抛锚式教学设计:抛锚式教学认为,教学应该创造与真实任务类似的问题情景,呈现真实性任务、案例或问题给学生(即抛锚),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与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主动识别、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叫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自上而下教学认为,教学首先应该呈现整体性任务,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问题解决的工具,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自己发现完成任务所需要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任务所需要的各级技能,在掌握这些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解决。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的提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组织方面都强调了学生学习中对学习材料意义的主动建构。

  • 第18题: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 A、知识观
    • B、学习观
    • C、学生观
    • D、教师观
    • E、价值观

    正确答案:A,B,C

  • 第19题: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所谓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
    (3)学习的情境性
    学习的情境性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正确答案: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4)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5)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6)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7)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8)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的描述上。
    A

    知识观

    B

    学习观

    C

    学生观

    D

    态度观

    E

    教学观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为:
    (1)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2)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自己的理解。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
    (3)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教学上的应用:
    (1)支架式教学: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脚手架(概念框架)主要由教师或学习同伴提供,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学生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
    (2)(抛锚式)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境教学。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情境教学又被称为“抛锚式情境教学”。
    (3)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知识观、学习观、____。

    正确答案: 学生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