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学课程的内容的核心: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A.操作能力 B.阅读能力 C.表达能力 D.推理能力

题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学课程的内容的核心: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A.操作能力
B.阅读能力
C.表达能力
D.推理能力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更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学课程的内容的核心: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相关问题
  • 第1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目的是( )。


    A.形成创新意识和提高描绘能力
    B.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C.形成艺术观念和提高制作能力
    D.形成设计风格和提高观察能力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理解及学习内容的对应关系。《标准》明确指出了通过这一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故B正确。

    A项:形成创新意识为设计应用领域要求,提高描绘能力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要求。故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形成艺术观念为欣赏评述领域要求,提高制作能力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要求。故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形成设计风格为设计应用领域要求,提高观察能力属于欣赏评述领域要求。故与题意不符,排除。

  • 第2题:

    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的课程核心之一,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 第3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几何直观”。简要回答.建立“几何直观”的作用。


    答案:
    解析: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第4题:

    简要论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中“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 第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I隹(2011年版)》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将数据分析观念解释为: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 第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新课标的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内容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 第7题:

    《义务教育课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感”。简述数感的含义及建立数感有哪些意义?


    答案:
    解析: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 第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数据分析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收集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 第9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③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④加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熟悉程度
    ⑤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答案:
    解析:
    ①②③⑤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第10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创新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是现代数学追求的目标,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才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模型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应用意识”内涵是(  )。
    A

    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

    B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C

    意识到应用数学知识

    D

    A和B


    正确答案: D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应用意识”的内涵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二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应该有两个选项。

  • 第13题:

    《义务教育课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简要回答“符号意识”表现为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解读。

    1.把握题干,将题目涉及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并完整论述;2.举例阐述“符号意识”表现的具体方面。

  • 第14题:

    在义务教育各个学段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提出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请你结合新课程与新理念,谈谈在初中阶段加强“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答案:
    解析:
    (必要性)学习概率与统计知识:①是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③具有良好的统计概率观念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④初步具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能力;⑤了解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等。
    (可能性)学生已经具备学习的基础:①已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②大部分知识背景与日常生活有关;③学生对计算机已不再陌生;④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等。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①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②能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③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等。

  • 第15题:

    简要阐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 第1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简要回答“符号意识”表现为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 第1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 )

    A、探索性学习
    B、合作交流
    C、模型思想
    D、综合与实践

    答案:C
    解析:
    在数学课程中,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 第1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感”感悟的对象是( )。

    A、数与量、数量关系、口算
    B、数与量、数量关系、笔算
    C、数与量、数量关系、简便运算
    D、数与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答案:D
    解析: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 第19题:

    下列哪些不是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

    A.数感
    B.空间观念
    C.数据处理
    D.推理能力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课标》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了10个“数学课程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 第20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联系的基本途径。


    答案:
    解析:
    【答案】数学;外部世界。

  • 第21题: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初步形成()思想。

    • A、创新
    • B、数学
    • C、模型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初步形成()思想。
    A

    创新

    B

    数学

    C

    模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的“核心概念”的是(  )。
    A

    数感

    B

    空间观念

    C

    数据分析观念

    D

    逻辑推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的“数学课程核心概念”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不包括逻辑推理。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