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知识概括是指主体通过深度加工过程,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应: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第2题:

    如何有效地进行复述?


    正确答案: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

  • 第3题:

    论述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好同时呈现若干正例,若有可能应把正反两种例证同时加以 说明,以便促使学生概括出共同的规律或特征,有利于加深对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的认知。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 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变式的作用在于分化概念。
    (3)科学地进行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区分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异同点的过程。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同类比较即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相似、相近、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异类比较,不仅能使相比客体的本质更清楚,而且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 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

  • 第4题:

    试论如何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成效。


    答案:
    解析:
    要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成效,必须充分运用以下条件: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即使在讨论初期,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着边际,回答的方式也未必中肯,但经过这一阶段之后,至少他们可先澄清所讨论的原则中包含的概念。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发现学生对原理中某一概念尚缺乏了解,就必须设法补足,再继续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旁辅导,但不宜代替学生匆匆作结。简言之,在概括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 第5题:

    如何进行有效地激励?


    正确答案: (1)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2)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3)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

  • 第6题:

    如何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第7题:

    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包含( )

    • A、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 B、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C、正确地运用变式
    • D、科学地进行比较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如何有效地提问要进行有效提问?


    正确答案:主考官应当使用一些必要的技能,这样才能有利于获得重要信息而对应聘者做出评价。
    (1)面试者要使用对方可懂的语言。
    (2)封闭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的选择。
    (3)独特的行为方面的问题和一般的理论问题。
    (4)决定面试结构的主要问题。
    (5)中性和建议性、判断性的文本题。

  • 第9题:

    在知识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在知觉水平上的一种知识概括形式是知识的()

    • A、感性概括
    • B、理性概括
    • C、一般概括
    • D、抽象概括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对知识进行加工,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知识概括形式是()

    • A、感性概括
    • B、理性概括
    • C、一般概括
    • D、抽象概括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自.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第14题:

    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的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第15题:

    4 3 . 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4 3 .( 1 ) 配合运用正例反例
            ( 2 ) 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 3 ) 科学地进行比较
            ( 4 )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第16题: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案:
    解析: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辨别的信息。(2)提供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抽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

  • 第17题:

    宋代是如何完善科举考试制度的,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


    正确答案: 宋代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的科举考试,同时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了州(府)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
    (2)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
    (3)宋代科举开始实行锁院、糊名和誊录,加强考试管理、防止徇私舞弊的考试制度。

  • 第18题:

    如何自.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第19题:

    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 第20题:

    试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各要点适当展开论述)

  • 第21题:

    如何进行概括?


    正确答案: A.概括叙述事实要有具体实在的内容,不能抽象化、概念化、任何新闻事实都有具体的内容。消息写作中的概括事实,是对具体事实的凝练和综合。
    B.概括叙述事实,还要注意有点形象。
    C.消息中的概括,也并不排斥对个别典型细节的反映。
    D.消息写作中的概括,还同直叙相联系。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包含( )
    A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B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C

    正确地运用变式

    D

    科学地进行比较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各要点适当展开论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