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_______。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______。 ”相关问题
  • 第1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当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论述数学教学中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一关系


    答案:
    解析: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 第2题:

    简要阐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 第3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叙述《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②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第4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新课标的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内容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 第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标准包括,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 )。

    A、反思质疑
    B、坚持真理
    C、修正错误
    D、严谨求是

    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并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提出:“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 第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用行为动词“了解”“理解” “掌握”“应用”等 描述结果目标,请解释“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具体含义。


    答案:
    解析:
    了解即为再认或回忆认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够举出例子,并能够描述函数的奇偶性。“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学生能够知道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满足f(-x)=-f(x);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满足f(-x)=f(x),能够通过解析式或图像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那些函数是奇函数,那些函数是偶函数,以及非奇非偶函数。并能够举出一些函数奇偶性的例子。

  • 第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当处理好“面向全 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论述数学教学中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一关系。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的内容。

  • 第8题:

    不属于初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翻转课堂”的支持的是()

    • A、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B、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C、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D、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与发展。

    正确答案:D

  • 第9题: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教师、学生、数学课程内容和()

    • A、数学教学媒体
    • B、数学教学形式
    • C、数学教学工具
    • D、数学教学手段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A

    过程性

    B

    结果性

    C

    阶段性

    D

    发展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言部分的第一项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 第11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
    A

    总体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B

    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C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D

    过程性目标和学段目标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故选C项。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工具

    B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C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D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正确答案: A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其内涵是指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属于初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内容。

  • 第13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几何直观”。简要回答.建立“几何直观”的作用。


    答案:
    解析: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第14题:

    简要论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中“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 第1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是( )。

    A、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B、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实验
    C、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
    D、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文化

    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了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 第1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A.预设与生成
    B.抽象与具体
    C.数学与实际生活
    D.过程与结果

    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 第1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A、过程和结果
    B、过程和方法
    C、情感和态度
    D、内容和进度

    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 第18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求、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B.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

    C.教师教学要发挥主体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D.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教师教学要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故选c。

  • 第19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联系的基本途径。


    答案:
    解析:
    【答案】数学;外部世界。

  • 第20题:

    能按运算顺序做加法和乘法,并求出正确结果,这反映了学生的()。

    • A、数学表象
    • B、数学技能
    • C、数学能力
    • D、数学想象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性质具有()

    • A、基础性
    • B、普及性
    • C、发展性
    • D、义务性

    正确答案:A,B,C

  • 第22题:

    单选题
    能按运算顺序做加法和乘法,并求出正确结果,这反映了学生的()。
    A

    数学表象

    B

    数学技能

    C

    数学能力

    D

    数学想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不属于初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翻转课堂”的支持的是()
    A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C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D

    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与发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