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可疑伤寒患者做肥达反应,应采集的标本是A.血液B.呕吐物C.尿液D.骨髓液E.粪便 ”相关问题
  • 第1题:

    伤寒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呕吐物

    B.粪便

    C.血液

    D.脑脊液

    E.尿液


    正确答案:C
    伤寒患者发病第一、二周采集血液,第二、三周采集粪便和尿液,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细菌阳性率较高。

  • 第2题:

    伤寒发病第l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

    A.粪便培养

    B.尿液培养

    C.呕吐物培养

    D.血液培养

    E.肥达反应


    正确答案:D
    84.D。疑为伤寒沙门菌感染可于第1、 2周取血,第2、3周取粪便,第3周取尿液,全病程取骨髓做培养。

  • 第3题:

    伤寒病病原学检查时,病程第l周应采集的标本是

    A.痰液或唾液

    B.尿液

    C.血或骨髓

    D.粪便

    E.肠引流液


    正确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应用
    解析:伤寒沙门菌侵入机体,经l0~14天的潜伏期后,出现第一次菌血症,即相当于
    临床前驱期。继而细菌在肝、脾、肾和胆囊等器官内繁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即相当于发病早期。其后,细菌定位于胆囊、肠壁、淋巴组织及肾组织,在发病的第2~3周从粪便及尿液中排出细菌。发病第1~3周骨髓中可查到细菌。因此,伤寒患者于发病第l周内,采集血或骨髓标本,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至发病后第2~3周,则采集粪便或尿液标本,病原菌的检出率较高。所以,正确答案为C。

  • 第4题:

    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用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正确答案:A

  • 第5题:

    伤寒发病第1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 )

    A、粪便培养

    B、血液培养

    C、尿液培养

    D、肥达反应

    E、呕吐物培养


    参考答案:B

  • 第6题:

    伤寒发病整个病程阳性检出率都较高的是

    A.粪便培养

    B.血液培养

    C.尿液培养

    D.肥达反应

    E.骨髓培养


    正确答案:E

  • 第7题:

    患者持续发热6天,怀疑为伤寒,为确诊最简便而可靠的检查是

    A.尿培养
    B.粪便培养
    C.肥达反应
    D.骨髓培养
    E.血培养

    答案:E
    解析:
    血培养是确诊伤寒最简便而可靠的检查。

  • 第8题:

    A.肥达反应
    B.粪便培养
    C.血培养
    D.粪便镜检
    E.胆汁培养

    确诊伤寒常用

    答案:C
    解析:
    1.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可确诊霍乱。血培养是确诊伤寒的论据,病程早期即可阳性,第7~10病日阳性率可达90%,第3周降为30%~40%,第4周时常阴性。

  • 第9题:

    伤寒患者发病第1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大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答案:A
    解析:

  • 第10题:

    伤寒发病整个病程均可用于细菌分离培养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骨髓
    E.痰


    答案:D
    解析:
    伤寒沙门菌引起肠热症,第一、二周采血液,第二、三周采粪便与尿液。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细菌阳性率较高。

  • 第11题:

    伤寒发病第一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

    • A、粪便培养
    • B、血液培养
    • C、尿液培养
    • D、肥达反应
    • E、呕吐物培养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单选题
    伤寒发病第一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
    A

    粪便培养

    B

    血液培养

    C

    尿液培养

    D

    肥达反应

    E

    呕吐物培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伤寒发病第l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

    A.粪便培养

    B.尿液培养

    C.骨髓培养

    D.血液培养

    E.呕吐物培养


    正确答案:D

    80.D。肠热症(伤寒、副伤寒)的第l、2周采血液,第2、3周采粪便与尿液。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细菌阳性率较高。

  • 第14题:

    病第一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

    A.粪便培养

    B.血液培养

    C.尿液培养

    D.肥达反应

    E.呕吐物培养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分离布鲁菌阳性率最高的患者标本是

    A.血液

    B.粪便

    C.尿液

    D.痰液

    E.骨髓


    正确答案:E

  • 第16题:

    伤寒慢性带菌者的致病菌检出率高的标本是

    A.血液

    B.粪便

    C.胆汁

    D.咽漱液

    E.尿液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伤寒发病第1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

    A.粪便培养

    B.血液培养

    C.尿液培养

    D.肥达反应

    E.唾液培养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伤寒发病第l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A.粪便培养B.尿液培养C.呕吐物培养SXB

    伤寒发病第l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

    A.粪便培养

    B.尿液培养

    C.呕吐物培养

    D.血液培养

    E.肥达反应


    正确答案:D
    疑为伤寒沙门菌感染可于第1、2周取血,第2、3周取粪便,第3周取尿液,全病程取骨髓做培养。

  • 第19题:

    可疑肉毒毒素中毒的患者,分离病原菌主要采集的标本是

    A.患者吃剩的食物
    B.伤口的渗出液
    C.患者的脑脊液
    D.患者的血液
    E.患者的粪便

    答案:A
    解析:
    肉毒毒索引起的食物中毒较为常见。通常是食物在制作过程中被肉毒梭菌芽孢污染,制成后未彻底灭菌,芽孢在厌氧环境中发芽繁殖,产生毒素,食用前又未经加热烹调,食入已产生的毒素,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分离病原菌主要采集的标本是患者剩余的食物。

  • 第20题:

    患者男,27岁,因发热可疑伤寒于3日前入院。入院时血液细菌培养阴性,肥达反应TO1:80,FH1:800为确诊应进一步检验的最佳方案是

    A.骨髓细菌培养及再次肥达反应
    B.荧光抗体检测粪便中沙门菌
    C.协同凝集反应检测尿中沙门菌
    D.检验血清中Vi抗体
    E.进行粪便沙门菌培养

    答案:A
    解析:
    肥达反应系应用已知伤寒沙门菌的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进行半定量凝集试验。在一般地区人群中,O凝集滴度(TO)≥1:80,H凝集滴度(TH)≥1:160有诊断意义。伤寒发病2周后,血清滴度明显增高,如在发病后期或恢复期TO和TH滴度较发病初期达4倍增高者亦有诊断意义。伤寒于发病1~3周时取骨髓液标本或发病1周内取血清标本,进行伤寒沙门菌培养的检出率高。于发病2周后进行粪便及尿液的伤寒沙门菌培养,检出率较高。检验血清Vi抗体,是对伤寒慢性带菌者的辅助诊断手段。因此,本例为处于发病初期的可疑伤寒患者,首次肥达反应滴度不高,宜复查肥达反应,观察是否有滴度增高,尤其是否有4倍增高;同时,应进行骨髓液或血液细菌培养,以便确诊。因此本题应选A。

  • 第21题:

    伤寒发病第一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

    A.骨髓培养
    B.粪便培养
    C.尿液培养
    D.血液培养
    E.呕吐物培养

    答案:D
    解析:

  • 第22题:

    伤寒发病第1周时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

    A.粪便培养
    B.尿液培养
    C.血液培养
    D.肥达试验
    E.骨髓培养

    答案:C
    解析:
    伤寒发病的第1、2周采血液,第2、3周采粪便与尿液。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细菌阳性率较高。

  • 第23题:

    单选题
    甲型肝炎患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时,通常采集的标本是(  )。
    A

    血液

    B

    粪便

    C

    尿液

    D

    痰液

    E

    骨髓


    正确答案: E
    解析: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时,通常采集粪便标本。