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
更多“专家认为要研究中国的社会矛盾,应该聚焦于()和大学生等几大群体。 A、干部B、老板C、白领D、农民工E、务农农民”相关问题
  • 第1题:

    据调查统计,中国目前有一亿多农民工游离于工会之外,其中绝大多数是在非国有企业的农民工;他们没有加入工会组织,也没有规范的行业组织,权益无法得到维护。虽然许多农民工认为协商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他们苦于缺乏维护他们权益的工会组织以及专业的法律顾问。由于法律程序时间过长等原因,农民工通常不会求助于劳动监察机构;这时如果有工会组织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或指导他们与业主谈判协商,农民工的权益就能够得到维护。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工会维护权益农民工

    B.农民工组织权益法律

    C.农民工权益咨询维护

    D.农民工工会游离维护


    正确答案:A
    文段主要说的是农民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权益缺乏有效保护的状况。故“工会”这一关键词应在正确答案中出现,据此排除B.C项。A.D项的区别在于“权益”与“游离”,由"权益无法得到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就能够得到维护”的表述可知,“权益”也是文段关注的重点,故A项比:D项更贴切,归结起来就是“工会应该承担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责任”。本题选A。

  • 第2题:

    面试热点:全力帮助农民工返岗就业

    【热点背景】

    J市印发关于《J市促进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16条“硬核”措施,全力帮助农民工和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对接企业需求,开发至少3.2万个就业岗位。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举办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专项招聘会。利用地域资源支持企业吸纳农民工灵活就业,引导农民工和大学生在新业态领域多元化就业。加强劳务协作,支持全市5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输出就业。

    【题目】

    疫情对社会多数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农民工返岗复工、就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1.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

    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疫情之下农民工就业难成为稳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大事,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出台系列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稳定企业发展,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战胜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2.多角度分析。

    (1)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91亿人,其中本地就业1.17亿人,外出就业1.74亿人,农民工的体量巨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到,稳住了9亿劳动力的就业,就多了9亿双劳动的手,失去了就是就多了9亿吃饭的口,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讲亦是如此。

    (2)农民工的就业事关3亿个家庭的民生,同时农民工群体也是中小微企业的就业主力军,因此也事关社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生死;

    (3)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受冲击严重,尤其是外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疫情造成的冲击可能短期内无法完全消除。

    3.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大稳岗返还力度。加快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参保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其中,对中小微企业,根据企业情况不同程度返还失业保险费用,帮助当地实施困难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尽可能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政策支持。

    (2)支持企业面向新吸纳劳动者开展以工代训,扩岗位、扩就业。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离校两年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可根据吸纳人数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支持困难企业开展以工代训,稳岗位、保生活。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导致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以工代训的,可根据组织以工代训人数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

    (3)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对接企业需求,开发就业岗位。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举办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专项招聘会。利用地域资源支持企业吸纳农民工灵活就业,引导农民工和大学生在新业态领域多元化就业。加强劳务协作,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输出就业。

  • 第3题:

    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世界人权 宣言》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 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生、财产、出生 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农民工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 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
    结合上文,请你推断出作者接下来要写的内容是:


    A.农民工群体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作用
    B.保护以平等权为核心的农民工权益
    C.农民工群体出现的必然性
    D.农民工群体引发的社会问题

    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引用马克思的话和《世界人权宣言》中的内容说明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 利上一律平等,接着又指出了农民工这一群体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那么接下来, 作者最有可能将二者结合起来,说明保护以平等权为核心的农民工权益。A、D两项属于无关内容,C项在文段 中已有提及。故本题答案为B。

  • 第4题:

    “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内容是()。

    • A、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农民生产经营、服务农民生活改善
    • B、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农民生活改善
    • C、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农民生产经营、服务农民奔小康
    • D、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农民生产经营、服务农民增收致富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属于典型的知识型员工。

    • A、专业技术人员
    • B、农民工
    • C、劳动人员
    • D、白领

    正确答案:A,D

  • 第6题: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社会利益群体包括()。

    • A、个体劳动者群体
    • B、大学生群体
    • C、知识分子群体
    • D、农民工群体

    正确答案:A,B,D

  • 第7题:

    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专家测算,农民工对GDP贡献率达21%,但农民工群体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农民工对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偏低。这说明()

    • A、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 B、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C、要提高居民收入在按劳分配过程中的比重
    • D、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下列不属于新兴社会群体的是()。

    • A、军人群体
    • B、农民工群体
    • C、企业家群体
    • D、大学生群体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农民工这个概念主要包含了以下的涵义()

    • A、农业人口
    • B、农村户籍
    • C、务农人员
    • D、在城市就业和工作
    • E、由农村进城务工经商的人员

    正确答案:B,D,E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新兴社会群体的是()。
    A

    军人群体

    B

    农民工群体

    C

    企业家群体

    D

    大学生群体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截至2017年底,全国()总体规模突破1500万人,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才振兴的突出亮点。
    A

    城市农民工

    B

    新型职业农民

    C

    大学生村官

    D

    返乡农民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以下属于过渡性阶层的有()
    A

    大学生

    B

    农民工

    C

    农民

    D

    工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春运不全是农民工“半城市化”带来的“副产品”。在许多大城市里,即使有了学历、有了户籍、有了事业的人,包括许多“白领”、成功人士等,到了春节也经常要举家返乡。这是长期农耕文明所形成的“家”文化和“年”文化,是在中国人心里保存的一种对亲情家庭和乡里故土的特殊感情和精神寄托。

    下列符合文意的说法是:

    A.春运是中国“家”、“年”文化造就的社会现象

    B.农民工并未“半城市化”

    C.大城市的白领春节都要举家返乡

    D.春运的主角是农民工


    正确答案:A
    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春运不全是农民工‘半城市化’带来的‘副产品’”不能说明农民工并未“半城市化”,B项说法有误。由白领到了春节也“经常”举家返乡可知,C项中“都”的说法过于绝对。文段并未提及春运的主角是谁,故排除D。A项点明了春运现象的思想根源,符合文意,故为本题答案。

  • 第14题:

    春运不全是农民工“半城市化”带来的“副产品”。在许多大城市里,即使有了学历、有了户籍、有了事业的人,包括许多“白领”、成功人士等,到了春节也经常要举家返乡。这是长期农耕文明所形成的“家”文化和“年”文化,是在中国人心里保存的一种对亲情家庭和乡里故土的特殊感情和精神寄托。
    下列符合文意的说法是()。

    A.春运是中国“家”、“年”文化造就的社会现象
    B.农民工并未“半城市化”
    C.大城市的由领春节都要举家返乡
    D.春运的主角是农民工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春运不全是农民工‘半城市化’带来的‘副产品’”不能说明农民工并未“半城市化”,B项说法有误。由白领到了春节也“经常"举家返乡可知,C项中“都”的说法过于绝对。文段并未提及春运的主角是谁,故排除D。A项点明了春运现象的思想根源,符合文意,故为本题答案。

  • 第15题:

    当下的社会生活,处处渗透着法律意识:大学生小孙认为偷拿阅览室里的杂志不构成盗窃;农民工老刘年底遇到老板赖账,就老板未能发放工资的情况自认倒霉,认为没人能管。请结合法理学的有关知识,试分析法律意识的作用。


    答案:
    解析:
    (1)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立法者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法律创制活动的效果,起着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作用。如果立法者能正确认识和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客观要求,进而有效地进行创制法律的活动,那么这样的法律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有正确的法律意识,是使客观需要转化为法律规范的重要条件: (2)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法律意识起到调整作 用,使人们的行为与法律规范相协调、,司法人员法律意识的水准对于适用法律的活动以及案件的审判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到司法人员能否准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能否合法、公正地审理案件,能否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 (3)法律意识在公民,社会组织遵守和执行法律规范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法律意识,是公民、社会组织对自身行为合法性进行判断的前提。清晰正确的法律意识,不仅能够确保公民、社会组织等主体从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同时健全的法律意识,还是维护自身利益、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有力武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力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第16题:

    引领带动型职业农民。重点包括村组干部中产业致富带头人、回乡务农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科技示范户等。

    • A、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
    • B、返乡创业农民
    • C、农民合作社带头人
    • D、优秀大学生村官

    正确答案:B,D

  • 第17题:

    以下属于过渡性阶层的有()

    • A、大学生
    • B、农民工
    • C、农民
    • D、工人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Y480/Y485的客户群体()

    • A、学生,游戏玩家
    • B、年轻白领
    • C、煤老板
    • D、公司高管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托()和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 A、农技专家
    • B、现有村干部
    • C、乡村教师
    • D、农民群众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截至2017年底,全国()总体规模突破1500万人,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才振兴的突出亮点。

    • A、城市农民工
    • B、新型职业农民
    • C、大学生村官
    • D、返乡农民工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多选题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社会利益群体包括()。
    A

    个体劳动者群体

    B

    大学生群体

    C

    知识分子群体

    D

    农民工群体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2011年,农民工的数量比上年增长超过5.0%的是(  )。
    A

    住户中外出农民工和举家外出农民工

    B

    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

    C

    举家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

    D

    本地农民工和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正确答案: C
    解析:
    2011年“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比上年增加528万人,增长3.4%;“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增长2.6%;“举家外出农民工”3279万人,比上年增加208万人,增长6.8%;“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比上年增加527万人,增长5.9%。故农民工的数量比上年增长超过5.0%的是“举家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

  • 第23题:

    单选题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托现有村干部和(),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A

    农技专家

    B

    大学生村官

    C

    乡村教师

    D

    农民群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